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连载,不能一次看完,《行尸危机》火起来之后,连带着报纸也火起来。
伊恩就忙着找公司拍摄,还要带自己公司旗下的演员。
从某些方面来说,伊恩旗下的演员也算是带资进组。
《行尸危机》的女主是金色头发,女演员们清一水的染发。
虽然在大家的印象中,外国人是金发碧眼,但其实这样标准的金发碧眼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是靠着染发和假发才保持的金发。
有很多人甚至一染就是一辈子。
好在带资进组,再加上演员自己努力,《行尸危机》的女主角算是成功拿下。
接下来就是准备第一部《行尸危机》,李稻花把行尸写的很清楚,他们甚至不需要多想,直接按照小说上的描述来画特效装。
“左手六?右手七?左脚画圈右脚踢?”导演拿到伊恩给他的小妙招,不太懂什么意思。
“就是这样。”伊恩一边说,一边做,再加上嘴歪眼斜的,看起来就不是正常人。
导演立刻就懂了,原来这些小妙招是专门教行尸的。
都说是行尸了,肯定要跟正常人区别开,不止是长相,行动也要跟正常人区分开,还要尽可能的可怕。
除了左手右手小妙招,还有其他的小妙招,都非常实用,再配上特效装,就连他这个眼睁睁看着行尸怎么做出来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嘭”的一声,导演拍桌子的声音把伊恩吓一跳,不知道导演发什么疯。
导演神秘兮兮地说:“再有两个月就是万圣节,到时候我们带上剧组人员,去参加万圣节活动,然后拍下来,当做宣传!”
“以这些行尸演员的演技,这次的万圣节,绝对特别精彩,而且这场景,也可以直接用在电影里!”
导演都要为自己的奇思妙想拍案叫绝了,用这种宣传方法,他们的电影还没上映也不愁话题。
最近的一部《活死人黎明》是在四年前拍摄的,他看过,不夸张的说,他觉得,他们拍摄的行尸跟活死人,就不像是同一个物种。
当初拍摄的时候,附近的居民也看到过化妆成活死人的演员,并没有被吓到。
如果不是电影营造出来的氛围感,单看演员本身,无法让人身临其境。
不远处,扮演行尸的演员还在接受培训,他们要做到最好。
而且,伊恩带来的小妙招让他也有了个想法,他也要拍摄一部行尸电影,就用伪纪录片的形式,肯定也会火的。
“我爱riceflower,她简直就是天才!”当然,他说的是她给的这些小妙招。
“但是我并不认为她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你知道的,谁让她是个东大人呢,这太遗憾了,或许她可以移民过来,我想我们国家不应该拒绝这样一位优秀人才。”
导演还想当面跟李稻花探讨一下,或许他们两个合作,可以创造出最好的行尸电影。
“她已经有丈夫了,她的丈夫年轻英俊。”伊恩开玩笑说,他当然知道导演说的爱并不是那种爱。
导演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是之前伊恩就想过的事情。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确实是有的,只是社会上公布的什么提名名单就纯属无稽之谈。
诺奖提名的规定是五十年保密期,社会上所谓的提名名单,其实是媒体根据每年的赔率榜编的所谓的提名。
什么某某获得提名,某某连续多年获得提名,纯属臆想,对方甚至可能就没获得过提名,只是上了赔率榜,而这个赔率榜的可操作性就大很多了。
伊恩说的提名,就是让李稻花能上赔率榜,获得媒体报道。
他也小小的买了一手李稻花,不然的话,上榜不好看啊,他感觉,他要是不操作的话,李稻花很难冲到前面。
那也没关系,反正他们本来的目的就不是拿奖,也不是排名靠前,只是为了有这么个名号。
“你也知道她上了赔率榜?“
“伊恩,你未免太不关注你的朋友了,报纸上现在吵的厉害,她已经在第二十五名了,看起来还有上升的可能,《亿万富翁》的影响是你无法想象的。”
《亿万富翁》,是《华尔街奇遇记》的电影版名字。
自从电影版播出之后,小说的名字也随之修改成《亿万富翁》。
提起《华尔街奇遇记》可能还有人不知道,但是提起《亿万富翁》,几乎无人不知。
最先报道李稻花,也就是riceflower荣登赔率榜的是连载《行尸危机》的报纸,是为了更好的宣传《行尸危机》。
很快,其他报纸就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也跟了上来。
反正大家都没办法采访到riceflower,那就从这方面入手来蹭热度吧。
大家公认的,riceflower的巅峰之作是《亿万富翁》,之后的《重回十八岁》和《行尸危机》只能算是成功的小说。
《亿万富翁》中对于经济的剖析和巧妙运用,让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还是很多人的经济启蒙读物。
要知道,经济是一门枯燥的学术,不仅仅在于课本枯燥,还在于,很多人就算是学了,也很难熟练掌握,成功运用。
而《亿万富翁》成功解决了一部分问题,随着《亿万富翁》的爆火,还带动了一些经济学作品的销售。
因此,其他报纸在报道的时候,还带上了riceflower的作品,认为她如果获得提名,甚至是获奖的话,绝对是靠着《亿万富翁》获奖的。
媒体的宣传,让更多人注意到这个这两年才横空出世的新人作家,不止是阿美莉卡,其他国家也开始出版《亿万富翁》。
借着这股东风,《亿万富翁》再次翻红,其他语种的版权费又给李稻花带来一笔收入。
收到伊恩打款的时候,李稻花都震惊了,以为《行尸危机》销售情况这么好,阿美莉卡这么爱这部连载小说。
后来才知道,这是之前《亿万富翁》带来的,现在已经有超过十个国家翻译了这本小说并且成功出版,销量看起来还不错。
等到他们把多国翻译的消息打出去,甚至是诺奖提名的消息放出去,后续会有很多国家翻译出版的。
这就属于良性循环。
李稻花回想以前,确实是这样的,不说别的国家,就说国内,就又能赚一笔。
上赔率榜的消息还没传回国内,这会儿国内外的交流还是很不发达的,很多消息都是多手消息,到国内的时候,都不知道转几手了。
她可以提前提醒梁宁准备好,《华尔街奇遇记》的版权还在北平文学手里。
这两年他们主要卖的是三部曲,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每年新售出数量不算多,他们每年委托印刷的数量都是有数的。
梁宁接到电话的时候,听说建议加印刷《华尔街奇遇记》,激动地说:“稻花老师!你是不是也听说了,你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了!
社里现在正在催印刷社呢,你可是咱们国家最年轻的诺奖提名人呢!”
“李自然告诉你们的?”李稻花略微一想就知道了,丹尼斯毕业之后回阿美莉卡帮伊恩,李自然则是被分配到了北平文字。
这对于李自然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分配,正常情况下,他们这些大学生毕业之后是要被分配回户籍地的。
李自然他家是贵省的,回去建设家乡当然好,只是家乡贫困也是真的,他考上大学之后,全家人都盼望着他能走出大山,甚至是把全家都带出大山。
李自然现在真的做到了。
李稻花没告诉梁宁,这只是伊恩的一种营销手段,她其实对诺奖并不感冒,甚至后来诺奖闹的笑话越来越多,这个奖的含金量也越来越低,甚至连带着以前获得的人也成了笑话。
这种营销,一旦开始,那就不是李稻花能阻止的,汹涌的人潮会裹挟着她一起往前。
在北平文学准备充足之后,从港岛也传回消息,就是李稻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消息。
港岛现在还没回归,那也不妨碍他们一起庆祝,事实上,诺奖作为西方的一种文化控制手段,在很长时间里,都被亚洲追捧。
这种提名,已经不拘泥于某个国家,甚至扩大到整个亚洲。
在这个年代,只要是有亚洲作者获得提名,都会让人欣喜万分,由衷地感到自豪。
现在,李稻花获得了提名,而且据说获奖的可能性还很大,这怎么能不让人激动。
尤其是,放眼整个提名名单,李稻花都属于最年轻的,不止年轻,还是里面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
国内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开始发挥作用。
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开始宣传李稻花,还全都是夸奖,从李稻花的第一部作品一直夸奖到最近的作品。
从李稻花的作品,到李稻花的为人处世,总之,一句话,李稻花能获得提名,那就是实至名归。
甚至是她直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