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崖山 > 第0048章 朝里有人好做官

崖山 第0048章 朝里有人好做官

簡繁轉換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6 09:59:1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吏部官署,说是官署,看着其实像民房。

除了门口的镇署兽,以及门额上的刻字外,其他的跟民房一摸一样。

可能是看出来大外甥心中有疑惑,陈行收起了笑意解释道:“官家迁到此处不到两载,此处的官署还没有营造,就连官家的寝宫,也只是个楼阁。

所以不足为奇。”

何欢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赵官家是匆忙之中迁到临安的,大宋又频频跟金国交战,钱都得花在军事上,所以没那么多钱去大兴土木。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如今大宋上下所有人都憋着一口气,都想北定中原,然后搬回开封城去。

所以也没必要在临安城大兴土木。

从这一点上就不难看出,这个时候,大宋上下都有一颗北定中原的心。

即便是那位赵官家频频派人跟金人和谈,和谈的内容也绕不开金人归还开封等地的话题。

上一次跟金人谈判,就谈到这个问题,当时金国还是主和派在主政,所以就答应了大宋的请求。

归还了大宋的开封等地。

只是现如今,大宋还没彻底将开封等地消化呢,金国的都元帅、越国王完颜宗弼就和完颜亮等一众主战派就发动了政变,夺取了金国的政权,成为了金国新的话事人,并且撕毁了跟大宋之间的盟约,选择再次兵临大宋。

也不知道是随后发生的那件事让赵官家想不开,以至于性情大变,最终将大宋,准确的说是南宋,定格到了四分之一江山的局面。

“陈御史有礼,您大驾光临鄙署,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说话间,一个身穿着绿袍的官员已经迎出了门口。

他的官职看衣服就知道不高,所以在陈行面前都不敢直着身子说话,而是点头哈腰的。

“同为官家尽忠,何来大驾小驾之说。”

陈行这个时候也变得正经了起来,冲着赵官家住的地方拱了拱手,不冷不热的说。

绿袍官员赶忙赔罪道:“是下官失言了,是下官失言了,我家上官尚在宫里,还没有还署,陈御史是准备在小署等等,还是等我家上官回署以后,下官差人去府上通禀。”

言外之意,能跟陈行对话的人不在,他一个小官没资格跟陈行平等对话,所以请陈行到官署里去等,或者回府等。

陈行摆摆手道:“不用那么麻烦,我不是来找你家知事的,我是陪我外甥来应卯的。”

绿袍官员微微一愣,赶忙看向陈行身边的何欢,在看清楚了何欢的容貌以后,略微思量了一下笑道:“可是官家刚刚钦点的朝请郎?”

何欢点点头,向绿袍官员施礼,“正是小子,您有礼。”

绿袍官员呵呵一笑,嘴上说着不敢不敢,然后又恭维道:“不愧是官家钦点的朝请郎,果然是一表人才。

甥俊舅更俊。”

说着,做了个请的手势,主动帮忙跑起了各种手续。

原本需要跑三处地方,绿袍官员愣是在自己的官署里就把事情给办完了。

临了了,陈行又带着何欢去拜见上官,没进门前对方有点拿乔,一进门,对方差点给陈行跪下了。

看着那比自己大了足足几轮,身形清瘦,胡须发白,站在那儿颤颤巍巍的跟陈行搭话的上官。

何欢心里是感慨万千。

他敢肯定,今日要是陈行没有陪着他来,他能从入门的时候被刁难到出门的时候。

那个绿袍官也好,眼前年迈的上官也罢,对他都不感冒,但是看到陈行以后,一个个比兔子还乖。

归根结底就是,陈行是监察御史。

他们扛不住陈行摧残,也扛不住陈行弹劾。

所以在陈行面前比猫都怪。

还真是朝里有人好做官啊。

有人罩着,你就算是一滩烂泥,别人也会夸你烂的有艺术感,烂的比别人好。

“王,王荆?”

陈行大大咧咧的坐在官署的座椅上,盯着名为王荆的勾官诸镇事,发问。

年迈的王荆,赶忙点头哈腰的道:“下官在。”

陈行不咸不淡的道:“何欢呢,是我阿姊唯一的儿子,也是我陈行唯一的外甥,更是司农寺权知录廪事陈实唯一的外甥。

他在你手底下做事,往后就拜托你多多照顾了。”

陈行嘴上说着照顾,可脸上全无求人的神色,反倒更像是吩咐。

王荆显然知道陈实是谁,略微哆嗦了一下后,点头如捣蒜,“下官明白,下官明白……”

陈行点点头道:“刚才的事就当没发生过,待你下差以后,我会在小樊楼设宴款待你,你届时可一定要来。”

王荆赶忙道:“下官惶恐,下官一定到,一定到。”

陈行又点了一下头,笑问王荆,“要不要请舍弟作陪?”

王荆一张脸瞬间变成了苦瓜脸,“下官惶恐,陈录廪公务繁忙,就不劳烦了吧?”

陈行呵呵笑道:“也是,他确实公务繁忙,那就不让他作陪了,就是怕怠慢了你,你心里不痛快。”

王荆赶忙摇头,“不敢不敢……”

王荆明显的怕陈氏二郎陈实。

想来陈实的职位能拿捏到他。

何欢有点想笑,可又不敢笑,只能憋着。

这官场还真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我记得石井镇尚有一位监事,一位同监事,两位执监事,不知道可否为我外甥引荐一二?”

陈行又提起了石井镇的事。

何欢有些不明所以,陈行应该早就猜到了大外甥应该不知道,侧头解释了一句,“都是你得同僚,也是你得下属。”

何欢恍然。

合着他这个权知石井镇事是管理石井镇的一众官员中,最大的那个。

“下官这就召人前来。”

王荆赶忙就要差官署里的小吏去喊人,却被陈行给阻止了,“不必了,找个人带他去吧。”

王荆立马派小吏招来一人,是一个四十岁上下的壮年,国字脸,留着长须,长须修理的很整齐,做事说话一板一眼的,看起来是个很讲规矩的人,在得知何欢是他的上官以后,看何欢的目光很复杂。

“下官朱松,参见何权知,请权知随下官来。”

何欢出了王荆的官署,听着对方的介绍,有些意外的道:“你叫朱松?”

朱松愣了一下,不明所以的点点头,“下官确实叫朱松,政和八年进士,现任监泉州石井镇。”

何欢明显的感觉到,朱松在提到自己是进士出身的时候,有那么一点点倨傲。

显然,朱松很满意自己这个身份,并且引以为傲。

但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对关系户,以及举荐出仕的人有那么一丝丝看不起。

不过,何欢科不在乎这个,他在乎的是,此朱松是不是彼朱松。

如果是的话,那就有意思了。

他要是记得没错的话,南宋第一大圣人朱熹的父亲,就叫朱松。

“咱们衙门里现在有多少人?”

“您,下官,冯同监,赵执事,李执事,另有吏员二十一位,其中冯同监和李执事,以及十一位吏员在石井镇坐镇,在京的就只有下官和赵执事。”

“嗯,你们平日里下差了可有什么去处?”

“下官喜吟诗作赋,每日下差以后,会约三五知己去泛舟登山,游至兴起,会吟诗作赋。赵执事好酒,会去新丰馆久坐。”

“新丰馆?赵执事是北方人?”

新丰馆,听名字就知道是以地名命名的,而唐代的王维还特地为其赋诗一首,以至于后世人都知道新丰酒的名号。

所以何欢知道新丰在陕西,而临安土生土长的人惯喜欢喝绍兴酒。

同为米酒,那位赵执事不喜欢喝绍兴酒,却对新丰酒情有独钟,有很大的可能是北方人。

朱松有些意外的看向何欢道:“您猜的没错,赵执事确实是北方人。”

何欢点着头道:“所以他时常去新丰馆喝新丰酒,应该是思乡了吧?”

如今北方沦陷,北方的一些官员随着迁移到南方,思乡的时候自然会去尝尝故乡的味道,有可能还会顺势敬自己心中北定中原的志向一杯。

“呵呵……”

朱松敷衍的笑笑,没有回答。

何欢知道这个话题聊不下去了,当即转移话题道:“朱监事下差以后陪着友人去泛舟游湖,吟诗作对,不陪家里人吗?”

朱松愣了愣,道:“拙荆和三哥在建州暂住,不在下官身边。”

朱松口中的三哥,说的是三儿子,不是真三哥。

两宋时期的很多文人,都喜欢把家里的儿子叫哥。

依照出生年月,依照年龄大小,会被称为大哥、二哥、三哥等等,以此类推。

哥儿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演化出的一种口语。

何欢点点头。

差不多都对上了,这个朱松很有可能就是那位南宋第一大圣人朱熹的父亲。

莫名的有种爽感怎么回事。

朱熹他爹,一个政和八年的进士,在官场上混了十几年了,不仅没混上去,还成了他这个刚刚出仕的人的下官。

有意思。

“为什么不将他们母子接来临安?”

何欢问。

朱松迟疑了一下,有点维持不住他那点进士的骄傲了,他微微咬牙道:“下官向来清贫,没有多余的家财帮他们安身立命。

三哥上面还有两个兄长,已经夭折了,让他们来临安,一路上舟车劳顿的,下官怕有什么意外。”

简而言之,一是没钱,二是怕儿子太小,路上遇到什么风寒之类的夭折了,那样他就绝后了,综合考虑才没有将他们接过来。

何欢很想说,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朱熹的命太硬了,将两个兄长当成养分给吸收了,可话到了嘴边,并没有说出口。

他和朱松才刚刚见面,说这种话,那就不是调侃了,而是找骂。

虽然朱松不一定敢骂他,但万一给他使绊子呢?

他随后可是要去临安书院读书,石井镇的事还得朱松来处理,惹恼了朱松,朱松给他使起绊子来很容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