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吉祥如意 > 39、第三十九回:秋胡戏原是孙家奴,献雪

吉祥如意 39、第三十九回:秋胡戏原是孙家奴,献雪

簡繁轉換
作者:暮兰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21:53:3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三十九回:秋胡戏原是孙家奴,献雪莲遭来乱猜忌

吉祥见如意发怔,还以为她在愁如何去会昌侯府继续沿着这条线索顺藤摸瓜查下去呢。

吉祥连忙出谋划策,说道:“你不用愁,这会昌侯府和咱们是有关系的,咱们有熟人可以牵线搭桥。”

如意想破脑壳也没想明白,“什么关系?我们是张家家奴,怎么认识会昌侯府的人,熟人就更不可能了。”

吉祥说道:“你这么个聪明人,怎么没想到这层关系??咱们西府的侯夫人姓什么?”

如意说道:“姓崔啊,这个我怎么可能会不晓得。崔夫人是永康大长公主的女儿。”

吉祥一拍脑袋,“哎呀,我问错了,就是咱们西府以前的侯夫人。”

吉祥不提,如意差点忘记了,想了想,恍然大悟:“我记起来了!先侯夫人姓孙!出身会昌侯府!会昌侯孙家,也是出过皇后和太后的外戚世家!和咱们张家是门当户对!”

各位看官,京城的外戚世家,会昌侯府孙家的来历,那是相当的曲折,如果独立成书,大概能给各位看官讲个一百章回。

曾经京城街头巷尾,就没有不在背后议论孙家的。

因为孙家女刚开始只是嫔妃,并非皇后。

当时大明宣德皇帝的皇后是胡善祥,胡皇后。

胡皇后生了两个女儿,孙家女是贵妃,孙贵妃生了儿子,宣德皇帝说胡皇后无子,就废了胡皇后,胡皇后出家修仙,孙贵妃成了孙皇后。

宣德皇帝为了扶孙贵妃为皇后,挑战了封建伦理,因为孙贵妃是妾,她生的儿子当然是胡皇后的儿子,怎么能说胡皇后无子呢?

胡皇后贤惠,敢劝谏皇帝,生性节俭,宽厚待人,且约束娘家,胡家人没有一个生事端的,她是一个好皇后。

胡皇后无过被废,在朝廷和民间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但宣德皇帝是个强悍的君王,无论有多少反对之声,他都要坚持封孙氏为皇后,并且重用孙家人,封了孙皇后的娘家人为会昌伯。

孙家一下子从普通外戚,变成了皇后的娘家。

再后来,宣德皇帝去世,孙皇后成了孙太后,孙太后的儿子朱祁镇登基成了皇帝,是个妥妥的败家子,只会纸上谈兵的皇帝去“北狩”,结果,就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大明老一辈的将星,几乎都陨落在这里,大明皇帝朱祁镇被瓦剌部首领

也先俘虏,成了阶下囚!

作为皇帝的舅舅家,会昌伯府当然尽全力的营救朱祁镇,后来,瓦剌人放了朱祁镇,却被亲弟弟景泰皇帝囚禁在南宫。

朱祁镇当然不甘心继续当俘虏,背后自有支持他的大臣们。

比如后来一门两公侯的石家,以及他的舅舅会昌伯孙继宗等人,这些大臣们联合在一起,发动了“夺门之变”,把朱祁镇从南宫里接出来,送到紫禁城里重新登基当了皇帝!

朱祁镇二次当了皇帝,皇位坐稳之后,就把当初迎接他回宫的一门两公侯石家,以谋反的罪名抄家灭族了??这就是颐园老主人石家的来历。

石家被灭,朱祁镇对舅舅会昌伯还是很好的,圣眷正浓,升了爵位,封了会昌侯。

如意所说的先侯夫人孙氏,就是会昌侯的孙女??也就是孙太后的侄孙女。外戚和外戚联姻,嫁到了张家。

只不过,这个孙夫人死的早,生下西府嫡长子张宗俭之后不久就去世了,且孙夫人的陪房们后来都散了,不像东府先侯夫人王

氏那样有一群能干的陪房王嬷嬷和“牡丹花”魏紫等忠仆与后来的继室周夫人争权夺势。

西府现在的侯夫人崔氏,皇室贵胄,永康大长公主的女儿,且会治家理事,早就把前头孙夫人存在过的痕迹都消除了。

就像如意这种张家后来生的家生子,差点都不记得西府还有孙夫人曾经是这里的女主人。

西府一直风平浪静,那里像东府这样“原配党”和“继室党”斗得昏天黑地,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如今,如意得知蝉妈妈的父母有可能就被卖到了会昌侯府的田庄里当农奴,当然是直接追问吉祥,说道:

“你说咱们有熟人和会昌侯府牵线搭桥,是谁?我怎么不晓得有这么个人?”

吉祥笑道:“没想到你这么聪明,居然是个灯下黑,此人不在天边,就在眼前,自打你会走路到现在,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人。”

“是你?”如意不相信,“你爹娘明明都是张家家奴,跟会昌侯府有什么关系。”

“我一个男的,你现在能天天见到我?”吉祥戳了戳如意的额头,“是一起长大的胭脂啦,你每天都能见到胭脂吧。胭脂的母亲是孙夫人从会昌侯府带进咱们张家的陪嫁丫鬟!她以前是孙家的丫鬟啊!”

“什么!”如意瞪大双目,“胭脂的母亲......今年才刚刚过世......哎呀,我不记得她母亲叫什么名字了,都叫她九指家的,谈起她来,都说是九指的秋胡戏(妻),我一直以为她就是张家家奴,那里晓得她是会昌侯府孙家的人。

震惊中的如意喃喃道:“你说奇不奇怪,关于母亲的过去,总是罕有人知,她是谁?她叫什么名字?经历过什么?我母亲是这样,胭脂的母亲也是这样。如果过去美好,她们不可能闭口不谈。只因往事不堪回首,她们才只字不提吧。”

“我知道我娘是小时候一对大鹅从农户家里买来的。”此时吉祥更惊讶,“你娘难道以前不是张家家奴?”

看着吉祥的表情,如意解释说道:“我娘是外头买来的配小厮的,到张家也就十三年,之前是那里的人,连我也不知道,我娘也从不说起,我也没想过这些,好像娘生来就是娘。”

四泉巷的三个中年妇人,只有鹅姐的出身最清楚。

吉祥想了想,说道:“你娘不说,咱们就别碰旧伤疤。”

在这一点上,如意和吉祥的想法都一样的,娘不说,就别瞎问,免得娘再次受伤。

如意点点头。

吉祥说道:“九指的秋胡戏已经去世了,我去问问九指叔,我不问他的秋胡戏什么来历,只是把蝉妈妈的情况说一说,求指叔牵一牵线,看认不认识其他会昌侯府的人,我去问他们??蝉妈妈的父母叫来福和来福家的,应该能问出个所以然

来。”

“不过我明天就要回东门当差了,该班五日,才能休息五天,等我去查问,也是五天之后的事情,你们得耐心等等。”

吉祥是五人一班,五天一轮班,干五休五。

如意说道:“多亏有你帮忙,能有这样的进展,已经不错了??你在这里等等,我有些东西,你帮忙捎回四泉巷。”

如意回到承恩阁,把刚刚做好的两件兰州羊绒袄和五百月钱都裹进包袱里,直奔东门,把包袱递给吉祥,交代道:

“里头两件袄,是老祖宗赏的一匹上等绒布做的,大的给鹅姨,小的给我娘。五百钱你拿去,给鹅伯伯买点冬天实用的东西,这是我孝敬长辈的一片心意。”

吉祥喜笑颜开,“我出去查账才五天,你就出息了啊,听赵铁柱说你升了二等了,还天天学珠算,这会子又给家里这么丰厚的礼物,行,我这就去给我爹买东西,回去让家里三个长辈都乐呵乐呵!”

吉祥拿着五百钱,给他爹买了一副羊皮手套、一对护膝、一副羊皮暖耳??最适合送给常年风吹日晒看大门的,连同两件羊绒袄带到四泉巷。

鹅姐夫连忙把手套、护膝和暖耳都戴上了,笑着说睡觉也不脱。

鹅姨和如意娘都试了新衣,兰州绒布做的袄又轻又暖。

鹅姨狂喜,穿着新袄拍手转着圈,“如意真有出息!我就说这孩子没错的,在承恩阁那个冷衙门都能一下子混出头,这么多三等丫鬟,她升的最快,一个月赚的银子比得上吉祥干两个月。”

如意娘也高兴,但就是忍不住落泪,“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升那么快,背后要做多少事,才得了王嬷嬷的提拔。她一定很忙很累。但她上次回来,啥都没有说,我还以为她一直很清闲,是我想的太简单,一直清闲的话,怎么可能升二

等呢。”

鹅姐说道:“可不咋地,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如意是担心我们牵挂,所以闭口不谈。我也没想到,才在怀里撒娇的女孩子,一下子就成了大人,反过来要照顾我们的心情。”

吉祥说道:“你们放心,有我在东门盯着呢,她现在会用算盘了,打的噼里啪啦响,快到我只能看见手指的影.....

有人欢喜有人忧,吉祥如意两家人正庆贺如意有出息了,西府花姨娘正发愁。

自从老祖宗每天命人送来半罐子,大概一斤的牛乳给大小姐张容华,张容华每天都不错日子的喝。

但是,喝了五天,就有三天肚子不舒服,不是胀气,就是窜稀。

加上王嬷嬷每天上午过来教张容华打八段锦,张容华上午打拳,下午肚子疼,累得比之前更瘦了。

张容华偏偏是个看似孱弱,却一心好强的人,她想早日把八段锦练熟,下午也练习,结果,在一次窜稀之后练拳,张容华突然眼前一黑,晕了过,柳枝般的身体倒在地上,幸好地上铺着地毯,她并没有摔伤。

张容华的奶妈赖嬷嬷吓得脸都白了,赶紧抱起自家小姐到炕上,使劲掐人中,“小姐?小姐你怎么了?你不要吓我啊!你要是有事,我将来指望谁去!”

幸好赖嬷嬷掐了几下,张容华就醒了。

赖嬷嬷由悲转喜,抱着张容华使劲摇晃,“我的小姐哟,没事就好,刚才吓死我了。”

张容华扶着脑壳,说道:“嬷嬷不要晃了,我头晕。”

赖嬷嬷说道:“我服侍小姐躺下,依我看,这个劳什子八段锦就别练了,这都练晕了,你是金尊玉贵的小姐,怎能吃这种苦头。”

张容华说道:“不行,王嬷嬷这个年纪都在练,越练越精神,王嬷嬷说过,她以前身子发福,越来越笨拙,走几步路就喘,就是练这八段锦,身子快恢复到以前年轻的时候,一口气就能爬到承恩阁呢,我多练练就好了。”

正说着话,花姨娘闻讯赶来了,“容华!我的容华没事吧!”

花姨娘是跑来的,后面服侍的丫鬟婆子们都跟不上她。

花姨娘气喘吁吁,赖嬷嬷连忙把炕沿让出来,给花姨娘坐下,自己坐在脚踏上。

张容华说道:“姨娘,我没事,就是下午喝了牛乳后又......又传了两次官房(马桶的意思,比较文雅的说法),打八段锦时晕了一会。”

花姨娘紧张的手抖,“晕了多久?”

没等张容华回答,脚踏上的赖嬷嬷立刻说道:“眨眼的功夫就醒了,我掐了人中。”

花姨娘看张容华人中红红的,很是心疼,“瞧瞧,皮都快被你掐破了去,你怎么忍心下手,这么大年纪了,还没个轻重。”

赖嬷嬷看花姨娘责备自己,连忙转移注意脱身,说道:“我看都是牛乳惹的祸,五天拉了三回,别说是小姐,就是个壮汉也拉得虚脱了,别喝了罢。。“

张容华说道:“不可,这是老祖宗给的,长辈赐,不可辞。”

花姨娘犯了愁,“这可怎么办?牛乳是老祖宗给的,八段锦是老祖宗让学的,都断不了。”

花姨娘的难题很快传到了花家,花大哥和花大嫂都跟着发愁,这样下去,大小姐的身体可怎么办啊!

花家长子花卷经营花家的洋货铺子,每天迎来送来,见识多广,天南海北的客人都见过,他在一旁出主意,说道:

“牛乳这个东西,不止是大小姐,有很多人喝了肚子都不舒服,有些人喝了就没事,这大概是天生的,不过,我认识一些西北那边的客人,他们有种做牛乳的法,。‘

“就是先把牛乳煮沸,凉下来,放入一种叫做天山雪莲,类似银耳般的东西,过一晚上,牛乳发酵,就会变得像嫩豆腐一样,因味道是酸的,就叫做酸奶。”

“同样都是牛乳,做成酸奶之后吃了,胀气或者肚子不舒服就会少很多,我吃过这个东西,加入雪花洋糖,或者熬煮的果酱蜜饯之类的,味道还挺好。”

花大哥和花大嫂听了,觉得可以试一试。

次日,花大嫂就和花姨娘说了,“……..…这都是花卷的主意,出了事,姨娘可别怨我啊。”

这种时候,都怕担责任,所以花大嫂说了实话,若是放在从前,定会说是自己想出来的法子,要邀功请赏,根本不会提花卷二字。

说完,花大嫂把一小包东西给了花姨娘,“这是花卷从西北商人那里搞到的天山雪莲,使用的法子写在里头一个字条上了。”

花姨娘打开纸包,里头有一块类似泡发的桃胶般,但颜色是白色的小东西。

打开字条一瞧,花姨娘只是稍微认识一些字,上面的字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花姨娘怕搞错了做酸奶的方法,伤了大小姐,于是就把天山雪莲和字条都带到了张容华那里。

花姨娘说道:“这是花卷从西北人那里学的法子,据说一些喝牛乳胀气的人,喝了酸奶后一点事没有,我实在没有其他法子了,这个你要不要试一试?”

张容华看了字条,说道:“还挺有趣的,我亲自来做。”

张容华把半罐子牛乳煮开,放凉,用凉白开冲洗天山雪莲,然后把天山雪莲泡在牛乳里,蒙上干净的纱布,放在温暖的房间自然发酵。

次日,揭开盖子,里头的牛乳果然成了豆腐脑般的酸奶,张容华尝了一小口,酸的眉毛像蚯蚓一样扭动,“好酸,把桂花酱拿来。”

张容华用桂花酱拌了酸奶,吃起来酸酸甜甜的,还挺开胃。

按照字条的方法,张容华用温水冲洗天山雪莲,然后把天山雪莲再泡进放凉的牛乳里,蒙上纱布,周而复始。

这法子果然有用,张容华吃了之后,再也不胀气,也不窜稀了,而且吃了酸奶之后胃口大开,连饭都能多吃半碗呢!

张容华说道:“花卷很有心,姨娘该好好赏他。”

看到女儿面色红润,饭量也上来了,花姨娘当然高兴了,她将两匹尺头,一袋金?子给了花大嫂,说道:

“给花卷的,这孩子不错,见多识广,将来我们花家恐怕还要指望他呢。”

花大嫂听了,面上笑嘻嘻,心里不高兴:花卷是养子,我还有三个亲生儿子呢,难道将来花家家业都要给了花卷?

花卷得了礼物,在赖嬷嬷的引领下,去了花姨娘院里磕头谢礼。

花姨娘见了花卷,很是喜欢,“都长这么大了,听说你会好几国语言,洋货铺子里都是你来操持,现在皇上开了海禁,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我们花家的生意定会越做越大......”

花姨娘将花卷一顿夸赞,还留了花卷吃了中饭。

见花卷被花姨娘看重,花大嫂更加嫌花卷了,就连花大哥也有防范之心,夜里洋货铺子关门盘账,花大哥借故要花卷回去休息,不让他碰账本。

花卷见状,本来凉下来的心已经冻死了,他在酒馆喝闷酒,到了打烊,店家要关门,“走吧走吧,待会要宵禁了,五城兵马司的人要是看到咱们店这里还有灯火,等是要来查的。”

花卷拿着剩下来的半坛子酒,走出店面,外头不知何时下起了鹅毛大雪,几乎一出门就白了头。

路人都在往家里赶,花卷有家,却不想回家,家里人都不喜欢他??以前还有花椒妹妹为他说话,现在花椒进了颐园,据说最近还得了老祖宗的宠爱,青云直上,花卷仅有的一点牵挂都没有了。

就在花卷踌躇着是不是干脆去旁边的似家客栈凑合过夜时,一辆马车在路边停下,坐在车辕子上赶车的人说道:“这不是花卷吗?喝多了?来,我送你回去。”

花卷回头一瞧,正是鹅姐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