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6章 班底

糊清灭洋1880 第6章 班底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虽然啥事儿没有,但从第二天开始,陆陆续续的各种技能的人员开始登记签约。李家的族老负责当保人——李林杨提前付一年的薪水,这些薪水暂时由族老们掌握。

又一天之后,管家这一重要角色终于有了,而且也是唯一的候选!

族长李百韬的二儿子李新宏。

这位在临县给县令做幕僚,因“文凭”只是一个童生,地位不算高,实际上的工作算是县令的投资管理人,管着几家店铺。

一见面,李林杨就确定,这就是他的管家最佳人选。

为何呢?天然的亲切啊。李新宏年龄三十多点,和李林杨接近。关键是:相貌。非常像!和亲兄弟差不多的像。

有些古人智慧,李林杨并不懂,还以为自己操作得当。岂不知,李百韬等人,能接受李林杨,最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相貌!人家也不是胡乱认族亲的!有科学依据!

穿越人,别自作聪明,古人顶多是见识少,但不缺智慧!

经过短暂的聊天,李林杨当即决定,这就是大管家了。

但,聘请管家是需要礼节的。李林杨到这个时代,又学了一手。

前几天没有和丁娥拜天地,李林杨竟然和李新宏拜了天地!

基本的礼仪是在族老的见证下,两人朝着泰山方向,拜天拜地然后对拜。

礼毕。李林杨把一把钥匙交给李新宏,象征着我的家门就归你管了。这玩意对李林杨来说很是新奇啊。李新宏自此成为李林杨班底中最重要的一个管理人员。

走马上任的管家李新宏对李林杨提出了第一个合理化建议:还需要一个账房。

古代大户人家的管理也是很讲究的,管家和账房是互相监督的,有点权力制衡的意思。

而账房,李新宏为了避嫌,就不会推荐了。

这个提醒很重要,但账房先生,应当在上海那边能聘请到。

有了管家,还有一个重要角色,是需要李林杨去请的--医生。

这也是礼节。所谓“医不叩门”。总之医生不会主动上门求职的。在胡庆余堂,那两个是学徒,今天要去请的乃是正儿八经的医生。完全不一样。话说,其实也有点相同。那就是这个医生尚未完全出师。

世界很残酷的,成年人都知道,生活不易,哪怕是医生这种职业。

医生叫田雨山,近三十岁,跟着师傅学了二十年,医术相当出色,但没有出师。

为何呢?

因为,有句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胡老医生自己还有三个儿子,合计四个徒弟。就在李家村这十里八村,胡老神医非常出名。但,再出名,贫困的乡村也养不活几个医生的。

要知道,中医界,也有俗语的:医不过三代,不服其药。

胡神医这辈子很幸福,一下子三个儿子一个徒弟,全都成材,但也是很难办。

田雨山如果出师,就成了胡神医的传人,正儿八经的有师承,三代当然不止,那么就可以开医馆。但是,这周围,真的养不活两家,甚至三四家医馆。

那位问了:何不去远处!

去了远处,谁信你有“三代”传承?而且胡神医虽然在本乡本土很有名望,但并非国手名医,所以徒弟或者儿子们出门找饭碗,也并不容易。

总之:不是病人不够,而是全都穷。

李百山已经和胡神医谈好:李林杨聘请,胡神医给办出师大礼。

在李新宏这个管家的安排下,李林杨终于聘请到了医生田雨山,正儿八经的。

李林杨一句还有愿意去海外的吗?胡神医把小儿子胡焕也给送了出来,同样,堂堂正正的出师了。

一下子,李林杨得到了两个正式的医生。

聘请医生的过程,李林杨又学了点知识:胡神医在最后一夜给徒弟田雨山和儿子胡焕传授了压箱底的秘笈。这才算真正出师。

后来在船上,李林杨发现了其中奥秘的一部分。却原来胡神医的秘笈中有两样:大蒜,柳树枝。

呵呵一笑,李林杨明了:大蒜有大蒜素,柳树有水杨酸。咱知道啊!

当然,胡神医不至于只传授了这两样,肯定有其他的秘笈。话说,胡神医能有这样的药物知识,足以说明,这乡村医生也有真能耐!

开采金矿,这么点人是不够用的。反清,这么点人更不够用。而且由于此行所招收的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因此李林杨和管家李新宏商量道:“待遇从优,能不能招收一些童生?”

在大清的科举制度中,童生连功名都不算,在李林杨看来也就相当于中学生。

“这个却不容易。”李新宏说道“能考中童生的,家境都还过得去。再者说了,咱们要的是年轻人,二十岁以下的都还抱着科举的想法呢!”

不是每个读过书的人都是童生,需要在县一级的考试中通过选拔!过了童生选拔,才有资格考秀才,才能被称为读书人。童生,一年一个县也就二十个左右能通过考核。

在贫穷的大清,能读书获得童生“文凭”的家庭,大多算是富裕的,敢于出海搏命的,绝对不可能太多。

“降低点标准,认识三百个字,会加减乘除。”

“也不容易,不过,应当是可以招收一些的。”李新宏认为。在山东,读书的风气还是很浓厚的。

“还有一件事,必须招一些兵。不知道招收这样的人,该如何着手?”

“这件事交给我去办。不难。”李新宏道:“十里八乡,练武的青壮很多。长枪会,大刀会,金钟罩咱们这里都有!”

只听长枪会、大刀会、金钟罩这些名字,李林杨立刻就联想起来了十几年之后的义和团。

“这些不会是邪教组织吧?”

“有神神叨叨的,大多都是江湖人混饭吃的把戏。”

“那...当兵行吗?”李林杨对这种组织出来的人,充满了不信任。

“吃谁的饭给谁卖命,咱们山东这里的帮会还是很讲究的。”

这些帮会,其实是一种江湖人的“吃饭”方式。谁出钱,就帮谁主持“正义”!

“我要练的是正儿八经的兵,西洋兵那种。”

“我不知道西洋兵什么样子,可我觉得只要粮饷不缺。。。”

李林杨现在对大清民间青壮的思想尚未把握,于是想了想,道:“先招二十个吧。”

“我会注意,村里、长枪会,大刀会,金钟罩,分开招。”

李新宏看起来很有点智慧,知道招兵不可只招一处来源,以防抱团。大清朝,现在虽然是号称“同治中兴”,平静的水面下已经是激流汹涌!这种乱七八糟的民间帮会,就是义和团的雏形,总有爆发的时候!

有“李家村”这个光环加持,有了基本的信任,招人的工作进展顺利,超出了李林杨的预期。本以为出海这种事情民间会有各种恐惧,但,饥饿和贫穷的威胁更大。尤其是,李林杨乃是先付款一年的薪水,如此之优惠的条件,令贫穷的百姓根本无法拒绝!

大清朝的农村,每时每刻都有人饿死。接受雇佣的人群中有些人如果不接受李林杨的雇佣,很可能全家都会饿死。明晃晃亮晶晶的一百二十块大洋,乃是这些工匠种地老把式两三年甚至四五年都不一定能赚到的收入!哪怕是那些帮会青壮,也完全无法拒绝李林杨开出来的条件!拼命算什么,他们本就是吃的刀头舔血这碗饭!

有了预付一年的薪水之后,他们出海或许会“死”,但家人却可以活下去,至少一两年生活有保障!人们是敢于出海一赌前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