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扯!这谁,她这是触犯神仙!要遭天谴的!”
“一个女娃懂个啥。”
“人家这叫反传统文学。”
“反传统,我看她是要翻天!她是不是又准备搞工那套!”
这次,反对李稻花最严重的反而是普通老百姓,而不是文化人。
对于这时候的文化人来说,他们本来就喜欢批判过去,反思过去,反思文学也是他们兴起的。
李稻花这个反传统,虽然不是反思文学,但是也差不多啊,对于老百姓来说,那才叫无法理解。
尤其是老一辈的,不管男的还是女的,都觉得李稻花这是胡搞,这什么作家嘛。
年轻人看到这篇短篇,心里的一些想法在改变。
派出所把付鹏抓走之后,很快就判了,被关到看守所。
看守所里什么人都有,但是有个共同点,大部分人,那都是不服就干。
别看付鹏在李家庄,那是走街串巷、撒泼打滚,整个二流子。
那也就是在李家庄,乡里乡亲的,大家都不好意思撕破脸皮,再加上背后有他爸妈撑腰。
刚到看守所的时候,付鹏拿着看守所发的被褥,挑了个自己看得顺眼的位置放下去准备睡觉。
还觉得,这看守所也没什么嘛,该吃吃,该喝喝,还能美滋滋的睡觉。
“喂,起来。”
付鹏扭扭身子,也没起身,就这么躺着看说话的说。
“这有人,你去睡厕所旁边。”说话的男人人高马大的,一看就不好惹。
付鹏看看旁边的厕所,虽然是冲水式的,那味道也不小,要是有人上厕所,那就更要命,大便臭,小便溅。
“那边咋睡,这哪有人,我不去。”付鹏耍赖起来,转过头不看他。
“嘿,你小子!“
看守所的一个房间里,住几个人,按照先来后到和能力,有大哥,有小弟,付鹏刚来,当然要分出个大小王。
他不知道这个,这是他的第一次。
被人捂着嘴打一顿后,“自愿”搬到厕所旁边睡。
“犯什么事进来的?”好的小弟,要主动帮大哥问话。
“偷看媳妇洗澡,流氓罪。”付鹏这下老实了,问啥说啥。
“啥?看自己媳妇洗澡还算耍流氓?”同一个房里的人都震惊了,他们有的人还真有媳妇,还看过。
付鹏鼻青脸肿地说:“是别人媳妇。”
“你大爷的,会不会好好说话!你这顿打真不白挨。”给老爷们吓一跳。
“打一顿让人家出出气嘛,咋还进来了。”
“这次偷看的媳妇,她亲戚是个文化人,非要报警,就进来了。”
小弟幸灾乐祸地说:“你是不是脑子不好使,人家文化人要搞你,都不用自己上手。”
付鹏也委屈啊,那以前就是打一顿的嘛,谁知道这美女越长大越不通人性了。
在这里住几天,狱友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怂蛋,他就是弟弟,每天刷厕所、给狱友按摩…………
做的最多,吃的最差。
李稻花他们下山回家那天,付鹏爸妈下山去看付鹏,但是两家不在同一个队伍里。
李稻花一家,就算是李三柱他们,每天吃好喝好,该锻炼锻炼,那也是身强体壮的,走在前面。
付鹏爸妈就走在后面,身边还有一些相熟的人,他们是要去山下镇上的鞋厂干活的。
“呸,丧良心的!作孽!”付鹏她妈看到前面的李稻花,越看越生气。
不敢大声说,又气不过,就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膈应人。
年轻人,耳朵好使,李稻花转头,用食指和中指指指自己的眼睛,再指指他们:“教唆犯罪,挨枪子哦,你又准备教唆你身边谁啊?”
付鹏爸妈身边的人刷的一下散开,一副我们不熟的样子。
李稻花他们回家并没有开车,大卡车前面坐不下这么多人,再者,从北平开到豫省,以现在的路况,李稻花觉得自己熬不过来,还不如老老实实坐火车。
北平和省会城市都有出租车,虽然少,但是打车的人也少啊,他们还是很容易打到车的。
下山之后,有镇上今年刚通到村里山下的大巴车。
以前村里人是没钱坐大巴车的,大巴车通到他们村山下,那属于纯纯的浪费资源,国家现在还没办法支撑起这样的资源普及。
现在有镇上的鞋厂,村子里也养羊,富裕还没达到,至少不像以前那样穷。
村里大部分人还是感激李稻花的,毕竟,没有李稻花给公社出主意,这鞋厂也建不起来,又因为李稻花是李家庄的人,镇上还特地给他们李家庄多分了几个鞋厂的名额。
他们村也是最早集中养羊的村子,养羊这事不费劲,一个半大小子就能带着一群羊满山跑。
要去镇上的人很多都上了车,剩下付鹏爸妈在纠缠售票员,让售票员给他们便宜些,甚至是免费。
村里大多数家庭的日子确实好过很多,可这些家庭里并不包括付鹏家。
他家早就被付鹏吸的一毛不剩,付鹏本人又不愿意做事情,家里根本没有任何存款。
“你就可怜可怜我们两个老人家吧,你们车上这么多人,挣这么多钱,不缺我们两个人的车钱。”
“你到底坐不坐,坐就给钱,不坐就下去!”
售票员别看年轻,根本不搭话,只管做自己的事。
她当售票员,见过太多这种想逃票的人,别管是真是假,各有各的可怜,比付鹏爸妈可怜的多了去了。
她要是看到个可怜的,就给他们免车票,她这售票员也别干了。
这车也不是她家的,车票钱也不是给她的,免一个人的车票钱,这钱就要算在她和司机身上,他俩能有几个钱够这么挥霍的。
大巴车要尽快回去,这两人在这纠缠不休也不是事,好在上车的时候是先交钱再上,付鹏爸妈也只是刚上到车门口,没进到里面。
售票员一个巧劲,两人就被挤下去,眼睁睁看着大巴车远去。
回到北平,又有不少学校希望能请李稻花去做交流会,李稻花自己写的反传统小说,可以说给她自己做的交流会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这些学校比李稻花的消息更精通,她不知道的事情,这些学校都知道。
“现在是,错了就是错了嘛,这必须得改!”
一个会议厅里,一群人在开会,开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我知道我知道,但是这个不是个小事情,这是代代相传的故事,说改就改,这不胡扯呢嘛。”
“知错不改,那才是胡扯,我们建立新中国,不就是为了推翻以前腐朽的思想,让大家真正的站起来,做个人!”
他们在一起讨论的是关于改语文课本版本的问题,在李稻花这篇小说出现之前,还真没人想到过这个问题。
现在,问题就摆在这,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不可能不去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的讨论结果是,修改版本,新一版的牛郎织女,不能再用偷衣服的版本。
“不止是这个牛郎织女,其他的课文也要自查自纠,不能再有这种明显错误。”
这个决定,还没有公布,只有他们这些内部人员知道。
一部反传统小说,能够影响到语文课文的修改,这也仅次于小说被选进语文课本的荣誉。
等到消息公布之后,李稻花的声誉会更高一筹。
李稻花实在是不想去参加交流会,一次交流会,要费尽心思,实在不适合她。
尤其是,私底下,她自己怎么写,怎么说,别人都不知道,她可以慢慢整理,删除一些不合适的字句。
上台演讲,就只有一次机会,万一说些不该说的,被人揪住,不是什么好事。
好在她可以推脱自己正在赶稿子,就是写给港岛的《天台之上》。
中原电影制片厂已经决定要拍摄《天台之上》,目前正在选拔演员,这次的演员主要还是从内陆选,实在不合适,才会从港岛挑选。
内陆演员工资低,人才储备丰富,他们这些左/派电影公司,现在在右/派电影公司的打压下,手底下的优秀演员越来越少,用内陆演员,也算是个突破口。
《少林寺》在春节档上映,一经上映,很快就掀起武侠热,相比《一屋檐》的深沉,《少林寺》属于国内少有的商业型电影。
快节奏,再加上精彩的打斗场面,不止是成年人,就连小孩也是格外追捧,整天拿着棍子冒充少林高手。
当然,也有倒霉的地方。
作为少林寺高手,不会棍子怎么能行,小孩们费尽心机,跋山涉水,就是为了能够找到一根可以作为自己武器的棍子。
这根棍子必须又长又直,还要光滑不磨手。
找不到天然的,那就自己找根勉强符合的,慢慢改造成完美的。
等到成功的那天,他们拿着棍子,到处惹是生非,路边的狗尾巴草都要被他们斩尽杀绝。
白天,他们拿着棍子大杀四方,晚上回家,就被爸妈用他们亲手做的棍子一顿修理。
《少林寺》的火爆,也让国内的武侠热上升一个新高度,很多人都希望能够看到更优秀的武侠小说。
其实,想看武侠小说也没关系,港台有的是写武侠小说的,内陆也引进过。
只是千不该,万不该,有那么一两个人,非要拉着最近热度最高的李稻花来蹭热度。
说什么,李稻花只会写一些乡村故事,现实故事,武侠小说是男人的领域,她完全无法涉足。
还推荐她去学习弯弯的言情小说,说那才是她应该写的。
这种人的言论太过于脑残,以至于正常的主流报刊都不会刊登,但是耐不住有人有关系,不是影响力太大的报纸,刊登了这种人的言论。
李稻花订阅的报纸不算少,可也不算多,只有主流报纸,这种言论自然也就没看到。
这言论,还是从张鑫炎口中得知的。
张鑫炎作为港岛派过来的交流人员,很多人都想跟他搭上关系,有人是想通过他的关系,在港岛宣传国内,有人是想通过他的关系,到港岛那边某个差事。
这些人里,鱼龙混杂,听说张鑫炎要跟李稻花合作,就想给李稻花上上眼药,把这种偏门言论捅给了张鑫炎。
张鑫炎在港岛,这样的人和事,见过的不要太多,港岛没节操的小报刊也不要太多。
他可能不太了解内陆的报刊运营方式,但他了解人,能在港岛做到导演职位的,哪个不是人精。
他跟李稻花提起来,也是用说笑话的方式说出来的,觉得写这文章的人,大概是脑中空空。
仅凭《天台之上》,那就是内陆绝大多数作者怎么也写不出来,怎么也想象不到的。
写武侠小说的人可以有很多,写《天台之上》的,只有李稻花一个。
他这次来,除了想看看《天台之上》的后续剧情,还想跟李稻花借李丰收,让他在电视剧里扮演一个重要配角。
李稻花记得这个配角,这个配角在前期没出现过,是后期的主要配角,一个斯文败类。
小说里,这个人长相英俊帅气,戴一副金丝眼镜,微分碎发。
李稻花想想过年的时候,在饭桌上,穿着一件灰色大棉袄,像饿死鬼一样啃大骨头的李丰收,就觉得,张鑫炎是不是眼神不太好。
更何况,李丰收一直都是寸头。
“寸头没关系啊,反正他的戏份比较靠后,进组之后,就一直留头发就行,等到到他的戏份,头发也长得差不多啦,先来试试装嘛。
最后,李稻花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跟着去看了李丰收的试妆。
他的头发是寸头,那就先给他戴上假发,质感肯定不如真发,所以才需要他留头发,拍摄的时候尽量用真发。
穿着一件黑色西装,白色衬衣,金丝眼镜,微分碎发走出来的李丰收,让李稻花怀疑剧组是不是换人了。
时尚的完成度在脸,很多人,穿上黑西装,白衬衣,在气场压不住的情况下,很容易变成房产中介。
李稻花本来以为,李丰收也应该是这样的情况。
“不是,我那个傻子弟弟呢?”眼前这一脸精明的人是谁啊?
“姐!你怎么能这么说我呢。”
“闭嘴,别说话。”
李稻花觉得李丰收只适合当个哑巴,他这一口豫省塑料普通话,瞬间影响颜值。
不开玩笑,大部分省份的方言,都能拉低人的颜值,性缩力拉满,瞬间回归土气,变成村里的翠花、狗剩…………
看来,眼神有问题的,不是张鑫炎,是他啊,还是当导演的眼睛毒。
“你看,稻花老师,丰收真是为这个角色生的啊,你忍心看丰收刚出场就没下文了吗?”
是的,张鑫炎来拜访李稻花,要剩下的文稿,结果李稻花就写了一点点,说是等他们开机再写也来得及。
李丰收的这个角色,张鑫炎拿到手的时候是刚出场,一看就是狠角色,后续到手的一点点剧情也证明了他的猜想。
无所不用其极。
张鑫炎就想催着李稻花尽快把所有剧情都完成,他也想把整个故事看完。
“好好好,我尽快。”嘴上说着尽快,心里却在盘算别的事情。
八十年代,国内电视电影少,没什么娱乐项目,什么样的电视电影大家都能看的津津有味,哪怕是看过十遍八遍,还是不厌其烦。
这些作品不一定是多优秀,却是大家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调剂品。
等到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尤其是在港岛问题得到明确解决之后,港岛的影视作品开始冲击内陆。
再加上改革开放,人民越来越有钱,家里有电视的人家也越来越多,大家也慢慢的挑剔起来。
商业作品,从这之后,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于说她写不了武侠小说的话,其实,她也没放在心上,别看《少林寺》带起了武侠影视热,武侠小说,现在已经走向式微。
她要是真在这时候一头扎进武侠小说里,那才是中了歹人的奸计。
她准备给制片厂供几本专门拍成电视的小说,也能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嘛。
第一部特供小说都已经想好了,就写狗血爱情故事,接受大狗血的洗礼吧,没错,我就是擅长写言情小说,你来咬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