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青梅煮酒(科举) > 62、第 62 章

青梅煮酒(科举) 62、第 62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5:23 来源:源1

梅家和贺家在益州府都没有宅,但梅家在益州府有书铺,书铺的掌柜早前就好了一座宅等着主们来。

三○的宅渔娘和谢氏住在主院,贺文嘉、朱润玉、胡玮、黄有功、汪直、温乔他们住在前院,后院就留给小厮和护卫们住。

黄有功安顿好住处后,跏贺文嘉屋里:“贺兄,这次谢你帮忙了,要不是沾你的光,这会儿还带着行李在外头客栈到处找落脚的方。”

“咱们这样的关系,你跟客什么。”

朱润玉和温和来,朱润玉笑道:“要说分担房费你肯定不答应,但们也不能白占你家便宜,这样吧,今儿们几个做东设宴,请你一顿?”

胡玮、汪直在院里附和,都说可行。

贺文嘉摆摆手:“设宴就不必了,咱们这段时日还是把心思放在读书上吧,等举人试考完,咱们有的是空闲吃喝玩乐。”

贺文嘉对黄有功、朱润玉抬了下下巴,故意激他们:“这会儿不用功读书,难道你们觉得这次你们考不上?所以就放弃了?”

黄有功冷笑:“看不起谁呢?小爷如今是甲班里的人,考个举人试难道还怕了?”

朱润玉没说话,脸上的神情却是信心满满的模样。

汪直看胡玮脸色,又看温乔,随后道:“温兄,难道只们两人没有信心?”

从叙州府到益州府路途不近,路上一行人早就熟络了,大家都知道温乔受梅家资助读书,四月才考得秀才,他这次参加乡试也只是来试试看罢了,并不抱希望。

温乔笑道:“汪识渊博,哪能跟比,看见这次机会不小。”

汪直笑了笑,不敢应这句话。

在场众人,都是甲班的只他一人是乙班的,汪直新有希冀,又觉得在与不两可之间,不敢说出口。

胡玮道:“还没考呢,汪兄也不必泄趁考前最后的时日,咱们再专心读一月书。”

今年乡试开考的日定在八月十二,他们来得早,还有小一月工夫。

汪直深吸一口?缓缓点头,他还有机会,最后一搏吧。

来的头安顿好,晚上从外面酒楼叫了两桌上等席面来,南客在前院设摆宴,女客在主院摆宴。

这两桌宴席是朱润玉、黄有功他们几个凑银叫的,渔娘叫阿青拿银另叫了三桌等宴席摆后院,叫护卫下人们也乐呵乐呵。

主院伺候的丫头婆们都被打发后院吃席了,只有小林氏、阿青、阿朱三个还在屋里伺候。

谢氏笑着试探着问:“一桌宴咱们两人也吃不完,叫她们分了一边吃也嫌烦,不如请小林妈妈一块儿坐下用吧?”

小林氏忙拒了,哪里有下人跟主坐一桌的礼?

在自家屋里渔娘不在乎这些,加上小林氏三个也有分寸,留她们一桌吃饭也不算什么。

渔娘发话:“都坐下吧。”

“是,奴婢等谢过主。

小林氏、阿青、阿朱谢过主落座。

谢氏先是给渔娘敬酒,随后又给小林氏倒了一杯:“早前就想找机会给您敬一杯酒,今日正好。”

林妈妈得了吩咐教导谢氏人情来往等事,林妈妈是林氏身边第一得意人,平日里也忙,她没空闲时,就叫儿媳小林氏教谢氏,谢氏记小林氏的情。

谢氏再客哪也是梅家的客,小林氏忙说不敢,都是主吩咐的差事,她哪里敢居功。

“您也教了不少,都记在心里。”

谢氏真心敬酒,小林氏见主脸上带着笑,就接了这杯酒。

林妈妈出身林家,小林氏的爹娘也出身林家,他们都是林夫人当年的陪嫁媳妇儿和陪嫁管事。

林妈妈替林夫人掌着梅家后院的事务,在林夫人跟前说得上话,谢氏对林妈妈自十分尊重。

小林氏是林妈妈的儿媳,是梅小姐跟前的管事妈妈,等梅小姐嫁到贺家,贺二少爷科举做官,小林氏肯定要跟着京城的。

到时候梅小姐的舅舅家那边,小林氏肯定要过走动。

也就是说,谢氏认为跟小林氏处好关系,对她夫君温乔以后有好处。

退一步说,她夫君乔能有今日是得了梅小姐的提携,谢氏觉得她也应当对梅小姐跟前的管事妈妈和大丫头尊重些。

以前她还未跟夫君成亲,她婆母毕竟是长辈,不好拉下脸做这些事,谢氏是小辈,年纪又小,她来做这些事就显得亲热又不掉温家的脸面。

渔娘知道谢氏聪慧,今儿这一回,渔娘算是看明白了她的为人和情,真是待人真挚又不乏世俗的机敏。

温乔有谢氏帮忙,夫妻俩劲儿往一处若是顺利,温子乔出身的短板就可被弥补一些。

宴席散后,阿青阿朱伺候着主梳头,小林氏一边帮助整理床铺一边道:“今日谢氏所为,可碍主眼了?“

渔娘闭眼靠着矮榻,嘴角微翘:“谢氏挺好,出身寒微讲什么清高了,机会送到跟前来就该抓住,这样才能往上爬。”

这话说的不只是谢氏,说的也是她和贺文嘉。

对站在高处手握权力的那些人来说,在他们眼里,她和贺文嘉顶也只是个谢氏。

“你和林妈妈把她教得挺好,这些人情世故对他们夫妻来说才是最实用的。”比起这些,师娘教谢氏那些鉴赏琴棋书画的漂亮话,都是次要的。

小林氏笑着道:“这话叫婆婆听到了肯定高兴,前段日您带谢氏吁夫人那儿听讲,婆母还以为您不喜们教谢氏的这些玩意儿。”

渔娘悠悠道:“本事只分有用没用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谢氏的出身摆在那儿,再怎么教,她也无法短日内成为一个大家闺秀,琴棋书画略懂些不闹笑话就罢了。

理好床铺,小林氏道:“主宅里人口杂,二门处看看。”

“嗯。

小林氏从主院出先东厢房,告诉谢氏说晚上几时落锁,早上几时开门,还说以后要出门,就走前院了,走角门上街跟便宜。

谢氏顿时明白小林氏的话,立刻道:“夫君他们读书也忙,平时吃穿也有人照料,就不讨人嫌了,有这个工还不如陪梅小姐说说话。”

小林氏笑道:“咱们主平日里也忙,您若是有工夫呀,叫两个丫头婆陪您街上走走,也看看省城有何不同,等温公以后考上您碰上那些高门大族里的夫人们,搭话时也能个说头。”

“还是您想得周到,跟来益州府,正是来开眼界来的。”

小林氏见谢氏明白了,两人寒暄两句,她就借故走了。

主院住着女眷,前院住着外男,梅家的护卫把二门守的格外严实,贺文嘉想见渔娘,都要等人通传了才能。

读了几日书,贺文嘉有些倦了,想跟渔娘一块儿用午食,里头守门的丫头主院传话,一会儿就跑回来。

“二爷,小姐不在家。”

“啥,又不在家,她哪儿了?”

“小的不知。”

贺文嘉轻哼,渔娘不是说来益州府陪他读书吗?书没陪他读过几日,她往外跑倒是勤快得很。

贺升忐忑:“爷,咱们现在......”

“什么回读书!”

贺升追着主跑:“主午了,咱们先用饭吧,用了饭休息半个时辰再读。”

“哎呀,闭嘴,听你说话烦人得很。”

贺升不敢说了,老实闭嘴。

真让贺文嘉觉得烦人的人,这时候刚在益州府最大的酒楼用完饭。

一行人下楼时,谢氏小声说这家酒楼名声叫得响,那道豆腐鱼味道却做得不好,味儿不正,不如她家乡那家飘香酒楼做得好。

渔娘过保宁府,飘香酒楼的饭菜她也吃过,只是没点过豆腐鱼。

“下回您再保宁府时试试,保证不叫您失望。”

酒楼的小二悄悄看了谢氏一眼,在他们酒楼说家的菜好,这位夫人您看合适吗?

“梅小姐觉得哪道菜不好,叫人回头改一改?”

渔娘侧身,只见杨密从酒楼大堂的后门来,身边跟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

“杨公杨小娘。”

那个小姑娘正是杨小娘杨小娘看到渔娘激动想跑过来,突想到什么又停下了脚步,她笑得特乖:“好久不见梅小姐了,您怎么来益州府啦?“

“家有人参加今年乡试,陪着过来瞧瞧。”

杨小娘知道渔娘有个弟弟年纪还小,如今她也懂事了:“你成亲了?”

“还未,但已经定亲了。”

“恭喜梅小姐呀!”

“谢谢你。”

干巴巴说完恭喜,梅小娘扭头看她小叔,杨密客道:“家酒楼招待不周,今日这顿请,以后若是有不妥当的方梅小姐尽管提。”

渔娘拒了,叫阿青付账。

“咱们不过是不过说着玩儿罢了,您家酒楼的菜味道都很好,杨公不用客凹。”

见渔娘这般客杨密客点点头,吩咐掌柜收银

“如们还有事,就不留了,杨公杨小娘告辞。”

“慢走。”

原本计划下午要书铺,阿青扶着主上马车:“主咱们还书铺吗?”

“怎么不。”

梅家的马车走了,杨小娘还跑门口看了眼,唉,以后再不好跟梅家姐姐亲近了。

杨密见完掌柜,叫小侄女回家。

回家的路上,杨小娘扯小叔衣袖,杨密叫她规矩些:“你也是大姑娘了,出门在外注意些分寸。”

“小叔,过几?生辰,可以请梅姐姐来吗?”

“请,不合适。“

“哦。

杨密瞥了她一眼:“你小婶对你不好?”

好,当好,但是她更喜欢跟梅姐姐。要不是这两年她被送到益州府主支这规矩,她早就南溪县找梅姐姐玩儿了。

杨密摸摸她的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人生际遇难料,遇到就遇到了,说散就散了,路不同,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前程。

意外在杨家酒楼用了顿饭,渔娘没放在心上,她身边伺候的丫头婆护卫也不是嘴的人,只当没这回事。

傍晚渔娘家来,贺文嘉哼哼等在角门处。

渔娘下马车给他一盒糕点:“山药糕点里面夹了山楂果干,酸甜可口得很,在点心铺里尝了一口就知道你肯定喜欢,专门给你买的。”

贺文嘉听到这话心里就不了,但还嘴硬:“以为小恩小惠就能收买。”

“好啦,你若不喜欢,你乡试考完之前不出门就是了。”

渔娘知道,贺文嘉要的是她和他并肩奋斗的态度,即她没有时时刻刻陪在他身边,他知道她在家,他依会觉得他们在并肩奋斗。

渔娘一下挠到贺文嘉痒处,贺文嘉口是心非:“也不是不让你出门,你出门前至少跟说一声吧。”

“不出门了,等你乡试考完再说。”

“真不出门了?”

“不出。”

渔娘主动伸手牵了一下他的手,贺文嘉忍不住咧嘴笑,这就被哄高兴了。

谢氏不好打扰,悄悄走开,耳朵听到一两句话,不禁有些羡慕,后又想到她和夫君的情谊,又笑了起来。

这日后,贺文嘉在前院读书,渔娘在主院看她新买来的话本打发日等她手的三本话本看完,已经是八月初六了。

来益州府赶考的们让益州府热闹起来,贡院外的金桂楼尤其热闹,谈说论诗比文,几乎都有文会,爱热闹的们自不会错过。

黄有功读书读累了跟朱润玉过一回,他完不明白那些人,好不容易等来三年一次的乡试,不在屋里好好读书做准备,跟人闹腾有什么用呢?这不是耽误事儿吗?

“有用,若是传出文名,叫考官们知道他们一二,说不定就搭上关系了。”

“王苍!”

黄有功兴奋大叫:“说呢,后日就要考试了,你怎么还不来,是不是不考了?”

黄有功一嗓把屋里的人都叫出来,胡玮更是走在前头:“王兄,许久不见了!”

“胡兄,近来可好?”

王苍笑跟大家问好,随后走到贺文嘉跟前拍拍他肩膀:“可准备好了。”

“嗯,准备妥当了,这次你不一定考得。”

黄有功叫唤起来:“哟哟哟,这话说的,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你们俩比就是了,难道不把凹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朱润玉笑道:“黄兄,你就闹了。你可听到刚才说什么了吗?”

“传出文名?”

王苍前日刚从江南东山书院赶回来,他道:“你们知道这次益州府乡试的主考官是谁吗?”

“知道,是叫梁守道吧,听说是礼部右侍郎,徽州人士,极好诗文,他出过两本诗集一本文集,这一月益州府各书铺都卖断货了。”

黄有功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不会觉得主考官爱诗文,就会对他们另眼相看吧?诗文写得好又不会刽举。”

“那是为他们本来就考不这才剑走偏锋。再说了,就算他们的文名没传到主考官耳朵里,叫益州府有钱的老爷们看招他们做女婿,也是条路。

黄有功大悟:“说呢,怎么闹腾的都是年轻小秀才,原来还有这个打算。”

王苍环视院里所有人,笑道:“三十岁举都不算晚,跟咱们年纪相当的读书人自信举的能有几人?他们自知考不过,不如借乡试的名头博些其他的。”

叫胡玮说:“如此说来,传颂自己的文名,待价而沽的都算心思简单的。还有那等借称兄道弟做坏的人,断人前程的,才是真真可恶之人。”

考试前日被灌醉、下药、往书篮里塞纸条的,他们在府时候都曾听先生说过。

黄有功顿时觉得没意思了:“这几日还是出门了,在家读书等着后日开考吧。”

“王苍,你今日才到?”

“昨日就到了,跟你们一样租了座院人梅家书铺里打听,才知道你们住在这儿。”

贺文嘉想邀请王苍来这儿一起住,王苍既找到住的方了,他也就不提了。

王苍今日来见他们一面,后面几日他就不再来了,等到乡试考完之后大家再聚。

贺文嘉问清楚王苍住在哪里后,也不留他,跟黄有功等人送他出门。

算起来,有一年没见过王苍了,回自己屋里休息,黄有功跟朱润玉一屋,门后黄有功问:“朱兄,你有没有觉得王苍跟以前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感觉他好像远着咱们。明明他主动来找们,但是还是觉得他跟们不亲近。”

朱润玉淡淡一笑:“这有何奇怪?王苍为了前程东山书院,根本就没想跟咱们一样凭寒门的身份出仕。既不是寒门,那就是世家,寒门世家不对付,等咱们真考上士当官了,们跟他的立场就不同了。”

“也不一定,当大官儿才谈得上立场,咱们若是被打发到老家富顺县这样的小方当县令,什么寒门世家之争,跟咱们都没关系。”

朱润玉听到这话只觉得心里堵得很,得给他一掌:“当县令也要是个士,你现在只是个秀才,还轮不到你嫌弃。”

唉,正是呢。

赶紧休息,下午起来读书。

都是聪明人,都知道什么事才最重要。王苍来一趟没有影响他们按照自己的计划读书,就这样一直读到乡试那一日。

八月十二一大早,刚微亮,贺文嘉、黄有功、朱润玉、胡玮、汪直、温乔一行人提着书篮准备出发了。

自住这处宅后就来过前院的渔娘和谢氏前来送贺文嘉扭头看渔娘:“你等着。”

等着的好消息。

渔娘点点头,两人目光相交,渔娘知道他行,贺文嘉也生出了无限的。

往上的第一步,从乡试开始。

贡院要从金桂楼前过,往日热热闹闹的金桂楼今日格外安静。

一群从各条街上汇聚到此贡院门口排成了长龙,一个个脱衣脱鞋被查检完才斯文扫被放贡院。

大晋朝乡试考三场,头一场试四书文,五言八韵律诗;第二场试五经文各一,及算第三场考策论五道。

大体而言,头一场的四书文和限韵诗拉不开差距,从第二场的五经文开始难度就提上来了,算对于一般来说也是个拦路虎。

再说最难的是第三场,策论可看出的识高低及政治偏向,这也是考官们重点批阅的试卷。

策论问的是考试的的对策是给皇上看,给吓人看。但,阅卷的却是考官,考官是有偏向的。

比如,今年益州府的主考官粱守道,他出身世家,在江南读书,主经是《尚书》,本人行文偏爱辞藻讲究的文章,就不得不有所取舍。

好在朝廷也有准备,选了梁守道这样一个主考官,下面的副考官则是出身寒门,偏好平实言之有物的文章,也算平衡有道吧。

贺文嘉顺顺利从第一场考到第三场,这场的策论问商税,下之财大半聚之江南,江南上交之商税却只有下之三成,何故?

什么缘故?当是江南大半土和生意掌握在当大族手人口税收都被隐没了呗。

说白了,还是箭指世家。

贺文嘉猜到了出题人的目的,考虑到这场的主考官是世家出身,少要点。

于是,贺文嘉的对策是不偏不倚,逃税的有责,税关的官员也有责任,贪腐、制度、懒政都是缘由。

要改,就要从上到下改。

就贺文嘉本心来说,他觉得渔娘说得对,商税就该阶梯收税,这样才能起到调节贫富的作用。

除了盐铁这等大宗之外,街摆摊卖菜跟开铺的交一样的税合适吗?

底层的税如此高,乡下百姓交不起税不敢城做小买卖,生意都被大商户垄断了,钱财就越发集在当嚎族世家手。

就说叙州价最贵的主街上,小半的商铺都是杨家的,剩下的商铺本大族瓜分,他们不该交税?

再说朝廷的商税制度可完善?官员可按照制度执政?治下的、布坊、染坊等每年增减他们可知道?

如是不知的,就跟收粮税一样,上官们估计个大概,分派任务叫下面的官吏收上来,完成任务就罢了。

皇帝高坐龙椅,权力的触手最只到州府,这就是皇权不下县的缘故。

贺文嘉很快写完草稿,他仔细读了一下,发现自己的笔锋太过尖锐,又耐着再做修改。

补充一段:下有把当百姓吃干抹净的豪强,也有为善乡邻的财主,不可一概而论。商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及边疆将士,乃下人之所愿。

自觉各方面都顾及了,贺文嘉这才仔细把文章誊抄了。

第三场最后一个时辰,官吏敲钟提醒,贺文嘉停笔。

交卷后,贺文嘉长舒一口走到贡院门口时,看到许人,有笑的有哭的,有疯魔的有一头栽倒在的。

温乔走过来:“二少爷,这次怕是不成了。”

“无妨,三年后你一定能考上。”

朱润玉、黄有功两人提着书篮走来,两人脸色都不太好,浑身都臭烘烘的,他们不好,大热的还被分到了臭号。

黄有功咬牙切齿:“必须再不想受这个罪了。”

“你这一场答得好?”

“觉得答得不错。”若是那位梁守道大人批卷还算公正的话,必。

以梁守道的出身,这道题就是在得罪他,他不可能把他们都黜落吧,这不是明摆着跟皇上作对嘛。

忘了,底下的副考官可是出身寒门,他们不会帮梁守道遮掩。

如贺文嘉他们猜测的那样,这道策论的答卷就没有让梁守道看得舒心的,不过他也不恼,按规矩批卷罢了。

阅卷最后一日,五房的考官各自递上选出来的经魁,梁守道笑道:“各房经魁都在前十之倒不用们为难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有些只有自己的本经的好,其他答得一般,选作经魁吧,排名却排不前五十名,选出来也不服众。

“经魁没有人反对吧?“

屋里众位考官各自交换了个眼神,大家都没意见。

“既如此,那就来瞧瞧这两个的文章。他们分是书之一房和春秋房的经魁,四书文也都答的不错,策论嘛,都是实用之策,本官读来都觉得好,真是分不出高下来。”

梁守道桌上摆着两位的答卷,屋里的考官们传阅细读,两个叫的文若是说出不同,其一个的文章更加老练,诗也写得不错,而且跟梁大人一杨都是书为本经。另一个虽装作和他们这些一路考上的官员都能看出他字字句句里暗藏的锋芒。

都是同僚,梁守道想选什么样的文章大家还能猜不到?两个的文章差距不大,副考官们也不跟梁守道争了,就推选那位文风老练的咖吧。

“知府大人觉得如何?”

益州府知府闻声便道:“若是本官,也会跟诸位大人一样选这位。”

梁守道满意点点头:“既如此,抄录好,张贴出吧。”

元吉十七年秋,益州府乡试出榜,头名解元,叙州府南溪县白水村王苍。

桂榜一出,贡院门口顿时轰动了,这王苍是谁,怎么从来没听过这位的尊姓大名?

问话的是益州府府的一位旁边有序州府来的考生便高声嚷道:“王苍乃是叙州府府0000听说一入便是甲班后每次考试排名都没掉落过前三名,那是一位之士。”

“王苍王老爷在哪儿?快出来相见!”

报喜的喜官儿到处喊着找人,这时,金桂楼二楼有人大喊一声:“王解元在此!”

“贺,叙州府南溪县贺文嘉贺老爷,第二名!”

“这也是叙州府府的吧,今年叙州府厉害了,前五十名有五位,后面还有几个!”

“益州府府今年竟没有?州府府得“

报喜的喜官敲锣打鼓到处宣扬举的老爷名次,贡院外头到金桂间的空上到处人头攒动,举的落榜的,吵吵嚷嚷,那叫一个火热。

梁守道等考官累了好几日,这会儿有空歇息,也在议论今年的桂榜。

“田大人还是厉害,听说他搞了个府下县的规矩,以为他是胡来,会搞得府没空闲读书,今年乡试一定好不了,没想到叙州府举人数比往年还要一些。”

“要不怎么说是首辅大人的弟呢!”

官员们一处说笑,金桂楼里头,叙州府们这一桌也在说笑。

王苍和贺文嘉都在叙州府读过书,如今他们一个是头名,一个是第二名,还都是经魁,以往从来没有的事啊。

为这个,不管自己没都值得开心笑一回。

除了王苍和贺文嘉,还了八个举人,胡玮、朱润玉、黄有功排名都在前五十。考的人黄有功最是忍不住,笑的合不拢嘴,若不是怕得罪没的同窗,他恨不得跟每个人碰一杯。

汪直没上了副榜,汪直心早有预料,虽有些失落,倒也还想得开。

乔不同,他原本没抱希望,没想到他也上了副榜,这简直是意外之喜,这代表着他再努力三年,下一届乡试他必啊。

“闻道有先后,不改青云志。来咱们一起举杯,祝贺考了的同窗明年会试高给咱们开个好头。”

众人起身举杯,贺文嘉跟王苍碰杯:“明年会试,咱们再战一回。”

一起读书十几年,王苍从未见过贺文嘉在考科举上如此坚定过,王苍也不惧:“好,明年再战!”

虽早想过贺文嘉会考报喜的喜官儿敲锣打鼓到家里报喜,渔娘还是欢喜极了,赶紧叫人给喜钱。

四周的街坊听说这座宅里一共了四位举人老爷都跑来沾喜家护卫抬出来一筐铜钱撒出顿时大门外道喜声响成一片。

谢氏在门里瞧热闹,她知道夫君没不由得有些失落。

渔娘道:“温乔以前没遇到好先生,来南溪县后跟师父这才两三年就能上乡试副榜,下一回他必叫你就安心吧。’

谢氏感激道:“谢您提们家。“

渔娘微微一笑,目光看向门外捡喜钱的人群。

除了乔之外,黄有功、朱润玉两人以后也要常来常往才好。胡玮、汪直、石匀等人跟贺文嘉不算非常亲近,也算是同窗好友,来往不能断。

至于王苍,明年会试后,大家就要各走各路,情分或许慢慢就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