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的一切可以用大饱眼福来形容。
如果非要换一个词,也可以是叹为观止。
孩子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受到思维定势的限制,遇到问题时往往能跳出常人所见,找到规矩中的种种漏洞,寻找新的办法。
是啊,三中的艺术节又没有硬性规定,集体合唱表演,就只能是所有学生排排站,唱同一首歌。
原则上说,集体表演节目只需要全班同学都参与就行了,而大合唱只是其中最省时省力的表演形式。若是班里同学有才能,也有精力,完全可以弄成一项更加精彩的表演。
——就像10班同学正在做的这样。
看了这场精彩纷呈的彩排,高松然第二天就向音乐组提交了申请:本次艺术节,10班放弃个人表演项目,但是要将集体表演项目时间延长,相当于两个节目合并成一个,中间还省去了上下台、报幕的时间。
主管报名的王老师听说了高松然的提议,吓了一跳。她知道,小高老师鬼主意多,可也总不能做出这么一个不负责任的决定吧!
王老师语重心长地向高松然解释:“高老师,我知道你们班有好些个艺术特长生,个人表演项目正是他们充分发挥特长的机会啊!”
王老师以为,身为毫无经验的菜鸟、新教师,高松然太想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了,这才带领班上同学排了一出精彩绝伦的集体节目。
却忽略了同学展示个性、展示个人特长的需求。
王老师又补充说:“你可别忘了,每年的艺术节,学校都会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当嘉宾或者评委。今年,有东方歌舞团的老师,还有一些小有名气的乐队。高老师,你必须给孩子们单独展示能力的空间,孩子们才容易被这些专家注意到。我记得,你们10班有跳舞的,还有吹笛子的、拉小提琴的……那么多特长生呢!”
面对王老师的质疑,高松然反倒显得更加胸有成竹,说道:“王老师,您就等着看吧,10班这一次的大节目,会成为三中历史上最震撼人心、节目效果最好的舞台。那些个人能力出众、有艺术才能的孩子,也不会因为我们的集体节目受到埋没,您放心好了。”
呵呵,好你个小高老师,口径还不小!
“那我就等着看了!”
王老师内心非常期待将要看到的一切。临下班前,她到底还是没有忍住,和办公室里的几个同事分享了这个消息。
第168章
一传十十传百。
几天后,不只是王老师办公室里几位音乐组老师,全校每个人都知道了,高一10班这一次艺术节,又要搞件大事。
“高一10班,就是那个前段时间在国旗下讲话大出风头的班级吧。”
“大半都是走后门进来的学渣和特长生。成绩那么差,估计除了炒作,他们什么都不会吧?那位太子爷说,他想当个普通的农民,谁信啊?”
“哎,你们可别这么说。高一10班虽然成绩倒数第一,可班里还真有几个鬼才。运动会上他们就是高一年级的第一,几天前的英语口语大赛,好像也有个女生拿了第六名的好成绩——要知道,我看了那获奖名单,前五名选手都是大仙!”
“现在说那么多都没用,咱们拭目以待吧。”
各班表演节目单,是在艺术节开始前一天公布的。原本就对高一10班的节目很是好奇的人发现,和别的班级不同,10班总共就一个节目。
看来这就是传说中“要搞个大事”的节目。
“我倒想看看高一10班,这《猴山圆舞曲》到底要表演什么?”
没错,高一10班的大节目,名字就叫《猴山圆舞曲》。
看到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上网搜。然而,却搜不到半点这五个字相关的信息。
就连报名的时候,音乐组的老师们都和高松然反复确认,就是这五个字,高老师既没有空耳听错,也没写错别字。
“高一10班不会自己原创了一首曲子练合唱吧?他们班特长生多,也许就有个学音乐的也会作曲?”
“可是就算这是他们班原创,也总得起个有意义的标题吧?这《猴山圆舞曲》是啥,难不成他们班同学集体扮猴子,在台上一边上蹿下跳,一边唱歌?”
“当你想要搞个大事的时候,最终的结果通常会是拉一坨大的。本人预测,高一10班这次要玩砸。”
……
到了这一步,许多人都觉得,高一10班火上浇油的能力特别强。只报一个节目,就已经十分与众不同了,现在发现,就连这唯一一档节目的名字也十分炸裂,彻底引爆了全校师生的好奇心。
许多高二高三的同学听说了高一10班这一系列的神级骚操作,也都相当好奇。
无奈,三中的艺术节是按照年级分开举行的,不同年级的艺术节活动放在不同日子,高一举办艺术节时,高二高三正常上课。
“高一10班的节目是第五个。假设之前的节目平均时长都是5分钟,再加上各班上台下台、节目前后的报幕衔接,我估计,10班应该会在上午大课间结束后开始。为了保险起见,兄弟们最好在大课间就去艺术中心蹲着。”
“让我看看,我们班大课间之后是什么课?哦,化学啊……哎呀,张老师,对不住了,本乖宝宝今天要逃课了。”
发现全校同学对高一10班的节目都充满了过于旺盛好奇心,校方担任学生剧场太挤了,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于是,德育处三令五申:禁止学生跨年级观看艺术节表演!高一年级表演当日,上午第四节课,也就是大课间后的第一节课,严禁无理由请假。
如果有同学不在教室上课,必须出示医生签字画押的请假条,否则一律按照记过处理。
记过这个处分,在个别同学看来不痛不痒,比如高三的霸凌小团体身上背的记过次数,两手两脚都数不过来。卢浩也在开学一个月时间内记了两次过。
但是,这只是个别的极端情况。绝大多数学生终其高中三年,都不知道“记过”两个字该怎么写。
缺一节课就要记过,对许多人而言是闻所未闻的超重处罚。不少同学都被吓住了。
但也有人不在乎,尤其是高三的学生。都上高三了,学校对他们还是稍有优待的。
在校园里拿出手机、男女生走得稍微近一些,高三的老师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不少高三同学都想当然地以为,这一次也不会例外,学校说所谓“逃课就记过”,只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而已。
然而,一星期后,学校的处分通知下来,不少同学这才傻眼了。原来,三中是跟他们玩真的!
一部分同学当了一辈子的乖宝宝,实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