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朕能走到对岸吗 > 第300章 南阳野人诸葛亮,参见陛下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300章 南阳野人诸葛亮,参见陛下

簡繁轉換
作者:爱吃麻辣猪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09:56:5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从荆州到冀州的行程十分顺利,一路上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所以比预计抵达魏郡的日子提前了不少。

而直到进入魏郡的地界后,青竹三人才真正放下心来,稍稍减缓了行进速度。

毕竟诸葛亮是南方人,刚到北方有可能水土不服,外加上一路车马劳顿,病倒了的话可就不妙了。

“孔明先生,我们今日就能抵达邺城了。之前对先生做出了不少失礼之事,在此跟先生说一声抱歉。”

“如果可以的话,还请先生在陛下面前帮我们隐瞒一二,以免陛下怪罪我们太过无礼。”

青竹骑马跟在马车旁边,对车厢中的诸葛亮抱拳说道,脸上带着一丝歉然之色。

诸葛亮被天子亲自点名召见,日后肯定是会得到重用,飞黄腾达自不用多说,自是不好得罪的。

而他之前为了让诸葛亮跟他走而不得不动用了一些无耻手段,此事若是让天子得知,他担心会怪罪下来。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

一路上接触下来,他发现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正人君子,而他拿人家两个兄弟威胁多少是有些欺负人了。

“尔等放心便是。”

诸葛亮点头答应了下来,他知道青竹等人只是被迫无奈,一路上对他也的确十分客气、多有照顾。

一边与青竹攀谈着,诸葛亮一边看向马车外的官道两旁,观察了片刻后开口道:“敢问,为何自从进入魏郡后,这边的流民相较于冀州其他地方要多很多?”

流民在如今这个世道随处可见。

不过诸葛亮发现冀州其他地方的流民不多,反倒在进入魏郡后,流民的人数激增,官道两旁的流民随处可见。

但更令他感到奇怪的是,这些流民与寻常流民又不同,神色状态看起来要好很多。

“孔明先生有所不知。”

青竹看了那些流民百姓一眼,对诸葛亮解释道:“陛下心怀百姓,耗费极大的财力物力去安置流民。”

“各地的流民在听到这一消息后,都纷纷往魏郡涌来,这也就导致魏郡的流民比外面要多得多。”

“虽然朝廷在努力安置,但奈何流民数量太多,短时间内无法全部安置妥当。”

“不过朝廷会隔三差五发放食物和衣物,也总算是让这些流民熬过了这个冬季,不然不知道要冻死饿死多少人。”

诸葛亮闻言不禁有些动容了。

安置如此之多的流民,对朝廷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负担,甚至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耗费的这么多财力物力如果拿去打造军队的话,绝对可以拉出一支数量庞大的精锐之军出来。

但天子却选择了把这些钱财物资都花在了最底层的流民身上,让他们熬过了这个冬季。

诸葛亮相信换做任何一方诸侯、哪怕是以君子著称的刘表,也不会这么做。

这种仁德,不得不令人敬佩。

不过这属实太浪费了,若是让他来做,绝对能将这些流民的作用最大化的利用起来。

诸葛亮心中感慨一番之后,看着车窗外的那些流民们,他们的脸上并没有寻常流民的那种麻木,而是多了许多生气。

尽管现在他们的状况也并没有改善太多,但起码天子和朝廷的这种态度,对他们来说就是希望。

因为天子没有放弃他们。

这时候路旁有一群孩童嬉笑打闹而过,同时口中还唱着歌谣:“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

“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诸葛亮目送这群孩童们远去,眼中闪过一丝柔和的笑意,心中对邺城的那位天子,更多了几分好奇。

他这段时日从青竹口中了解了不少关于天子的事迹。

初闻天子于袁绍手下隐忍许久,最终一朝翻盘夺权,觉得这是一位城府深厚的帝王;

后来听说天子时常出入城外视察流民的生活,还公然在百姓面前罪己、又为了安置流民不惜耗费诸多财力物力时、让匈奴以人头抵百姓之命时,他觉得……这极有可能是能使汉室幽而复明的圣天子。

隐忍有城府,于敌人冷面无情,于臣子恩威并重,于异族残忍铁血,于百姓仁慈宽容。

既像文帝,又像武帝。

最关键的是这位天子与他一样只有二十岁,刚到及冠之年而已,但就是如此年轻的天子,却有着圣君风范!

“大汉危难之际出如此圣明之君,可见天不绝我炎汉,我大汉必将再度兴盛!”

诸葛亮心中想到,目光灼灼。

他一直希望的就是跻身朝堂,将一腔抱负和才学施展出来,匡扶汉室、复兴大汉。

马车沿着官道,缓缓驶入邺城。

凭借绣衣使的特权,一行人很快便畅通无阻抵达了皇宫外面。

青竹又向羽林卫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以及来意后,后者马上前去通报。

“孔明先生!”

诸葛亮正在他整理仪容,闻言转身看去,就见到一长相颇为富态、衣着锦绣的文士,满面笑容地向他迎来。

青竹、梧桐、银针三人见到他后,脸色顿时一肃,直接单膝下跪道:“卑职参见贾公!”

这文士自然便是一手组建绣衣使的贾诩。

贾诩对他们点了点头,随后拉着诸葛亮的手,笑道:“这三个蠢材办事不力,这么长时间才把先生带来。”

“先生一路劳顿真是辛苦了。”

面对贾诩的热情,诸葛亮稍稍有些不适应,行礼道:“敢问阁下是……”

“一时失态,望先生见谅。”

贾诩敲了敲脑袋,接着笑眯眯地说道:“我姓贾名诩,字文和,乃是中书令。”

贾诩?

诸葛亮心中微微一震,他当然听说过贾诩的声名,而且他从青竹等人口中得知,贾诩乃是天子最器重的心腹之一。

天子之所以能摆脱袁绍的钳制,贾诩就占了极大功劳,如今更是担任直指绣衣使一职,所有绣衣使都需要听其号令。

面对这位不折不扣的朝廷重臣,诸葛亮不敢怠慢,行礼道:“诸葛孔明,见过中书令。”

“孔明先生无需多礼。”

贾诩侧过身去不受诸葛亮这一礼,亲自把他扶起身来,并笑道:“陛下命我去寻找先生,但奈何我手中有事无法脱身,所以只能让这三个蠢材过去请先生。”

“他们没什么失礼的地方吧?”

此言一出,青竹三人顿时感觉到背后冷汗涔涔,浑身上下都变得僵硬了起来。

诸葛亮摇头道:“三位绣衣使一路上都极照顾我,并无失礼之处。”

“那便好。”

贾诩点了点头,接着对青竹三人道:“做得不错,记甲等功,自己去领赏吧。”

“多谢贾公!”

青竹三人如蒙大赦,纷纷对诸葛亮投去感激的目光,然后匆匆离开了,根本不敢在此继续逗留。

随后贾诩对诸葛亮道:“陛下现在不在宫内,正在城外视察农耕,先生不如先随我入宫等候吧。”

“视察农耕?陛下亲自前去?”

诸葛亮大为惊讶,虽然听说了天子时不时就会出宫视察,但没想到视察的不只是百姓的生活,连农耕也不例外。

那可是要下田行走于田野之间的。

贾诩笑道:“陛下体恤民情,而且如今正值春耕之际,陛下让百姓用他发明的建安犁进行耕种,所以要亲自去看看效果。”

“陛下出宫已经有一个多时辰,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快要回来了,孔明先生还是先随我去宣室吧。”

诸葛亮没有拒绝,随贾诩一同入宫。

这时候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

贾诩撑起伞,与诸葛亮漫步于宫廷之中,笑着说道:“春雨贵如油,孔明先生一来就下起了春雨,这可是好兆头。”

“陛下可是等先生已经等了许久了。”

听闻此言,诸葛亮好奇问道:“敢问中书令,不知陛下召见我所为何事?我只是一介布衣而已。”

“自然是要用先生。”

贾诩理所当然地回答道:“陛下与我说先生乃是大才,如今朝廷缺少的就是人才。”

“先生既入了陛下之眼,陛下定会给予重用,先生真是年少得志啊。”

虽然贾诩不知道天子看重诸葛亮什么地方,不过不妨碍他释放善意,说好话总是没错的。

而且现在诸葛亮尚且还是白身,这时候交好可比日后被重用的时候交好容易得多。

“中书令过誉了。”

面对贾诩的夸赞,诸葛亮依然保持谦虚,同时说道:“中书令称呼我为孔明即可,先生二字的分量太重,在下实在承受不起。”

若是青竹等人、刘琦等人称呼他为先生还行,但贾诩不仅比他年长,地位身份也远超于他。

这样的朝廷重臣对他一口一个先生的叫着就不太合适了。

“好。”

贾诩笑呵呵地应下,同时心中对诸葛亮有了初步的评价,他刚刚那么夸赞也有试探的目的在里面。

如果诸葛亮因为他这些夸赞就沾沾自喜或者惶恐不安,也就表明此人不过如此;但能不卑不亢还保持谦逊,这就难得可贵了。

“陛下的眼光果然毒辣。”

贾诩在心中对刘协表示了一番敬佩,然后也收起了试探的心思,和诸葛亮有说有笑地前往宣室。

宣室之中并非空无一人。

郭嘉、司马懿二人都在里面,正伏案处理奏折,见到贾诩和诸葛亮进来后纷纷将目光投去。

“这二位是?”

诸葛亮将询问的目光投向贾诩。

能在宣室里处理奏折,这代表着眼前这两位也不是什么寻常人物,也是天子近臣。

“这位是御史中丞郭嘉,字奉孝,一个酒鬼。”

贾诩先介绍了一下郭嘉,接着又介绍司马懿:“那位是侍御史、散骑常侍司马懿,字仲达,也是一位青年才俊。”

诸葛闻言看向两人。

郭嘉对微微一笑,颔首致意;而司马懿看着羽扇纶巾、气度不俗的诸葛亮,紧紧皱起了眉头。

“此人是谁?”

不知为何,他对眼前这年轻人感到莫名的抵触,心中更是隐隐生出一种危机感。

这种感觉难以形容,如果非要举个例子,就像是见到了……宿命之敌。

可他明明是第一次见到此人。

另外一边。

诸葛亮也在打量着着司马懿,他心中也对这个有鹰视狼顾之相、器宇轩昂的年轻侍御史产生了一种针锋相对的感觉。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贾诩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异常,介绍起诸葛亮道:“这位是诸葛亮,字孔明,是陛下专门命人从荆州请回来的大才。”

听闻此言,郭嘉和司马懿都吃了一惊。

他们是头一次听说此事。

郭嘉倒还好,他只是对诸葛亮升起了浓浓的好奇,但司马懿却觉得心中的那一股危机感越发强烈了。

“此人果然是我的对手!”

司马懿握紧了手中的笔,虽然面色不变,但眼中却闪过了一丝凝重之色。

他的志向就是做天子最器重的臣子,可眼前这位诸葛孔明不但比他年轻,而且是天子主动去请的,这说明天子器重此人要超过器重他!

就在司马懿于心里琢磨着诸葛亮的来历之时,宣室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还有充斥着无比喜悦的声音。

“朕闻孔明先生至邺城了,孔明先生在何处?”

众人纷纷看向宣室门口。

只见刘协小跑着进入宣室,他宽大的龙袍下摆上沾满了泥泞,脚上也是如此,就连发鬓还被雨水淋湿了。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脸上的喜色。

诸葛亮见到刘协的穿着,当即意识到了眼前之人的身份,连忙行大礼参拜,恭恭敬敬道:

“南阳野人诸葛亮,参见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