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二千五百三十四章 经学大师重出山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二千五百三十四章 经学大师重出山

簡繁轉換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22:32:0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一个时辰后,京口的北府军大营里,一片欢声笑语,今天因为这场聚会,刘裕特地下令解除军纪一晚,杀牛宰羊,犒赏三军,整个方圆十余里的大营之中,酒香与烤肉的味道混在一起,混合着大家的欢声笑语,响成一片,那些身经百战的北府老兄弟们,也终于可以不再摆出平时的军官上司的架式,真正地和新兵们打成一片,喝过三碗,各种添油加醋的自吹自擂故事,成了各个营帐的主流,一如后世的酒席,从开始的甜言蜜语,到花言巧语,再到豪言壮语,后来到胡言乱语,最后变成不言不语,鼾声如雷。

已经入夜,二更,刘裕在刚才的帅台之上,面带微笑,看着站在自己身前的一个年约五旬,面色黑瘦,看起来非常清正刻板的青衫儒者,他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全身上下,没有半点当下玄学之士们惯用的脂粉,檀香味道,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儒家经学之士。正是当世大儒,曾经当过孝武帝司马曜的帝师的一代名儒范宁之子,范泰。

刘裕站在范泰面前,行了一个叉手礼:“范先生肯屈大驾,来这京口城做庠序祭酒,真的是太感谢了,请受刘裕一礼。”

范泰正式地回了一个礼,一揖及腰:“是老夫要感谢刘大帅,给了我这个赋闲多年之人一个重新出来教书育人的机会。”

刘裕微微一笑,一指身边的刘兴弟:“兴弟啊,这位范先生,是当世名儒,学问之高,连你胖叔叔都非常佩服,以后你要象尊重父母一样地尊重老师,听他的话,这叫尊师重道,明白吗?”

刘兴弟正色点头,即将要下跪,范泰连忙说道:“夫人且慢,你有身孕,不必行此礼,心意到处即可。”

刘兴弟点了点头:“小女从小生于乡野,没啥见识,还要多麻烦先生了。明天一早,我就去庠序,和所有同学一起接受教诲。”

范泰微微一笑:“那还请夫人早点回去歇息,明天我们在庠序见面。”

当刘兴弟和几个护卫离开后,台上只剩下了刘裕和范泰二人,二人在两张早已经准备好的小榻之上,相对而坐,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总算是让大家都肯上学了,不然的话,还真不知道如何给先生一个交代。”

范泰淡然道:“大帅不仅是当世战神,也更是深明大义,听刚才大帅的一席话,让老夫也是激动不已,而且其中的很多道理,即使是饱学儒士,也未必能参悟。您要是有机会自幼攻读诗书,那必成一代文坛巨匠,老夫这点学问,是远远比不上您的。”

刘裕微微一笑:“现在我要做的事太多,没法沉下心来学习,如果有朝一日能遂平生之愿,驱逐胡虏,恢复中原,平定天下,到那天,也许我会激流勇退,重头学文了,但现在,只有我去做这些操弓执剑之事,才能保护大晋,才能让先生能这样安心地教育我们的子弟啊。”

范泰点了点头:“所以,我们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功臣子弟们传道授业,短期内可以让一些子弟能从军为军吏,摆脱大帅现在只能依靠那些世家子弟的情况。长远来看,京八党也需要让自己有知识有文化,不然光靠武力,就如你所说的,迟早会失掉手中权力啊。”

刘裕点了点头:“先生可知我为何不去世家子弟中找现成的一些名师,而是要请出您这样的经学大师来充任国子博士和庠序祭酒呢?”

范泰微微一笑:“大帅,你以国士待我,那我必以国士报之,我范家历代经学家族,信奉的就是忠义仁孝,而那些玄学之士,他们强调的却是修仙养生,保家族荣华富贵,我想,您一向以来,都是正气凛然,为国建功立业,而不是求个人利益,所以,我才愿意出山为你这样的人效力。因为,如果朝堂之上风气不正,掌权之人是奸邪之徒,那即使是有美好的理想,也是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刘裕叹了口气:“想当年,我在戏马台反击打破郗超的阴谋之后,先帝曾经准备用我北伐,也让令尊等一批儒学之士到各地担任郡守,刺史,以扶持忠于皇室的力量,只可惜被黑手党的阴谋害死了先帝,而令尊也是被王国宝之流所弹劾,免官,最后郁郁而终。很抱歉,当时我自身难保,无力救援令尊。”

范泰的神色中闪过一丝哀伤:“也许,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人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吧。用儒生经学之士,就是要挑战玄学,就是要跟世家高门起了冲突,我这次出山,跟先父一样,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大帅要我做什么,我一定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是,我想斗胆问大帅一句,您真的计划好如何跟世家高门,跟玄学之士们相处,跟他们解释为何会起用我等儒生吗?”

刘裕微微一笑:“这事非常好办,因为如果是在建康城中当国子学祭酒,博士,那肯定不少世家子弟会抢着去,但是来京口这样的乡下地方,去教一些中下层军官的子侄,对他们来说,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我们的这些兄弟,你也看到了,大字不认几个,还得从三字经,千字文这些蒙学教起,恐怕那些成天高谈阔论天地玄黄,宇宙苍生的玄学大师们,是不屑前来的。”

范泰笑了起来:“这倒是,要说学问高下,儒学未必能胜过玄学,毕竟我们儒学强调忠孝仁义,很多事情要求违背本心,作出牺牲,天生就会让一些人不喜欢,而玄学的那种自我中心,顺其自然,显然更受欢迎,加上大晋百年都是玄学之风盛行,高门世家几乎都是家传玄学,清谈论辩也是用这套,所以儒家若是在高层次上跟他们作义理之争,现在没有多少胜算。”

“但我们儒家的好处,就在于注重教育与传承,从孔圣人开始,就是游遍列国,遍收弟子,而且不管弟子的出身,水平,只要肯学,肯心向儒家,虽孺子亦可教也。我们出山,不求功名,不为利禄,只求我们的儒家经学思想,能广为流传,只求当世之人,皆能持忠孝仁义,得闻大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