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132章 东北军

糊清灭洋1880 第132章 东北军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奉天。

盛京失守之后,祝之三在朝阳驻扎,大肆收拢奉天败兵,没几天时间兵力从八千就迅速的发展到了一万。这一万军力,除了步兵,另有两个骑兵团,两千骑兵,已经是奉天清军中规模最大的一支。

由于奉天将军裕禄已经被砍掉,清军在奉天的统帅乃是黑龙江将军伊克唐阿。其主要防区是辽西,辽北。吉林将军长顺等,防区在辽东!

六月底,依克唐阿在阜新召集军事会议,主要是分配各部的防区。至于反攻盛京,清军新败,伊克唐阿根本没敢想。谁料到,会议上,祝之三被一个满人副都统,也就是曾经的通肯副都统纳海侮辱。本来这个副都统纳海战后肯定升官,主帅依克唐阿都已经给了承诺。如此的话,两人本来是没有矛盾的。但是官场复杂,那个副都统纳海也有亲信,还想着继续牢牢抓住这个副都统的宝座呢!仗着是满人,不知天高地厚,羞辱了祝之三整整一刻钟,强要祝之三主动辞官!

祝之三忍了几个小时,报仇绝不过夜!当晚,祝之三带领步兵骑兵四千就杀进了副都统纳海的驻地。该部被祝之三吞并不说,包括满都统纳海在内一百多满八旗被全部斩首!

形同谋反,甚至已经是谋反!但是,祝之三又没造反!他派了一个残兵向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提出要求:第一,当日侮辱他的还有一个满人副都统贵思,必须斩首。第二,他要求做奉天将军,指挥奉天下辖的清军!(不是奉天所有清军,是属于奉天省的清军)

依克唐阿都气的快吐血了,你造反就造反吧,还要什么官?

但是呢?哪怕把虎视眈眈的日军抛开不讲,依克唐阿也束手无策!

关外的清军三百营,目前兵力分为几部。其一,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麾下五十营。其二,吉林将军长顺麾下四十营。其三,老湘军、淮军、镇边军合计约五十营。其四,乃是几个关内来的总兵,比如山东曹州镇总兵曹连三,这些总兵麾下合计四十营兵力。然后就是祝之三的三十营了。另外一百营,乃是各州县的团练营。

虽然看上去其他的各部都比祝之三的兵力多,但问题是包括依克唐阿在内,直属的兵力谁也没有祝之三多!

比如依克唐阿麾下五十营,兵力比较多的两支都是汉人义军,加上稍小的几支义军,汉军占了三十营。当初满人副都统纳海侮辱祝之三,在场看到听到的人多了,那些汉军会不会听命令去围剿祝之三,很难说。其实不是很难说,祝之三这边已经向奉天各部汉军派出了数百人,发动了宣传:我等替朝廷卖命,满人却视我汉人猪狗不如,肆意践踏。这命,卖的不值得!

宣传好像平淡无奇,但是,你要明白,这玩意属于“定性”!矛盾一旦被明确定性,那就升级了!矛头直指八旗!

不管其他将领是不是忠于朝廷,至少麾下的汉人士兵,脑子里都要想上那么一想。士兵想一想,将领就也得想一想!领兵打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军主将也不可能完全的违背下层士兵的意愿!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打得过打不过的问题!虽然名义上,奉天三百营清军都归依克唐阿指挥。但实际上三百营清军分别驻扎辽东辽西以及辽河上游,几十支部队根本不可能集中。

祝之三一个小人物,竟然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了武器,麾下一万多兵力,全部装备步枪!论枪支数量,祝之三部相当于清军五十个营!

这可就难办了!都不说日军在盛京虎视眈眈,哪怕是没有日军,依克唐阿现在凑不出五十个营的兵力围剿祝之三!

依克唐阿这边正想对策,当然也给朝廷发报,日军可没闲着。日军以一个大队的步兵为基干组成了一个支队的人马突袭朝阳祝之三部!看到这一情况,依克唐阿麾下还有人幸灾乐祸,笑脸还在,就得到了噩耗。

祝之三一句废话都没有,立刻全军转移!日军轻取朝阳!

于此同时,另一个方向,日军还有一个支队从新民屯杀向阜新。短短几天时间,战局已经是日军两路人马杀向阜新!直奔依克唐阿的老巢而去!

怎么办?!

依克唐阿连军令都没出辕门,前方已经两支部队溃败!

傻子都明白了,根本没打!两支汉军干脆让开了大道。汉军的心思很明白:既然八旗兵那么狂,那就让依克唐阿的八旗兵和日军来一场死磕吧!看看八旗兵的成色到底如何!

趁着电报线尚在,依克唐阿连发十份电报,生怕朝廷里那些只会打嘴炮的腐儒脑子不清楚,电文里说的明明白白:不仅要砍了另一个副都统贵思的脑袋,还要朝廷立即封祝之三的官,而且朝廷还得明旨,解除祝之三的后顾之忧!明确表示不能找后帐!说白了,依克唐阿对自己的部队已经没有了一点点信心,他需要祝之三和其他汉军为他抵挡日军。

然后,依克唐阿中军十个营,四千八旗兵,就被区区两千多日军包围在了阜新!周围几十个营,都在摇旗呐喊,但就是不靠近,甚至有的反倒向远处撤!

朝廷里,说什么的都有。比如杀祝之三全家,诛九族。

但是,祝之三的履历上也就是告身上写的清楚:家贫饥荒,全村饿死,只活下来了三个人。祝之三连个血缘近点的亲戚都没有,诛九族,你也得能给他找出九族!和祝之三亲戚关系比较近的,乃是已经阵亡的老将左宝贵!

朝廷里吵吵嚷嚷多日没得出结论,祝之三也没救援,依克唐阿坚守阜新十日,城破,自杀!

几个月前,奉天将军裕禄身死,好歹还守了盛京两个多月。依克唐阿仅仅守了十日!城破身死!而且兵力还是日军的两倍!

要知道满蒙八旗在这场战争中,很少冲在第一线作战,几乎没有和日军死磕的战例,大多数时间是充当督战队的!作为威慑力存在的!连续两个将军死亡,让满清武力的最后震慑,荡然无存!

更荡然无存的还在后面!

日军攻占阜新,干掉了清军主帅,但日军兵力不足,并不以占地盘为目的,隔了几天就撤军了。

要知道在奉天战场的日军,大多数都是日本新组建的大队,根本不是什么主力部队。就是这样的杂牌军却干掉了大清朝在关外的主帅!因此,这一股日军真高兴坏了,可谓耀武扬威,得意忘形。由于依克唐阿抵抗了整整十天,日军伤亡也不小,输送伤员的车队是率先撤离的,结果日军发现,连车队都没有清军敢于拦截,因此更加得意,撤军也比较随性!

如果是在比较危险的地形,日军指挥官还会加点小心。但日军指挥官做梦都没想到,七月三十日,就在阜新南面的清河与汤头河之间的开阔地,遭到了祝之三部万余兵力的突然围攻。日军先是被骑兵冲锋打乱,部队被分割,很快就被十倍兵力的步兵分成了几下包围。仅仅三四个小时,日军甚至都没能扛到天黑,两个大队(实际兵力一千余人)就全军覆没!

货比货该扔,人比人该死!

经此一战,满清八旗的威慑力降到了负值!祝之三部在奉天各军中打出了威名!各路义军纷纷来投!

然后朝廷接到了辽西地方官的电报:祝之三要求地方提供粮饷,辽西几个县的满蒙贵胄被迫交出了粮食牛马羊和金银!甚至衣服被褥!(冬天将要来临,过冬物资必须早做准备。)

按说到了这种地步,祝之三肯定已经算是造反了。但是,祝之三仍然没有造反,仍然厚着脸皮向朝廷发报:表了一番忠心之后继续要官要军饷要犒赏要武器弹药等等!甚至还在发给朝廷的电报里解释了强征粮饷的理由:吃了几百年的铁杆儿庄稼,这些满蒙贵胄们该为国贡献一点粮饷了。

话说,当年湘军淮军和朝廷博弈,虽然也很激烈,至少是没有出现直接针对满八旗的交战,还算是没有撕破脸。类似李林杨目前和朝廷之间的博弈。

而祝之三的所做所为,完全不同!祝之三的所作所为,破了一层又一层的朝廷底线,已经是和朝廷撕破脸了!

不给官,不给粮饷,那我就抢!

查查历史书,祝之三的行为,明明白白的想搞藩镇割据!而且是在满清的龙兴之地!这可比湘军淮军的性质严重多了!比李林杨的一些“出格”行为要严重百倍!

不管朝廷里如何咬牙切齿,如何打算秋后算账。但眼下朝廷对祝之三部却无能为力,祝之三部的兵力在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已经膨胀到了两万,而且还在继续扩充。祝之三的行为对大清来说是起了个坏头,关外的汉军各部也蠢蠢欲动。有支义军因为军饷不足,就洗劫了一个县城!祝之三部征粮还文明一点,至少没有胡乱杀人。而那支义军,做法就很不文明了。

关外,已经有失控的危险!

除此之外,驻扎辽北的几镇总兵(来自关内)现在纷纷要求调回关内。原因,一则是粮饷不济,二则将要进入寒冬,士卒缺少冬衣。三来,久战疲惫,士兵思归。潜台词就是:不仅不想和日军继续打下去了,也更不可能对祝之三出手。

其他各部清军的表现,其实也大同小异,士气非常低落。

怎么办?

有前例!

太平天国时期,朝廷没钱,就只能滥发官帽!当年有数千提督,数万的总兵!现在,为了维持关外的局面,朝廷已经发出了几十顶提督和上百总兵的官帽。

局势恶化到如此程度,朝廷里的一些官员,也不对祝之三喊打喊杀了!反倒开始考虑如何安抚祝之三!至少不能让祝之三再这么征粮了!

以目前的速度,最多半年,祝之三就能把辽西甚至蒙东的满蒙贵胄给来个大清扫。奉天可是满清统治的基础!是后盾!如果,祝之三一旦失控,比如开始屠杀,那么祝之三不想反也不得不反!会进一步恶化目前已经无解的朝廷困境!朝廷官员竟然学会站在祝之三的角度思考问题了,怪哉!

朝廷在又失去了一个将军之后,总算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至少在战争结束之前,必须稳住祝之三!

结果,那位辱骂祝之三的副都统贵思现在成了替罪羊!斩了首级,送到了祝之三所在的阜新。

反正官帽也不值钱,已经开始滥发了,那就再滥一点吧!祝之三就成了大清朝第一个汉人奉天将军!手下总兵官十好几个!

从处理祝之三这件事看,朝廷已经真怕了!怕的不仅仅是日军,而且还怕汉人武装的崛起。当然满清朝廷也没天真,只是准备稳住祝之三而已。朝廷已经密令奉天各部不得听祝之三的命令,但问题是两百个营之外,还有足足一百个营的地方团练。仅仅在辽西就有大约五十个营。

祝之三同样的也不天真,他可是得了李林杨的指示:战后就造反。既然准备造反,扩军就是第一要务,不到一个月时间,祝之三拿着奉天将军印已经把五十多个团练营纳入麾下,一番裁汰之后,八月底,总兵力已经突破三万!

而且,还在继续扩军!有起义军,有民间青壮被征兵入伍!

如此疯狂扩军,一般的来说只能建成一支乌合之众,战斗力不仅不可能提升,反倒会严重下滑。但是,祝之三部的战斗力并没有严重下滑!组织度仍然非常高!

别忘了,周冠军的第四旅正在漠北“剿灭”姬沛霖的呼贝支队呢!由于漠北战场形势乐观,第四旅在八月底直接拨给了祝之三部整整两个团,近四千兵力为骨干!

到了九月底,十月初,祝之三部的兵力已经接近了四万!

此时祝之三部已经被红旗军司令部提升为师,号曰“东北军”。编制超大,仅仅师部直属就有一个旅,下辖四个步兵旅,每个旅三个团。一个骑兵旅,下辖三个骑兵团。东北军旗下,除了原轻八团有正式番号,提升为师之后,拿到了八十以后的番号。虽然连九十以后的番号也归了东北军,不过习惯上东北军在红旗军中被称为八字系。

只要给三个月时间的磨合整训,四万大军就是真正大军了!东北军发展速度,李林杨都感觉出乎意料。首先就是对红旗军来说经济压力巨大,别的不说,四万大军,至少得补充两万支步枪。是红旗军集团军工厂差不多三四个月的产量,计划中的军费要超支了!

不过,粮饷问题,东北军方面倒是压力不大,他们是自筹粮饷的。实际上东北军并没有军饷,祝之三对全军做出了承诺,东北的土地就是军饷!当兵一个月就能分到一亩田地!其他军功等也一并折算为土地。而且,折算方法非常大方。据统计,折合之后一个普通士兵在训练期间各种收入加起来一个月就能拿到三亩地!要是作战,会更高,若有战功,那就更不得了。杀敌一个,就是十五亩地!

顺便说一下,呼贝支队的军号已经改为了漠北军。军饷筹措方式和东北军近似,这种筹集粮饷的办法本来就是漠北军司令兼宣抚官姬沛霖(五月底正式任命)摸索出来的。不过漠北草原上是给士兵分草场和马牛羊。漠北军拿到了四十以后的十一个团级番号(包括周冠军直属的轻四团)故后来被称为四字系。八四两大系不同于主力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筹粮饷。

(向八路军和新四军致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