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三十一章 迎娶新妇 (2)

武帝寄奴 第三十一章 迎娶新妇 (2)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6 22:50:1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墨家本着为民、亲民的主旨思想,与儒家的治民、用民思想有着立场上的差异。诚然,对于民的重视程度,几乎所有的学派均有涉及,但真正以实际行动去推动民为天下先之理念的,仅有墨家而已。

其他学派之宗师在其一生中通常只有一个身份,孔子便是如此。无论高官厚禄时也罢、流离失所时也罢,孔子始终是一个学者。而墨子既是学者,也是工匠、手艺人、医者。墨子追求于求索,从而使得墨家学派涉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之各类知识。

墨家最为看重的是“天下”二字。这个“天下”不是天子、皇帝之天下,而是“天下黎民”之天下。以“天下”众生安危为己任。

以军事为例。军事本是攻城略地之术,而墨家的军事则有着对民生之反思。《孙子》所提倡的战争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墨子》所提倡的战争最高境界是“非攻”。二者的手段类似,而目的不同。

“不战”的前提是“屈人”,倘若对方不屈,那么便会采用伐谋、伐交、伐兵、攻城等手段,最终依然达到“屈人”的目的。“非攻”的前提后果,都以避免战争为原则。无论“屈人”的目的是否见效,尚能成就“非攻”。墨子与鲁班两人在楚国的决斗便是这种思想之体现。

追本溯源,墨子乃是一个朴素的思想家,希望权力阶层可以体谅人民的疾苦,希望战争不再。其主要思想,除了上述之“非攻”外,还有“兼爱”。这一点其实孔、老等诸家早已提倡,但真正去实施的学术宗师,似乎仅有墨子一位。

“兼爱”能使人以宽容、博大之心胸对待人、物。以墨子的原话而言,“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当人们发现实施“兼爱”其实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后,国家、黎民便更乐于“惠及他人”。

夫人讲述完墨子之后,又吟诵了时人对墨子的评价:

“攻有是非,非攻则是非之论无存也;爱有独兼,兼爱则行莫大于此也。以己度人,则人之爱憎悉知也;以人度己,则己之是非尽详也。己利者,微利也;己爱者,小爱也。济他人之利,予他人之爱,何患不得益乎?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所虑者不可不察。”

“这样看来,墨子真是一位非比寻常的人!”我赞叹道,现在我对这位工匠业的先祖有了更深的认识。

夫人听我这么说,笑了。他说:“那我且讲一段他书中的内容与你听听罢。看看你是否中意。”

“好。”我答应一声,带着郑重其事的表情听她讲。

她打来书翻了翻,仔细看了一会儿,然后把书合上,放在桌上,款款道来:“‘亲士第一’。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她顿了顿,接着解释说,“这篇亲士是说如何用人。建功立业,倘不善用人则会败亡。国家之重,在于重士、重贤。国君如果不尊敬、重用士、贤,则败亡立见。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都曾流落他国。然而他们重用管仲、鲍叔牙,重用赵衰、狐堰、魏凖,重用范蠡、文种,终于重新得到国家,并称霸中原......”

我虽然翻过这本书,但对这几句毫无印象。现在听夫人讲来,远胜于我自己阅读。那一夜,我们谈到很晚才睡。

作为下级军官,军中事务繁多。但不论有多累、多辛苦,我都不介意。妻子捧书而读的样子、每晚的温存,都令我如痴如醉。我自小读书不多,所以对那些饱读诗书的人有一种天然地崇敬。每当与那些高谈阔论的人在一起,我甚而油然而生一种自卑心理。

我并不是不擅言辞,但是言辞也分三六九等。集市中那些卖菜的农妇、走家串户的媒婆们都擅长说话,但却令士人们敬而远之。即便是在军中,我也跟那些士族子弟有着一道天然的屏障。并不是身份的原因,而是因为我与他们没有共同的话题可讲。

我身边的那帮兄弟们,基本上可以说是酒肉之徒,其实我自己也是。和他们在一起,无论饮酒、吃肉、赌博之时多么开怀,事后总会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总觉得似乎先祖们立在天际向我俯视。他们望着我、保持着沉默。而正是那种沉默令我如坐针毡。

先帝刘邦贫困不堪,得意之时也不过一介亭长。我虽然头顶上有无数的将军、校尉,但是至少还能管上百来人,其中包括一些士族子弟,尽管他们后来也跟我们一样变得酒肉。

另一位先帝刘备与我从军前的职业一样,以编织为生,得意之时也不过是认识了两个酒肉兄弟。然而他们能趁乱世而取天下或独霸一方。这样看来,我们刘氏的血液里渗透着不屈的力量。这股力量时时在我的身体里蠢蠢欲动。

当然,最初从军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也是为了不要整日瞎混而误了青春。家有继母和两个未成年的兄弟,举业维艰。尽管我的军阶低,没有俸实禄,但是军饷养活一家人已不成问题。在二弟成年后,甚至还可以资助幼弟求学。养家已不是问题,但是我的一生不应当安于现状,也不应当浑浑噩噩。

我明白,无数人都胸有大志,无数人也有着比我更高的才能。然而,那些人却终于在平淡的生活中磨灭了志向,终究沉寂于无奈、无聊、无趣的生活中。到年老体弱之时,即便连回忆也脱离不开家长里短的俗事。

夫人臧爱亲娶过门之后,她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更是令我即将覆灭的志向又燃起熊熊烈火。

在她的讲述中,以前听书、听故事所听不到的古人之高风亮节、古代将军之谋略、为人处事之种种智慧,令我豁然开朗。尤其是她将与我有着相同血缘的刘邦、刘秀、刘备们的经历串成完整的故事,令我心潮彭湃。

先祖们从贫苦、困顿中脱颖而出,我为何不可?我有着不亚于常人的智慧、我有着不亚于常人的弓马骑射之技、更重要的是我有着不亚于常人的志向。

那以后,我就常常和夫人探讨古人的征战。因为三弟道规成人之后也痴迷于此,所以常常是我们三人在家一起研究。我对于那些以少胜多、以精胜强的战例尤其心仪。

伍子胥、孙子数月攻破强楚、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刘秀昆阳之战以数千兵破敌数万、官渡、赤壁,乃至淮淝等等,时常在眼前、耳旁萦绕。

想着这些战争,想着夫人温柔而带着微笑的解释。我突然想起了商朝时期的一位女将军妇好。妇好作为皇后,并不贪图安逸,却屡屡作为元师亲自领兵杀敌,为夫君打下了大片江山。正因为妇好的战功,才使得临近分崩离析的商朝得以统一,并形成商帝一统天下、八百诸侯辐凑的局面。

我的这位夫人,讲起军事战例来,并不亚于我军中的那些将领们。如果是夫人能够领军出战,与古之妇好必然有一比。

也许夫人因为功大,而成为领军一方的将军。自己无功而成为她手下的战将、校尉,甚至亲兵。每想到这里,我通常会觉得可笑。

妇人可以入军为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自汉代奠定妇人的礼仪之后,妇人便只能做女红、处理家里的细微小事。大事、要事、尤其是军事、政事,便是绝不可能让妇人插手的。甚至连汉朝、晋国的法律也明令严禁妇人参军、参政。

那段时间,我饱听群书,视界大开。不过,我喜好的仍旧是军事、谋略、政治方面,对于诗歌曲赋那些毫无意义的文章,并不感兴趣。最初夫人也跟我讲过一些诗赋,但见我实在提不起兴趣,以后就不再讲了。

有一次刚要出门,母亲轻声唤我进她的房。我刚进屋,母亲便笑着对我说:“你夫妻二人,处得还好?”

“挺好的。”我回答完,脸有些红。

“你们好像每天很晚才睡啊。”

听到母亲问这一句,我脸更红了。面前的这个人,并不是我的生母。尽管她对待我如生母一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谈论私房中事,还是有些难为情。我支支唔唔了半天,才说:“爱亲在给我讲她看的书呢。”

“哦。”母亲脸上的笑意消退了。她叹了一口气说:“这只怪我和你父亲,家里没有余财,让你们兄弟没能好好念书。怜儿和规儿倒还上过几年学堂,你却一年书都没有读过。我,实在是......”

我忙打断母亲的话,说:“可是母亲为我找了一个好媳妇。爱亲每天教我一些书里的东西。这不就相当于补回幼年的缺失了吗。爱亲也是您费尽功夫为我找的妻子。幼时不懂事,能上学也未必会认真去学。我现在也想学、爱亲教得比先生还好,这岂不更好?”

母亲的表情稍稍开朗了一些。笑了笑,说:“你快去营里吧,别误了操练。”

我笑着答应了一声,飞快地冲出了家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