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六章 巾帼英雄 (2)

武帝寄奴 第六章 巾帼英雄 (2)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10:45: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苋尔笑笑说:“吴人本不懂铸剑,正是与楚国争霸的晋国为了牵制楚国,而在其卧榻之侧培植了吴国。不仅将铸剑术教给吴人,也将兵法传授给吴人,令国力衰微的吴国在短短十数年间变为军事强国。这兵法,如同良将一般,便是抵御强敌的利器。”

晋国人教吴国人铸剑术我倒是知道的。我问:“这便是姑娘今日来与某讨论兵法的原由么?”

苋尔又笑了笑,道:“想是我说得太远了。”

“不妨事。只是不知道姑娘讲到春秋的晋、楚、吴是何用意?”

“我国号是为晋。”

“正是。”

“此晋虽非春秋之晋,但谁知不可行春秋晋国之事。”

“如此听来,姑娘讲的是国事,非兵事。”

“国事兵事本乃一体。北方本是我大晋之北方,中原本是我大晋之中原。北伐中原、统一中国,乃是晋国上至君臣、下至国民的夙愿。北方诸强林立,统一何其难?然而,各国之中,有强有弱。既然国家屡屡受制于诸国,何不于诸国之侧寻一‘吴国’,令北方诸国自乱而应接不暇?”

“确实。”

“此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姑娘看来果然是熟读兵书。不过,此处的不战,并非真的不战,而只是己方不战而已。与孙武子兵法中的‘不战’,却非同一件事。”

“呵呵”苋尔掩嘴笑了笑,说,“恕我直言,将军并非读书人,却见你常死守着书中之道,不思变通。”

“啊。这个。”被她当面这么一说,我顿觉脸有些发烧。这姑娘说话的语气虽然温软动听,但是话却说得很直爽,上次在曲楼中已有所领教。

苋尔接着说:“孙子兵法之主旨是讲何为变通、如何变通。所以所谓‘不战’者,指的即是己方不战,至于别国战与不战,对我何碍?”

“确实。”我说道。

年轻时的我确实话不多,但现在的我并不算是讷于言之人。今天跟苋尔这样几乎是促膝似的交谈,使我完全没有了寻常那种善于思考与论述之气,讷于言而不敏于思。对于她说的这些话,我似乎只能用一部分注意力去专注,而另一部分注意力,则专注于她的一顾一颦一笑。

“我晋国未曾扶植吴国于楚国之侧,然而晋国内部却自然生出了一个吴国,即是孙恩之流。如今之形势,乃是北有强大敌国,西有强大诸侯,东南又有强大流寇。国家四面皆危,不能不说乃国家之不幸。”

“确实。”

说完第三个“确实”之后,我自己也觉得再不能这样“确实”下去,总得说些什么。于是想了一下,接着说:“眼下,国家抽调北府军全力剿灭孙恩,便是平定东南之乱。南方乃国家之根本所在,南方乱,国家便失稳。南方平定之后,可以采取绥靖之策笼络西方,而后休养生息,以图强国。不过,这些也只不过是士人、百姓所期望的,至于朝廷大臣们如何思考,便不得而知了。”

“确实。”

这第四声“确实”倒不是我说的,而是苋尔说的。她刚说完,“扑哧”笑了一下,说:“我也学会将军说话了。”我也笑了笑。

等彼此笑完,我说:“想不到姑娘对于时局也有如此见地。”今天被她夸奖了半天,我也找出一个夸奖她的理由来,顺理成章地夸了她一下。

“我所认识的许多女子均对时局有所关注,不止我一个。毕竟国家之事关系到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幼。只不过你等男子并不明白女子的见识罢了。”

听她这样一说,我倒是非常认同。我的夫人在学识方面的见地就高我一筹。这也是为什么我近些年来常常读书的缘故。我自幼读书本来就少,长大了再不读一些,恐怕也难以有所作为。事本人为,只要是人所为,数千年都难有变化。看看古人的思量、言行,也有助于学会处世之道。

“兵事如国事。当初吴郡被困时,几位将军便是使用妙计解围。具体到兵法上,我有些粗陋之见,不知是否正确。”

“请说。”对于刘牢之、谢琰击败孙恩,解吴郡之围,我最近分析得较多。也曾与刘牢之及其帐下将佐有过探讨。这姑娘说她有不同的看法,岂止是令我好奇,更是令我惊异。刚才的一番见解就完全不像出自一位女子之口,现在又对兵法有所剖析,怎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自从她一进门跟我谈那些话以来,就使我对她的印象骤变。之前一直将她视为寻常的烟花女子,擅长于在男人之中周旋。无非知道些音律、脂粉而已。对于男人而言,即便不是一个玩物,也并不比玩物强太多。而现在,我却油然生出许多敬重之情来。而这种敬重,也使我由最初对于“烟花女子”的爱慕变为了对于“女子”的爱慕,“烟花”二字则荡然无存。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时辰,苋尔把吴郡之战与古代兵法串在一起讲叙了一遍。同时也讲了诸多吴郡之战的得失。其中虽然大多数都是我们所知晓的,但也不乏她个人的精辟之见。

这一番谈论,令我对这个兼具美貌、学识的女子大为动心。由倾谈而倾心之事,并不少见,但我对于一个女子怀有如此情结,倒是平生的头一遭。苋尔的学识,连夫人臧爱亲也远远不及。

直到她起身告辞,我才意识到日头已经偏西。

我忙起身要留饭,苋尔拒绝了。她说:“本是冒昧来向将军请教些事情,没想到竟然耽搁了这么久,实在是有愧得很。”

我忙客套一番。见她执意要走,我也不便再留,就送她出了门。并吩咐一个亲兵护送她回去。

这一夜竟弄得我辗转反侧。

先是想到苋尔对于吴郡之战以及兵法的见解,之后想到苋尔屡屡提到的北伐及统一中原。想不到一个寻常女子,竟有如此忧国忧民之怀。

记得当她提到自己是从长安来到吴郡的时候,我心中不由一动:那天在“神仙阁”仰望天上的月亮时,恍忽间似乎就神游过长安。竟会在那里神魂飘乎千里之外,莫非与苋尔在冥冥中有某种不俗的机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