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36章 大年初一之战桥头

糊清灭洋1880 第36章 大年初一之战桥头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二十五日清晨,农历乙未年大年初一!

一大早,南路进攻的日军已经兵临孙万龄部桥头阵地。

仗还没开打,孙万龄接到了李林杨电话:“好消息,朝廷有令,斩获的赏格提升了,砍一个倭寇首级,一百两银子!活捉一个,一百五十两!”

关键时刻,这种消息也是好消息,一下子就激起了清军的斗志!战争不分时间,但清军士兵都是农民,有着深厚的过年情节,大年初一开战,士气相当的低!哪怕孙万龄等人已经尽力供应,所有士兵都能吃到香喷喷的肉,热腾腾的饺子。但,士气仍然难以振作。

大清朝已经败仗打了半年,这才意识到,日军的战斗力不弱,朝廷把悬赏提高到了一百两银子!

话说,实际上还是少了,小日本还是没有“白皮”贵。

要知道这些年白银在贬值,中法战争时期,白银兑英镑大约是不到四两银子兑换一个英镑。到了甲午年,已经是近六两银子兑换一个英镑了。

总之,悬赏的提高,让清军迸发出一丝战意!

战斗是以炮战开场的!

孙万龄拿出了全部的大炮,一共四门克虏伯73型大炮,拼命开火。

日军前锋至少八门大炮也在不断狂轰。同样的克虏伯火炮,口径也一样,只是日军的火炮性能更好!

孙万龄若是知晓内情,能把某些清军将领上骂十八辈!日军使用的大炮,全都是朝鲜和辽东半岛缴获清军的!乃是德国原装货,不是大清仿制的,性能相对优秀。

大炮对轰了半个小时,双方的炮管都已经滚烫发红,也各有伤亡,于是炮战告一段落。

炮声一停,孙万龄等军官咒骂踢打着总算把士兵组织起来,冲出阵地。这时候,日军已经排成战线,数百兵力乌压压的开始前进!

两军距离约六百米左右,孙万龄部终于组成军阵,部队也乱哄哄的举步向前!

这时候,就看出日军和清军的区别了。

孙万龄的部队两个营四百多步枪手是一窝蜂的前进,而日军的步兵却是线列战术齐整整的前进。日军步兵的进攻队形,看似线列战术,但走近了才能发现,其实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散兵线战术。兵力看起来宽大,实际兵力密度不高,其真实兵力只有一个中队,两百多兵力。

孙万龄部的所谓一窝蜂战术,也叫打“排子枪”战术。实质上是类似西方空心方阵的战术。但是西式的空心方阵在清军中传着传着,变形了。说来原因很简单,也很好笑。本来空心方阵,左右前三个方向上在进入射程之后都是三排士兵以卧姿跪姿立姿射击,所谓三段击。但是,大多数清军训练中省了卧姿,原因,减少军装的磨损!甚至还有的清军减少了跪姿射击,原因嘛,练这个容易膝盖疼!

如此一来,就演变成了全都是立姿(有的部队有跪姿)开火射击。

如此阵型射击,火力优势根本无法发挥。那就只好采用密集队形,以增强火力。加之队形训练不够,组织度低下,士兵胆怯不由自主的抱团,故此就形成了淮军特色所谓的“一窝蜂”!但是淮军将领也有那么一点羞耻之心,仍然坚称这种战术是“排子枪”。

距离有点远,大约三百米左右,敌我双方都开火了!

火枪对撞,双方都有不少人倒下。清军队伍密集,射术又差,明显的伤亡比吃亏!而且是吃了大亏!

虽然日军在伤亡比上有优势,但是两军都是黑火药步枪,升腾的黑烟严重的影响了视线,故此命中率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难得,孙万龄的部队在射击对抗中竟然撑住了!

看时机已到(其实时间很短),孙万龄三角令旗一挥!早已准备好的马队从侧翼冲出。

这样的战斗方式,这样的指挥水准,足以说明孙万龄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步兵和骑兵的配合,相当“完美”!

话说,清军虽然**,但将领们也都是有作战经验的,甚至比日军的作战经验还丰富。毕竟镇压农民起义是家常便饭。

就孙万龄这一招儿,镇压农民起义军,几乎没有失手过!

而且,孙万龄部可不是阎德胜那种河防营的部队,乃是清军主力部队,从装备到训练,还是很不错的!

出击的孙部官兵士气非常高!

孙万龄战前鼓动非常到位:步兵顶住,骑兵砍脑袋,一个就是一百两。他本人分文不取,大伙平分!

孙万龄突出骑兵这一招,虽然不高明,但还是起到了效果,日军慌乱了片刻,就已经被马队冲近了。日军步兵面对冲杀而来的骑兵,明显慌乱!

“好机会!”

但接下来的战斗,就让人大跌眼镜了!

距离大约两百米,孙万龄的骑兵们纷纷跳下战马开火!

打完。。

孙部骑兵顿了一顿,啊,敌人咋不崩溃呢?

日军竟然不按“程序”来!此“程序”指镇压农民起义的“程序”。

话说,孙部出击的骑兵,不是那种冲锋陷阵的骑兵,应当说叫骑马步兵!欧洲称之为龙骑兵。

孙部的骑兵顿了顿,日军已经反应过来,指挥官已经调整了部署:部分日军正面对敌,部分已经调转枪口。

几轮排枪过后,孙万龄正面的步兵和侧面的骑兵全部败逃。

不过,日军因为被吓了一跳也没追击。而是重新组织大炮继续轰击。

初次进攻不利,孙万龄没有气馁,对手下几个营头继续鼓动:“可惜啊,太可惜了。咱们打死的小日本至少七八十个吧,这要是砍了脑袋回来,七八千两白花花的银子啊,可惜了,可惜了啊。”

第一次接触战,孙部虽然败了,但是吃亏不大,话说清军将领对伤亡的承受力有时候是非常强的(死的不是自己就行)。

孙部四个步兵营一个亲兵营一个骑兵营,伤亡两百左右,远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程序化”的大炮对轰结束。呃,孙部的大炮一门也没有了。而日军的几门大炮还在疯狂开火。

这一顿炮火对孙部的士气打击相当大,造成的伤亡倒是其次。

不过,孙万龄还没有放弃!这年头,战场上火炮虽然重要,但还不足以决定一场数千人的大战胜负。

炮击刚刚结束,孙万龄部再次出击!

这一次,孙万龄把四个步兵营的步枪手全部派了出去。骑兵方面也得到了加强,他把亲兵营的骑兵也派了出去。

战斗模式和刚才一样,和孙万龄的部署差不多,日军也加强了兵力,出击兵力约有两个中队,五百余人。

由于孙万龄大大加强了正面兵力,步兵正面对射,清军不落下风。但是,这只是场面上不落下风,热闹是热闹了,伤亡比例吃亏大了!但无论如何,孙万龄部的步兵抗住了日军,吸引了日军注意力!

当孙万龄的骑兵再次冲出去,却没能冲到近处,日军早有防备,分出一部排枪阻击!

日军自以为得计,可是孙万龄的第三把刷子出手了!

在孙万龄亲信的带领下,亲兵营骑兵,绕过侧翼的骑马步兵,仅仅一个冲锋就斜斜的插入敌阵!

在日军密集的火力打击下,骑兵被打的纷纷落马。孙万龄这次是下了血本,孙部最精锐的骑兵承受着巨大伤亡死战不退,不仅不退而且还在发疯一般的继续冲!

在淮军中,能够如同孙部这般冲锋的部队,绝对是一等精锐!不过,孙万龄麾下也就这么一哨的精锐骑兵,一共不到百骑!

骑兵的速度非常快,只一眨眼,五十余骑,就冲进了日军的散兵线中!

骑兵一旦冲进了日军的步兵阵型中,那真的是虎入羊群!

和日军对射的骑马步兵营,看前锋已经破阵,也纷纷上马,埋头直冲敌阵!

当这部分百余骑兵冲入日军阵线中,日军彻底败了!残兵败将抱头鼠窜!

后方,日军指挥官,已经有了兵败被追击的心理,还在庆幸自己留了一个中队的步兵做后备力量,战局有挽回余地。

但当他下达一连串命令之后,眼前的一幕让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只见清军骑兵纷纷下马,砍了日寇的脑袋就跑!根本就没追!而且,连正面的清军步兵也冲到战场上,挥舞冷兵器,在砍脑袋!

清军把大好的机会拱手相让!日军指挥官已经回过了神,当即调整命令,指挥炮兵,调整目标。

日军的大炮开火了!

隆隆炮声中,清军竟然悍不畏死,仍然在砍脑袋!

硝烟散去,地上满是尸体,没了脑袋的日军!

此战,孙万龄部斩首一百一十余记!

但是,伤亡太惨重了!

两次战斗,步兵营精锐伤亡三百余,骑兵合计损失百余人,炮队损失五十余人。另有其他伤亡近百人。合计总伤亡已经接近六百!其中至少一百个伤亡,都是在砍鬼子首级时造成的!这百余伤亡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孙万龄的六营兵马,合计才两千多兵力,短短几个小时就伤亡近三分之一!

不过,孙万龄部的损失惨重,日军也没落得好,此战总伤亡也超过了三百!

更严重的是,战场上被砍了脑袋,迷信的日军士气降到了冰点!日军士兵非常怕这个(斩首)!日军这一支进攻混编大队,因此也再难组织起大规模进攻!

刚刚打完这一仗,李林杨打来电话,没有督战,说话很好听:“我红旗军顶上,贵军可以撤退!伤兵由我军负责治疗,贵军可撤往南邦炮台。”

虽然伤亡只有大约三分之一,但是孙万龄部的实力已经降低到了战前的三分之一。没办法,伤亡的都是敢打敢杀的骨干精锐!

无力再战,也无力反对李林杨的“建议”,嗯,命令。

虽然孙万龄恨李林杨牙痒痒,但是呢红旗军不仅接手了阵地,还接手了威海卫城的防御。算是全面接过来孙万龄部的任务。

而伤员,孙万龄部两千人,只有一个江湖郎中,对多达四百的伤员,根本无力救治。看看红旗军派出来的大车,多达百辆,轻松就能把三四百伤员给接走。两军实力根本不能比。

对此,孙万龄只能是感激不尽,甚至不能在他的营中说李林杨坏话,否则会被士兵当做白眼狼的,坏了名声,以后带兵就难了。

至于被打发到南邦炮台,协助刘超佩部防御,不是好事,但又能如何?

反过来想想,去了南邦炮台,算是和淮军抱团了,守住炮台的可能性大增,说不定也算是好事!

孙万龄部就此去了南邦炮台。经过这么大的周折,李林杨增强南邦炮台防御力量的目标终于有了初步进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