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81章 要钱要官 5

糊清灭洋1880 第81章 要钱要官 5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有关李林杨的官职问题,目前还在来回谈判。

在这场谈判中,邓宝山是最为努力的。战前,不仅红旗军的军官培养已经满的溢出,不得不组成了七十多个外派小分队。实际上总后勤系统也是如此,目前够独当一面的大掌柜足足二三十个。在红旗军的评价体系中,这类大掌柜担任国内相当于一个县令的职务能力经验都是没问题的。至于比较称职的工业企业经理人,足足上百,而且都各自有开发成熟的项目储备。

团队需要凝聚力,最重要的就是给人才打通上升通道!否则无以聚人!

因此有关李林杨的官职,也就是红旗军的地盘,根据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进入三月,朝廷终于给李林杨议论出来了一个官职!江北提督!为了满足李林杨这个军头的要求,满清朝廷竟然造出来了一个提督!

如果查历史的话1905年大清才设立了江北提督,而且也没存在多长时间,可是现在这个江北提督提前出炉了!

李林杨直呼:长见识了!

但是有关具体辖区权力邓宝山还在和李秉衡的幕僚姚锡光还在拉扯。

对于清廷来说,增设一个提督,也是大事。

清流派声音最高,代表皇帝,就像电视上康熙皇帝霸气的说:“朕给你的,你才能拿!”不少人已经在大骂李林杨无父无君。

官儿,怎么能要呢?

雷霆雨露均是君恩,给你个官儿做,已经是皇帝仁慈了,竟然还敢挑剔!

但是,这些清流派咋呼声音虽然大,却难以抵挡日军的兵峰!

太平天国时期,捻军时期的老臣,这时候已经很清晰的感觉到了:继湘军淮军的崛起之后,桂鲁军崛起。

所谓桂鲁军,广西和山东派系,也就是红旗军。这是朝廷里官员为红旗军约定俗成的一个派系名号。

那么对付这样一支派系势力,满清朝廷有经验啊!湘军淮军是如何被朝廷“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

给官给权给富贵!先稳住,然后。。。

这些年来,满清朝廷一直孜孜不倦的致力于一件事,就是打压分化淮军。这不,中日甲午战争,李鸿章的淮军不是被打垮消耗了吗?

满族大佬恭亲王奕欣,压住了清流们的瞎吵吵,出了这么个主意!朝廷再设置一个提督!

但是呢?问题很多。首先,李林杨已经明确广西提督不够!

再者,对于红旗军的两个设想,福建和安徽。福建,首先有人提出,刘永福那个“反贼”就在南澳镇做总兵,刘永福黑旗军,李林杨红旗军,绝不能让他们凑在一起,要知道福建兵少,这两个凑到一起,福建就不是朝廷的福建了!因此被否决。这个理由,连李林杨都没想到。

至于安徽,虽然原本没设提督,现在还是不能让李林杨去。虽然,朝廷清流非常希望看见李林杨和淮军掐起来,互相消耗,但不是现在!要知道,前线作战的将领,目前还是淮军和湘军!朝廷敢掏了人家的老巢,那些军头们真敢倒戈!

至于山东提督,一开始就被几乎所有人否决了。

不过,满清官员在这方面是有智慧的!

清流的领头羊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冒出来了。在清朝名曰两江总督,实际上却管了江苏、江西、安徽三个省,权力太大,而且还都是富饶之地,清廷内部其实早有议论。早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清廷就有分割两江的打算。有关李林杨的封赏,再次引出了分割两江的话题。

张之洞是老佛爷的亲信,愿意为老佛爷解忧,他提出了一个新方案,把江苏的江北部分划出来,设置一个新的提督,也就是江北提督。

而到了朝廷这里,又砍了一刀,地盘严重缩水。其实主要是翁同龢的阻挠。江北提督倒还是江北提督,真正的地盘其实只有原来的淮扬镇总兵管辖的部分区域,仅仅两个州府而已!

还半个江苏呢,江苏八府,这个江北提督只有两个府,正好四分之一。而且还不是最富裕的两个府。再细算一下的话,这两个府一共才九个县,经济人口连江苏的八分之一都不到!

这怎么能行!?

当即被邓宝山拒绝!

又一个回合,朝廷在回复的电文中明确,提督的权限,“节制文武”!所谓的“节制文武”,实际上是只有弹劾权力,并非任免的权力。

但这四个字,在大清朝分量很重!意味着类似一省巡抚的权利!有点小微型山东巡抚的意味。

但是,按照李林杨的换算方法,仅仅两府之地,哪怕加上这个权利,也只相当于三分之一个山东提督。远远达不到期望。

等邓宝山回复朝廷,提出:“地域划分有碍地方震慑,请求把徐州镇置于江北提督辖下。”

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朝廷划分的江北提督管辖了海州和淮安,把徐州和江苏南面彻底隔开。徐州简直成了江苏的飞地,明显的不“合理”。

第二天,电报就来了:徐州镇事兵部有此考量,待战后定。

战后定,黄花菜都凉了。红旗军要钱,天经地义,朝廷都敢拖来拖去。邓宝山回电:“不确定,军心不安”。

紫禁城再次朝会,恭亲王奕欣终于看不下去了,翁同龢这么来来往往,小家子气不说,还会让李林杨更加起疑心!

隔日,李林杨接到的电文就相当明确了。

所谓江北提督,就是只下辖三府之地。长江北岸的扬州通州两个府不在其中。而且,沿海的两淮盐场,不归地方。但是,却把辖区内的漕运事务交给了江北提督府。

漕运事务,看似权力,但实际上却是羁绊!麻烦。

在清朝的前中期,大运河的漕运很重要,到了后来,海运兴起,漕运已经成了朝廷颇为头疼的一件事。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搞不好,漕工漕帮就会造反。不过,在四十年前,太平天国时期,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大运河的漕运也受到了冲击,漕帮零落,满清朝廷顺势就削减了漕运。直到甲午,漕运业也没有能恢复几十年前的盛况。

但是,漕工群体仍然不少!

百万是没有了,三五十万还是有的。更关键的是在海运已经兴起的时代,漕运赚不到什么钱。而且朝廷还要向里面投入,每年挖河道就要消耗巨大资金。总之,在漕运一项上,朝廷,不挣钱!

但,真不挣钱吗?

现任的漕运总督松椿(满人)整天花天酒地几乎不管事,而且常年不在总督府,实际上漕运事务都由江苏巡抚“护”任。所谓“护”任,其实就是没有总督的权力,却实实在在的干活儿。松椿这个总督,日子过的美的不要不要!

而且漕运,尤其是槽帮的存在,那简直就是造反的窝子,给江苏巡抚添了无数的麻烦。其中最为麻烦的,就是淮扬徐这一段,年年有事!

江南那一段,很肥,很赚钱。

李林杨这个江北提督,一旦接了这部分的职权,那么麻烦肯定是落在了他的头上。

地盘小,事务多,地方穷。

翁同龢打的一番好算盘,不仅把最富裕的扬州划了出去,还把最赚钱的两淮盐场划了出去,还顺手把漕运这个麻烦塞给了李林杨。

众所周知,养兵需要钱。

地盘就那么大,产出就那么多,负担还那么重!你自己还节制文武,缺粮饷的话,只能怪自己没本事!

这是封建社会织成的天罗地网,这是“系统”,落后的系统也是系统!

任何人不知不觉就会栽进去!

陷进去,就别想爬出来!

湘军淮军还不是倒在这一招之下?乖乖的给满清朝廷做爪牙?

但是,在李林杨眼里,在邓宝山等人眼里,完全不同。

虽然是苏北,但也是江苏啊,穷吗?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李林杨根本就没有把苏北和“穷”字连在一起!

再说了,漕帮是麻烦吗?是,但这些黑社会敢打敢杀,正是班达共和王国那里最理想的移民人选啊。不是这一类人,李林杨还不要呢!

而且,漕运虽然不复昔日的荣光,但是,漕运绝不会没落消失的。别忘了,李林杨当年就是在小船厂造船,最大量的就是驳船,运河长江黄浦江到处都用!

盐场,不给。不给难道我不会自己开盐场吗?不会抢吗?

而,这块地盘最让李林杨满意的,其实是徐州!煤炭,铁矿,运河,发展工业的要素全了!

总之,虽然不如山东,但是,已经能够满足红旗军当下总后勤系统的需要!

当然,不能就这么轻易答应,该继续争取的权利还是要争取的。

不管李林杨这个提督是小号的还是微型的巡抚,一个省级的官府,有五个省级的官员,分别是巡抚,提督,布政使、按察使、和学政。

巡抚提督,李林杨一个人担了。

布政使在实际工作中,布政使负责全省的经济、民政和人事调动。这个位置必须争取过来,必须属于邓宝山。

按察使属于另一个省级官员,按察使的品级是正三品,负责全省的治安和司法工作。这个,红旗军系统也有人选。

至于学政的情况比较特殊,学政负责全省的教育和考试。在所有的省级官员中,因为学政属于朝廷直接委派,巡抚没有权力管理。这个位置,必须是总宣抚官方润的,不过因为方润是女人,为了不过分刺激清政府,宣抚系统提出了人选,当然还是要听方润的指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