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吉祥如意 > 65、第六十六回:悲白发晚饭吃两回,做豆

吉祥如意 65、第六十六回:悲白发晚饭吃两回,做豆

簡繁轉換
作者:暮兰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21:53:34 来源:源1

第六十六回:悲白发晚饭吃两回,做豆腐三宝齐上阵

王嬷嬷正要解释,来寿家的抢了先,说道:“这不因老祖宗今天午觉睡的长,起的晚,吩咐说迟一点再吃晚饭嘛,所以天黑了还没有摆饭。”

王嬷嬷顿时明白了来寿家的意思,人老了,老祖宗的记性出了问题,但是老人一般是不服老的,来寿家的将错就错,是为了维护老祖宗的脸面。

王嬷嬷也随声附和道:“正是如此,老祖宗既然饿了,就她们摆饭吧。”

幸好,老祖宗虽然忘记了刚刚吃过晚饭,但是肚子饿不饿还是能够感受到的,说道:“奇怪,这么晚了,也不觉得饿,人老了就是这样,吃的少,不想动弹,又睡了一下午,就更不饿了。”

记性不好的老人们大多有个通病,就是你越是纠正说,你明明已经吃过饭了,老人就越跟你,说我没吃,你们都骗我,就偏要吃,即使不饿也要吃。

但你要是顺着老人的意思去说,啊对对对,是是是,咱们这就吃饭,老人反而不会跟你硬犟,就像到了逆反时期的小孩子似的,要哄着点。

来寿家的说道:“不饿就简单吃点,天气冷,吃个锅子如何?”

老祖宗点点头,“吃个素锅子吧,晚上吃的清淡些,别睡觉积了食。

来寿家的继续陪着老祖宗说话,王嬷嬷出去,吩咐芙蓉她们赶紧准备素锅子。

王嬷嬷把老祖宗刚吃晚饭转眼就忘记的事情说了,芙蓉倒是见怪不怪,说道:

“这不是第一次了,今年入冬之后,忘性越来越大,来寿家的说,让我们哄着点老祖宗,别戳破了,免得老祖宗伤心。”

王嬷嬷听了,有些伤感,她近年来眼神也是越来越不好使,衰老来了,有的眼睛先老,就像她自己;有的脑子先老,就像老祖宗。

王嬷嬷叹道:“怪不得老祖宗喜欢来寿家的,真真什么都考虑周到了,如此甚好,不伤老祖宗自尊。都说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可不就像小孩子一样,忘性大,需要哄着照顾。”

芙蓉苦笑道:“是啊,人老了,就是越来越不中用。我四十岁以后,就熬不得夜,现在上夜的活都交给花椒了,否则,我白天根本挡不住。”

王嬷嬷说道:“芙蓉姑娘要注意保养身子啊,你照顾老祖宗的年岁最长,老祖宗离了谁,也离不开你。”

芙蓉叹道:“我尽力而为,老祖宗离不开我,我又何尝离得开老祖宗?这么多年的陪伴,主仆之情不必多说,老祖宗若走了,我也活不成的。”

芙蓉要小丫鬟摆了个紫铜锅,一桌子素菜,有白菜、豆腐、蘑菇、银耳、黄瓜、韭黄、木耳等等。

老祖宗坐下,对王嬷嬷和来寿家的说道:“你们怎么看着我吃?我一个人怪冷清的,坐下来一起吃热闹。

其实今天晚饭就是王嬷嬷和来寿家的作陪,刚刚吃过了啊!

两人为了哄老祖宗,心照不宣坐下来,硬着头皮,又陪着吃了一顿!

饭毕,年轻体健的花椒扶着老祖宗在屋里走走消食,王嬷嬷朝着来寿家的使了个眼色,两人出去说体己话。

王嬷嬷问道:“老祖宗记性不好这事,太后娘娘,两府的侯爷侯夫人知道吗?”

来寿家的说道:“暂时谁都没告诉,也就是贴身伺候的芙蓉,花椒,还有你我知道。先看看吧,老了记性不好,丢三落四的是常事,如果越来越严重,就跟太后娘娘,还有两府侯爷侯夫人说吧。再说,说了有什么用呢?那里有神医治得了老病?

都是骗子。”

王嬷嬷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次日,腊月二十六,颐园所有伺候的女人都发了一套预备过年穿的新衣,红袄红裙,闪缎绿比甲,打扮的喜庆。

除了衣服,伺候的女人们按照各自的品级发了金银首饰,反正低等的都是银镀金的一对钗环。

一等丫鬟和仆妇是一对金嵌红宝石凤钗,金镶玉童子持荷耳坠

如意这种二等丫鬟,是一对喜上梅梢的金钱,金葫芦耳坠。

三等丫鬟以及以下的仆妇都是银镀金的喜上梅梢银,银镀金柿子耳环。

每个人头上都是黄哄哄的,富贵喜庆。

王嬷嬷叮嘱颐园的女人们:“这衣服首饰要保存好,过年的时候统一穿戴,等到二月大小姐出嫁,也是穿戴这一套,若是弄丢了首饰,自己出钱买去!官中不会再补发了。

年嘛,每年都过,大小姐出嫁才是这两个月最重要的事情,何况嫁过去就是定国公夫人,一场盛大的婚礼,张家不惜血本都要给大小姐把面子做足了,因而今年发的首饰最贵重。

如意把衣服钗环都放进衣柜里收好,去大厨房吃晚饭的时候,有婆子来说,“如意姑娘,等你吃完了,去暖房一趟,严嬷嬷有事找你商量。”

如意应下,吃了饭,走去大厨房后面的一排房舍,暖房她以前来过,三年前帚儿疗伤时,就在这里住过几天。

这里有地炕和火墙,屋顶还是透光的琉璃瓦,白天黑夜都是暖的,种植着黄瓜、韭菜、青菜等等,下面还有地窖,种着韭黄。

马上要过年了,这些矜贵的蔬菜比肉贵多了,要小心伺候,老祖宗住在颐园,因而这三年东西两府的年夜饭都在颐园吃,每年大厨房都严阵以待,当成头等大事来办。

大厨房总管严嬷嬷每天早中晚三次都要来暖棚查看一遍蔬菜的生长情况。

严嬷嬷是厨娘出身,从烧火丫鬟做起,一步步爬上来的,今年其实才四十岁出头,和芙蓉一样年龄,只是年轻时常年在灶下劳作,烟熏火燎的,显得有些老态。

如意说道:“嬷嬷找我啊。“

严嬷嬷半蹲着,用尺子量着竹菜架上吊着的小黄瓜,看着长势,说道:“今天来禄家的跟我说,你娘做的锅塌豆腐好吃,今年年夜饭的豆腐菜,就要你娘来颐园大厨房做出来,你娘做的豆腐到底有多么好吃?让来禄家的和王??都念念不忘?”

来禄家的就是腊梅。腊梅其实没有吃过如意娘做的锅塌豆腐,她只是是听姨妈王嬷嬷的话,要如意娘来做年夜饭的豆腐菜。

上一卷书说过,颐园任何一笔账目,都需要从东府官中支出来,当然也包括大厨房。

王嬷嬷要抬举如意娘,就一句话的事情。

如意忙道:“豆腐就是豆腐,谁做不出来花来,就是图个新鲜吧。我娘也就过年做这一次豆腐菜,给主子们换换口味,给严嬷嬷分忧。”

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厨房的大厨娘们人人都有绝活,是很难挤进来的,但是如意娘若有机会得了老祖宗的赏,以后做大席就更有名气了。

如意当然希望亲娘能够干更少的活,赚更多的钱啊!

丈量了黄瓜,严嬷嬷又走去另一茬菜地,蹲下去看韭菜,掐了一节绿韭菜,闻了闻味道,说道:

“虽然是来禄家的吩咐,我要听从,但年夜饭每一盘菜都是从我的大厨房送过去的,我要负责,时间紧迫,今天都二十六了,明天就让你娘来大厨房,现做出锅塌豆腐,给我尝尝,我觉得可以了,这事就能定下来。”

如意说道:“好,我这就要看门小厮去传嬷嬷的话,要我娘今晚就把豆子泡上,明天一早就来大厨房做豆腐??严嬷嬷,您这里有石磨吧?”

严嬷嬷很惊讶,问道:“难道你娘做锅塌豆腐,从自己做豆腐开始?”

如意说道:“是的,连用的水都是玉泉山的泉水呢。”

严嬷嬷笑了,“哟,你娘的秘方就这么说出来了,不怕我偷师学了去,把你娘一脚踢开。”

“什么秘方不秘方的,做个豆腐而已。”如意依然是把跟王嬷嬷说的那套照搬出来:“我娘常说,这辈子,都是烦心事多,开心事少。”

“吃好吃的东西,是最简单、又能让人马上开心的法子。仅凭一个人,做出来好吃的有限,大家都学会做了,就能让更多的人开心,这也是行善积德,积攒福报。”

严嬷嬷听了,一声没言语,过了一会,才说道:“世人但凡有什么秘方,都藏着掖着。你娘不像厨娘,倒像是观世音菩萨了,有如此胸怀。明儿个我倒要尝尝菩萨做出来的豆腐是什么滋味。”

如意去了东门,吉祥正好当班,就回四泉巷告诉了如意娘。

如意娘昨天就得了秋葵送来的如意写的信,已经去集市上选了油脂多的好豆子,时刻准备着去颐园献技艺。

如意娘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更高兴明天能够见到宝贝女儿,说道:“吉祥啊,明天一早你就推着小车来接我,我要带着半桶泡好的豆子,还一缸子玉泉山泉水。”

吉祥也为如意娘有出头的机会高兴,第二天一大早就推着小车来了。

如意今天要见母亲,老早就起床了!

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到了大厨房。

大厨房正在忙着做早饭呢,天还没有大亮,食物的香过来了。

如意循着石磨“嚯嚯”的声音,找到了一间磨房,看见吉祥推着石磨绕圈,如意娘坐在一旁,拿着铁勺往石磨中间加上昨晚泡好的豆子。

“娘!”如意大叫大笑、窜蹦蹦的着朝着石磨跑过来,如意娘放下勺子,张开双臂,迎接着女儿。

如意扑到如意娘的怀里,虽然比娘已经高出一个半头了,她还是熟练的撒娇,像一只小猫似的,这里蹭蹭,那里也蹭噌。

撒完娇,如意拿出一块布,学着如意娘的模样,把头发都包起来了,“娘,你歇一歇,我和吉祥帮你磨豆子。”

如意娘便走开了,不过她也没闲着,开始烧水。

因今天只是大厨房严嬷嬷试菜,磨的豆子并不多,小半桶而已,很快就磨好了。

如意娘往桶里的磨碎的豆浆里浇上烧开的?水,如意娘一边浇,吉祥拿着一根棍子,一边不停的搅拌,搅拌出许多如云朵般泡沫来,这三年来,吉祥只要休班回家,赶上如意娘做大席,他都会去帮忙,做豆腐,剁肉馅这种粗活累活他都会干,

是如意娘的好帮手。

把开水浇完了,一旁的如意已经在木架子上绑好了洁净的白布,如意娘用葫芦瓢舀出豆浆,倾注在白布上过滤豆渣,吉祥不停的转动着白布架子,过滤的更快了。

待所有的豆浆过滤完毕,白布里就是一个滚的圆圆的豆渣球。

吉祥忙道:“豆渣留着,赵铁柱喜欢吃炒豆渣,加点盐和香菜,用油炒成沙沙的粉末,他能吃一大盘子!”

如意娘笑道:“赵铁柱上次吃的太多,差点噎住了,这会就给他炒一碗,不敢给多了。

吉祥力气大,一把就提起木桶,把一桶豆浆都倒进锅里,再次猛火烧开,豆浆都泛起了一片泡沫。

这时如意从隔壁炒菜的大厨房要了几片白菜叶子,如意娘把白菜叶子投进烧开的豆浆里,再次打了一遍泡沫,这下豆浆的杂质过滤的更加干净了!

如意娘三次尝了尝豆浆的味道,差不多了,就立刻离火,要烧火的吉祥把灶台里所有燃烧的柴火都抽出来,把温度降下来,一旦煮过头了,会有一股糊锅味。

同时,如意娘和如意也拿起葫芦瓢,把煮好的豆浆捞进一个干净的大木桶里。

如意娘舀出三碗豆浆自己喝,然后拿出一个瓷瓶,里头是她配好的卤水。

卤水分次点进了豆浆里,吉祥搬着一块木板盖在大木桶上,暂时忙完了,三人坐在喝刚煮出来的豆浆。

如意拿出一个油纸包,“我带了雪花洋糖,你们要加不?”

吉祥忙道:“我要!我喜欢甜的,多放点!”

如意娘笑道:“我不要了,我喜欢豆浆的本味。”

如意也喜欢甜的,和吉祥一人一半,把雪花洋糖都分了,喝的甜滋滋的。

三人边喝边聊,如意说道:“鹅伯伯走了三年了,走的时候说要三年五载,如果一切都很顺利,每次都能赶上季风,最快三年能够回来,现在刚好三年,运气好的话,你爹过了年就会回来。”

吉祥笑道:“前几天我休班回家,我娘也是这样说的,我娘从不信什么鬼神,这三年也去各种寺庙拜一拜了,什么佛寺道观,土地庙,城隍庙,碧霞元君娘娘庙,都得过我娘的供奉,总有一个神仙是管用的吧。”

如意问道:“如果这一次你爹和杨数他们发财了,你以后会跟着出海赚大钱吗?”

吉祥端着半碗甜豆浆想了想,说道:“我又没缺过钱花,对出海没兴趣,我现在跟小时候的想法差不多,就想把武艺练好了,将来靠真本事出头。”

如意说道:“可是,现在是太平岁月,又不打仗,你武功练的再好,也没有机会啊。”

吉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道:“现在朝廷默许私人搞出海买卖了,听说那些海盗啊,倭寇什么的死灰复燃,专门欺负我爹和杨数那样的正经商队,我可以去打海盗倭寇啊......”

如意娘心道:只怕鹅姐舍不得儿子去冒险。

不过,看着吉祥少年意气风发的样子,如意娘不好泼冷水,就只是笑着听吉祥如意聊天。

木桶里的豆浆凝结成豆花了,如意和如意娘把豆花舀进包着白布的木头豆腐模具里,压上木头盖子。

期间,力气大的吉祥找了块大石头,欲洗干净压在木头盖子上面,让豆腐成型。

如意娘说道:“这块石头太大了,豆腐压的太老,锅塌豆腐要不老不嫩的才好。老了吃在嘴里不能爆浆,嫩了炸不成形状。”“

吉祥又找了一块小一点的石头,压在木头上。

等豆腐压好了,已经快中午,正好到了做饭的时候,大厨房总管严嬷嬷来了,如意忙从中介绍,“这是我娘,娘,这是严嬷嬷。

如意娘见了礼,严嬷嬷上下打量着如意娘,心道,好个齐整的婆娘,难怪能生出这么标致的如意。

严嬷嬷人如其名,很是严格,说道:“虽说是来禄家的举荐了你,如意和我们大厨房关系也很好,但入口的东西需谨慎些,万一有了差错,大厨房要倒霉的,革银米还好,一旦撵出去这园子,就很难翻身了。豆腐已经做好,你当着我的面,独自

把锅塌豆腐做上,我亲自尝过了,咱们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