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 分卷阅读309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分卷阅读309

簡繁轉換
作者:linnay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26 22:38:20 来源:源1

“是的,”王伟回答。“只要能调动起人们的情绪,那么哪怕对化学对环境对公共卫生毫无了解的普通人,也会开始理解为什么,和自己千百里之遥的化工厂违规排放有毒物质,也会对自己造成危害。”

最后的数据整合、分析完毕,再将拼图的最后一块——结论递交给赵华枫。预计还有一个月就可以完成最后的工作。

也就是暑假结束前,王伟希望开始第二次爆料。

高老师是王伟事件中罕见的知情还成年了的人。王伟当局者迷,刘二明和赵华枫还都是孩子;高老师虽然知情,但从来没参与过调查研究,应该相对是客观的吧?

听了刘二明讲述他们二次爆料的相关计划,高松然在电话另一端,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这样太危险了。赵华枫发表了前几篇批评文章,都差点让她被学工处批评。你是知道的,咱们三中虽然打着‘鼓励学生发扬个性’的旗号,但校领导层面其实很怕事。”

确实。三中办事财大气粗,愿意掏钱,但领导层还是小家子气。倘若这一次赵华枫遭到化工厂及其背后力量的报复,以三中那群校领导的德行,肯定第一时间把三中撇干净,放赵华枫一个未成年人独自承担瑞宜化工厂和背后势力的怒火。

刘二明有些失望。他跟着王伟做实验,父母同意了,高老师起初也没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半年过去,数据测完了,要出成果了,怎么高老师还要突然告诉刘二明,“你做的事情不能公开发表”?

难道都是白用功吗?

高松然提出,调查报告依然可以发表,但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文稿写作,这份功劳全记在王伟一个人头上就行。

刘二明兢兢业业测量数据,报告上不能写刘二明的名字;赵华枫最后为这份重磅调查报告定稿,但最终的稿件也会记在“作者王伟”名下。

刘二明和赵华枫两个热血方刚的学生,初听高松然这么说,齐齐摇头。可冷静下来了,高老师站在他们的角度,完全为他们的这个团队着想,是整体风险最小的策略。

参与爆料带来的名誉,比起人身安全来,什么都不是。

刘二明没说话,赵华枫却提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建议:“自古真情动人心。如今让人动真情的,无非就是文艺作品了。硬核的化学知识、调查报告不能那么快拿出手,但我们可以利用虚构故事的力量传达理念嘛……”

高松然在电话那头听得有点懵:赵华枫这话锋一转是想干什么?不写纪实报告,改编故事赚人眼泪了?

说起“编故事”,10班倒是有人擅长此道……

赵华枫提到了“温云茵”三个字,高松然知道,他和赵华枫想到一处去了!

第214章

放了暑假,温云茵一头扎进了她的小说创作世界。语文老师徐扬帆对她的才华赏识有加,还特意为她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暑假见闻、读书笔记、命题作文,每位同学的暑假作业要写五篇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作文。

但温云茵是个特例。由于她的小说创作成绩斐然,徐老师大手一挥,免除了她写作文的负担。

她上一本小说作品《尼罗河之夜》,在完结的第一时间被高松然的米国导演朋友马修买走,改编成剧本。

翻译、改编飞速;拍摄地点选定、预算敲定,日常的筹备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

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演员都是导演马修的熟人,拍摄日程紧张。马修相信,这部电影能在一年内成功上映发行。

篇幅不算长的《尼罗河之夜》写完,温云茵没有丝毫停歇,无缝开新,又兴冲冲地开始了新书的创作。这一次,她塑造了一位在不同世界里攻略帅哥的女主角。

在高松然看来,这故事有些许“玛丽苏”之嫌。不过,十几岁的读者对此情有独钟,他也犯不着阻止温云茵的创作热情。

不过,新书的创作过程却远没有先前的作品那般顺利。在写作的过程中,温云茵发现,自己更擅长的是构建一个宏大、史诗般的世界观,而不是快速推进情节的小故事。

她喜欢对自己笔下的世界做详细的背景铺垫、构建复杂的世界观,深入探讨历史、文化等宏大的主题,还会花费大量笔墨,不遗余力地营造氛围感,刻画角色的成长历程。

然而,这样缓慢细腻的叙事节奏,并不适应快节奏的单元故事。过多的场景和交织穿插的角色情节,使得单元文中的故事显得颇为冗长、拖沓。

在写作中迷失了方向,温云茵只得将这篇《攻略帅哥大作战》草草结尾。她还在构思下一部作品的内容之时,赵华枫却找上门来,带着现成的题材,希望温云茵能将其扩充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和王伟探讨如何迅速有效地将王伟两年来的发现公之于众时,赵华枫提到了温云茵这个名字。高老师对此似乎也很赞同,认为找温云茵帮忙,不至于将大家都推上风口浪尖。

只有刘二明百思不得其解:温云茵,10班的语文课代表,一个写小说的,她能起到什么作用?

在华国的高中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一种偏见:理科比文科更有前途有价值,大部分高中老师还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灌输“只有理科学不好的同学才会被迫学文科”的观念。

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即便是在不分科的三中,这样的偏见也根深蒂固。

而华国的高中文科教育的确太过偏重死记硬背,而非灵活运用知识点,又仿佛让偏见扎下了根,“文科生只会死记硬背”。

不少高中理科生对学文科的同学都产生了优越感。

遗憾的是,身为典型理科生的刘二明也不能免俗。在他看来,文科生,只有学成赵华枫这样,能用犀利的文字揭示现实问题,引发社会及执政者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且思想深度、逻辑性、结构性面面俱到,才称得上“有用”。

而温云茵算什么?写小说,缺乏实际用途,只知道追求浪漫的风花雪月,把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都消解得无影无踪,与现实脱节。

电话里,尽管刘二明没有直说,但高松然很容易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他对温云茵的轻视。

“我和王伟都说好了,到时候,我们一个人注册10个……不,50个账号,一条一条慢慢发,不成功就成仁!还能怎么办?温云茵?不是我看不起她,她写那些什么女主角攻略帅哥的小说能有什么用?”

刘二明忽然想起温云茵的小说被改编电影的传言,略带讽刺道:“难不成,那部写法老国反抗殖民统治的小说,电影都要拍出来了?还能在片子里夹私货?”

听出刘二明过于骄傲,高松然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