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吉祥如意 > 72、第七十二回:年夜饭母女小团圆,烧头

吉祥如意 72、第七十二回:年夜饭母女小团圆,烧头

簡繁轉換
作者:暮兰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21:53:3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七十二回:年夜饭母女小团圆,烧头香一年又一年

三年了,鹅姐的长相就像她的钱袋一样,越发宽裕,脸盘子圆圆的,如意从天寒地冻的外头一下子到她的怀里,只觉得被热被窝包裹似的,冻的蜷缩的身体都舒展开了。

就像一枚干红枣泡在开水里,一下子变得舒展圆润起来。

如意嘻嘻笑着,“鹅姨,你有日子没进来园子了,我怪想你的。”

鹅姐捏了捏她的鼻头,“胡说八道,前些天我过小年还进来过。”

如意说道:“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几日不见,就隔了十几年!”

如意娘正在把她亲手做的老豆腐捏碎,旁边一盆是已经捏碎的馒头碎,还加了些水泡着,准备拌进四喜丸子的碎肉丁里。

如意问道:“不是说只要娘做一道豆腐菜么?怎么做起四喜丸子来了?”

如意娘说道:“做四喜丸子的厨娘今天有些咳嗽,严婶子不放心,要她回去休息,刚好我做大席几乎每次都有这道菜,早就做熟了,于是严婶子要我今晚搭把手,把这道菜一并做出来。

如意问道:“要我帮忙么?”

如意娘说道:“待会炸四喜丸子和炸豆腐的时候你在灶下看着火,我要大火你就添柴,我要小火你就把大柴火抽出去,别炸糊了就成。”

烧火丫头的活计如意会干,以前还在四泉巷时就经常给如意娘烧火。

鹅姐抓了把刚炒出来的南瓜子磕着,说道:“你还没有回答我怎么这会子才来?紫云轩今天很忙吗?”

如意说道:“该发的都发下来去了,没什么大事要办,就是王嬷嬷最近盯着我练字,我写了大半天才放我出来。”

鹅姐笑道:“哎哟,出息了,把字练的漂亮些,才配得上我们家如意这么漂亮的人儿。”

如意还像小时候那样在鹅姐怀里撒娇,“练字好累的,我的手腕都写疼了,鹅姨给揉一揉。”

鹅姐当然乐意揉搓这个娇嫩嫩的少女,好一阵揉捏,还亲手剥南瓜籽喂她。

鹅姐问道:“老祖宗她们醒了没有?醒了我就要回松鹤堂去了。”

老祖宗等夫人们休息,下面的人也乘机偷个浮生半日闲。

如意竖起耳朵,听着长寿湖面发出来的烟花燃放的动静,“这会子应该还在睡,倘若老祖宗她们醒了,少爷们会回松鹤堂承欢膝下的,现在他们还在长寿湖冰面上放烟花呢,等什么时候烟花的动静没了,鹅姨再回去不迟。”

鹅姐揉搓着如意的脑袋,“这小脑袋瓜子真好使,装了多少个心眼子,我来数一数。”

嘴上说是数心眼,手上忙个不停,一会掐脸,一会捏耳垂,一会挠如意的痒痒,如意像扭股糖似的在鹅姐怀里扭动,两人笑成一团。

如意娘笑着看着两人笑闹,手里有条不紊的忙活着,切姜丝的时候,眼睛都不用看刀和砧板,就这么盲切。

无他,唯手熟尔。

严嬷嬷过来查看情况,说道:“馒头碎还可以多加半个,肉生痰,老祖宗自今年秋冬以来,痰多咳嗽,这肉丸类的菜肴,肉尽量减一些。”

如意娘说道:“要不要多加几个荸荠切碎放进去肉馅?荸荠是清火祛痰的。”

严嬷嬷点点头,“那就再加四颗荸荠吧。还有,主子们吃的四喜丸子比外头大席上的要清淡一些,你拌馅放盐和炒盖在丸子上的浇头的时候,把我叫来,我亲自来加盐调味。”

如意娘做大席的四喜丸子是浓油赤酱的风格,不适合早就厌倦大鱼大肉的主子们的口味。

如意娘应下,开始掰馒头,要做四喜丸子的馒头碎需要把馒头的外皮剥掉,以免影响细腻的口感。

如意张开嘴巴,一副嗷嗷待哺的样子,“我最爱吃馒头皮了,有嚼劲,越嚼越香,放我嘴里。”

若说吃主食,如意喜欢米饭胜过馒头,但她喜欢吃馒头的外皮,平日在四泉巷的家里,如意娘蒸了馒头,吃饭的时候都会把馒头皮撕下来留给如意当零嘴吃。。

今天在颐园大厨房,如意娘照例撕了馒头皮喂她。

严嬷嬷看着这对母女,一个喂,一个吃,直笑道,“如意姑娘平日里好老成的一个人,现在成小孩子了,还要亲娘喂,看起来怪不好意思的。”

如意脸皮厚,笑道:“别说我今年十五,我就是五十岁,也是娘的大宝贝!也好意思要亲娘喂我。若到了那个年纪,母亲还能这样撕馒头皮喂我,可见母亲将来多么健康长寿啊。”

一听这话,灶间的人都笑起来,伴随着锅碗瓢盆的撞击声、炸货在热油里滋滋翻滚声、在砧板上快速剁肉馅如马蹄般的哒哒声等等,人间烟火,无外如是。

约过了一个时辰,鹅姐瞧着长寿湖冰面上放烟花的动静没有了,赶紧起来,拍了拍衣裙上瓜子碎屑,说道:“应该是老祖宗醒了,我去松鹤堂照看着三少爷。”

如意娘第一次来颐园大厨房,未免有些紧张,问如意:“老祖宗醒了,是不是待会就要做年夜饭了?”

“还早着呢。”如意解释道:“要等老祖宗带着儿孙们去东府祠堂里祭祀,老祖宗等主子们出了这园子,大厨房才开始做。”

“大户人家祭祀讲究的很,除了烧香跪拜,还要进献菜肴,这些菜都是东府大厨房做的,一道道祭祀的菜要从每个人手里过一遍,最后才摆在案头上,还要念什么之乎者也已焉哉,我们听都听不懂的祭文。”

“路上的往返加上祭祀,如果中途磨蹭的话,有时候一个时辰都打不住啊,等回到松鹤堂,通常天都黑了。

活人在吃团圆的年夜饭之前,得把死去的先人们喂饱了,才能自己吃嘛,时时刻刻都要遵循孝道。

果然,大概过了一刻钟,就见一顶顶轿子从松鹤堂方向往东门方向抬过来,轿子里坐着老祖宗、两位侯夫人、夏少奶奶以及三位小姐,还有奶娘魏紫抱着一岁多的瑶哥儿坐在轿子里。

其余的张家男人们,两个侯爷,六个少爷都是步行跟随。

路上的丫鬟婆子们更是一堆一堆的,数都数不过来。

如意和如意娘都透过窗缝,偷偷的看着张家过年祭祀的排场,她们也看到了鹅姐,跟在西府三少爷张宗讫身后。

队伍里没有花姨娘,侍妾没有资格进祠堂。

等浩浩荡荡的祭祀队伍全部走出颐园东门,严嬷嬷来到灶间,她拍来拍手,大声说道:“大伙都支棱起来!要准备年夜饭了,那些个需要过油炸的、要回锅的菜,现在可以先处理了。”

如意娘的四喜丸子和锅塌豆腐都需要先过油炸定型,于是如意赶紧坐在灶下升火,起锅烧油。

根据松鹤堂芙蓉姑娘定的桌次,两位侯爷和两位侯夫人陪着老祖宗坐一桌。

东府的张宗说,张宗翰、张宗翔;西府的张宗俭、张宗院、张宗讫,一共六个少爷坐一桌。

夏少奶奶带着三个小姑坐一桌。

一岁多的瑶哥儿还不能吃大人的东西,就没有坐席。

因此,团圆饭要做三桌宴席,每一桌的菜肴都是一样的,如意娘要做三盘四喜丸子和锅塌豆腐。

一盘四喜丸子当然是四个,三盘十二个,不过如意娘炸了十八个丸子,一来是怕做的时候丸子破了,有六个应急的备用,二来剩下的可以分给别人吃嘛??可怜的吉祥还在东门冒寒风看大门呢!

豆腐块就炸的更多了,装了一个竹簸箕,如意嘴馋,忍不住吃了一块炸豆腐,厨子不偷,五谷不收,反正豆腐本来就是熟的。

炸完之后,严嬷嬷过来,招呼着厨娘们先去饭堂吃饭,吃饱了待会好干活。

于是,时隔三年,如意娘和如意终于能够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了??虽然只是大厨房用大锅炒出来的份例菜,没有小锅小灶做的好吃,但母女都很满足。

团圆二字,超过世上一切美味,如意甚至觉得一盘炒白菜都是那么好吃,

“尝尝我们颐园大厨房的炸萝卜丸子。”如意夹了个丸子,献宝似的放进如意娘碗中,“都说好吃,东西两府的大厨房炸的萝卜丸子都不如我们。”

如意娘咬了一口,细细嚼了嚼,厨娘的“老毛病”的上来了,说道:“嗯,放了五香粉、花椒面、葱丝、生姜沫、加的是面粉,但......应该也有一点点芡实粉弄的芡汁在里头,好吃是好吃,就是有些放凉了,吃起来油味重,如果是刚炸出来的就香

了,等回去我照样子炸给你吃。”“

一想到过年就可以回家住十三天,如意心里美滋滋的,“明天大年初一,蝉妈妈出府烧香,我看守承恩阁。等到了后天,就轮到我休息啦!娘,我每天都要跟你一起睡!”

因萝卜丸子的味道赶不上如意娘的嘴,如意一心想要娘吃的高兴,她就特意找了严嬷嬷,要一盘子柳叶鲜,给娘尝尝鲜。

如意没有拿钱去买,因为柳叶鲜是钱买不到的,她就是故意欠严嬷嬷一个人情,将来会还,在颐园的人情社会里,都是宁可欠钱,都不想欠人情。

印象中,娘也喜欢吃臭的,她自己会腌制腐乳、做豆酱,有时候还会把咸鸭蛋故意腌成臭蛋,吃起来香香的。

严嬷嬷给了她,说道:“一般人我不随便给的,是看在你一片孝心的面子上。有你这样的女儿,难怪你娘虽然是个寡妇,却没有一点寡妇的凄苦之相,看起来温柔和善,像个菩萨似的。

如意端着柳叶?,献宝似的端上桌,如意娘吃了,果然喜欢!

如意娘连吃了三口,琢磨着味道,说道:“回头我也照着做作肉?,这个?肉做汤也是很鲜的,我的大席又要多一样拿手菜了。”

吃了饭,如意和如意娘回到大厨房,坐在灶台下,膝盖对膝盖的闲聊,等天色稍稍有些黯淡、十里画廊的气死风灯笼一个个点亮的时候,严嬷嬷进来说道:

“东府那边的祭祀快要差不多了,荤菜可以先下锅了,等主子们回到松鹤堂,装进食盒里提过去,随时听候吩咐摆饭。”

“今晚辛苦各位,拿出十二分的本事来把年夜饭做好,得了赏钱,我绝不藏私,都拿出来大家平分!”

众厨娘纷纷举着勺子、铲子、擀面杖等等欢呼,如意拿起烧火棍也混进去,一起乐。

如意娘做的四喜丸子炸定型之后还要文火慢炖一些时间,立刻开火做菜,如意拿起烧火棍在捅了捅,让火更旺盛。

严嬷嬷在一个个灶台间巡视,每一道年夜菜做好装进食盒之前,她都拿起筷子夹在自己碗里,用另一双筷子尝尝味道,她点头之后,才能提走。

如意娘把四喜丸子炖好了,严嬷嬷亲自炒了浇头,淋在丸子上,还放了几朵用白菜和萝卜雕好的花朵。

老祖宗喜欢梅花,厨娘用红心萝卜雕刻的红梅,用白菜雕刻的白梅,简直娇艳欲滴。

红白梅花点缀在四喜丸子里,把粗胖滚圆的大丸子都映衬的眉清目秀起来。就是八戒插戴上这两朵蔬菜雕花,都能成为猪中潘安。

如意娘赞叹不已,直说自己来这里见大世面了。

三盘锅塌豆腐和四喜丸子都送到松鹤堂去了,如意娘把剩下的丸子和豆腐分成两份,如意都装进食盒,一份送给承恩阁蝉妈妈,一份给了东门看大门的吉祥赵铁柱他们。

约过了半个时辰,松鹤堂方向燃起了烟火,那烟火密密麻麻,五颜六色,似乎要把黑夜点燃了,就像一颗颗流星划破天际,坠落在长寿湖,然后变成了十里画廊下一盏盏的灯笼。

如意和如意娘站在外头仰头看烟花,如意比母亲还高一个半头,她披着大氅,把母亲一起包裹进去,母女两个依偎在寒天雪地里,分外幸福。

过了好一会,烟花停歇,明天张家的诰命夫人们又要一清早进宫朝贺,有官位的三个男人??两府侯爷和东府大少爷张宗说也要进宫参加正旦日的大朝会,夜里都要好好休息,所以烟花爆竹没有整夜的放。

如意和如意娘回到大厨房,松鹤堂就派来丫鬟婆子们抬着两箩筐的钱,和一匣子小银?子、一匣子小金?子来给做年夜饭的大厨房的人打赏了。

如意娘分到了一吊钱,八个银?子和八个金?子,这当然远远比不上她在外头做大席赚的钱,但是这份给老祖宗做过年夜饭的荣耀,能让如意娘以后的工钱水涨船高。

如意不是大厨房的人,分不到打赏,但是她得了三年来第一次和母亲一起吃年夜饭的甜蜜温馨,心中那个美啊,一直到夜里做的梦都是甜的!

次日,大年初一,正旦日,天没亮时,张家有官爵的男人们穿着朝服,奔赴大朝会。

老祖宗等四个女人再次按照品装装扮,进宫朝贺。这一回因二小姐张言华来了信,不便在长久在寒天里站立受冻,随侍周夫人的,就变成了继女大小姐张德华。

随侍老祖宗的变成了芙蓉姑娘,芙蓉姑娘跟随老祖宗在宫里生活了很久,对她而言是轻车熟路。

随侍崔夫人的依然是三小姐张容华。

随侍夏少奶奶也换人了,变成了红霞。因为昨晚放烟花爆竹,瑶哥儿第一次看到这个漫天撒花的场面,未免有些兴奋。

昨晚睡觉不安稳,频频夜哭尿炕,今天凌晨时微微有些发烧,夏少奶奶不放心别人照顾儿子,她最信任奶娘魏紫,就魏紫留在东府。

至于为何带上刚刚才升了二等的丫鬟红霞,这不是要看大管家夫妻来禄夫妇的面子嘛,夏少奶奶将来必定会接管东府的,提前拉拢一下大管家准没错。

红霞虽大大咧咧,做事还是靠谱的,何况,她面色红润,长得壮实,一看就能在寒风里很久的样子,

大年初一,新春到,主子们一个个穿戴隆重,去享受家族荣耀。

家奴们也有自己的开心,就像承恩阁的蝉妈妈,她天没亮就起床了,检查自己的烧香包,今天她要去京城各大寺庙烧香,为父母祈福。

如意听到隔壁动静,也跟着起床了,笑道:“妈妈起这么早啊,是赶着烧头香吗?”

蝉妈妈说道:“头香是赶不上了,头一炉香勉勉强强吧。”

“谁说赶不上,嬷嬷随我来。”如意穿上厚袄,带着蝉妈妈下山,来到了通往大街的北门。

北门外,有个小厮赶着一辆马车等候着,正是洒扫头领辛婆子的儿子,丑时生的,小名叫做丑儿,大名就叫做辛丑。

如意说道:“辛丑,你今天就负责送蝉妈妈去各大寺庙烧香,这么早,可以赶上烧头香吧?”

辛丑说道:“别的寺庙肯定赶不上烧头香,但白米寺离咱们府里最近,又时常得咱们府里的供奉,我带着蝉妈妈从后门进去,赶在开大门之前就把香给头香给点上了。”

蝉妈妈从未想到还有今天这样的便宜,忙道:“这......这使不得啊,我走去烧香便是了,不要劳烦别人。欠人家好大一个人情。”

辛丑说道:“如意姑娘给我娘涨了钱,是我娘叮嘱我,一定要听如意姑娘的话,今天好好带着妈妈去烧香,我赶着马车载着蝉妈妈,一天至少能够烧十座庙,让妈妈烧个够。”

人情人情,有来有往,辛婆子涨月钱,虽说是官中给钱,但欠了如意好大一个人情。

如意刚好也想法子让蝉妈妈出去烧香时能够舒服一点,两边的人一拍即合,就给了蝉妈妈一个惊喜。

“妈妈,你就别推辞了,马车是我托付潘婶子安排的,人家车马都给了,难道我还退回去不成?快上马车,赶去白米寺烧头香。”

潘婶子的老公潘达,是东府管着马廊的。如意这三年来,像一只蜘蛛似的,精心编制着属于自己的人情网,通过这张网,传输着利益和好处,让这张网更加坚固。

如意一边说,一边把蝉妈妈往车上推,辛丑也把蝉妈妈往车里拉,蝉妈妈半推半就的上了车??她如今年岁也大了,跑一天寺庙烧香的确累人,中途有一辆马车歇歇脚,再好不过。

如意还塞给辛丑一吊钱,“今天到处都是庙会大集,拿去买零嘴吃。”

蝉妈妈坐在马车里,这里备着暖炉,还有各种细巧的甜点当早饭,都是如意提前安排好的。

蝉妈妈心想,我爹娘的遗言,在下面保佑我逢凶化吉,吉祥如意,安乐无忧。自从遇到了如意,这日子还真的慢慢往安乐无忧上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