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十四章 桓氏豪门 (2)

武帝寄奴 第十四章 桓氏豪门 (2)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4 22:48:2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桓玄的父亲叫桓温。这个名字来自于当年的权臣温峤。桓温初生时,有一天温峤造访桓府。他见到这个婴儿相貌与众不同,于是对桓温的父亲说:“此儿有奇骨,必为一世英杰。”桓温的父亲有感于温峤的知遇,就以温峤的姓氏作为儿子的名字。

桓温长大后,果然如温峤所言,出落为一个文武双全的英武才士。他被推荐给晋明帝之后,皇帝对他非常欣赏,而且把公主下嫁给了他。

素有大志的桓温,虽然身为驸马,但并不满足于作为皇亲国戚而终老于寻常之荣华富贵。他所推崇的人物,是当胡虏作乱中原时率兵与敌人英勇作战的刘琨。

这位刘琨,少年时代曾与祖逖一同“闻鸡起舞”。之后他与祖逖各率一军收复了部分丧失于胡虏的国土,建立了大功,并位居司空(注1)要职。

桓温自负一身才学,认为也当效仿刘琨,为国尽忠。

当时秉政大臣对皇帝说:“桓温年少,然颇具才略。愿陛下勿将其作寻常之人、寻常之婿对待。倘若委以大任,将为国建不世功勋。”

皇帝看桓温的才能,也的的确确是京城里那些纨绔子弟所不及的。于是采纳了大臣的建议,任命桓温为荆州刺史,镇守国家的西北藩。

当时的荆州虽然地域辽阔、人民众多,然而却是两面环敌之处。北面有胡虏,西面有汉人政权成国。是国家重要的屏障。

自魏朝时期东吴的孙权执政以来,荆州一直都是江东的屏障。守住荆州,即能守住大江下游所有国土。所以终孙权之世,荆州的防务都全权委任给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军队的主帅。朝廷以镇守荆州重任授予桓温,既是对其能力的认同,也是对其忠心的认可。

桓温身居重任,在荆州的的确确是兢兢业业、尽心尽力,然而他的志向却不仅仅只是当一个西藩守臣。他要学刘琨一样,恢复大晋国的国土与荣耀。

不过,他并没有学许多不智之士那样拿自己辛苦练成的军队去与北胡硬拚,而是在决定北伐中原之前,先拿晋国西面的蜀地练兵。毕竟,与强胡相比,蜀地的成国的军事实力要弱很多。

刘备、诸葛亮辛苦经营的蜀地被邓艾攻下后并入魏国,之后又被晋国继承。王朝南迁之后,处于僻远的蜀地无人治理。于是李氏趁势崛起,建立起了成国。李氏经营蜀地数十年,历经几代,将蜀地变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然而在桓温的眼中,成国之蜀地无非与失去张松的刘璋之蜀地、失去诸葛亮的刘禅之蜀地一样,政治上君臣暗弱,军事上外强中干。于是桓温采用了与刘备败刘璋、邓艾败刘禅同样的攻略,以少击众,最终将蜀地重新纳入了晋国的国土。

取得大功的桓温并没有止步不前。攻蜀只是他征战的第一步,他的下一步落脚在了长江、汉水以北。自那时起,他先后三次率军北伐中原,并一度攻到大晋国的故都长安城下。

然而,屡立军功的桓温志得意满,他不再满足于做一个之下万人之上的朝臣,而是希望成就九五之尊,登极为皇帝。

桓温陶陶然而不可一世。然而就在那故都长安城下,他却错失了一个旷古奇才。这个名叫王猛的人,才智不亚于管仲、诸葛亮,将略不亚于乐毅、孙武。桓温见到这个书生一副落魄之像,尽管认为他颇有些才能,但是却完全没有考虑他的策略。

未听从王猛建议的桓温最终在长安城下战败,从而彻底失去了成功北伐的机会。桓温索性把北伐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夺取皇权上。

不料,牢牢执掌着大晋**权的桓温的举动却受到了两个文臣的牵制。谢安、王坦之这两个受到皇帝信任的文臣早就看出了桓温的野心。他们采取以柔克刚的方式与桓温周旋。谢、王二人阳奉桓温让皇帝禅让的命令,却阴违地在桓温得了重病的情况下采用“拖”字诀。最后生生地把桓温拖死了。

皇帝念桓温功大,并未追究其意图篡位的罪行,反而将其当作辅佐汉帝的大将军霍光、辅佐晋帝的太宰司马孚一样对待。赐予的葬礼规模达到人臣之极。

尽管桓温有大功于国,但毕竟有篡位未遂之实。因此,桓氏族人尽管依旧享有荣华富贵,但是从此却淡出了朝政。尤其是在桓温的弟弟桓冲死后,桓家更是断绝了仕途。

这些,既是桓氏的辉煌史,也是桓氏的血泪史。

在桓玄看来,如果父亲不在重要的时候生病,如果父亲能够多坚持些时日,也许大晋国早就改朝换代了。他桓玄尽管只是一位庶子,但凭着父亲的宠爱,必然会成为皇太子,并顺理成章地当上皇帝。

然而命运却是如此捉弄人。五岁的桓玄面临的是父亲的长逝、权势的没落、家族的凋零、家臣家仆的离去。除此之外,他还不得不忍受着建康朝臣的欺凌、荆州官员的颐指气使。

桓玄能做的只是忍受,无论屈辱也罢、孤寂也罢,年轻的他完全没有能力去改变。

父亲的影子永远都压在他的心头,不知道有多少个夜里,他都将脸埋在枕头里,心里默默地呼唤着父亲,眼里默默地流泪。这些,都是寻常的孩子不能理解的。与那些纨绔子弟比,桓玄内心有着更多的沉重与悲苦;与那些平民子弟比,桓玄却又肩负着他们不能承受的振兴家族之责。

他多么希望父亲在天之灵能够给予他力量,能够指引他方向。作为一个孩子,他可以接受这些苦难,但是他希望能有一个奋斗的方向。也许,他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父亲的高度,但是他不能不尽自己平生之力为之一搏。即便是失败了,至少他也曾拼搏过,他也能给父亲、给族人一个交待。更况且,在内心深处,他并不认为自己就一定会失败。

桓玄睁开眼,见管家正不知所措地立在堂前,这才想起来今天是宴请的日子。

“什么辰光了?”

“辰时一刻了。”

“客人都到齐了罢?”

“全部都到齐了。正在二门候着。”

“请客人们都入席吧。我稍后就到。”

“是。”

站得两腿发软的管家退了出去。

桓玄起身踱到案前,远远地望着庭中的雪。暧阁中,一股寒意莫名地生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