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8章 大功 下

糊清灭洋1880 第8章 大功 下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下午,四百“兵”就拨到了红旗军,并且送来了一百套清军的军装和十车粮食,以及武器弹药。

按照清军的规矩,营级部队没有番号,就以营官的字号为名。李林杨当然不会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以“红旗营”为营名。手续也简便的不像话,仅仅和一名叫做赵信平的师爷交割了手续,填写了几张纸,李林杨一头雾水的就当了大清朝正五品的军官。

早就知道,清军**,李林杨都准备好了银子,但,竟然没有花出去!

天上掉馅饼,必有缘由!但,尽管派出去了通晓越语汉语的士兵打探,却打探不到原因。都是低阶的士兵,根本无从打探赵沃这样级别高级将领的一些**。

李林杨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效法黑旗军的刘永福,打入清廷内部。当下这一起步,直接就是一个高起点,比刘永福当年可强多了。刘永福已经为大清朝打了一年多仗,此时也只是一个“木印”总兵。

打探来的消息,也不能说一点没有。赵沃的来历还是了解了一二。

话说,李林杨对这场中法战争,知道三个人名和部分事迹:其一,肯定是大名鼎鼎的爱国将领冯子材老将军。其二,黑旗军刘永福,其三,大清户部候补主事唐景崧。

赵沃黄桂兰这两位虽然官职高,权力大,但对李林杨来说其实是路人甲的角色,他在另一个时空,干脆就没有听说过的玩意。

那么赵沃是何来历呢?此人出身为清末相当出名的总督之一刘坤一的幕僚,此前多年也曾经带兵剿办越匪(也就是黑旗军刘永福这样的义军),虽然打仗的手艺不好说,但也算是有军旅经验。当下刘坤一乃是大清朝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鼎力推荐了他的亲信赵沃,因此赵沃以三品道员的身份,成为了前线清军的两大指挥官之一,任驻越清军的右路军统领。

道员在一省之内算是仅次于总督巡抚这个级别的高官,类比现代相当于副省级,一般的来说都是四品,赵沃能得个三品的阶衔算是混的很不错的了。两天时间,结合打探到的消息,李林杨也品出了自己如此容易升官发财的缘由:军功!

赵沃当天中午回到自己的衙门,草草的吃了饭,就开始亲自写战报奏章。

写写改改,直到三更天,这才满意,吹干了洋洋洒洒的千言大作。稍稍的睡了一觉,黎明就分派手下将战报和电报稿快马寄递。

“我等众人,誓以北宁城为存亡。各将士亦指天誓日,奋勉同心,戮力共歼此仇类。”

唯我前敌之军独蒙厚恩,再不激发天良,实事求是,尚合有与人理乎?

臣担此大任,夙夜忧叹,冥思苦想,一刻不敢懈怠。麾下有勇士李林杨者,乃海外华裔,祖籍山东,武勇无双,其麾下有六名昆仑奴勇士(另一个乃是小黄),皆有万夫不当之勇。X日,余命李林杨者一营,跨越山河,攻佛(法)军侧背。

后面的文字,夸张到了李林杨都不忍直视的地步。总之斩首法军四十余,其余数百法军被赶到了新安江里,河水赤红云云。

这还不算,还写到:红旗营以数百之军,解救了东潮县,杀死教匪数百,俘获数千。越南百姓和县令箪食壶浆,歌颂大清等等。

点睛之笔在最后:“刘永福黑旗山西之败,坏我军心。余麾下红旗营,及挽狂澜,军心由是大振。”

“各营颁贴告示,莫不欢声雷动,群感兴奋,争各增厚营垒,勇气倍加。”

一封战报写的花团锦簇,总而言之,领导指挥有方,将士用命,打了一场大胜仗,挽回了刘永福前些时间的山西城之败造成的恶劣影响!不仅炫耀自己的大胜,还顺道踩了一下黑旗军刘永福。

打仗行不行,且不说。

人赵沃当官的水准那是真高。战报中变换一下时间顺序,李林杨就成了他的麾下,战功自然也归他所有。

而且,李林杨这里可是自备的武器弹药,赵沃只用稍微动动笔账目上改动一下,那些武器弹药的资金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上万两白银呢!赵沃发财的水准也是高出天际!

且说李林杨得了四百士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能算士兵?大多衣衫不整,面有菜色,甚至很明显有几个吸大烟的!

问明了情况,这才得知,这些兵都是刚刚招募的边民。所谓边民,并非都是正常的老百姓,其中大多数是生活无着落的百姓,但也不少都是贼匪,更有地痞流氓在其中。要说都是中国人,也不尽然。话说边境地带各族通婚现象极多,几代下来都说不清到底算是越人还是中国人了。当然,参加了清军,自然都算是中国人了。

话说,为了抗法,清军大肆扩军。战前桂军只有十二个营,现在扩充到了三十多个。赵沃虽然是广西的道员,而且长期在广西和越南剿匪,但他的直属部队算是楚军,也在疯狂扩充。

扩充,其实就是就地募兵!

大清朝这些高官甚至都不愿意在国内募兵,而是在越南募兵。为何呢?在国内募兵,走几百里路,要不要吃粮?要不要发饷?

总之,一切为了省钱!省钱就是赚钱!

为了省钱,清军将领什么事都敢做,为了发财,清军将领也是什么事都敢做。当下北宁守军中的新兵不仅有边民,这些还能划到中国人的范畴内。还有纯粹的越南人组成的营头,一共五个营。

就这样的组成,不打败仗,那是天理难容啊。

赵沃只给了一百件清军的军装,红旗军挑吧挑吧选出一百身体强壮的,穿上军装第二天就开始训练。至此,红旗军已经拥有了两百兵力,步枪齐整。红旗军入越作战,随军的第一批物资中步枪也就两百支。

其余近三百人,李林杨也没有一概的遣散,只是把几个大烟鬼踢出部队。他并不清楚清军的规章制度,只能对挑选剩下的三百人暂时稍加整训,额,实际是:先吃饭吧。几顿饱饭,却让这三百人,根本没有散伙走人的想法!红旗军都已经明说了:饷银只有一元,但这些人却不肯另投其他部队!

要知道,广西清军的军饷乃是二两三钱银子,折合大约三点三块银元!(红旗军新兵军饷是四块银元,补充兵三块银元)由此可见,其他清军的将领吃空饷喝兵血是多么的严重了!

又等了三天,红旗营拿到了“悬赏”。

新的知识增加了!清军在越南作战赏格的标准,乃是明码标价:斩首一个法军,一百两银子。这个法军如果是军官,那么一画加二十两银子。所谓一画,是指肩章上的杠杠。比如下士一道杠,中士两道杠,上士三道杠,少尉呢就是四道杠,如此类推。

斩首一名法国的印度仆从军,五十两银子。斩首一名阿尔及利亚殖民地军,四十两银子。斩首一个越奸,十两银子。

你别说,赵沃根本就没有克扣一两赏银,完全不是贪官的做派。赵沃虽然是幕僚出身,毕竟打过仗,和大头兵们混的时间长了,也是多少知道一点用兵之道的。赏银这东西不能贪,这是清军的潜规则!

当然,赵沃所得,比红旗军可要多的多。忘了他的军报是怎么写的吗?斩首法军四十余,而给红旗军的只是按七颗脑袋,中间差距好几千两银子呢。

红旗军军规一如德军,是不计斩首功劳的,这种传统的记功方式有利有弊,很多情况下是弊大于利。当然,银子,拿到了是很好。但,红旗军却迟迟没有拿到大炮,更没有进一步的安排,只是接到命令就地扎营。

这算什么?

李林杨着急,但是,现在你想见赵沃,呵呵,没那么简单。

大清朝的右路军统领,三品道员,岂是你一杂号的营头想见就见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