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二十二章 一悲一喜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二十二章 一悲一喜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李皓返回宿都的这段时间,安国也终于是等到了安都传来,申屠慧身死的消息。

李隼顿时便觉得消除了心中大患,从某种程度上,他是认为内患要高于外患的。

不过申屠慧这个皇后做的并无差池,在朝臣百姓心中颇有威望。

因此他却还是得装作夫妻情深的样子,来掩盖自己的刻薄寡恩。

于是在群臣面前,他拿着安都传来的报丧急报,不禁潸然泪下,几近泣血。

朝臣见状自然连忙规劝,让李隼一定要保重身体,以国事为重。

其中尤以二皇子李镇业最为用心,走到李隼身前:父皇,母后已去,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哽咽了,泪水也止不住地流下来。

说起来他虽然在李隼的暗示下,对自己的母亲进行了污蔑。

可他也确实没想过让母亲去死,如今突闻噩耗,也是哀伤不已。

再加上随着申屠慧的死,他身上的嫡子标签不可避免就遭受了影响。

要知道李隼给他允诺的太子之位,到现在还只是一句空话。

现在他只能尽力的表现自己,希望李隼能在事后兑现自己的诺言。

李隼听了李镇业的话,依旧是并未抬头。

而相比于他们俩,崔老国公演的就更为动情,俯身于地的失声痛哭。

毕竟他对于自己女儿的父女之情,要比李隼的夫妻之情更为真切。

只可惜这份父女之情,在家族兴旺、儿子前程面前,终究是输了一筹。

这一场表演经历了大半个时辰,最终在李隼几近哭晕,被李镇业和内侍扶回大帐的情况下结束。

皇帝差点昏迷自然是大事,李镇业赶忙招来了太医过来。

而朝臣也是不放心,就留在了大帐之外,等到太医确定说:陛下并无大碍,只是初闻噩耗,一时过于悲痛而已,只要好生休息,过两天便可无恙。

听到这话,朝臣们才总算是放下心来,同时也让一些对李隼不了解的官员,产生了他重情重义的形象

既然确定李隼无事,朝臣们便就各自散去,就连想要在跟前服侍的李镇业,也被李隼给安排走了。

等到帐中无人之时,李隼脸上已经没有了丝毫悲伤,那副形象转变之快,不愧是搞政治的。

只见他起身后,对着空处说道:出来吧,朕有话要问。

随即从大帐的幕帘后面走出了一人,正是朱衣卫指挥使吴旭。

在老大发来的文书中,提到了在邀月楼着火倒塌之时,曾有几声如雷火弹般的爆炸异响,只不过动静比雷火弹要大上很多。

你觉得这东西听起来有没有点像,宿国在冲击大营时,使用的那个武器。

原来都城除了一封报丧的信件外,还有一封详细说明当时情况的信件。

在那上面,李守基为了能尽量给自己洗干净,因此在里面添加了不少有的没的。

那李皓故意添加的那几场爆炸,也就如实填写了上去。

只不过李隼不想节外生枝,便先把这封信给截了下来,并未展示出来。

吴旭闻声回道:听起来确实有些像,陛下怀疑是宿国人谋害的娘娘?

李隼确实有这么想过,只是不太确定:朕是有这种怀疑,只是宿国为何要这么做呢,他们此战已经大胜,并且又在紫阳关外筑城,明显已无进取之势。

在这个时间谋害皇后,对于宿国并无好处,所以朕要让你指派,当日在大营见过那东西的人回去查看。

看看是否真有其事,记住要严守机密,一应消息直接

跟朕禀报,不要让外人知道了。

吴旭听命之后,见李隼没有什么补充的,便离开了大帐去安排人了。

而这一幕,也被在外面等候,想着再献一下殷勤的李镇业看见。

当下他就觉得有些不对,因为他仔细想来,刚刚好像一直就没看见过吴旭,那他是什么时候进里面的。

自己那位父皇为何独独留他一人,他们在商量什么事。

基于朱衣卫在安国的形象一直不好,也就难免让李镇业有所猜想。

因此他便选择离开了这里,转头去到了崔国公那,打算把事情讲给他听,问问这位外公的意见。

崔国公本就年纪大了,之前在战场上就已经很是疲劳,如今刚恢复过来一些,遇到丧女之痛,确实有些扛不住了。

因此回到自己的营帐后,立马就倒床不起,把身边亲兵都给吓了一跳,赶忙又去请太医过来。

等李镇业到时,正好碰见太医出来,赶忙关切道:怎么了,是崔国公有什么事吗?

太医见是李镇业问话,赶紧回道:崔国公与陛下情况类似,再加上崔国公年事已高,因此就显得严重一些,但只要安心修养,也能恢复过来。

听到这个,李镇业才算是稍显放心,当即就让太医一定要好好照看。

毕竟如今沙东部就是他最好的依靠,崔国公可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倒下。

随后他进到了帐中,一下便坐到了崔国公窗前,握着他的手关切道:外公可一定要保重身体,母后这一死,我的亲人已经不多了。

我府上还有一些老参和宝药,等会我便派人去都城拿来。

崔国公听后很是欣慰,说道:殿下放心,我这一把老骨头还是能再撑一撑的。

之后李镇业陪着崔国公深聊会亲情,并把帐中之人都借故支走,才开始直入正题:对了,我刚刚见到父皇单独召见了吴旭,您说在这个时候,父皇见他干嘛,会不会是跟母后之死有关。

这时的李镇业,是有些怀疑李守基的,觉得是不是他动手害了自家母亲,同时对李隼也产生了怀疑。

之前他是想过李隼不喜申屠慧的,但对于夫妻相残这种事情,还是有些突破下限了。

崔国公听后也意识到了这点,直接提醒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一切陛下自有决断。

李镇业虽然不是什么人精,但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这话中隐含的意思,一时间只觉得这世上真是好笑。

崔国公不想让李镇业钻了牛角尖,于是强撑精力,坐了起来。

殿下也不要多想,现如今最重要的还是争取太子之位,你可知道初国公已经回来了。

一听到太子之位,李镇业一下子就被拉回了现实,这个现实的性子倒是真继承了李隼。

这个我知道,现在不还在传初国公被宿国所擒,是用一千五百匹战马才换得逃脱机会的。

为此父皇好像还不太高兴,一直都没有接见初国公。

崔国公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安国三大部中,大皇子已经与汪国公结亲,相当于得到了沙中部的承认。

现在也就是沙西部还未表态,殿下不妨找机会帮着初国公说说话,若是能得到沙西部的帮助,那么争取太子之位的希望就更大了。

另外我要嘱咐殿下,现如今陛下绝无要立太子的想法,殿下切不可主动提出,否则必为陛下所忌。

李镇业思索了片刻,最终同意了崔国公的想法。

从这里,李镇业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便告辞离去了:多谢外公教诲,那我就不打扰外公休息了。

既然

有了想法,李镇业便打算去实施,只是他这人确实不太机灵。

你说要施恩的话,直接把事做了就是,毕竟都是有身份的人,欠了人情债总会来还的。

可李镇业偏偏就不一样,还非得先去找了趟初远,把有所图的事情都放在了脸上,这副样子让初远也是一阵无语。

尤其李镇业还来的光明正大,深怕不被其他人看见一样。

要知道一心为公,和拉拢自己势力,这两种在李隼眼里,完全是两种状态。

虽然李隼本来也不相信李镇业,但这么明目张胆的,还是让人生气。

不过好在初远及时找李隼表明了中立态度,为此在李隼那,初远还多付出了一点代价,才最终让李隼开口放过了此事。

但在最后,李隼还是跟初远点了点,让他切记要做个忠臣。

之后李隼在武德原假模假样的修养了两天,便急匆匆的带人赶回安都,要亲手操持皇后的丧礼。

与安都这边的沉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时的宿都却已经是一片欢庆。

五日的赐酺刚刚结束,李皓的大婚事仪便正式公布出来。

作为这次带领大军大胜安国的主将,李皓在都城中总算是确立了属于自己的威望。

百姓对于李皓的爱戴崇敬,自然也就带入到对这场大婚的期待之中。

不过太子成亲的礼节繁琐,虽然之前在李皓出征之时,就已经走了纳采问名。

但因为归期未定,所以后续如纳征、发册命使、册至册家、铺房、醮戒、妃家醮戒、亲迎、庙见、合卺、朝见、盥馈、王与妃见东宫、回门等一系列流程都暂停了。

中间又遇大败,之后虽反败为胜,但事情却没有及时开展。

等到现如今李皓回来,这些流程才继续进行,所以暂时还需要几个月时间,正好也方便钦天监和礼部确定日期。

而在这段时间内,作为婚礼双方的李皓和张晗,自然是不好见面的。

但李皓还是让陈喜帮着递了信,从这次的战利品挑了几个上好的玉佩给送了过去。

既算是小情趣,也算是感谢张晗之前送的护身符。

另外除了配合礼部忙着婚事,李皓如今也开始在崔明的默许下,承担起了一部分军务来。

毕竟在崔明看来,李皓既然有这方面的能力,还是可以着重培养下的。

当然,重视归重视,该做的限制还是有的,比如李皓只有巡视监察之权,具体任免调派都不能插手。

皇帝与太子既是父子,也是君臣,这方面的把握李皓很清楚。

不过即使如此,李皓已经挺满意了,因为只要有了一个突破口,剩下怎么利用就是李皓自己的事,保证在合情合理的条件下,把方寸之地都能给玩出花样来。

安宿两国就这么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之前弥漫的硝烟暂时停歇了下来。

至于褚国在知道安军大败的事情后,本来还想着去占点便宜,只是最终还是被安军给打了回去。

可惜这时的梧国正处于新老国君换位之际,一心要稳定住朝堂,因此没有精力对安国动兵。

否则要是梧国这时能出手的话,以它的国力而言,只怕还真能占点便宜。

但由此在梧帝杨行远心中,树立起了安军无能的印象,倒是激发起了他对安国的觊觎之心。

时光匆匆,一过就是数月之久,李皓这边大婚之期临近,宿都上下一片欢腾。

李皓的纳征、告期和册封礼,是崔明亲自颁发的诏书,以示对皇太子婚和册太子妃的重视。

吏部尚书晏叙为正使、礼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万安为副使,持节行

礼如仪。

帝王之统天下,必致重于国本婚姻,以嗣万世!寔关系于化原,惟选淑德以配元良,斯迓鸿休而永宗社,礼典具在,今昔攸同。

皇太子崔颢,天赋纯资,学全睿德,年长已冠,宜谐室家。

尔张氏,侍御史张坦之女,夙蕴闺闱之秀,克遵姆傅之箴,时及于归天作之合!

兹特授金册,立尔为皇太子妃。尔其祗服荣恩,恪修妇道,惟孝惟诚以事上奉祀,惟勤惟俭以持己,率人存鸡鸣儆戒之心,笃麟趾仁厚之化,有蕃嗣续,庆衍邦家亿万斯年,允光内助。尔惟敬哉!

诏书下达之后,便是醮戒之礼,李皓的醮戒仪式颇为隆重,仪式在奉天殿举行,崔明和李皓都要穿着正式朝服,文武百官俱参加,由崔明训诫教诲李皓要谨尊圣命。

张晗的受醮仪式在家祠堂举行,参加者是她的父亲和母亲,和一些亲朋故旧。

父母亲分别致词训诫教诲,张晗再向众尊长敬礼。

具体仪式和李皓不同,李皓只受崔明训诫,毕竟太子也是君。

醮戒之后,便是李皓带着盛大的依仗奔赴妃家亲迎,这回倒是顺利起来,因为也没谁给拦李皓。

把人接到东宫之后,再完成合卺之礼,这一天的忙碌就算是告一段落,至此双方正式成为夫妻。

这一天的流程下来,就算是李皓身怀绝世武功,也是被累的够呛。

而这也是李皓第一次亲身体会到皇室礼节之繁琐,之前再莲花楼世界,虽说也是当了一回太子。

但那里江湖之气更胜,所以对于礼节方面,也就没有那么讲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