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八零文艺妇女 > 44、特供小说

八零文艺妇女 44、特供小说

簡繁轉換
作者:木头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31 21:52:19 来源:源1

“胡扯!这谁,她这是触犯神仙!要遭天谴的!”

“一个女娃懂个啥。”

“人家这叫反传统文学。”

“反传统,我看她是要翻天!她是不是又准备搞工那套!”

这次,反对李稻花最严重的反而是普通老百姓,而不是文化人。

对于这时候的文化人来说,他们本来就喜欢批判过去,反思过去,反思文学也是他们兴起的。

李稻花这个反传统,虽然不是反思文学,但是也差不多啊,对于老百姓来说,那才叫无法理解。

尤其是老一辈的,不管男的还是女的,都觉得李稻花这是胡搞,这什么作家嘛。

年轻人看到这篇短篇,心里的一些想法在改变。

派出所把付鹏抓走之后,很快就判了,被关到看守所。

看守所里什么人都有,但是有个共同点,大部分人,那都是不服就干。

别看付鹏在李家庄,那是走街串巷、撒泼打滚,整个二流子。

那也就是在李家庄,乡里乡亲的,大家都不好意思撕破脸皮,再加上背后有他爸妈撑腰。

刚到看守所的时候,付鹏拿着看守所发的被褥,挑了个自己看得顺眼的位置放下去准备睡觉。

还觉得,这看守所也没什么嘛,该吃吃,该喝喝,还能美滋滋的睡觉。

“喂,起来。”

付鹏扭扭身子,也没起身,就这么躺着看说话的说。

“这有人,你去睡厕所旁边。”说话的男人人高马大的,一看就不好惹。

付鹏看看旁边的厕所,虽然是冲水式的,那味道也不小,要是有人上厕所,那就更要命,大便臭,小便溅。

“那边咋睡,这哪有人,我不去。”付鹏耍赖起来,转过头不看他。

“嘿,你小子!“

看守所的一个房间里,住几个人,按照先来后到和能力,有大哥,有小弟,付鹏刚来,当然要分出个大小王。

他不知道这个,这是他的第一次。

被人捂着嘴打一顿后,“自愿”搬到厕所旁边睡。

“犯什么事进来的?”好的小弟,要主动帮大哥问话。

“偷看媳妇洗澡,流氓罪。”付鹏这下老实了,问啥说啥。

“啥?看自己媳妇洗澡还算耍流氓?”同一个房里的人都震惊了,他们有的人还真有媳妇,还看过。

付鹏鼻青脸肿地说:“是别人媳妇。”

“你大爷的,会不会好好说话!你这顿打真不白挨。”给老爷们吓一跳。

“打一顿让人家出出气嘛,咋还进来了。”

“这次偷看的媳妇,她亲戚是个文化人,非要报警,就进来了。”

小弟幸灾乐祸地说:“你是不是脑子不好使,人家文化人要搞你,都不用自己上手。”

付鹏也委屈啊,那以前就是打一顿的嘛,谁知道这美女越长大越不通人性了。

在这里住几天,狱友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怂蛋,他就是弟弟,每天刷厕所、给狱友按摩…………

做的最多,吃的最差。

李稻花他们下山回家那天,付鹏爸妈下山去看付鹏,但是两家不在同一个队伍里。

李稻花一家,就算是李三柱他们,每天吃好喝好,该锻炼锻炼,那也是身强体壮的,走在前面。

付鹏爸妈就走在后面,身边还有一些相熟的人,他们是要去山下镇上的鞋厂干活的。

“呸,丧良心的!作孽!”付鹏她妈看到前面的李稻花,越看越生气。

不敢大声说,又气不过,就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膈应人。

年轻人,耳朵好使,李稻花转头,用食指和中指指指自己的眼睛,再指指他们:“教唆犯罪,挨枪子哦,你又准备教唆你身边谁啊?”

付鹏爸妈身边的人刷的一下散开,一副我们不熟的样子。

李稻花他们回家并没有开车,大卡车前面坐不下这么多人,再者,从北平开到豫省,以现在的路况,李稻花觉得自己熬不过来,还不如老老实实坐火车。

北平和省会城市都有出租车,虽然少,但是打车的人也少啊,他们还是很容易打到车的。

下山之后,有镇上今年刚通到村里山下的大巴车。

以前村里人是没钱坐大巴车的,大巴车通到他们村山下,那属于纯纯的浪费资源,国家现在还没办法支撑起这样的资源普及。

现在有镇上的鞋厂,村子里也养羊,富裕还没达到,至少不像以前那样穷。

村里大部分人还是感激李稻花的,毕竟,没有李稻花给公社出主意,这鞋厂也建不起来,又因为李稻花是李家庄的人,镇上还特地给他们李家庄多分了几个鞋厂的名额。

他们村也是最早集中养羊的村子,养羊这事不费劲,一个半大小子就能带着一群羊满山跑。

要去镇上的人很多都上了车,剩下付鹏爸妈在纠缠售票员,让售票员给他们便宜些,甚至是免费。

村里大多数家庭的日子确实好过很多,可这些家庭里并不包括付鹏家。

他家早就被付鹏吸的一毛不剩,付鹏本人又不愿意做事情,家里根本没有任何存款。

“你就可怜可怜我们两个老人家吧,你们车上这么多人,挣这么多钱,不缺我们两个人的车钱。”

“你到底坐不坐,坐就给钱,不坐就下去!”

售票员别看年轻,根本不搭话,只管做自己的事。

她当售票员,见过太多这种想逃票的人,别管是真是假,各有各的可怜,比付鹏爸妈可怜的多了去了。

她要是看到个可怜的,就给他们免车票,她这售票员也别干了。

这车也不是她家的,车票钱也不是给她的,免一个人的车票钱,这钱就要算在她和司机身上,他俩能有几个钱够这么挥霍的。

大巴车要尽快回去,这两人在这纠缠不休也不是事,好在上车的时候是先交钱再上,付鹏爸妈也只是刚上到车门口,没进到里面。

售票员一个巧劲,两人就被挤下去,眼睁睁看着大巴车远去。

回到北平,又有不少学校希望能请李稻花去做交流会,李稻花自己写的反传统小说,可以说给她自己做的交流会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这些学校比李稻花的消息更精通,她不知道的事情,这些学校都知道。

“现在是,错了就是错了嘛,这必须得改!”

一个会议厅里,一群人在开会,开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我知道我知道,但是这个不是个小事情,这是代代相传的故事,说改就改,这不胡扯呢嘛。”

“知错不改,那才是胡扯,我们建立新中国,不就是为了推翻以前腐朽的思想,让大家真正的站起来,做个人!”

他们在一起讨论的是关于改语文课本版本的问题,在李稻花这篇小说出现之前,还真没人想到过这个问题。

现在,问题就摆在这,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不可能不去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的讨论结果是,修改版本,新一版的牛郎织女,不能再用偷衣服的版本。

“不止是这个牛郎织女,其他的课文也要自查自纠,不能再有这种明显错误。”

这个决定,还没有公布,只有他们这些内部人员知道。

一部反传统小说,能够影响到语文课文的修改,这也仅次于小说被选进语文课本的荣誉。

等到消息公布之后,李稻花的声誉会更高一筹。

李稻花实在是不想去参加交流会,一次交流会,要费尽心思,实在不适合她。

尤其是,私底下,她自己怎么写,怎么说,别人都不知道,她可以慢慢整理,删除一些不合适的字句。

上台演讲,就只有一次机会,万一说些不该说的,被人揪住,不是什么好事。

好在她可以推脱自己正在赶稿子,就是写给港岛的《天台之上》。

中原电影制片厂已经决定要拍摄《天台之上》,目前正在选拔演员,这次的演员主要还是从内陆选,实在不合适,才会从港岛挑选。

内陆演员工资低,人才储备丰富,他们这些左/派电影公司,现在在右/派电影公司的打压下,手底下的优秀演员越来越少,用内陆演员,也算是个突破口。

《少林寺》在春节档上映,一经上映,很快就掀起武侠热,相比《一屋檐》的深沉,《少林寺》属于国内少有的商业型电影。

快节奏,再加上精彩的打斗场面,不止是成年人,就连小孩也是格外追捧,整天拿着棍子冒充少林高手。

当然,也有倒霉的地方。

作为少林寺高手,不会棍子怎么能行,小孩们费尽心机,跋山涉水,就是为了能够找到一根可以作为自己武器的棍子。

这根棍子必须又长又直,还要光滑不磨手。

找不到天然的,那就自己找根勉强符合的,慢慢改造成完美的。

等到成功的那天,他们拿着棍子,到处惹是生非,路边的狗尾巴草都要被他们斩尽杀绝。

白天,他们拿着棍子大杀四方,晚上回家,就被爸妈用他们亲手做的棍子一顿修理。

《少林寺》的火爆,也让国内的武侠热上升一个新高度,很多人都希望能够看到更优秀的武侠小说。

其实,想看武侠小说也没关系,港台有的是写武侠小说的,内陆也引进过。

只是千不该,万不该,有那么一两个人,非要拉着最近热度最高的李稻花来蹭热度。

说什么,李稻花只会写一些乡村故事,现实故事,武侠小说是男人的领域,她完全无法涉足。

还推荐她去学习弯弯的言情小说,说那才是她应该写的。

这种人的言论太过于脑残,以至于正常的主流报刊都不会刊登,但是耐不住有人有关系,不是影响力太大的报纸,刊登了这种人的言论。

李稻花订阅的报纸不算少,可也不算多,只有主流报纸,这种言论自然也就没看到。

这言论,还是从张鑫炎口中得知的。

张鑫炎作为港岛派过来的交流人员,很多人都想跟他搭上关系,有人是想通过他的关系,在港岛宣传国内,有人是想通过他的关系,到港岛那边某个差事。

这些人里,鱼龙混杂,听说张鑫炎要跟李稻花合作,就想给李稻花上上眼药,把这种偏门言论捅给了张鑫炎。

张鑫炎在港岛,这样的人和事,见过的不要太多,港岛没节操的小报刊也不要太多。

他可能不太了解内陆的报刊运营方式,但他了解人,能在港岛做到导演职位的,哪个不是人精。

他跟李稻花提起来,也是用说笑话的方式说出来的,觉得写这文章的人,大概是脑中空空。

仅凭《天台之上》,那就是内陆绝大多数作者怎么也写不出来,怎么也想象不到的。

写武侠小说的人可以有很多,写《天台之上》的,只有李稻花一个。

他这次来,除了想看看《天台之上》的后续剧情,还想跟李稻花借李丰收,让他在电视剧里扮演一个重要配角。

李稻花记得这个配角,这个配角在前期没出现过,是后期的主要配角,一个斯文败类。

小说里,这个人长相英俊帅气,戴一副金丝眼镜,微分碎发。

李稻花想想过年的时候,在饭桌上,穿着一件灰色大棉袄,像饿死鬼一样啃大骨头的李丰收,就觉得,张鑫炎是不是眼神不太好。

更何况,李丰收一直都是寸头。

“寸头没关系啊,反正他的戏份比较靠后,进组之后,就一直留头发就行,等到到他的戏份,头发也长得差不多啦,先来试试装嘛。

最后,李稻花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跟着去看了李丰收的试妆。

他的头发是寸头,那就先给他戴上假发,质感肯定不如真发,所以才需要他留头发,拍摄的时候尽量用真发。

穿着一件黑色西装,白色衬衣,金丝眼镜,微分碎发走出来的李丰收,让李稻花怀疑剧组是不是换人了。

时尚的完成度在脸,很多人,穿上黑西装,白衬衣,在气场压不住的情况下,很容易变成房产中介。

李稻花本来以为,李丰收也应该是这样的情况。

“不是,我那个傻子弟弟呢?”眼前这一脸精明的人是谁啊?

“姐!你怎么能这么说我呢。”

“闭嘴,别说话。”

李稻花觉得李丰收只适合当个哑巴,他这一口豫省塑料普通话,瞬间影响颜值。

不开玩笑,大部分省份的方言,都能拉低人的颜值,性缩力拉满,瞬间回归土气,变成村里的翠花、狗剩…………

看来,眼神有问题的,不是张鑫炎,是他啊,还是当导演的眼睛毒。

“你看,稻花老师,丰收真是为这个角色生的啊,你忍心看丰收刚出场就没下文了吗?”

是的,张鑫炎来拜访李稻花,要剩下的文稿,结果李稻花就写了一点点,说是等他们开机再写也来得及。

李丰收的这个角色,张鑫炎拿到手的时候是刚出场,一看就是狠角色,后续到手的一点点剧情也证明了他的猜想。

无所不用其极。

张鑫炎就想催着李稻花尽快把所有剧情都完成,他也想把整个故事看完。

“好好好,我尽快。”嘴上说着尽快,心里却在盘算别的事情。

八十年代,国内电视电影少,没什么娱乐项目,什么样的电视电影大家都能看的津津有味,哪怕是看过十遍八遍,还是不厌其烦。

这些作品不一定是多优秀,却是大家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调剂品。

等到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尤其是在港岛问题得到明确解决之后,港岛的影视作品开始冲击内陆。

再加上改革开放,人民越来越有钱,家里有电视的人家也越来越多,大家也慢慢的挑剔起来。

商业作品,从这之后,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于说她写不了武侠小说的话,其实,她也没放在心上,别看《少林寺》带起了武侠影视热,武侠小说,现在已经走向式微。

她要是真在这时候一头扎进武侠小说里,那才是中了歹人的奸计。

她准备给制片厂供几本专门拍成电视的小说,也能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嘛。

第一部特供小说都已经想好了,就写狗血爱情故事,接受大狗血的洗礼吧,没错,我就是擅长写言情小说,你来咬我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