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067章 伪君早朝

武帝寄奴 第067章 伪君早朝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一阵凌乱的脚步声在厚重的宫墙间回荡,在这个肃寂的皇宫中显得格外刺耳。熟睡中的宿鸟们受到惊吓,扑腾着尚未完全舒展开的翅膀,摇摇欲坠地挣扎着向天上飞去。

许多妃嫔被脚步声惊醒、恍然间不知出了何事,忙唤宫女秉烛。正在惶惶间,听到正殿中云板敲响,知道是皇帝召集大臣们上朝议事了。众人稍稍安下心来,但又不敢再睡,只得起身梳洗、更衣,以备传唤。

最近这新皇帝的情绪特别不好。每一位妃嫔面对皇帝传召时心里都会矛盾异常。若是久不被传召,又担心自己会被冷落;若是被传召,又担心自己会得罪皇帝。前些日子接连有几个妃嫔被太监脱光了衣服杖责。若说身体的羞辱还可以忍受的话,精神的羞辱却是令人难耐的。

尽管当一个被杖责的妃子在宫里自尽之后,皇帝没有再杖责过妃子,但是被皇帝责骂的事情却是难以逃脱的。最初饱受敬重的皇后尚且还会规劝几句,但近来连皇后也不敢多说话了。

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皇帝性情大变,只与一件事有关东方的起义。

有几个与皇帝、皇帝的近侍走得近的妃子了解到:当皇帝听说东面起义时,他并不以为然。然而听说起义的匪首是刘裕刘寄奴时,他惊得连参汤碗都掉到了地上。眼睛直直地盯着一个太监,直把那个太监看得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当那个磕头磕得晕死过去的太监被两个太监架出去时,皇帝的神情还没有缓和过来。

这个刘裕只不过是个寻常的将军,倘若没有新皇帝的提拔,他连名号将军的资格都混不上,连刺史的职位也混不上。然而,他却是皇帝在军中最爱、最怕的一个人。如今,皇帝最怕的依然是他,但显示已经不爱他了,现在所能有的,恐怕是恨,最恨。

绝大多数妃嫔难以理解,这个刘裕在建康的时候,皇帝给予过他许多寻常大臣没有过的待遇,给予过他许多亲近的重臣、甚至王爷也没有过的赏赐。可这个刘裕为什么要起义,为什么要反对新皇帝呢?

旧皇帝只拿他当一个老兵战将而已,新皇帝却要拿他当国家之栋梁,北伐的主将。然而,这样一个受到新皇帝器重的人,却要起来反抗一个不仅从未得罪过他,反而对他非常好的人。实在是难以理解。

这刘裕,恐怕是一个妖魔,恐怕是一个无耻无德的小人!

尽管这些妃嫔甚至宫女各有各的心事,但是她们的梳妆打扮却仍是一丝不苟。时间尚早,完全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却又不得不振奋精神截住路过的太监问前头的情况。这些太监只是负责洒扫的,被这些妃嫔们缠住,也无奈得很。只求尽快脱身,赶紧去办该办的事情。

今天不是常朝,散居在建康城内各处的大臣们被宫里的来人唤醒,急急起身更换朝服。许多文官来不及备轿的,带上一两个家丁乘了马就向宫里奔去。一时间,建康城内马蹄声、喝道声响起一片。

连各自在家准备早市的贩子们也停下了手头的活计,隔着门缝向外张望,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出门过早的人早被这不同寻常的情况惊吓住了,缩在屋檐下或小巷中,不敢再往前行走。

大臣们还未到齐,桓玄已经坐到了后殿的暧阁里。他身边围着卞范之、殷仲文等近臣。桓玄铁青着脸,一句话也不说。站在他面前的大臣们更是不敢发话。传到暧阁中的前殿嘈杂的声音,此时更让人心烦。

桓玄清了清喉,说:“诸位爱卿有何主意?”

作为谋主的卞范之上前一步,躬身说:“陛下,于今之计,亟需催促附近州郡之军队加速赶赴建康勤王。抚军将军已薨,京口、广陵已失,需委令一重臣以代抚军之职,并率建康周边卫戍军进攻京口。京口一下,则广陵必然孤城难守。

另据探子报,刘裕虽占据州府,但尚不能全然调动北府军。据称,刘裕等人已遣散大部分北府将士,城内叛军不过三、四千人。此前刁弘战报上说,袭营者有数千之多。不过,以臣观之,恐怕是虚报。据兵部报来之敌情,夜袭刁弘的,乃是刘毅所率数百人而已。

前日已亶过陛下,刁弘之败,败在不谙战事,不了敌情,他却将责任推到敌兵众多,误导了陛下判断形势。皇上只需择一良将,但得万余人东赴,定能平定京口之乱。只是刁弘不可再用。”

桓玄听了不说话,过了许久才叹了一口气说:“此前朕便料到北府不稳。即便有桓修、桓弘二位分镇京口、广陵,亦难令人心安。桓修进京时,委他携那刘寄奴同来,一则是察刘裕之志,二则是想适时安抚。刘裕在京数月,朕未曾亏待于他。对其褒赏远胜于诸位,其意便在安定其心。

刘裕无异志,北府便无异动;刘裕不反朕,其他北府诸将哪个敢反朕?哪知事到如今地步。刘裕却成了义军的主将。”

殷仲文此时说:“陛下勿忧,方才临汝公所言极是。我荆州兵已过浔阳,不出十日先锋军便可到建康,可与卫戍军协同防卫。即便荆州兵未至,建康左近强兵尚有数万。以其三分之一留守建康以待荆州兵,出其三分之二以攻京口。即便刘寄奴乃孙、吴再世,亦难敌我强兵压境。

即便我军一时难以攻克京口、广陵,但得荆州兵来。以大军围城,便是困也要困死刘裕等人。何况其兵少将寡。以数千之众,怎能敌我数万人?”

“若是他人,倒也不惧。可刘裕却非常人。向日剿孙恩之时,你等也知晓。刘牢之予他三百士卒,在近万贼兵围攻之下,还将句章守了数十天。尽管荆州兵强过孙恩之兵,可是京口的守兵却强过句章兵,人数还是句章的十倍。攻破京口何其难?

即便荆州兵明晨便到,亦不能解我忧,何况尚需十日。仲文才学确非常人所及,不过,于战事恐怕非你所长。”桓玄又深深叹了一口气。

殷仲文被桓玄这么一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不过,桓玄说的也的确是实情。论文才、论经天纬地之韬略,殷仲文确实是一时之雄。但论行兵长仗,较之桓玄这样的将门之人,却差了许多。殷仲文也明白亏得挨说的是他,若是旁人,桓玄早就开口斥责了。

桓玄的话说得极为丧气,令几个人非常惊讶。他们知道这个刘裕勇猛擅战,征讨孙恩时,他出力仅次于刘牢之。但荆州兵长驱直下建康时,连伐孙恩的主将刘牢之都被降服,刘裕又有何能?

桓玄见有几个大臣不解,于是解释说:“你等随同我在荆州久了,近年连战连胜,恐怕也多了不少骄纵之气,并不将建康、北府放在眼里。要知道北府乃帝国第一强师之兴誉不是空得的。淝水之战后,北府的确是暮气横秋,然而名将多出自北府军,这是事实。

那刘裕虽然早年名不见经卷,然而孙恩之乱中突现锋芒,并非偶然之事。称其为一世英杰,亦不过分。你谓如今各将,能如刘裕一般既擅智战、亦擅猛战者,还有何人?此前在荆州时,众爱卿常提及刘牢之之勇,所惧者只有刘牢之一人。

然而刘裕,其勇猛不亚于刘牢之,其智谋过刘牢之远矣。自他入军以来,未尝败绩。诸位不见刘裕仅以单薄之力破十倍之众,岂止一二回?对其乃常事。讨孙恩得胜,又岂是刘牢之之胜?乃是刘裕之胜。岂无忧乎?

再者,除了刘裕外,那刘毅既有野心亦有魄力。居家清贫如洗,却为豪赌虽千金不惜。岂无忧乎?那何无忌乃刘牢之甥,颇具牢之之风,甚而有过之而无不及。岂无忧乎?此三个人同举大事,怎会不成?”

桓玄见众人都没有作声,又叹了一口气,环顾了众人一圈说:“难道朕此番会败于寄奴之手?”

众人更是低头不语。

这时,大臣中有人小声说:“神怒人怨,臣实在畏惧。”

桓玄听了不禁大怒,喝道:“何人出此言?”

一个人近前一步,跪倒于桓玄之前。桓玄见是从事中郎曹靖之,便问:“汝言何意?人或可怨,神因何而怒?”

曹靖之匍匐于地,低头回答说:“陛下初登大位便迁移晋国宗庙,使其飘泊失所;而我楚国之祭祀,至今未告慰祖先之灵。神所以怒。”

桓玄说:“卿既知不当,何不早谏?”

曹靖之说:“陛下左近重臣皆以为陛下为尧舜之君,所治为承平之世,臣位微人轻,何敢多言!”

桓玄听了,沉默良久。挥挥手,让曹靖之起身归位。

桓玄不语,众臣也不敢多言。

良久,卞范之趋前一步,说:“陛下,那刘寄奴虽然确乃英才,不过只要我以计取之,必然令其有来无回。”

“哦?何计之有?爱卿请讲。”桓玄前向倾倾身子,满怀希望地盯着卞范之。

于是卞范之说细地说了他的想法。桓玄听了,只转头望着殷仲文不语。

殷仲文见是卞范之说的计谋,本不想说话,但桓玄只拿眼睛看着他,他也只好说道:“此计确乃好计,唯望陛下早作定夺。”

桓玄叹口气,还是不语。

这时,听到前面云板又响。朝臣们大概是都到齐了。可桓玄却坐在龙椅上没有起身的意思。

众臣等了约一炷香的工夫,卞范之小心翼翼地提醒一声:“陛下,上朝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