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032章 画蛇添足

武帝寄奴 第032章 画蛇添足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桓修虽然还是像以前那样督战,但是却没有催战。在几场小规模的战斗中,我有意试探了一下桓修。发现他对于战争的进程的确是由不再施压变得不再关心,继而变得淡漠。这一切令我不得不怀疑桓修究竟想不想消灭卢循?

莫非朝中有什么事?

何无忌摇摇头,说:“并未听说建康有什么消息会延缓桓修剿灭卢循。”

我说:“桓玄当政,所向无敌。朝中虽然还隐着反对之象,但是以桓玄的手段不至于造成太大影响。唯一的内患即是卢循之乱。消灭了卢循,桓玄的政权只会更加巩固。桓修首次率领王师出战,一旦灭掉卢循,则更能助他功成名就。桓玄也好、桓修也好,没有理由不去全力对付卢循这个叛乱之源。”

“确实如此。难道并不是真的想在卢循身上耗费精力,而是以攘外为名来安内?”何无忌对这奇怪的现象如是评价。

但是我不太认同:“究其实质,卢循毕竟不是外患,而是内乱。如桓玄真要攘外,他完全可以挑一个弱国去征伐。”

“您真认为桓玄会放弃石头城的权力,而去征伐敌国吗?”

“目前建康的形势还没有完全稳固下来,桓玄自己当然不会离开石头城,但是他可以派爪牙代他出征,做出一副北伐的姿态来。一方面可以弹压建康的君臣,一方面也可以谋求军功。”

“您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何无忌说。

“请说。”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令尹叫昭阳。”何无忌讲了一个我曾经听过的故事:

昭阳是楚国元帅,他有着最高等的上柱国的职位,同时又享受着最高等的上执圭的爵位。昭阳率楚军于襄陵大败魏军之后,引军北上准备进攻齐国。于是,齐国派了一个叫陈轸的说客前去说服昭阳停战。

陈轸问昭阳:“依楚国法令,军事上获得战功,可以得到的最高荣誉是什么?”

昭阳说:“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圭。”

“还有比这个更高的吗?”

“再高的话,就只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即相国)了。”

“可是眼下楚国已经有了一位令尹。职为上柱国、爵为上执圭的您再打了胜仗,难道还会任命两位令尹么?”

“画蛇添足”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里。为了加强说服力,陈轸给昭阳讲了这个画蛇的寓言之后,劝昭阳放弃攻打齐国。因为即便胜利了,也未必有明显的好处;而倘若失败了,那么连之前打胜的襄陵之功也会蒙尘。倒不如见好就收。

昭阳觉得陈轸的话有道理,于是率领胜利之师撤军了,不再为“画蛇添足”之举。

“有道理。不过桓玄的情况与‘画蛇添足’不同。胜利了,是桓玄自己之功,失败了,可以治领军元师之罪。孙无终不就是一例么?”我说。

“这样说来,那桓修为何不积极讨贼?”在我们的讨论又回到原点之后,何无忌问。

我想了想,说:“我猜只可能有一条。”

“什么?”

“他在观察。”

“你是说他在观察谁会有异志?”

“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解释呢?”

我随即摇摇头叹息了一声,笑了。何无忌莫明其妙地望着我。

我向他解释说:“这其实是最牵强的一种猜测,但这却是非常有可能的一种猜测,同时这又是我们最不愿其发生的猜测。假如桓修真的看出什么端倪来,那么我与你这几个月的韬光养晦便失败了。”

何无忌听了神情十分颓唐。我安慰他说:“毕竟没有什么证据,猜测也只是猜测而已。只要我们今后加倍小心,总能等到“左袒”之日的”。

何无忌说:“我知道您的意思。以前读陈平、周勃的故事时,总以为伺机出手也不过如此。然而如今自己成了陈平、周勃,却发现原来低眉顺眼的忍耐与等待,要比豪情万丈、杀身取义的起义难上一百倍。”

“这世上智者、勇者那么多,有几个人能成为陈平、周勃?既然我们已经被推到了这个位置上,我们不妨效仿一下两位先贤。”我叹了声气说,“可惜这个位置本应该是刘牢之将军的。你我力薄势微,自称陈、周,也只是标榜、安慰自身而已。我”

说到这里,我说不下去了,一提到孙无终、刘牢之,我就觉得嗓子有些哽咽。

刘牢之虽然死得有一些冤,但毕竟是时势所为。桓玄的军力太强,以刘牢之一己之力的确是难以取胜。不过,刘牢之降了也就降了,如果能隐忍一时,也许还有东山再起的良机。可叹刘牢之这样一去,可以说是置北府安危于不顾,甚至也可以说是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只不过这些话,我当着刘牢之外甥何无忌的面不好直说而已。

“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我说,“就是桓玄称帝的时机已经到了。桓修现在没有心思和卢循周旋,可能需要把心思放在建康,而不是永嘉。”

“那您觉得我们的时机到了么?”

“我看没有那么快。”

“他要么早些称帝。这么拖着是什么意思?”

“无忌啊,我看你也太心急了。你看历朝历代那些称帝的人,哪有那么快的?桓玄的父亲桓温的势力比如今的桓玄还大得多,早就想称帝了。可是这事儿却一直拖到他死也没有办成。桓玄就算要办,也要多方权衡,毕竟这并非小事。

最近桓修心不在焉,恐怕与此大有关系。桓玄要称帝,必然少不了要调桓修进京,而桓修在此任剿贼主将,又不可冒然离军。也许桓玄、桓修此刻就在犹豫是要依原计划继续南下,还是留军防守后自己撤回京口。”我反复思量着。

何无忌问:“那我们该当如何?”

“不论桓修是忙于协助桓玄称帝,他对我们有猜忌,我还是应当全力以赴讨贼。至于你,则需要赶紧离开会稽,返回京口。”

何无忌对我很是担心:“不如我就留在会稽?将军在军中独挡一面恐怕也不容易。我留在会稽即便帮不上忙,也可以常与京口通信,协助您了解建康、京口的情况。桓修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这一点请你放心。首先,征讨卢循的事桓玄、桓修还要依赖我;再者,我曾无意间看到桓玄的秘令,让桓修善待我。说将来如果北伐,我是不二人选。所以近期只要消除了桓修的猜疑,再加上刻意隐晦,应该不妨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