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017章 受制于人

武帝寄奴 第017章 受制于人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随后的一些日子实在乱得无以复加。

司马元显所倚仗的,是皇帝的庇护与刘牢之的精兵。

皇帝的庇护其实是无法倚仗的。元显虽是皇亲国戚,但自从王敦时代起就一直是帝国西方的诸侯坐大。皇帝的亲戚虽在朝中得势,但是皇帝本人却在国中失势。皇帝自身难保,如何保得住亲戚和大臣?

现在,刘牢之的精兵更不可倚仗了。刘牢之突然调转矛头指向建康,使司马元显措手不及。这位毫无军事经验的元帅及其建康的卫戍部队全无抵抗之力。

没有费多少时日,桓玄的军队就攻陷了石头城,继而又攻进了建康城。

司马元显以乱政之罪被诛。司马道子因为一直没有秉政,所以削了他所有的职位,只保留着爵位,责令迁出建康城。

桓玄受皇帝诏命总百揆,独揽朝政大权。他被授予了诸多官职: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州刺史等。同时又于礼仪上加假黄钺、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甲杖二百人上殿。

桓玄虽然表面尊攘皇室,而实际上皇帝在他面前也只不过拱手而已。其实,这个皇帝无论在谁的面前都是只能拱手,因为他是古往今来少有的不知冷暧的皇帝。当初辅政大臣之所以挑选一个智力不及常人的皇子当皇帝,也许就是因为容易擅权。清谈客们不敢谈论此事,但这却是举国皆知的事实。

桓玄任命其旧部为各州郡官员,牢牢地掌控了建康周边诸州郡的军政大权。

刘牢之虽然是桓玄击败司马元显的首勋,但是却只任命为会稽内史,而夺去了他的兵权。

这些,作为半个局外人,我和何无忌是早就有所预料的。只不过,刘牢之这么一个精明的人却执迷不悟。桓玄夺他的军权时,他面露愕然与忿然神情,并为之费解。

接到任命的当天,刘牢之又一次将我请到府中密谈。

在府中的密室,他与我进行了另一番对话。此情此景,令我不禁想起数月前,在京口的一个封闭的室内,同样的两个人对话的情景。

那时候,刘牢之手握重兵,是司马元显手下第一战将。而我,则是这员战将的副将、军师。

如今,刘牢之兵权荡然无存,成了桓玄治下一个郡的太守。而我,虽然军职、军衔仍在,但不知今后将会派到谁人麾下。

刘牢之开口说:“桓玄不念我之大功,一掌权便夺我军权,任为郡守。如此看来,其祸不远。与其在会稽任上坐以待毙,不若北上广陵投舍婿高雅之。但得他手中握兵,就能寻机举事。德舆是否愿与我同住?”

我回答说:“将军守长江时有精兵数万,却在胜败不可料之时,您便望风降服了。彼时举事远比今日容易。方今桓玄新得志,意气风发,威震天下。军中人心已散,到广陵又有何作为呢?况且,将军初为王恭部下。王恭与司马元显交恶时,将军临阵倒戈反王恭;

将军之后为司马元显部下。元显与桓玄交恶时,将军又临阵倒戈反元显;如今将军您为桓玄部下,岂将再次倒戈反桓玄乎?即便有心如此,试想又有何人敢与您同仇敌忾?又有何人敢容纳您?末将有心将您比作一个人,只怕您怪罪。”

“比谁?”

“温侯!”

“你乃将我比吕布?”刘牢之盯着我问。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群雄并起。吕布先事丁原,后来杀了丁原事董卓,之后又反了董卓在小沛屈身于刘备,然后又趁刘备落难之际夺了他的徐州。直至最后被曹操打败而亡。这位勇力天下无敌的猛将,竟然在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之初便陨命西归,不能不说就是因为他的反复无常。

刘牢之盯着我看了半晌,才说:“这番话,为何至今才说?”

我说:“我与无忌何曾少劝?可惜将军您至今方悟。”

刘牢之怅然若失地坐在椅子中,将椅子的扶手抓得吱吱响。

我接着说:“将军,不如您暂且到会稽上任。我也先回京口就职。”

此时的刘牢之完全没有了平时的豪情,垂头丧气的,不知所措。我安慰了他几句,说这件事还是需要从长计议。目前最好是韬光养晦,暂且委身侍奉桓玄,等待时机云云。也不知道他是否听见了我说的话。

最后我说:“虽然桓玄夺了将军之军权,但毕竟仍乃会稽内史。谢玄、谢琰等将军也曾任此职。朝廷、桓玄均无暇东顾,倒不如在东面再寻机会。将军请三思!”

刘牢之似乎并没有听见我说话。我知道再谈下去也没有结果,就告辞回去了。

我本想即刻就回京口,但是刘牢之还在建康的情况下我就离开,怕引起桓玄的猜疑。所有的北府将领都没敢轻易离开,我也不能。

桓玄忙着整顿朝中的秩序,并没有理会我们这些住在建康城内外的北府将领们。桓玄似乎并不担心我们,因为早在他进驻石头城后就任命他的兄弟桓弘、桓修任北府主将,把北府兵遣回京口了。

在建康的一天天过得非常悠闲,甚至于偶尔会有惬意之感。但实情却是人人自危、惶惶而不知终局。这真是一种极其奇怪的现象。

虽然北府将领们最初隔三差五便有一会,但后来听了别人的建议,怕聚众引起不必要的猜测。于是个个闭门谢客,龟缩在府第、馆驿中不大出门。也只偶尔在酒楼用餐时,才试探性地打听些时局。

这天我刚刚回馆驿,正看到李汨坐在堂中。

他见我来,忙跳下椅子道:“等将军多时了。”

“进屋述话吧。”我把他带进了屋问,“你特地从京口来寻我?”

“正是。给您带了封书信。是苋尔姑娘写的。”

“哦?快拿来看看。”

上一次我回复了苋尔的信件之后,曾收到过她的一封信,里面无非是讲了些思念之情,并没有别的内容。

我最近忙于军务,心思也乱,就没有回信给她。没想到她又发来一封。

当着李汨的面,我把信启开看了。信读过之后,心情不禁落到了极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