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35章 大年三十

糊清灭洋1880 第35章 大年三十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日军登陆三天,清军总算有了反应,在李鸿章的命令下,威海卫城以及长峰营守军副将李楹和总兵孙万龄军双双出击,在三家庙和桥头两地开始构筑阵地,准备阻击日军。

和当初登陆辽东半岛一模一样,日军的行动可谓是“稳扎稳打”。登陆的前三天,日军只是一直在登陆输送人员和物资。其军事进展也仅仅是占领了登陆点几公里外的荣城。

战术上,日军很保守。而清军方面,更是保守,实际上都不能说是保守了,而是混乱,根本就没有有效应对。

红旗军没有阻止日军的登陆行动,那是因为登陆点并不适合红旗军作战。

话说,军事上日军也很讲究的,选择的登陆地点,正好在山东半岛的顶端--山东角(荣城角),此处东西走向的半岛,南北宽度才三四公里。日本海军的舰炮完全可以从山东半岛的南面打到北面,舰炮火力可以轻松覆盖整个登陆区域。红旗军的火炮虽然多,但陆军火炮的小管子是无力和海军的大管子对抗,太不划算了。

登陆地点不适合大军作战,更不符合红旗军的作战计划,不过,红旗军也不是无所作为。

孟德正的侦察营已经和日军的前锋侦察兵打了三天了。双方互有伤亡,但很明显红旗军的侦察营占据了绝对优势。

侦察营官兵熟悉战场的一草一木,占尽了地理优势,三天的冷枪冷炮,让日军吃尽了苦头。连续三天,日军的触手竟然没能探出十公里!

没打什么像样的仗,日军三天竟然伤亡三百余人。话说,伤亡中大部分是阵亡!

红旗军的侦察营实在太坏了啊!明明是轻步兵的小战斗,可一旦日军以优势兵力追击,红旗军一方竟然会突然的冒出大炮!

太不讲武德了!

那么讲武德,日军就能占优势?根本不可能,红旗军的老八营,哪怕是普通步兵也能做到一百米枪枪上靶。更何况是最精锐的侦察兵,可以说神枪手如云!

三百米铁瞄五十环(十发子弹),枪枪上靶的神枪手,一个营足足三十个。这种水准已经达到了当年壮壮的射击水平。而几个最精锐的狙击手,可以做到五百米命中移动目标!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步枪,三百米距离,站着让你射击,不躲不闪,能命中目标的,根本没几个!

实际上侦察营的战果其实不怎么依靠迫击炮,只是迫击炮声势大,让日军士兵印象深刻,战果主要还是狙击手取得的。

才短短三天的战斗,战绩最高的狙击手已经获得了确认击杀十七个,不确认击杀十几个!

反正吧,在零敲碎打中,日军损失了三百多精锐,小队长中队长被干掉十多个,更有一名少佐军官被活捉!

而日军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仅仅是侦查了大道十公里,距离大道两侧稍远一点,日军根本就没掌握!

腊月二十八,在李鸿章的督促下,负责威海卫城防的两个总兵孙万龄和李楹出击了。过年的时间段,这两位将领能把队伍拉出去作战,足以说明这两个带兵还是有些本事的。

要知道,十多日之前,乐亭的李大明部以及十营湘军就已经接到了开拔命令。但是,直到腊月二十八,大军别说出山海关了,连乐亭县城都没出呢!

不过,孙万龄和李楹两人各带了三个主力营出击,并没有尽全力。

那怎么能行!

红旗军的电话线当天傍晚就拉到了孙万龄和李楹的前线指挥部。

两人对这种新奇玩意,非常感兴趣。电话发明时间已经不断,但通话质量,尤其是长距离的通话质量非常差。红旗军使用的电话系统,乃是在李林杨的指点下自研产品,性能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是最先进的,但也有缺点,造价太高,暂时不适合商业推广。

电话线刚刚接通,李林杨就打来电话:“我军的部署还需要时间,请务必阻击日军三天。”

不是命令,但也差不多。

不过,这个命令和李鸿章和李秉衡的指示一模一样。

二人听着很不顺耳,但也没办法表示什么异议抗议。

应当说,李鸿章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能够根据手下的战斗力下达比较合适的命令。

但是,下面到底会怎么做,他也是经常被糊弄的。

红旗军准备很充分,但是此前北邦炮台等阵地毕竟不在自己手中,故此需要时间构筑阵地!深冬的胶东半岛,天气寒冷,白天气温都降到了零度以下,夜晚更是低至零下一二十度!(比现代的气温低)哪怕红旗军毫不吝啬火药炸药人工,施工进度也相当缓慢。

另一方面,部队的调动,涉及问题也很多很杂,同样需要时间。

再一个,红旗军(包括丁槐部)虽然兵力高达三万,而且还有数千补充兵,但是仍然不足以保证绝对胜利!战争,哪有什么绝对!

故此,让淮军在前面顶一阵,消耗一下日军,符合红旗军的利益!

中日开战的层面上,红旗军和淮军是一个“大我”。而在国内,红旗军和淮军乃是“你我”!这一逻辑,李林杨非常清楚!

二十三日,年二十九!日军登陆四天之后。日军终于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

日军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中将指派前锋部队,各一个混编大队,兵分两路向威海卫进攻!

这种规模的出击,已经不是孟德正的侦察营可以阻击的,而且把侦察营用作打阵地战,那是暴殄天物!

日军小心翼翼的前进,当日下午两军前锋发生零星交火。

孙万龄先接到李林杨的电话:督战队已经到位,顶不住了您开口!

同样的,李楹也接到了电话。

孙万龄举起望远镜往后路一看,红旗军的大旗高高飘扬!卡死了退路!

督战队,真!

李林杨在吞并绥军(北邦炮台)之前,那是一团和气。吞并绥军之后,顾忌就小了!

指挥是不可能的了,协同作战是不可能的了,那就只有督战!

孙万龄和李楹两军的背后,各有一个轻步兵团。要知道红旗军的轻步兵团都是五个营编制,两千兵力。而前锋的两部清军都是三个营,一千两百多兵力。

督战队比战斗部队的兵力还多,简直是奇迹!

孙万龄大叫李林杨不是人,逼着他死战。既然是死战,那就只好把所有的家当给叫上来了。反正扯了电话线,有电话也方便摇人!

于是威海卫城的留守部队立即出发。

李楹的表现差不多,也只能拿出了全部兵力!

话说,两人现在已经知道了红旗军的势力,实力。其实还是只知道九个轻步兵团。直到此时,他们还不知道红旗军隐藏了真正的主力老八营。日军的战斗力他们还没有见识过,红旗军四十五个齐装满员的步兵营(九个轻步兵团),他们可是见过了。

反,他们是不敢反的。

以李林杨此前表现出来的心狠手黑,真敢杀光逃兵!

大多数将领,顶多是咋呼,是恐吓,李林杨是真敢!(其实也不敢的,名声太坏了。)有一定的威慑力!

至于投降日寇,虽然清军将领都很**,但民族气节尚在!甲午战争中,清军表现一言难尽,但是大多数将领的气节还是可以的。

军纪,就在这种不很正常的气氛下,得到了加强!

孙万龄和李楹两人现在还是肯战的,原因很多。一则,这两位还没有见识过日军战斗力,又自诩精锐,心理上其实和淮军在朝鲜半岛上和日军初战的心态差不多。说白了,就是盲目的看不起日军。

再一个嘛:李鸿章给了许诺,战后淮系会收拾李林杨,他们二人会分一杯羹!

有压力,还有大饼,所以孙万龄也只能选择战斗!

至于为何李林杨的命令那么“得体”。李林杨呵呵,有线电报啊,截获多简单的事情,至于密码,大清朝的官儿根本没有意识。甚至,李秉衡给红旗军下发的密码本,本就是北洋军的原本!连破解都不需要。话说,大清和日本之间的外交密码,战前都已经被日本破解了。

虽然,孙万龄和李楹得到的“命令”其实是来自李鸿章。但是,李林杨搭了“顺风车”,并不是没有作用。次数多了,印象就有了,意识形成,然后就有可能指挥,至少可以影响到指挥!

这是艺术!懂吗!?

也正是两人敢战肯战,部队才没有被李林杨给拿下,否则的话,心慈手软只是李林杨的自我描述。吞了一支部队是得罪淮系,多吞并两支,不算什么。

更重要的是,吞并一支部队,不可能在几天内就重组战斗力。对红旗军不利!所以,李林杨还是克制的。

根据日军的进军速度判断,明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清军将会迎来与日军的第一场战斗!

李楹与孙万龄使出浑身解数,尽力鼓起士兵的勇气!但是,大多都士兵仍然战战兢兢,忐忑不安的等待黎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