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9章 再战婆罗洲 1

糊清灭洋1880 第9章 再战婆罗洲 1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陈寿陈建寅父子在做最后的交流。红旗军整个系统都在运转,迅速的分流随着黄鹄号归来的人员。

黄鹄号和幼鲸号上,有六名李林杨已经望眼欲穿的航海学校毕业的学生,这六人已经担任了黄鹄号和幼鲸号上的部门长。

海军官兵的培养,李林杨只能说是真太难了!耗时六年,也只是培养出来了第一批能够“航海”的“海军”,而且,也称不上什么有经验,但不论如何,这些青年已经把两艘舰艇都远航万里开回来了!

虽然很慢,虽然很难,但好歹距离甲午还有六七年,时间上,红旗军还是够培养出来一批职业海军军官的。

随着黄鹄号一起回来的还有多达两百的技术工人,而且,这些工人全都是中国人!这些大多是年轻人的工人,在船厂,在枪厂工作数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技术工人,他们将会成为红旗军军工厂的工人骨干。而技术骨干,目前还只能是由来自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担纲。

军工厂的主体,乃是一条月产三百条步枪的生产线。如果以在德国的枪厂人数和产能衡量,只需要再增加百余人即可满足生产线所需。但实际上,由于红旗军的军工厂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铆钉、弹簧都有专业的生产车间,造枪用钢乃是从炼钢开始的!这些零部件的生产,在德国根本不需要自己做,只需外协加工即可。但在中国,根本没有外协加工的工厂,故此,不得不建造一个几乎堪称是微观的工业产业链!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李林杨在建设一个微型的工业体系!

因此,军工厂不仅仅是军工厂,要想达到基础的设计产能,所需工人至少是一千以上!

至于时间,尽管初期仍然从德国采购很多零部件,但一年之内,也很难达到设计产能!

这是工业!

而且是这个时代的最先进的工业!

总后勤部长邓宝山,各种生意都做的非常顺手,对干工业也信心满满。李林杨不想打击年轻的信心,但一再提醒:“干工业,很难!工业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区别非常大!”

丙戌年1886,四月。

婆罗洲的事情该进行下一步了。两年多之前,红旗军在坤甸狠狠的搞了荷兰人一把。然后荷兰人不出意外的反扑,增兵整整一个旅,毫不掩饰的占领婆罗洲。荷属东印度以大军为后盾现在不仅在坤甸设立了税卡,还正式成立了一个衙门。之所以不说是政府,那是因为荷兰人怕英国人有意见。

在稳定了局面之后,荷属东印度方面撤回了大部分的部队,毕竟动用大军的军费开支,不是婆罗洲经济所能支持的。

殖民,也是讲究投入产出的!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红旗军准备再次远征婆罗洲!

部队出发之前,徐寿老先生溘然长逝!

徐老先生的遗体会被送回老家安葬,但徐寿的儿子徐建寅做出了决定:弃官来海安营,接手其父的潜艇项目后续发展,继承其父的技术衣钵!

话说,徐建寅可不仅仅是如同他父亲那般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他此时已经是堂堂的四品道员,不仅在大清朝的军工业享有大名,而且对北洋海军的采购等都有相当的话语权。

中国无论是几千年前还是一百年后,都是官本位的国家。徐建寅能抛弃了堂堂四品官位,来为李林杨这个仅仅五品的武官效力,在这个时代乃是颠覆认知的事情。

徐建寅在历史上的名气比他父亲稍小,但知识面更广泛,工业经验更加丰富,更有大企业的管理经验(山东机器局就是他建的),国内工业企业的管理,徐建寅乃是站在前列的有限几个人之一!

大清朝的洋务运动很不成功,但毕竟是一个拥有四万万人口的大国,国人智商又不差,因此人才还是有很多的,而徐建寅正是其中佼佼者!

徐寿老先生的去世,令人悲伤。但徐建寅的加盟,又让李林杨非常欣慰!

黄鹄号、牛崽号劈波斩浪,直航婆罗洲!在船上,李林杨和此次出征的几个指挥官一起研究了一番婆罗洲的形势。

李稻在这两年时间里,反抗荷兰人的战斗打的也算有声有色,毕竟在荷印军强大的兵力面前,游击队艰难的生存了下来。其他工作也算有成效的,初步在婆罗洲建立了自己的威望!但是,进展也是很艰难的,想把婆罗洲上所有的华人拧成一股绳,并不容易。

要不然此前兰芳、三发、大港等公司也不会杀来杀去的内耗了。

不过,争斗的确是有所收敛,发生争执,不管李稻这边能不能控制,不少势力倒也会报备一声,甚至拉李稻去评评理。

也就是说,李稻现在已经有了相当的地位——大唐总长代表的身份为大家所熟知。只是这位大唐总长两年都没出现,当初干掉荷兰人的影响力趋于消亡。

另一方面,游击队,虽然还存在,但连败数场,损失惨重,影响力也有些下降。

总之,军事方面还是太弱,无法撼动荷兰人的统治。但是,也不是没有长进,从一起开始的正面反击损失惨重,到现在已经学会了游击。现实是最教育人的,十六个字的游击战“真言”,那真是真,生命和鲜血在证明!

而且,游击队内部也有很多矛盾。李稻联络婆罗洲华人还行,多少能找来一些捐款,但他并无多少军事经验和能力。故此虽然名义上是这支游击队的领导人,但既掌握不了人事权也无法提供全部的费用。在李稻的全力“缝合”下,游击队虽然没有发生内讧等恶劣情况,但目前规模仅仅三四百人的游击队却有足足五个山头!游击队内部由于人员并不全来自原来的兰芳,也有很多其他势力的年轻人加入,百年遗留的仇怨偶尔也会发酵造成冲突。李稻因此也忙的焦头烂额。

当然,人不是神仙,李稻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百余年来,华人最团结的景象了!

红旗军这次远征,就是要再狠狠的给荷兰人一记重拳!让婆罗洲再来一次覆地翻天!从而彻底的树立起来以李稻为代表的“大唐”威望!

李稻送来的情报显示:荷兰人在坤甸这片地方,现在有两百多军力,其中陆军军力一百多,海军有一艘军舰。这艘军舰就是蒸汽动力和风帆混合的现代战舰了,铁骨铁壳,排水量足足六百吨,是为三等巡洋舰!

加上其他荷兰官员和商人,这部分人也有一定的战斗力,再加上荷兰人的仆从护卫,故此全部敌人的力量大约四百人。

话说,坤甸这里虽然算富裕,但要靠这里的税收养活两三百海陆军以及官员,其实荷兰殖民者是赔本的!以荷印军的军费开支情况(包括作战),这两三百部队,一年就得四五万英镑。

由于荷印军在前几年镇压亚齐王国的战争中耗资巨大,因此上尽管还是对婆罗洲垂涎三尺,但实在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占领行动。当然,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可能引起英国人的反对。婆罗洲西北的沙捞越是被一个英国家族占领,并得到了英国海峡殖民地的认可。

红旗军其实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役,想发展到与荷印殖民军打一场“国战”的实力,三五年内几乎没有可能。要想把荷印军彻底驱除,让荷兰人彻底死了殖民婆罗洲的心,战略只有一个,持久战!

因此上,李林杨的战略计划很简单,三个字:持久战。两个字:放血。战术:游击战为主!

再次强调:想让荷兰人放弃这块地盘,不是一次打击能做到的。要知道,荷兰虽然已经退出了列强的序列,但毕竟是一个国家,而且有本土,更有富饶的殖民地做后盾,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实力绝非红旗军所能比的!

连续打击,让荷兰人连年亏损,直到放弃!

荷兰人总兵力为四百,红旗军陆军也出动了足足四百兵力!海军一百!

虽然红旗军此时已经达到了李林杨的第一阶段目标,两千两百兵力。但是,海安营有五百,铜仁协右营两百多,快乐岛(瑙鲁)两百多,另有年初才开始新兵训练的学兵两百,调到班达共和国的骑兵连近一百,故此能够动用的兵力其实只有一千。而且,由于兵种的比例原因--比如炮兵连足足两百余人,故此,这次出征的部队差不多已经是红旗军目前最强的一部。

红旗军这次出击,虽然兵力不弱于荷印军,但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海军只有一艘牛崽号准军舰,至于黄鹄号特设巡洋舰目前只是一艘运兵船。

荷印军海军却是一艘六百吨的三等巡洋舰。但尽管排水量差距巨大,牛崽号也是有优势的,首先是速度,绝对的比荷印军的战舰快,能做到打不过就跑。虽然牛崽号只有两门主炮,齐射弹药投射量肯定不是对手。但仅论单位时间投放炮弹的数量,差距并不大!“弹药投放量是指弹药重量,不是指炮弹的数量。”

牛崽号此前使用的是克虏伯75毫米行营炮的改进版本。明显不太适合海战,弹道太过弯曲,现在改装了95毫米的法制加农炮。

一百吨的小船抗两门大炮,好像有点太过异想天开,小小的船身扛得住两门大炮的后坐力吗?

如果是一战二战的舰炮,那是真扛不住。但这个时代的法制加农炮,别看口径够大足足九十五毫米,但炮弹还没有十几年后发明的著名的“七五小姐”M1897型75毫米炮重。而且最大射程也才七公里左右,实战射程在四公里出头。因此上,后坐能量(炮弹出口动能)并不大。

尤其是,为了装这两门大炮,缓冲和复进的机构乃是特制!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力”乘以“距离”就是做工。后坐力大小其实是和炮管后坐行程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后坐行程越长,后坐力越小。

因此,当下这套装置应当称为“长后坐”,炮管后坐行程达到了惊人的一米五。

虽然这样的改造后这款炮能够装在一百吨的船上,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最高射速也不过一分钟两炮到三炮。虽然极为不理想,但总比这个时代常见的架退炮射速要高几倍!

缓冲和复进机构,虽然理念先进,事实上这个时代各国都在研发,只是难以解决材料的问题。而李林杨搞的这套其实也并没有太多的先进之处,只是气体缓冲设计了一个比较巧妙的小零件算是创举。

虽然牛崽号对上荷军舰勉强还是有一战之力,可一旦被荷印军的五寸六寸炮命中,那是会被秒杀的!

故此,此战有一要点:尽量避免海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