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吉祥如意 > 61、第六十一回:尴尬人偏做尴尬事,领月

吉祥如意 61、第六十一回:尴尬人偏做尴尬事,领月

簡繁轉換
作者:暮兰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21:53:3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十一回:尴尬人偏做尴尬事,领月钱如意走流程

这个周夫人的行事做派,谈不上恶毒,就是......就是做的有些事情,让人摸不着头脑,她一个出身外戚名门的当家主母,不好好主持中馈,当家理事,倒是时不时搞些“歪门邪道”。

比如前年吧,大少奶奶夏氏怀孕,周夫人这个当婆婆的,不好好关心儿媳妇身体,居然把自己的一个丫鬟,叫做石榴的,塞进大少爷房里。

石榴这个名字寓意深刻啊,多子多福,看名字就晓得周夫人想干啥。

意思是是大少奶奶怀孕不方便同房,给石榴开了脸,当房里人,好给大少奶奶“分忧”,给大少爷暖床。

长辈?,不可辞。大少奶奶夏氏爽快的接受了婆婆的“馈赠”,还挺着微微隆起的肚皮,把石榴带到松鹤堂里,给老祖宗请安。

老祖宗是什么人?当年帮助独宠的女儿张太后在后宫里和太婆婆周太皇太后斡旋多年!

老祖宗强压住怒火,和善的问石榴,“好孩子,你擅长做什么?”

石榴说道:“我会按摩。

老祖宗怒火更旺了,说道:“这不巧了么不是,我最近腿脚没力气,有时候还抽筋,你就当我的捶腿丫鬟吧。”

夏氏撒娇说道:“老祖宗,这是我婆婆给我的,老祖宗非要跟我抢丫鬟。我带个丫鬟过来请安,有去无回,我怎么跟婆婆交代嘛。”

夏皇后的妹子,果然都聪明伶俐,老祖宗很喜欢这个长孙媳妇,说道:“我来跟你婆婆说,百善孝为先,有这么个会按摩的好人,当然是先孝敬我这个太婆婆了,怎么,你还敢跟太婆婆抢人?”

面对太婆婆的佯怒,夏氏心领神会,笑道:“不敢不敢,有好东西自然要先孝敬老祖宗。”

夏氏一走,老祖宗就把周夫人叫来颐园了,说道:“我们这样的人家,自然嫡出庶出都是一样的,多子多福,又不是养不起。可是,当今的皇后姓夏,将来的太后自然也姓夏??你明白我的意思吧,为了张家未来的前程,继承者有一半夏家的血

统,方能保住张家富贵百年。”

“嫡出庶出,在咱们看来都一样姓张,都是血亲骨肉,但是在夏家看来,名义上都是夏家的外孙,可实际就不一样了。”

周夫人忙道:“我不是......我没有......这个道理我是明白的,我就是看夏氏已经有孕了,这才??”

老祖宗胳膊肘一拐,震了震衣袖,打断道:“夏氏有孕,将来不知是男是女,你在这个时候送她一个石榴,不合适。庶出的可以有,但要等到嫡子站住了再说,夏氏是我和太后娘娘千挑万选出来的,看中的,是她的姓氏和门第。这是一百个石榴

都比不上的。”

一席话,说的周夫人耳红心跳,连连认错,当即要把石榴带走。

老祖宗说道:“急什么,这丫鬟按摩的手法确实舒服,等我的腿不抽筋再说。这时候你把她带走,外头闲话起来,说咱们张家为难孙媳妇,人家夏家有想法的,索性就说石榴按摩手法好,你送给孙媳妇享用,孙媳妇觉得舒服,就将她孝敬给我

了。

老祖宗把石榴留在松鹤堂,要花椒学石榴的技艺,等花椒出师了,“功德圆满”,老祖宗就给石榴丰厚的打赏,要周夫人把石榴带回去了。

现在大小姐要出嫁了,周夫人似乎又想塞人,往四大陪嫁丫鬟的名额打鬼主意。

毕竟定国公府是百年公爵府啊!比一门两侯的张家地位要高。国公夫人的陪嫁丫鬟,将来的出路有两个,第一是给开了脸,成为年轻国公爷的房里人,将来生个一男半女,抬了姨娘,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就有了。第二是嫁给国公府有头有脸的管

事,成为国公府里头的管家娘子,这也是钱途无量的好差事。

总之,成为大小姐张容华的陪嫁丫鬟,比在张家更有福气。周夫人想给自己的水果们争一争这个福气。

如意听照水这样说,也是无语,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这样上蹦下跳的折腾。

难怪王嬷嬷明明可以出府荣养,现在还不得不退到颐园镇场子,就是为了在必要时按住周夫人的手脚,不准她把手伸到大少爷和大小姐这里。

王嬷嬷的身体还好,但是那双眼睛………

照水说道:“上回给大少爷房里塞个石榴,这回不知会给大小姐个啥水果。”

如今,如意跟着王嬷嬷干了三年,早就视为不叫牡丹的牡丹觉了,水果自然是她的“敌人”。

照水本是梅花的一种,但因王嬷嬷是腊梅的亲姨妈,她和如意,魏紫,姚黄等牡丹派关系又好,所以敢在背地里议论周夫人做事没有章法。

如意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水果来了,就拿着嘛,横竖有老祖宗和王嬷嬷她们帮忙吃掉。其实,不一定都是坏水果,花椒说,那个石榴真的很不错,教她按摩的时候很尽心,她们如今都成了朋友。水果也有水果的身不由己嘛。”

两人说着体己话,照水还一边竖着耳朵听着隔间的动静,等没有声音,回事的管事媳妇走了,照水连忙把如意带到了议事厅。

腊梅看到如意,说道:“你先坐,等我喝完这杯茶,一大早的,忙死了。周夫人又病了,大大小小一堆家事都交给我处置,真烦人。”

如意坐下,照水给她倒了碗油茶,如意站起来接了,“怎么好意思劳烦你给我倒茶。”

照水笑道:“难道让你干坐着,看着腊梅姐姐喝茶不成?腊梅姐姐又好骂我了。

趁着有空,如意忙说出了疑问,“腊梅姐姐,我怎么听红霞说,东府要搬进来一个新姨娘,就是以前颐园洒扫上的帚儿?真是是她?”

“可不是。”腊梅敲着炕桌,“就是那个帚儿,整天拿着扫帚打扫十里画廊的那个。侯爷还吩咐我,说还要预备摆几桌酒呢。我们东府的侯爷,很少过明路纳妾,他喜欢什么女人,就养在外头当外室,新鲜劲一过,就给女人一笔银子,任凭出嫁,

一拍两散。这个帚儿一定很得侯爷喜欢,否则不会大张旗鼓的纳进门,准备院落、还要摆酒呢。”

如意又问:“听说抹儿伺候帚姨娘,抹儿现在在东府吗?”

腊梅说道:“抹儿昨天来东府挑院子,当天就走了,没在东府过夜。我已经派人去收拾院子了,就是东府的梨园,以前养家里戏班子的地方,院子很大,有些地方还要修缮,得用些日子才能收拾好。”

如意问道:“帚姨娘如今住在何处?”

腊梅摇头:“这个抹儿嘴巴可严了,我什么都问不出来。不过,这个抹儿倒是向我问起你了。”

“我?”如意指着自己鼻子,难以置信,“问我什么?”

腊梅说道:“就是问你现在过的怎么样,好不好什么的,我当然都说好,这个抹儿还说,帚姨娘一直记得你的大恩大德呢,你到底给帚儿什么大恩德了?”

如意心里咯噔一下:我给帚儿什么了?我给了她一剪刀!肠子都流出来了,后来大夫把肠子塞回去才缝合的。

反正我不欠帚儿什么,帚儿要是来找茬,非跟我过不去,我就......反正我不怕她!

不过,看样子,腊梅并不知道那晚承恩阁的真相。

王嬷嬷的嘴真严啊,连亲外甥女也没有告诉。

如意假装回忆往事,“大恩德?没有什么呀,也就是给她几碗油茶喝喝,其实我们就认识十几天就分开了,后来再也没见她。”

腊梅说道:“估摸那时候她在冷天里洒扫,你雪中送炭,给她喝一杯暖茶,她就记你一辈子了。有点良心的人就是这样的,可以记不住锦上添花的,但一定记得住雪中送炭的。”

这时,如意手炉里突然发出一声脆响,噼啪!

这是爆炭的声音,木炭里头有杂质,就会发出这种声音。

吓得腊梅手里的茶杯落在地方,哐当摔了个粉碎。

腊梅脸色煞白,指着手炉说道:“快!把这个手炉拿出去!我听不得这样爆炭的声音。”

如意连忙把手炉拿到外头,腊梅拿起簸箕和扫帚打扫碎瓷片。

如意回来的时候,腊梅脸色已经快要恢复如常了,说道:“对不起,我不是嫌了你,我就是听到爆炭的声音,就会想起我爹娘在沧州荣养时炸炕惨死的事情。”

“唉,我冬月的时候,去沧州奔丧,料理父母的后事。来禄和来春都拼命拉着我,不让我看父母的遗体,说,看了一辈子都难受,不如记住父母生前的样子。”

来春就是腊梅的继子,比腊梅小四岁。

这是今年刚入冬的时候发生的惨剧,炸炕这种事情算是罕见,但运气差的人,碰到了就很倒霉,就跟雷劈似的。

炸炕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本就是来禄夫妻买的旧房子,大炕不知多少年没有拆掉重造了,里头的烟道被烟灰堵死了,所以炸炕。

有的说,是烧炕的黑石炭里掺了不干净的东西,例如硝石之类,采黑石矿的时候本就是用硝石炸出来的,残留在黑石炭里,一旦遇火,不就炸了么。

当时大炕炸的四分五裂,人睡觉的本来就只穿薄薄的一层衣服,来福夫妻掉进去,烫的全身上下都没有好皮,被抬出来的还喘气呢,快天亮的时候才咽气。

当然,这些残酷的细节,来禄和来春父子都没有告诉腊梅,就说抬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来福夫妻才死了不到三个月,也难怪腊梅听不得爆炭的声音。

如意说道:“我知道腊梅姐姐不是嫌了我,我以后就不把手炉带进来了。”

照水也说道:“我以后会留意,不让管事媳妇们把手炉拿进来。”

腊梅叹道,“这听不得爆炭的毛病怕是要跟着一辈子??好了,人都死了,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下去,咱们不说这些伤心往事,咱们办正事吧。”

如意赶紧把写好的帖子拿出来,“我来支这个月的月钱。”

腊梅打开帖子一瞧,上头写着:

“十二月二十五日,紫云轩支月例银子,看门小厮五十人,共支二十五两。洒扫二十七人,共支七两五百钱。上夜二十七人,共支十二两五百钱。看空房子十五人,共支八两。伺候花木十人,共支五两。饲养鸟兽祥瑞五人,共支五两。

以上月例共计六十三两。

按照旧例,每年腊月,伺候老祖宗的颐园家奴有功,月例银子翻倍。腊月共支月例银子一百二十六两。

另,冬天天气寒冷,洒扫和上夜有五百钱炭补,这个月发放五十四人的炭补,共计两万七千。

另,上夜的女人添十里画廊灯油,每晚补贴六十钱,一个晚上需五个女人,一月点了十天,共计三千钱。

另,上夜管事潘婆子有五百钱贴补,共计五百钱。

以上,共计一百五十六两零五百钱。紫云轩如意。”

颐园年底所有人可以拿双倍月例。这要归功于三年前,王嬷嬷一手操办的杀猪行动,将原来的大管家来福夫妻贪墨的三十五万两全部拿回,充入了东府官中,一下子填平了亏空,解了东府燃眉之急,过了个好年,热热闹闹娶了长孙媳妇夏氏,

剩下的银子,也足够养颐园好几年呢。

作为老祖宗颐养天年之地,所有伺候的家奴都有功,于是就定下了颐园每逢腊月月钱翻倍的定例。

当然,松鹤堂、梅园、听鹈馆和颐园大厨房都不归紫云轩管,这四个地方的月例到腊月也是双倍,由她们自己的管事起帖子,来东府官中支银子放月钱。

松鹤堂是芙蓉姐姐;梅园是大小姐房里的姚黄以及二小姐房里的红桃;听鹈馆是三小姐房里的朱砂;颐园大厨房是严嫂子。

除了这四个地方,其余都归紫云轩管,也都是从如意手里领月例,因而这个数目可不小啊。

照水将帖子上的内容登在台账上,然后在帖子上写个准字,腊梅盖了章,拿出对牌,将帖子和对牌都给了如意,“可以了,你去钱库支银子去吧。双倍月例一共一百五十多两银子呢,还要兑换成铜钱,好重的,你去找几个壮实的丫鬟婆子帮你

抬。”

如今钱足够,发对牌的又是王嬷嬷的亲外甥女,如意支月例就很轻松了,没有人会故意为难她,不用像王嬷嬷以前那样需要拍桌子骂人放狠话才能把月钱支出来。

“知道了。”如意将东西都装进毡包里,从后门出去,然后直奔钱库。

以前来禄是钱库总管,现在来禄高升大管家了,钱库总管当然换了人。

这人以前叫做狗剩,名字不好听,老祖宗就说,他管着钱,咱们张家有头有脸的管家们都姓来,那就叫他来钱吧!

于是狗剩成了来钱。

来钱是个面相敦厚的胖子,长相就跟画上的财神爷差不多,浓眉大眼,一百五十四两零五百钱是个大数目,需要来钱亲自批准,银子才能出库。

如意把对牌和盖了章的帖子给了来钱,来钱拿出算盘,噼里啪啦打起来,重新把数目算了一遍,也登记在册,并且在帖子上“准”字的旁边写了“核”字,盖了章。

如意赞道:“来钱,你的算盘打的真好,手指都没影了。”

来钱憨厚的笑道:“如意姑娘就不要谦虚了吧,你的算盘在颐园有名的又快又准,听说颐园大厨房每个月月底和各房清账的时候,都把你请过去帮忙。”

如意不会白白帮忙,只要她想吃什么了,可以在大厨房点菜,小锅现炒,账就记在大厨房总管严婶子那里,严婶子再把账摊在每天厨房各项开支里平账,也不用严婶子自己掏钱。

来钱一边说,一边把盖了章的帖子递给手下账房,“去给如意姑娘支银子去吧。”

账房拿着帖子,去了钱库。称重数钱都需要时间,如意赶紧去跑去东府东门,把看门的吉祥和赵铁柱叫来,说道:

“要放月钱了,腊月双倍月钱,我找丫鬟婆子帮忙也是拿不动的,你们找个车,帮我把银子和钱推到紫云轩去。”

三年过去,吉祥和赵铁柱都长成了少年郎,尤其是吉祥,已经快有门框那么高了!长胳膊长腿,由于个头窜的太快了,身体显得有些清瘦,其实脱衣有肉。

听说要放月钱了,吉祥和赵铁柱赶紧推了一个双轮车,跟着如意到了钱库。

这时,账房从钱库里推出来一个小推车,上面装着三个袋子。

账房说道:“一个袋子装着一百四十两银子,另外两个袋子,装着十四万五百钱,如意姑娘当场清点一下。”

如意熟练的打开袋子,先给银子称重,然后数钱,这里的钱已经穿好了,一千个钱一吊,十四万五百钱,就是十四吊,另外的五百钱,是一百个钱穿成了一小串,一共五个小串。

如意清点无误后,点点头,“没错,我领走了。”

如意在帖子上“核”字的旁边,写了个“领”字,盖了紫云轩的章,然后把帖子交给账房,账房在“领”旁边又写了个“消”字,盖了出库的章,最后交给钱库总管来钱做账留存。

吉祥和张铁柱推着银钱,跟着如意离开钱库。

途径东府议事厅,如意要吉祥两人稍等,她跑去议事厅,把领钱的对牌交换给了照水,表示这件事已经做完了。

照水收了对牌,在台账上把这一项也写了个“消”字,说道:“好了。”

如意继续带着吉祥和赵铁柱推车去放月钱。

到了颐园,忙乎了小半天的如意有些累了,吉祥心疼她,说道:“你坐到车上去吧,我们推你。”

赵铁柱说道:“上车,我们早点把如意姐姐推回去,就早点拿到双倍月钱啦!”

如意不跟他们两个客气了,就坐在小推车上,身边堆着银钱。

吉祥和赵铁柱这两个健壮小厮卖力推车,把双轮车推的就像两个风火轮似的,如意开心极了,坐在钱车上笑道:“快些!再快些!就像飞起来似的!”

凡是看到一车钱的颐园家奴们,纷纷笑着和如意打招呼。

“如意姑娘回来了呀!盼了一年,可算等到放双倍月钱的时候了!”

如意点头微笑回应,“别着急,按照老规矩,按照房头放月钱,别一窝蜂涌到紫云轩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