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时的调剂罢了。别人学习的时间,王宇在学习;别人打游戏、逛街、看电影的时间,他还在学习网络安全这一门和高考不相干的科目。
高三上学期的十一、十二月,三中会迎来国家级部委的特殊人才提前招生选拔考试,其中便有毕业直接进入治安部的网络安全专业培训。
王宇准备参加这场选拔。
一条康庄大道,就摆在10班这名除了学习成绩之外丝毫不显山不露水的男班长眼前。
可是韦闲仲呢,本来就因为姓名与明朝末期那位著名的九千岁公公魏忠贤谐音,被叫了不怎么好听的外号,偏偏,系统给他的天赋词还叫“除根”。
这就很尴尬了……
韦闲仲也算是高松然对全班同学开过天眼之后,唯一一个还对天赋词的含义毫无头绪的同学。
高松然狐疑地看了舒惠静和杜寒一眼,两人似乎因为撒谎而心虚,早早趴下假装睡觉了。
舒惠静本就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跳舞毯天赋只是他性格的突出体现而已。成为走读生在教室里午休已经有半个学期了,高松然早就习惯了舒惠静的行为特征:午休铃响,还要和周围同学插插科打打诨,没有哪一次能这么快安静下来。
事出反常必有妖!
高松然拜托赵华枫管好班上的纪律。自己则找了个借口,说要回办公室改作业。
在图书馆里自习的学生,大多是决定出国留学的,在高三下学期还会加入一批获得保送生资格的幸运儿。总之,他们不需要去挤那条名为“高考”的独木桥,与千军万马争个你死我活。
高三刚开学,即便是那些已经决定要出国留学的同学们,每天来图书馆学习、聊天、看闲书的也还是寥寥无几。
图书馆的自习区显得格外冷清,更别提王宇和韦闲仲了。他们究竟去了哪儿呢?
高松然突然想起了李运鸿对自己抱怨学校食堂的事情,再结合自己亲眼所见,心中不禁生出一个猜测:他们俩会不会是去校外吃饭了?
这个学期,学校特别规定,不再允许将校外买的食物带进食堂,更不准带进班里。
那些在校外吃饭的同学们,用餐时间就变得更加紧张,有时候买完饭,等了半个小时,都不一定等得到狭小的店里有空位。
难道他们还在校外吃饭,午休铃响了,没来得及回来,便托好友和同桌找个借口,不参加午休?
在韦闲仲身上出现这样的情况,高松然不觉得意外,但一向最守规矩、以至于和10班格格不入的王宇……
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这么想着,高松然不知不觉又走到了离食堂不远处的一个角落。三中以其园林式校园而闻名,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时常有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躲在一片翠绿之中打情骂俏,避开老师的视线。
在食堂后门不远处的大榕树气生根丛林中,高松然看到了两个熟悉,又让他忧心忡忡的身影。
王宇和韦闲仲,这两个家伙竟然在这里!
比起高一时第一次窥见郑子叶和范高谦在气生根下亲昵打闹时,高松然的震惊有过之而无不及。
好在,仔细一瞧,他们并没有做出任何过分亲密的动作。
王宇手里握着他那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不停地写写画画,偶尔抬头,而韦闲仲则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左前方的某个点,似乎在专注地观察着什么,偶尔嘀咕几句。
每当韦闲仲嘟囔些什么,王宇便会勤勤恳恳地记录下来。
这俩小子,午休时间不老实睡觉,竟然在这里做起了人类行为活动观察报告?!
不过,高松然并没有贸然打扰他们。他悄悄走到两人侧后方,确保自己不会轻易被发现,然后顺着韦闲仲的目光看去。
将韦闲仲和王宇的视野尽收眼底,高松然却没发现任何特别的东西。
那两个人怎么就看得如此聚精会神,连他这个班主任的到来都没有察觉呢?
他们的注意力,只集中在那扇油腻腻的食堂后门上。
中午饭点已过,食堂的正门已经关闭,下了班的员工都会从侧门离开。
两名三十出头的女员工率先从食堂后门走出。
她们已经换上了便装,一位身着粉色棉布长裙,另一位则是T恤搭配五分牛仔裤,虽然谈不上青春靓丽,但与食堂后厨里那些油烟满面的大妈形象相比,也算判若两人了。
王宇扶一下眼镜,似乎想要看清她们的面孔细节,却发现眼镜度数似乎不够用。他索性将眼镜拿在手中,倾斜出一个角度,闭上一只眼睛,眯缝着另一只,努力辨认。
虽然他平时并不怎么关注她们的长相,但他还是注意到,这些都是新面孔,之前在食堂里从未见过。
上学期的食堂,所有员工都至少五十岁往上,原本没有这么年轻的“大妈”。
王宇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自己的观察结论,一边将这些信息告诉韦闲仲。
不久,又有两个男工人推着一辆装满食材的大号手推车来到食堂后门。
作为一所高中校园,即使在午休时间,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待在教室或宿舍。为保证师生安全,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即使是食材运输车辆,机动车也不允许进入校园,只能停在离食堂最近的大门口,由工人拖着大手推车送进食堂。
对于一部分不爱午休的同学来说,这样的场景已经司空见惯。
他们正将车推上卸货的斜坡时,一个箱子不慎翻倒。幸运的是,站在车后的员工反应迅速,眼疾手快地接住了即将倒下的箱子。
尽管如此,箱子里还是洒出了不少水,甚至掉出了两条鱼。工人将两条鱼从地上拎起来,放回装满水的塑料箱。
这两条鱼落在地上,一动不动。
韦闲仲震惊:“我去,这鱼在地上也不挣扎一下吗?亏得他们在塑料箱里放了那么多水,结果在里面养的是死鱼?!”
两个学生小心翼翼地在榕树的气生根之间穿梭,尽量隐藏自己的行踪,以免被忙碌中的运货工人发现。
随着他们慢慢靠近,韦闲仲从口袋里摸出手机,用摄像头对准了手推车上的箱子,试图捕捉那些标签上的信息。这就是家庭条件带来的优越性了——王宇想要看得更远,只能依靠调整眼镜的角度,而韦闲仲则因为拥有一部高像素摄像的手机,可以直接放大十倍,聚焦那些贴在箱子上的标签。
标签的最上方用大号字体标注着箱子里的内容物——西红柿、胡萝卜、黑鱼等,而标签的中下部,则密密麻麻地印满了各种小字和代码。
尽管手机的摄像头像素已经足够高,但隔着这么远的距离,那些细小的文字和代码依旧无法辨认。
韦闲仲的心情有些焦灼,他的直觉告诉他,如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