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世家子弟考科举 > 96、晋江文学城首发

世家子弟考科举 96、晋江文学城首发

簡繁轉換
作者:映在月光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31 21:52:25 来源:源1

暖阁内鸦雀无声,气氛开始变得凝重

宁毓瑛蹙眉沉思,搭在膝盖上的手,不知不觉抓紧了粗麻孝服。

对宁悟明提出的问题,听上去似乎无懈可击,宁毓瑛总隐约觉着不对劲。

在宁礼坤中风时,宁毓承请明明堂算学工学班的先生们,一起钻研动手,做出一张减轻震动的轮椅。

宁毓也参与了其中,当时,先生们都很有兴许,大家畅所欲言,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都是一心钻研学问之人,心中没那么多的小九九,为了“减震”,想出了各种办法。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追根究底,才是学问之道。要做出“减震”的轮椅,轮椅与现有车辆时一样的道理,首先要弄清楚车震动的缘由。

明明堂由于先生领头,宁毓琪做记录,归纳出了现有的马车骡车以及各式太平、独轮车,行驶在路上会颠簸的原因。

一是路不平坦,以及泥土路面与碎石路面,车行过时的震动亦不相同。

大齐现有的路,主要是官道与乡道小径。官道主要是碎石,加夯实的泥土。乡道小径就五花八门了,一般是行人经过自然形成的泥路。通往县城乡集的要道,走动的人多,日积月累之后,路面与夯实无异。除去在下雨的时候,路面还是会泥泞,但不会像是水田一样松软,待天晴之后,路面又会

重新恢复平坦。

碎石与夯土的官道较为平坦,但有些路段碎石铺得不平,车轮碾压在碎石上,较泥土的路要颠簸。

先生们做过试验,得出除去车轮面,车辆的大小轻重不同之外,最主要的缘由是力量乃为相互。

好比人用手打人,打在柔软的棉花上,与打在坚硬的物品上,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

因为力量乃为相互,先生们经过钻研商议,一致认为,用同样的力气打在棉堆上,手不会觉着疼,棉堆肯定化解了一部分力。

棉堆因为柔软,无形中分解了力道。那么,可以考虑软化与地面直接接触的车轮。

车轮是用木头制成,软木不结实,承受不了太重的力,用过多种木头做车轮,都以失败告终。

且车轮做得太宽,会造成车本身过重,无法承重,且对现有的路面也会造成损坏。

车轮与车厢的连接,主要是车辕与车轴十字交叉,辕的一端位于轴的正中心,早在先秦时期,为了减少车辆晃动,会在车轴的两侧放置两块“伏兔”,即两块与轴厚度直径相当的木或铜块。

先生们经过多种尝试,在伏兔上做了革新,用精铁打成会伸缩的伏兔,随着车的行走,产生的晃动大小不同,伏兔伸缩也不同,化解了因此产生的大部分震动。

改进后的轮椅,在平坦的青石地面上推动,比起以前的轮椅,至少降低了六成的震动。

伏兔的改进大获成功,虽说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打造难,使用一段时日需要更换伏兔,本钱贵,用在行驶的马车上还需要经过验证。但对现有的车辆来说,已经是巨大的革新。

宁毓琪参与此次改进轮椅,获得了她自己都无法衡量的学问。

她称高门儿郎不可靠,宁悟明却不回应,反指她的意思是寒门儿郎可靠。

高门儿郎可靠,并不代表寒门儿郎可靠,就好比轮椅车辆会震动,路面不平稳,车辆的大小,重量等都是缘由之一,并非绝对,非此即彼。

“阿爹,你们在朝堂上,也是这般讨论朝政大事吗?唉,那真是……………”

宁毓瑛一副欲言又止,很是抱歉的模样。她没继续说下去,不过她的表情,足以表明了她的态度。

宁悟明面色不变,只看着宁毓瑛不语。

“我并无他意,只是礼尚往来,阿爹莫怪。”说着,宁毓瑛深深颔首一礼。

宁毓承嚼着糖莲子,忍住了笑意。

宁毓瑛这岂是礼尚往来,她是直接打脸了。幸亏宁悟明是亲爹,他人前人后两张脸,比寻常人脸要厚一倍起,能宽宥,也能承受得住。

“阿爹只先回答我先前的话,阿爹是同意,还是反对?”宁毓瑛不理会宁悟明后来提出的问题,直接回到了先前关于高门的问题上。

宁悟明眉毛扬起,他端起茶盏,又嫌弃放下,咳了声,道:“阿瑛说的高门儿郎问题,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高门儿郎并非皆如此,我认为,阿瑛担忧太过,未免有失公允,显得钻牛角尖了。”

“阿爹说得是。”宁毓瑛先是肯定了,话锋一转反问道:“那么阿爹以为,高门儿郎并非如此,品性端方的儿郎,究竟占有多少呢?三成,两成,还是一成?阿爹可有详尽的数量?”

宁悟明慢慢坐直了身子,像是变了一个人般,再没了先前的轻松,拿出了在陛下面前的态度。他反应极快,反问道:“那么阿瑛以为高门儿郎纨绔不可靠,可有详尽的数量,又如何得了出来?”

宁毓瑛坦白地道:“我并未做出核实,无法给出阿爹准确的数量。但我出生于宁氏,从宁氏叔伯兄弟身上,可以得出,高门儿郎若作为夫君,十成十不可靠。阿爹可能对此有不同看法,阿爹可辩解,自己不失为好夫君。”

好一招绝杀!

宁毓承差点没笑出声,宁悟明敢当着夏夫人的面,称自己为好夫君,估计他会血溅当场。

果然,宁悟明飞快看了眼板着脸的夏夫人,不自在别转头,暗自哼了声,道:“好,高门儿郎阿瑛看不上,那寒门的儿郎呢,阿瑛以为如何?”

宁毓瑛道:“我以为,高门儿郎,与寒门儿郎大多相似。因着都是男子,大抵性情差不离。阿爹以为呢?”

有先前宁毓瑛让宁悟明拿出实际核查结果,他就不能随意保证了,呃了声,道:“我也不知,不过阿瑛,难道你要嫁给一穷二白,家无三根钉的穷人,路边行乞的叫花子?”

宁毓不急不缓道:“阿爹,你这才是钻牛角尖了,为何我要嫁给他们,莫非阿爹以为,我是喜欢硬找苦吃吗?”

“阿瑛极为聪明,我心甚慰。”宁悟明夸赞了句,将话题转到了最初的高门儿郎上:“阿瑛以为,高门儿郎品行不端,所指为哪一方面?“

宁毓瑛道:“商人重利轻别离,这句诗,其实也可用在官绅身上。高门儿除去喜欢流连花楼楚馆,以逛花楼为雅事。高门儿郎九成会入仕途,官员在外做官,妻子留在家乡侍奉公婆,此乃寻常可见的现状。尤其是夫君纳妾室,我通通不可接受。阿爹兴许说,娶妻纳妾,乃是天经地义。我以为,做

任何事情,下任何结论之前,该有详实的核查。我不知这天经地义的事,究竟是男儿会错了意,以讹传讹,终究变成了户婚律。既然是夫妻一体,我以为,该问询妻子的看法,方能做出定论。阿爹以为呢?“

召伎子行乐,本是雅事,男人为了前程离家千里,皆为寻常之事。且写在户婚律中的娶妻纳妾,本为天经地义之事,宁毓瑛都不认可。

但宁毓瑛直接回答了他的问题,宁悟明可以仗着是长辈,训斥她是胡闹,但会显得他不讲道理。

因为宁毓瑛让他拿出身为妻子一方的看法,来佐证这些天经地义,乃是正确之事。

规矩与律法,皆是男人所定,从未考虑过女人的看法。他们不屑去问,更不敢去问。

宁悟明难得吃瘪,一时心情很是复杂,既因为宁毓瑛的聪慧感到欣慰,又因着被堵得哑口无言,有些郁闷。

最终,宁悟明认真问道:“阿瑛,照着你的看法,那你的亲事,你打算如何做?”

宁毓瑛很是干脆地道:“我不知道啊,至少如今,我没有嫁人的想法。兴许有一天,遇到让我心仪的儿郎,我就嫁了。”

宁悟明上上下下打量着宁毓瑛,惊奇地道:“阿瑛,你说到自己的亲事,竟然没半点害羞,脸红!”

自当年清理月河,宁毓瑛遇到的浑人不少,听到的荤话更不少,她早就练得刀枪不入,何况说到自己的终身大事,她怎会脸红!

不过,宁毓瑛当然不会照实说,道:“比起成亲后以泪洗面,我觉着,害羞是最无关紧要之事。”

宁悟明神色讪讪,再次心虚偷瞄了眼夏夫人,他手指敲着膝盖,思索了下,道:“既然尚在守孝,亲事就先别提了。等出孝之后再议。”

宁毓瑛顿了顿,嘲讽地道:“阿爹,你们平时在朝堂上,都是如这般商议朝政大事吗?”

“阿瑛以为有何不妥?”宁悟明嘴角抽搐了下,虽然宁毓琪的嘲讽让他快呕血,但他却无法辩驳,朝臣官员的确都是如此。

不说人话,故弄玄虚,说话留三分。

“不妥的多了去。在我看来,毫无章法,且绝不直面问题的根本,引以为傲的进退有度,处理手腕高超,其实都是因为理事毫无章程,想当然得出结论,经不起推敲的举动。阿爹以前在礼部当差,就拿科举来说吧。三年一次春闱,取士大约在两百多人左右。大齐上下就这些差使,春闱考中的士

子,会面临无官可做的局面。士子在京城侯官,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要考虑到给他们安排差使,空缺亦不会凭空冒出来。我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学问题,是聪明人,把这些想得太复杂,造成了士子无官可做。”

宁毓瑛的话说得还算委婉,宁悟明却不由自主老脸一红,他深以为然点头,道:“阿瑛说得有些道理,只......”

他本想说一番大道理,像是考虑到要安抚读书人,士绅们不能得罪等等。最终,他还是没说下去,宁毓瑛说得对,聪明人总是想得太复杂,做事也复杂,结果做得乱七八糟。

因为这群聪明的士大夫,并未治理好天下。

宁悟明深深吸了口气,对夏夫人俯身一礼,道:“夫人将儿女们教导得很好。”

夏夫人眼皮都没抬,淡淡地道:“是我的儿女们自己聪慧,懂事。”

既然夏夫人称是她自己的儿女,便与不是她亲生的宁九郎宁八娘无关了。宁悟明被噎住,他虽没想过让她教养庶子庶女,依然还是恍如被刺了一刀般,猛然痛了下。

宁悟明长长叹息,烦恼地道:“我本来想着,你们不去学堂读书,我在府中教导你们。看来,我的学问不够,教不了。你们又不能去知知堂读书,这几年,总不能闲着,太闲会生事。”

宁毓瑶眨了眨眼,问道:“阿爹为何教不了我们,是算学学得不好吗?”

宁悟明脸颊抽搐了下,道:“我学过算学,但学得浅显,比不上你们在算学班所学。”

宁毓瑶哦了声,一脸失望地道:“怪不得阿爹说话,废话多,还喜欢问东答西。唉。”她老气横秋叹息一声,对夏夫人道:“阿娘,我回院子去了。”

夏夫人慈爱地道:“去吧。”

宁毓瑶朝宁悟明福了福身,脚步轻盈,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先前那个沮丧,委屈,盼着宁悟明对宁九郎,宁八娘般,一样对待的小娘子,此时已经毫无兴趣了。

宁悟明愣愣望着宁毓瑶远去的背影,禁不住鼻头一酸,心头刺痛。

从他进暖阁起,宁毓瑶渴求,眷念的眼神,就一直在他身上,从未挪开过。

宁悟明心知肚明,宁毓瑶还小,不像宁毓瑛与宁毓承的疏离,对他这个父亲始终怀有孺慕之情。

比起夏夫人的软刺,宁毓瑶这才是真正的一刀!

他第一次认真反思,一直认定的正确之事,究竟错了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