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133章 大帅

糊清灭洋1880 第133章 大帅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知道了关外祝之三掀起的风云,就知道为何朝廷里一些官员只敢瞎吵吵却不敢对红旗军有任何实质动作了。

九月十八日,山海关,日军第二次京师直隶作战打响!在相持了两三个月之后,日军总算是凑足了物资弹药,迫不及待的发起了进攻。战争进行到这种程度,日本高层已经不知道该如何结束这场战争了。不仅是大清朝“出尔反尔”拒绝换约,连国际局势也于日本不利起来。

先是日本海军与法军的冲突,以日本忍气吞声赔礼道歉暂时告一段落。然后是德国因为损失了一艘小舰,也不依不饶。德国法国的行为可以理解为是碰瓷的,但俄国可不是碰瓷,而是在朝鲜到处搞小动作。比如红旗军曾经支持的朝鲜壮军营“二朴”,现在成了俄国人的代理人,全套的俄国枪械,在山林里和日军打游击呢!

更严重的问题是:日本商船已经从战前的十九万吨,急剧下降到了大约五万吨,不仅不够投送兵力物资,更不够从国外进口战争的必须物资。八月之前,日本还能用列强的商船输送物资,但自从与法国德国有了冲突,德国法国俄国再加上西班牙的商船都齐刷刷的停止了为日本运输物资。

理由嘛,李林杨帮列强想的,通过报纸和一些比较隐蔽的渠道传给了列强:日本以欺骗手段,利用了列强商船把兵力投送到了中国的宫古岛!违法了!

日本有心争辩,然而宫古岛应当算是日本占领了琉球之后拿到的,本来就不是日本的。大清这边坚持宫古岛是东南大岛的附属岛屿,也是没多大毛病的。其实争论这些,在这个年代没有多少作用,这是丛林时代,列强的意见就是国际法,大炮就是真理。

在德国法国俄国和西班牙的干预下,美国商船也停止了对日的商业运输。好在还有世界老大英国的商船还在为日本运输物资。但是,德国法国俄国西班牙以及美国,也在向英国施压,要求英国商船也停,对日禁运。

尽管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得到了英国允许的,日本也交了投名状,比如在英国订购了两艘万吨以上级别的铁甲舰(富士号和八岛号)。但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之后,英国发现,他们的商业利益也受损了!大清朝为了凑足军费,“不得不”搜刮百姓,最为富裕的东南成了朝廷搜刮的最严重的地区。英国在长江中下游的商业利益占到了列强总量的百分之六十!老百姓失去了购买力之后,英国的商品当然也就卖不出去了!

除此之外,虽然日本发展的比大清要快,但是日本国土狭窄,百姓同样的穷。日本进口列强的物资总量,其实是远不如大清朝的。总之,如此继续打下去,连带的大英帝国也要遭受经济上的损失了!别看英国是老大,也顶不住几个列强一起哔哔,还得稍微的那么听从一下意见的。所以,英国现在也有心加入对日本的禁运,以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至于日本的利益,大清的利益,都不在列强的考量之中。

为了这一战,日本也是砸锅卖铁赌上了国运,如果拿不到赔款,别说大臣了,连天皇都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那么,就蛮干吧!拿下京师成了日本唯一的选择!

如果拿下了京师,大清仍然没有赔款,怎么办?这个时代的日本大臣还是很聪明的,不像他们的后辈。

这个问题,日本的大臣们给出的答案是“抢”!要知道,日本在历史上的甲午战争期间,士兵抢到的物资就价值一亿日元。日本上层认为:如果抢了京师,三亿五亿轻而易举!这是个禽兽国度,禽兽民族,早已经没有做人的底线。正常人是想不出来这个答案的,至少李林杨没有想到!猪脚还是太文明了啊。话说,欧洲列强其实也是如此,比如拿破仑的部队,在敌国行军只带八天的干粮,补给就靠抢!

在财富的刺激下,日军上下战意十足!攻势非常猛烈。

哪怕山海关战场已经打了起来,在没有满足李林杨的要求之前,红旗军是不会出兵的。而且,红旗军原定的三个月训练,到十月中旬才能完成。当然,这个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对于,日军第二次发动京师直隶作战,李林杨的心态和上次不同。虽然清军还是那么烂,(有些部队经历了战场考验,其实有提高)但是近一千营的兵力,更有老帅刘坤一“结硬寨打呆仗”,日军也不是那么容易啃下来的!

十月初,刘坤一部署在山海关方向的第一道战线被日军突破,李鸿章的人终于在朝廷里发声了。

“当下,朝廷正用人之际,李林杨虽然嚣张跋扈了一点,但还是肯战的,似无反意。”

朝堂上,只要有人起了个头,很快就会有各种言论跟进,当然也会有各种歪楼。

有人说“公道话”了:以战功计,真正评比一下,李林杨的战功比其他清军全部加起来都要多。若是按照淮军和湘军获得的官职对比,李林杨只是要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江北而已!(指李林杨要通州和扬州)

保荐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做金门镇总兵,这事儿看似离谱,但是为东南大岛方向的战局考虑,好像还是必不可少的!若是没有红旗军海军配合,没有平湖这块跳板,福建向东南大岛无论是派援兵还是供应粮食,甚至撤离一些人员都是难以做到的!事实上闽浙方面若是不求在金门养伤的吴佩孚,士兵根本就不敢出海!虽然在满清王公贵族眼里,东南大岛远远没有奉天重要。但是,舆论的压力下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官员敢提放弃东南大岛。战争还在继续,那么李林杨的要求好像也不很过分!毕竟现在朝廷封官,很“大方”!提督、总兵什么的都搞成批发了。当然,这些批发的官帽都是“记名总兵,记名提督”,含金量不如李林杨要求的金门镇总兵。

李林杨一贯死要钱,让所有人都很烦,而且李林杨的财力也让所有人眼红。但,为朝廷打仗,当然不能让李林杨白白出钱。要不,朝廷里各位把家产全捐出来,足够再打上三五年!

至于李林杨要江南制造局。话说江南制造局很重要,投资也很大,但是对朝廷来说,是个赔钱的机构!要制造局顶红旗军海军的粮饷犒赏,岂不正说明李林杨没有反意!毕竟江南制造局不在江北,而在两江总督治下。

不过以上对红旗军有利的意见在朝廷里声音并不大。

十月三十一日。这种意见突然声音大了起来!

一个月,山海关主防线六百营清军再次被日军打穿!话说,十月初被日军攻破的第一道防线其实只是预警性质的。而山海关主防线乃是刘坤一大帅呕心沥血之作,以碣石山为中心,左翼抵达燕山长城,大约二十里宽度,纵深近三十里。右翼从碣石山到昌黎再到海边,宽度三十里,纵深也达到了三十里。阵地不能说不够厚,兵力不能说不够多,但全军再次被打穿!

实际情况,其实没有那么严重,这次刘坤一的军事部署是“步步为营”。本来“步步为营”指的是稳扎稳打的进攻,用到这里却是指稳扎稳打的撤退。

但是,主防线破了,就是破了。前敌主帅刘坤一在向朝廷发的求援电报中甚至以自杀为要挟,要求红旗军务必增援!

这些日子,刘坤一兢兢业业,把湘军传家宝“结硬寨打呆帐”的战术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但一个多月就被打崩了!

上一次山海关之战失利,原因很多,也能找出一堆的借口。但这一次,刘坤一找不到太多的理由,封建军队遇到近现代化的军队,无论再努力,遭遇的是降维打击!体系碾压!

“若等滦河防线再破,征调李林杨,怕是已经来不及了!”

十一月一日,朝廷答应了李林杨全部要求。但是,李林杨还没回电报!轮到大臣们傻眼了!

这下子包括翁同龢这种极端顽固的清流都明白了。

前几日,李鸿章曾经说过,要人卖命,朝廷须大方一点!不要不舍得官位!

朝廷拖延,李林杨也拖延!甚至都不再主动提条件!

在几个月前,李林杨和李鸿章一番长谈,两人其实都认清了现实,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但是,面对朝廷,两人有同方向的利益:发展势力!李林杨的势力强,那么朝廷为了平衡,就必须扶植另一派势力。李鸿章为代表的淮军就有了机会!所以,并不默契的合作仍然存在!

“这中间还存在一个信任的问题!”

李林杨又不是傻子,如果没有指挥权,其他清军来个突然撤军,把红旗军丢在了前线,独当日军,那是会全军覆没的。

在李鸿章点明了这一点之后,朝廷里以翁同龢为首的忠臣,又傻眼了!信任是互相的,朝廷整天琢磨着怎么收拾红旗军,翁同龢这帮读圣贤书的,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单方面的想把李林杨当作二傻子。红旗军之所以退守北塘,是文官们急急忙忙就抽掉了李林杨的友军,甚至还分化了李林杨的红旗军。周冠军二十个营的兵力被指派到了漠北“苦战”,最近一个月连消息都断了,说不定已经全军覆没。李林杨能没有怨气?

你再看眼前的局势,李林杨一切嚣张跋扈的行为都有了解释!分明是早有预料,知道朝廷必然有求于红旗军!才敢如此肆意妄为!眼光之长远,哪里是朝堂上这些只懂读圣贤书的酸腐文人所能想象的!

关外奉天,就是因为文官们想当然,纸上谈兵,朝廷要面子,不舍得给官位,结果闹到了将军又没了一个!最终还是不得不给祝之三一个将军做!当然,祝之三已经被朝廷定性成了反贼,朝廷只是虚与委蛇。李鸿章直觉认为,这个虚与委蛇早晚会搞砸!但是他并不关心!

“李林杨要指挥权!”李鸿章又说话了!

真正的指挥权!

这可就难办了!

李林杨绝不会只要几个营的指挥权,起步至少一百营!

一百营?

小瞧了不是?

李林杨要求很简单,日军南下兵力十万,他要指挥的部队,兵力也得达到十万。一比一的军力!李林杨才有不败的把握。

也就是说,要给红旗军两百五十个营!加上红旗军主力,合计三百余营。占到直隶清军全军兵力的三分之一!

一番推辞之后,李鸿章打来电报试探。

李林杨回电:二百五十营!

朝堂上,李鸿章把电报拿出来,但无论如何都不表明自己的态度,甚至表现出来反对给李林杨一兵一卒!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在避嫌啊!

“要不,讨价还价?”

有清流在朝堂上刚刚说了两句,周围人看着他,仿佛二傻子一般!

救兵如救火,等你讨价还价完了,黄花菜都凉了!没看见前线主帅都快上吊了吗?

正所谓名不顺言不正,在这种情形之下,李林杨升官了!而且速度很快,只在朝堂争论了一天,各部走手续一天,就完成了一名大帅级别的高级将领的认命!甚至都没有人提一下,让李林杨进京觐见皇帝这种必须的程序!

李林杨原本的江北提督成了江北巡抚兼江北提督,加兵部尚书衔!其实李林杨本来的江北提督就有行政方面的职权,而且巡抚是从二品,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但是按照大清朝的规则,文官贵武官贱,二品的巡抚地位其实远高于从一品的提督。也就是说,得了二品巡抚这顶官帽子,江北才真正的算是一个省了,虽然小了点,但从这一刻起,李林杨才真正的成为满清督抚中的一员,可以被称为封疆大吏了!

加兵部尚书衔,并不是真正的兵部尚书,而是暂时拥有了兵部尚书从一品的品级!真正的兵部尚书,满尚书此时是满清继恭亲王奕欣之后的另一个大佬--荣禄,此时荣禄统领八旗步军,负责京师城防。汉尚书是江苏人徐陠,三十多年前的状元。去年慈禧老佛爷六十大寿,为了表示恩宠,很多提督都得到了尚书的加衔。

在清朝的官员体系中,总督可称大帅,(有时候,巡抚将军也被称为大帅)李林杨成了巡抚再加上这么一个兵部尚书的加衔,同样也可以被称为大帅了!而且是响当当的。具备了指挥提督总兵之类的高级将领,统领三百余营大军的资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