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就是天意?
而且乐器方便携带,价格相对低廉。
就这样,王笛走上了学竹笛的道路。她的天赋很快就显露出来。那些老师,不知是出于多挣钱的目的,还是真心觉得王笛有潜力,可以走上职业吹笛手的道路,一直鼓励王妈妈给孩子报更好的班、与更好的老师上一对一的课。
王妈妈经济拮据,又拉不下面子主动和孩子爸爸求助。况且,孩子爸爸已经陷入了与其他女人的情感纠葛,她也不好意思总是主动去麻烦他。
作为一个二十出头、长相不错,又缺钱的年轻女人,王妈妈身边自然少不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生活的沉重压力之下,王妈妈走上了一条为人所不齿的道路。
甚至连她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究竟算什么“小四”、“小五”。总之,那男人有钱给她,供王笛上了兴趣班。
刚上三年级,王笛就考了竹笛十级,成了妈妈眼里的骄傲。
从王妈妈情感丰沛的叙述中,高松然听出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尽管当时还年轻,但王妈妈也深知,自己的选择会遭到外人的指指点点。然而,为了孩子的未来,她还是这么做了。每当小学里的艺术节来临,看到王笛在舞台上吹奏竹笛时那份自信与从容,王妈妈就觉得,自己一切的付出与牺牲都有了回报。
说到这儿,王妈妈凄然地苦笑一声:“高老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愿意和您这个陌生人说这么多。我相信您是个善良的人,不会因为我年轻时做过这些事,就对孩子产生什么看法。不过,还是烦请您别把我的这些事情向外乱说,毕竟,不是每个老师都和您一样。”
高松然连忙让她放宽心。他感谢了王妈妈的信任,并且,借着王妈妈对他敞开心扉的机会,高松然终于在通话中第一次主动提问:“请恕我冒昧,可是,您说王笛回家很少和您说学校里的事,也很少沟通。为什么您说,这都是您的错呢?”
其实高松然心里已经有了些猜测,但世间之事永远难以预料。高松然不希望让自己的猜测,成为偏见的源头。
知道接下来的话题会比较沉重,王笛妈妈深吸了一口气:“这件事吧,有两个原因。第一,我在孩子10岁之前,一直和那个有家室的人在一起。当然,他的女人不止我一个,他太太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承认,我破坏了人家家庭是有错,可是,我一直安慰自己,这都是为了孩子。我生孩子时有私心不假,可孩子也是我和他爸爸在相互深爱的时候,生下的爱情的结晶。”
高松然清楚,故事讲到这里,下面肯定还有一个转折——“但是”。
“我一直告诉王笛,我在一个公司做保洁的工作。她听起来也是相信的。但纸包不住火,我也是自作自受。当她班里的孩子跑到她面前笑话她,她妈妈平日里究竟在做什么,才供得起她上兴趣班、那些钱究竟是怎么来的时候,我还是崩溃了。”王妈妈声音中潜藏着一丝颤抖。
高松然有些愤慨。王笛妈妈当年当了小三,甚至小四小五,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哪怕是为了孩子,但若是有人在道德上谴责她的行为,也无可厚非。但王笛是无辜的。她不是小三小四的产物,但好事之徒依然来到王笛面前,用她母亲做过的那些不光彩的事迹羞辱她。
这就很过分了。
孩子终究还是知道了关于她妈妈的那些真相。
“从那天开始,她就不太爱和我说话、分享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了。”说到这里,电话两端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高松然能感受到王妈妈的挣扎与痛苦。
王妈妈语气诚恳,率先打破了尴尬的沉默:“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不想和我说话,我知道,大概是因为有我这样一个不光彩的母亲,实在太丢人了,在学校都要被朋友们笑话。那天晚上,我等王笛睡着了,第一次主动打电话给她爸爸。”
王笛爸爸那一天上夜班,电话是他现在的妻子接的。过往那段“闹出人命”的感情史,王笛爸爸没有对现任妻子隐瞒,她知道王妈妈和王笛的存在。
情绪崩溃、不知所措的王妈妈,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提出了将抚养权拱手相让的荒唐想法。她在电话中泪如雨下,几乎是用恳求的语气,求电话对面的女人当王笛的后妈。
听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对面的女人显然有些无语,但她并没有因为这通电话而生气。相反,她开导起了王笛妈妈,让她的情绪逐渐恢复正常,意识到事情或许还有挽救的机会。
女儿一时半会儿没法接受现实,也是正常的。来日方长,王笛终有一天会理解母亲的苦楚。
“她那些安慰我的话,让我很是受用。到了最后,她才告诉我,尽管她也很同情的遭遇,但她自己刚刚怀上了孩子,不可能同意给王笛当继母。不过,和那女人聊了一通,我倒是想开了:孩子只有活着的一个妈妈。只要找到和他的共同语言,不愁他永远不理我。”
正好,那位有家室的男人厌倦了王妈妈,给了一笔分手费。王妈妈拿这笔钱好好规划了一番,决定让王笛在竹笛演奏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孩子刚上初中那会儿,迷上了国外的什么‘工业摇滚’。为了想和她多些共同语言嘛,我就去听。没听出什么门道来,却让我发现了另一种挺有意思的音乐种类,叫‘哥特摇滚’。我迷上了这种音乐风格,平时的穿衣打扮也不自觉地往那些哥特摇滚乐队成员靠齐……”
高松然不禁哑然。这王妈妈,还真是个性鲜明!
第177章
在喜欢的乐队影响下,王笛妈妈不光转变了穿衣风格,还找到了生活中心的乐趣,单调无趣的生活开始绽放出五彩的光芒。
想成为特长生,除了竹笛表演之外,王笛还需要学一些乐理知识。王妈妈本身就是个要强的人,心想:送孩子去学这些课,自己在一旁发呆也是发呆,不如跟着听一听,或许能从专业角度理解音乐的美妙。
没想到,王妈妈在对音乐的理解上还偏偏展现出了一些天分。她的悟性很高,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又结合了她自己对工业摇滚的兴趣。
有一次,她在玻璃厂职工年会上,表演了一首自己最爱听的“九寸钉”乐队的歌曲。这是一支米国乐队,尽管王妈妈半句英文都不会说,她愣是依靠模仿,将歌词记得滚瓜烂熟。
尽管她不会弹吉他,更不会用键盘为自己伴奏,但是,王妈妈的表现还是让在场的同事们大为震撼。这个年纪轻轻就生了孩子的女同事,本以为她只是平时的穿衣风格比较叛逆,没想到,还是一个摇滚歌手的材料。
在场一位玻璃厂领导大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