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帝寄奴 > 第十五章 哗变之危 (1)

武帝寄奴 第十五章 哗变之危 (1)

簡繁轉換
作者:逍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4 22:48:2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小溪,每夜的骚扰依旧进行着,每日的攻守依旧进行着。

贼兵粮草供应的恢复也带来了攻城节奏的恢复。但是像那一日那样的“蚁附”式攻城再也没有发动过,原因只是因为我军对寨墙加装了尖桩。

贼兵的军势在增强,我军的军势也在增强。但贼军兵力的增多是以千计,我军兵力的增多却是以十计。

“依旧”的日子里却传来了“不依旧“的消息孙恩把句章城完全毁掉了。

当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之后,小溪军民沉浸在了一片悲愤之中。震惊,是因为孙恩的行径匪夷所思;悲愤,既是因为孙恩的残暴,也是因为我弃守句章的举动。

县府的大堂上,几位乡绅坐在那里号啕大哭。何无忌与虞丘进在旁忙着宽慰。

“刘将军,这孙恩也未免太过残暴。”一个年近七十的乡绅噙着泪,用颤抖的手拉着我说,“想这句章城乃是当年越王勾践所建,至今有千年之久。却不料而今毁于一旦。”

另几个乡绅闻听此言,哭得更厉害了。

原来,这句章城虽毫不起眼,竟然是越王勾践亲自下令建造的。

当年勾践卧薪尝胆,击败了称霸中原的吴王夫差之后,当了霸主。当勾践东巡时,发现靠近海边的地带地广人稀,于是决定在此兴建一座城池。为了彰显自己的丰功伟德,所以在为新城命名时,就从“彰德”及自己的名字“勾践”中各取了一个字,于是将这座新城称作“勾彰”。因“勾”与“句”通假、“彰”又与“章”通假,所以这座城到了现在就被称为“句章”。

想不到,这座小城竟然见证着如此历史;也想不到,多少坚城在历史的长河中被磨掉,而这座小城却屹立不倒。

然而,这座千年古城却在此时被彻底毁掉了。

“刘将军”那老乡绅拉着我哭完,抬起头对我说,“也许,当初就不应该离开句章城。那可是先人为后辈留下来的城池。我知道,城外有成千上万的敌人,而守军只有二百多人,确实没法守。但是完全可以只把守兵撤掉,而把百姓都留下来。”

“老先生,这话从何说起?”眼见何无忌露出不快的神情。

“是生是死,那都是故土。您贵为参军,也不过是一个后生,哪里知晓我们这些行将入土的人之心情。我到了这样的岁数,还怕孙恩那伙贼人么?尽管将我留在城里,兴许还能舍身一劝。如今可好,悔之晚矣啊。”

老乡绅说完又哭起来。

何无忌正要说话,我用眼色制止了他。此时不是理论谁是谁非的时候。

陆陆续续赶来议事的军官见大堂上挤满哭哭涕涕的乡绅,他们也不想进来凑这个热闹,索性就在院里蹲着。

我只好让那些军官先回去,和何无忌、虞丘进、刘钟不住地安慰那些乡绅。好容易把他们一个个劝走了才消停了些。这一天,简直比打仗、守城要累得多。打仗、守城只是身体累,而现在却是心累。

那几天我一直处于自责与愧疚之中。尽管我军不敌贼军是事实,尽管毁掉句章城的并不是我本人,但终归是因为我军的战略部署而牺牲掉了句章。

不久,刘牢之给我寄了封信。信里除了通常的寒暄及战事分析外,还夹了一张纸,这张纸是从建康来的公文里誊写下来的。

弃守句章之后,朝廷对刘牢之、对我都有些不利的言论。而这次句章城被毁的事情传到建康后,首都一片哗然。质疑刘牢之、质疑句章守将刘裕的声音不断。还有大臣上表皇帝要求撤换会稽主将、问罪句章守将。

何无忌看过公文之后,把文案一拍,大声道:“这帮闲人,每日只知纵酒高歌,哪知前线艰辛?前线要兵,没有;要饷,也没有;要人,更是没有。如此一来,这个仗怎样打法?”

蒯恩正好在坐,他虽然看不懂公文写的什么,但是有虞丘进给他解释,他也是义愤填膺。跳起来道:“你祖宗!又是那个桓不才。这小儿,打仗如脓包一般,挑拨离间倒是一把好手。”

我冲蒯恩摆摆手道:“桓将军说的也是实情。句章的确是因为我等弃守而被毁的。”

蒯恩没有理会我,又说:“不弃守又能如何?全军覆没倒是容易得很。桓不才不是十分精通全军覆没么?要不让他来守句章,当个与城共存亡的大大功臣。”

本来这些天心情不佳,收到公文之后气氛也十分压抑,猛地听了蒯恩的高论,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

何无忌拿手指着蒯恩道:“道恩平时不言不语,今天说的这些倒是十分耐人寻味。嗯,‘精通全军覆没’。哈哈。”

众人哈哈大笑,倒把蒯恩弄得黑脸变成了红脸。蒯恩随着众人一同傻笑了几声后,突然收敛笑容,向众人一抱拳说:“谢谢各位看官捧场。”

众人又一次笑倒。

我指着何无忌,笑着喘不过气来。这定然是因为何无忌协助蒯恩一同守句章时,常常给士兵们讲故事,蒯恩从他那里学来的口气。

在郁郁的心情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

提及军事思想,世人皆是孙吴并称。较之一世英名的孙武,吴起则是个毁誉参半之人;较之淡泊明志的孙武,吴起则是一个功欲极强之人。

春秋的礼法制度虽然在战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然而不论士族还是布衣仍遵从着世俗的常理。吴起却毅然将这些常理全然摈弃。吴起的所为,挑战了中国人奉为圭臬的道德底线。

吴起求学于曾参时,曾发誓完不成学业绝不回家。甚至连母亲去世了,吴起也恪守誓言而不回家奔丧。曾参不耻于吴起的行为,断绝了与他的师徒之情。试想“吾日三省乎己”的曾子对吴起的为人都有所诟病,可见此人品性如何?

另一件事则更为恶劣。吴起到鲁国应征为将。因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侯对于在与齐国交恶的情况下重用吴起心存疑虑。吴起便杀掉自己的妻子以明志,最终成为鲁国的大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