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9章 新政 9

糊清灭洋1880 第9章 新政 9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分部门的小会开完,已经耗时半个多月,主力部队也已经大部分撤回了江北。江北系厅级以上官员的大会于三月中旬召开,“大会”不大,包括李林杨在内,军与政,一共只有二十五个江北巨头参加了会议。这场会议统一了思想,李林杨做了报告,解决了江北系最大的担心!

江北系所有高级官员,无论文武,其实在甲午战争结束后最大的担心就是:朝廷,会不会给时间,任由江北野生!

虽然,江北的工商业准备够充足,半年多已经建好了大部分工厂,生产销售也逐步走上了正轨。商业前景虽然好,利润肯定也会有,而且还肯定会非常丰厚。但是呢,几千万本金加上几千万贷款砸进去,最快明年才能盈利一千万。想把投资全都赚回来,至少需要三年!也就是说,大规模的投资实际上是削弱了江北系的力量的。以红旗军主力来说,今年就只有满足日常训练的军费一千万块银元,到明年才能在保证训练消耗的情况下做到囤积一千万块银元的武器弹药。

众所周知,没有银子,打不了仗!为了甲午战争,红旗军都准备了多达三千万银元的物资弹药储备!要想达到储备三千万银元的物资弹药,至少需要到后年年底。因此,在恢复储备的这三年时间里,乃是江北系的虚弱期。这就是江北系官员最大的担心。

“大家现在已经看到,全国各省都有起义军,都有流民,在一年之内,朝廷是不可能腾出手来对付我江北的。”

这是第一个论断,也是事实。国内乱局,会给红旗军至少一年时间,在座众人都是有阅历,有眼光的,能够看出这一点。

“我江北的发展需要时间。能阻吓朝廷的只有红旗军!今年,红旗军主力将会扩充到一个军,下辖三个师,一个师两个旅!兵力四万。明年,我军主力将会扩充至一个军三个师,每个师下辖三个旅。兵力五万五千。”

五万五千兵力,相当于清军一百五十营。红旗军防御作战,从军事的角度估计,清军至少要准备五百营才能对江北形成威胁,若是想战胜红旗军,得一千营!那么清军能不能再次组织起一千营兵力呢?需要多长时间呢?

甲午战争,日军都打到了京师城墙根,清军才一共组织了一千营兵力,这已经是满清的极限能力!李林杨一席话,让在座大部分人都意识到:至少清军两年内是组织不起来一千营兵力对江北发动进攻的!

反观江北,红旗军主力两年扩军到五万五千,毫无疑问,做得到!

其实当下红旗军主力就有两万五千,江北两次新兵训练合计两万(第二批一万还在训练中),而威海守备旅除了主力一个旅之外,还有六千新兵(本来是一万,四千新兵已经在滦河战役中上了战场),这六千新兵的半年期训练已经完成。

除此之外,滦河战役山海关战役造成的数千伤兵也在养伤,等伤兵重新入营,又是三千兵力。

而且,从东北军抽调的需要培训的军官一千余人,从团练抽调的一千多人也会参加培训。

如此计算下来,红旗军在江北的总兵力其实已经接近五万五千了。只是,战时扩军还是太紧急,需要裁汰,也需要补充。军官数量也不足以支持五万五千主力,还需要培训军官。故此把主力扩军步伐定为两年。所以,红旗军的扩军计划,肯定能完成。如果粗糙一点,只需两个月就能达到五万五千的一个满编军的编制。

至于三年时间清军能不能组织起来一千营兵力,根据甲午战争的情况看,难,很难。

“第三,哪怕清军组织起来了一千营兵力。我军将会采取主动策略,整体战略计划是:清军对付东北军漠北军,江北就北上。清军若是对付江北,那么东北军漠北军会南下。使之难以形成合力。总而言之一句话,我江北有足够的实力,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赢得至少三年安稳的发展期!”

如果有三年时间发展,在座人员全都有信心让江北系的实力不仅是恢复,还能更上层楼!至于三年后,这些投资所能爆发出来的经济能力,绝对是惊人的,除了海军战舰和陆军的身管火炮,江北几乎不用进口粮食之外的物资,就能完成自给自足。而且,指的可不仅仅是五万五千主力部队!

徐工城三个枪厂,产能设计都是三千支。建厂时间和完善生产最多再需要半年时间,达到满产,再半年。以两年计算,能够生产至少二十五万条枪。如果组建轻步兵部队,能组建二十五万!

大会结束,各部们各司其职。李林杨的主要精力还是投注在军事建设方面。江北系发展到目前,李林杨也有意把精力多转向政治,比如合纵连横。但是,在碰壁之后,李林杨再次确认那种通过政治手段发展势力的方式不适合红旗军,不适合江北系。封建系统和特色主义根本不兼容。

所谓:有用的事情重复做!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的李林杨,认准了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军事,心无旁骛!

三月底,清(江)浦军校开学了!

大战中,红旗军主力中有三百学兵升任了准尉和少尉。但是,军事知识还非常欠缺。因此,这些已经是军官的年轻军人被抽调出部队,开始为期一年的军校生活。一年之后,就是三百合格的基层军官。

而从东北军,民团抽调的两千多人,也被纳入了新兵训练旅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新兵训练。李林杨是非常重视这一部分官兵的,打仗这种事情,不一定要读军校。比如这两千人。但是,缺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和军事学习,就不可能组建一支近现代的军队。之所以重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批人的素质实在太好了,两千人大部分都识字,而且有超过一百人都是武秀才,武举人。哪怕没有这些功名的,也几乎个个都是武林高手!

以徐海的新兵训练团,正常可以承担差不多一万新兵的训练。但在这半年时间里,他们仅仅只是负责这两千人以及很少的一部分新兵训练。算是开了小灶。在这些人完成半年期的新兵训练之后,会直接读军校,学制为一年半。也就是说,两年之后,会给红旗军供应一千五百(有淘汰)基层军官。

以上,再加上每年都会有的至少三百优秀学兵,两年之后,红旗军将会拥有多达两千的基层军官。要知道,红旗军在甲午之前,读过军校的基层军官不过七八百,中士、上士数百人,就撑起来了十万大军。可以想象,只要这些军官毕业,那么红旗军就能撑起来三十万大军的规模!其中主力部队就可以达到十万!

清江浦的另一部分,乃是技术兵种,十个科目十个班,都是普通学兵。比如信号兵,比如电报,比如兽医。

经过这么多年的练兵,以及这场战争。李林杨对一些他本来模糊的历史有了另一番认识,几十年后常凯申的军队,所谓黄埔军校,学期只有半年,长的也才一年,只能勉强培养出来基层军官。因此,那支军队根本就称不上强军。

红旗军也没有更好的条件培训高级军官,但所有的中尉以上,包括校级军官都会在这两年中轮替进入青浦军校再提高。而,教学方法,乃是每人都是老师,也都是学生。做老师,把自己的指挥经验、作战心得体会讲给大家。做学生,那就学其他人的先进指挥经验。

两年的周期,差不多!

海军军校,设在海州东西连岛。王选在伤愈之后,担任了海军军校教育长,并且升任了海军厅长。不过,海军厅长虽然位高,但红旗军目前的海军力量有限,只剩下了一艘八百吨驱逐舰霍去病号,和几艘鱼雷艇。因此,海军厅,事务部不多。王选因为伤愈之后,身体已经难以适应舰队作战,于是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海军军校教育上,这个海军军校开设有轮机科,航海科,炮科,后勤科。

当下的红旗军海军军校,在吃了北洋一千多人之后,经过一番裁汰,拥有五百个学生,老师也就是军官,也有几十个。论基础素养,从北洋挖来的人其实比当初红旗军海军还要高。但正所谓“一只绵羊率领一群狮子,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绵羊”,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海军方面,虽然只有一艘主力驱逐舰能出海作战,但船只并不少,仅仅从威海湾中打捞起来的北洋训练舰等船只就有七八艘,再加上广丙号,以及蚊子船等,现在力量其实也不很弱。只是,这些军舰,运输船,大都已经老化,修修补补,也就只能用作训练船。海军厅,在拆除武备之后,处理了几艘,剩下三艘训练舰,三艘运输船。

四月中旬,李林杨视察海军军校。海军厅长王选很用心,学校办的很是不错,特别是在课程中加强了实际操作,比如轮机班,拿着从战舰上拆下来的锅炉蒸汽机等,一遍又一遍的拆装维修。炮兵班每天都要摆弄一堆的大炮,隔一星期还要一枚实弹打靶。训练计划以及补给计划,巡逻计划都做得非常不错,李林杨视察之后给予了高度赞扬。不过,海军厅长王选和海军司令王顺志最期盼的还是战舰,今年,是不可能安排上了。不过,李林杨保证,等明年军校毕业一批军官士官,到那时就可以去英国接战舰了。

四月十四日,李新宏带团队回国。

和李新宏一起归来的造船团队足足两百骨干,其中工程师五人。而这些也仅仅是李新宏团队的三分之一骨干,另外的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德国不莱梅船厂继续造民船,一部分留在英国造军舰。李新宏归国乘坐的是一艘不莱梅船厂制造的四千吨客轮,没有一等舱二等舱,算是平民船,能搭乘一千多乘客。这种船,不莱梅船厂这两年造了足足八艘,非常适合从国内去婆罗洲。

一同归来的是一艘比较特别的船,排水量四百多吨,速度高达二十五节,但却只能载货一百五十吨的货船。

只看这种配置,就知道造价高的惊人。不过,对于平湖守备旅来说,这艘高速补给船,非常重要。可以依靠速度,保持平湖和金门以及东南大岛的联系,物资补给。这艘船,实际上是作为驱逐舰设计的,乃是设立在英国的船厂制造的第一艘船,包括船型在内都是江北系的团队设计的。这艘船使用了很多新技术,需要实践中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红旗军海军在这场战争中发现,两百吨级的鱼雷艇,鱼雷战效果不如一百吨和五十吨的鱼雷艇。而,吨位所限,又不能伴随舰队远洋作战,因此有些鸡肋,所以海军将会不再列装二百吨级的鱼雷艇,这艘四百多吨的船,就是新型驱逐舰的实验船。海军方面,虽然一时半会儿不会增加大型舰艇,但五十吨鱼雷艇会很快补齐十二艘的满编(战争结束之后,列强允许向大清出口军舰了)。新的五十吨级鱼雷艇,会非常先进,综合了德国和英国以及法国的鱼雷艇设计,并且使用了最新的动力系统--火管锅炉和蒸汽轮机,速度将会达到三十节!而且,由于动力系统的升级,减轻了重量,目前打算制造的一百吨鱼雷艇,将会使用钢铁的船壳,不再使用木壳。(五十吨还是木壳)

李新宏在欧洲一呆就是十几年,中间甚至没能回家一次,当年三十多岁现在已经年近半百。随船归国的,还有李新宏的儿子女儿女婿,连孙子孙女都好几个了。都是亲人,李林杨自然是要好好招待的。

更让李林杨喜出望外的是,天才王匡归来了!

在江北,很多人都堪称天才。而王匡则是天才,不一样,真的不一样!当年李林杨去欧洲,担心自家天才被皮糙毛多的洋妞给啃了,于是给王匡介绍了对象,现在已经结婚。王匡的老婆全凤淑当初只是李林杨办公室的小秘书,纯纯的文科生。现在,给李林杨带回来了一个绝大的惊喜!

X光机!

因为李林杨经常的搞一些新玩意,有些成功,有些太超前。当年遇到铸造钢坯(造炮管)不合格,气孔夹渣甚至裂纹经常出现,他先是搞了个简易的磁探伤,但那玩意太需要经验。于是就绞尽脑汁画了一份X光机的示意图,其实他也不很懂这玩意。而全凤淑当时负责的就是整理这类资料。

看过示意图,知道用途。然后经过天才丈夫的“点化”,然后四年时间,不仅读完了大学,还搞出来了X光机。而且还花了不少钱在欧洲美国申请了专利。

诺贝尔已死,诺奖没跑儿了!历史上伦琴是去年11月8日才发现的伦琴射线,也就是X光。而全凤淑在去年年初已经发现了X光,并在年底造出来了X光机!而荷兰的第一台X光机,今年一月份才出世!“和真正的天才在一起,可不仅仅是柯尔蒙,还提智商!”某人惊叹。

反倒是大天才王匡,搞的项目,是拿不到诺奖的。但是王匡的项目,更加重要!

夫妻双双把家还,而且双双都成为江北大学堂的教授,并且都拥有自己的实验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