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 第106章 智多星毛遂自荐,张叔夜顿开茅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第106章 智多星毛遂自荐,张叔夜顿开茅

簡繁轉換
作者:太玄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2:29 来源:源1

这边“智多星”吴用只听得那上头楼板刚刚“噗通,噗通”了两声,随即就是那床腿,“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吱……”连绵不断的直接响了起来……

随即,就是更加剧烈……

“哎呦,这,这这这,这没眼看啊,没眼看,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那“智多星”吴用听到这动静一下子就明白了,气得把扇子都扔了指着上面正在摩擦发出声响的楼板,都不知道说什麽了。

之前那阎婆惜骂他的那句话,吴用可是听见了,本想着女流之辈他就不与之一般计较了,没想到这麽会儿功夫,这娘们又耽误事了!

“这个淫妇,我看早晚便是一股祸水,迟早要害了公明哥哥,我得想想办法,早晚给她除之才是!”

吴用这边暗下决心,而宋江那边,虽然有心要“尽股肱之力”,但是奈何昨天晚上运动的太厉害,透支严重,今天是“有心无力”,此时已经是有些难以为继……

“呼呼,真,真是又累,又快活……”

宋江搂住那阎婆惜,呼哧带喘。

“无妨,我来吧……!”

宋江刚想开口说什麽,那阎婆惜已经从旁边盒子里取出一颗红丸,塞进宋江嘴里……

“嘿!这……这这这,这是把我当做什麽了这是……”

那“智多星”吴用听得楼上居然“涛声依旧”,气急败坏,这也太不给他面子了,乾脆,不找宋江了,他自己去济州府毛遂自荐去!

“智多星”吴用这边自己便到了济州府,直接就到了那府衙外面,向那里衙役行礼道,“二位,请报给知府老爷,有人应了求贤榜,前来求见,这点银子,二位买些茶喝!切莫嫌少啊!”

那“智多星”吴用非常清楚,阎王好斗,小鬼难缠,尤其是这种看门的小鬼,你要不把他们喂饱了,你进门都进不去,所以他也递给了门口两个家伙一人一钱银子。

“好好好,请跟我来!”

这个时代的门子,大多数还比较是人,拿钱还知道办事,当即就把那“智多星”吴用给领到了张叔夜那边去。

“禀报大老爷,有人应徵招贤榜来了!”

张叔夜原本还在看地图研究水泊梁山的情况,但是他确实是第一次来这里,对於水泊梁山的整体情况,不是特别的了解,仅仅只在这地图上看一看,还是不能特别清楚各中的要害关节。

就在这时,那门子便来禀报了,张叔夜自然是立刻叫其快请进来。

张叔夜是颇有求贤之心的,他是非常清楚,要做实事,那是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没有人帮衬,想打掉水泊梁山根本不现实。

而“智多星”吴用进入了府衙,也是一副非常清高的样子,把他的气质变成了一个“高古之士”的状态,还带着一点儿小小的倨傲。

他这个样子,自然就引起了张叔夜的好奇,张叔夜查人识人也是有一手段,想当年张叔夜出使辽国,在宴射中,张叔夜首先射中目标。

辽人惊叹诧异,想查看他所用的弓。张叔夜以无前例为由拒绝,出使归来后,张叔夜画出辽国的山川丶城郭丶服器丶仪范共五篇资料,上呈宋徽宗,就是等於打探了一圈辽国境内的情报,而且这个家伙还能够做得到全身而退。

没有电点本事,张叔夜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当下他去看那“智多星”吴用,首先,这个吴用就比较引人注目,为什麽呢,因为他穿着打扮把自己给弄得好像一个“小诸葛亮”,这往那里一站,再加上点那种清高的气度,似乎真的有那麽一点儿“卓尔不群”的样子。

张叔夜明白,这一般有本事的人,他们都是有些倨傲,脾气里面带着七八分傲气的,因为本事大,有真才实学,恃才傲物。

而且张叔夜和其他的文官不一样,他是会武艺的,能够弓马骑射,上阵打仗,所以,他也发现,这个吴用虽然说看着像个文人,但是双肩的宽度还够厚,似乎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清谈家。

毕竟,人家“智多星”吴用还能使用两条铜链隔开“赤发鬼”刘唐和“插翅虎”雷横的朴刀呢,还是具备一些战斗力的。

“晚生吴用,见过大人。”

“智多星”吴用躬身行礼,那张叔夜说了句,“免礼,你应了求贤榜前来,不知道你学的是诸子百家哪一家,擅长些什麽?”

张叔夜这麽问,其实本无问题,就等於是让那“智多星”吴用来做一个自我介绍吗。

但是,那“智多星”吴用却并没有老老实实的回答,而是说道,“您想要什麽,我便可给您什麽。”

虽然说,这“智多星”吴用所说这句话的时候,面部表情还是非常平静的,但是张叔夜听到了这句话之後,他可瞬间不淡定了。

为什麽?因为这吴用说的这句话太大了,太放肆了。

什麽叫张叔夜想要什麽,吴用就能给他什麽?

他吴用有那麽大的本事吗?

这种抬高自身的方式,在张叔夜的眼里,和那些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骗术一样,在那里高谈阔论,呈口舌之利,如古之苏秦丶张仪丶公孙衍一般,巧舌如簧,但是於国於民,却并没有什麽真正的益处。

但是,张叔夜毕竟也是一个有修养的官员,他不可能直接对着“智多星”吴用发火而是冷笑着反问他“智多星”吴用道,“我是心思,现在只想平定水泊梁山匪患,不知道先生能否助我平之?”

“晚生此来,正是为了此事,晚生先敢问大人一句,大人准备如何对付梁山泊?”

“智多星”吴用三言两语之间,就把这个问题又给丢回了他张叔夜那里去,张叔夜还不得不回答吴用。

“练兵马,劝导百姓,剿灭贼寇。”

张叔夜也并没有真的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心话,而是随口一说,抛砖引玉,他非常想看看吴用究竟打着什麽样的算盘。

“如此只怕不够吧,大人可知晓水泊梁山之要害何在吗?”

吴用胸有成竹的说道,他自信刚刚自己的这一番话,已经是足够能让张叔夜提起兴趣的了。

“请明言!”

张叔夜也果真如他“智多星”吴用所想,起了兴趣,而吴用则是用扇子比划着说道,“水泊梁山方圆八百里,全是水泊,易守难攻,官军攻打,这便是天然的天堑在此,大人便是如何练兵,也是他们占便宜。”

“但是,这八百里水泊能够阻隔我们,也能阻隔他们自己,试想一下,哪家的匪徒能自己种地打粮?他们的吃穿用度,在这水泊里面,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只能够想办法去外部劫掠。”

“他们附近的村镇州府,便是其劫掠之目标,但是倘若我们能让他们劫掠不到东西……”

“智多星”吴用说到这里,张叔夜就听懂了这“智多星”吴用的意思,吴用这是想要搞坚壁清野的那一套,让水泊梁山坐吃山空。

“你是说,围住水泊梁山,使得他们最终没有粮草,饿死他们?这如何能做得到,方圆八百里水泊,若是处处都守,只怕是要十万大军不可!”

张叔夜隐约的觉得“智多星”吴用的这个计策其实是可行的,但是问题主要在於成本,就算是十万大军分布在八百里方圆范围内,有些地方都可能是十分薄弱的,人力是耗不起的。

“我们驻兵自然不可,但是我们可以迁走梁山泊附近的民众,这样这些贼寇下山,即便是想要去抢,东南西北他什麽都抢不到,大的城池坚固,他们必然是不敢来犯,这样他们便只得率军去其他较远的地方劫掠,便可以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和机会,在其回程的路上,一举截断其退路!”

“智多星”吴用的这个想法,其实和清朝时期的“迁界禁海”思路很像。

迁界禁海是指在清朝初期,为了削弱郑成功的海上势力,政府下令沿海居民向内陆迁移数十里,并禁止船只出海的一项政策。

从清顺治十二年,迁界禁海就开始在浙江沿海推行,到了康熙年间,迁界禁海推行到其它沿海省份。制造出了一条比长城还长的沿海真空地带,这条真空地带或是宽三十里,或是宽五十里,在浙闽两省的宽度最大,达到了三百里以上。

清廷迁界禁海的目的,都是为了切断界内人员丶货物的流出,以阻绝接济,达到坐困海上南明残敌,使其不攻自破的目的,禁海与迁界两项政策相互作用,形成了沿海一线的无人区,作为隔离地带,共同发挥出“坚壁清野”的作用。

张叔夜听了“智多星”吴用的说法,还是觉得有道理,只是他还考虑到了另一层问题。

那就是这些老百姓不愿意离开怎麽办?这中华大地上的老百姓,最为留恋乡土,乡土情结非常严重,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

你要让他们强行搬走,且不说他们同不同意,光是实施起来,只怕难度阻力就会极大,方圆八百里范围内的老百姓,数量也得有至少几万,要是都让他们搬家,他们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宁死不会愿意搬家的,到时候怕不是要引发民变。

张叔夜的这个忧虑就正是清朝时期迁界禁海造成的反作用,为了严厉执行迁界政策,督迁官兵将沿海百姓最主要的生存资源全部毁坏,民房被焚毁,良田被抛荒,盐场被废弃,沿海港口,全部封港,船只船坞全部被毁灭,简直是惨绝人寰。

张叔夜可不想造成这种局面,但是如果实行那“智多星”吴用的计策,这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非得用不可。

你让这些老百姓背井离乡,那你就要想办法进行安置,因为他们背井离乡之後,那他们就没了房屋土地和生活来源,他们怎麽活着?你官府不能让他们都当流民吧?就得管他们的生计。

可是这麽多人,你管到什麽时候那才是个头儿呢?打下水泊梁山非一日之功,光是把他们围在水泊里面饿,估计就要饿个一年以上,这个周期非常漫长。

如果说,这个政策乃是朝廷大力支持,有政策进行支持的,还有朝廷在背後作为力量进行大力安置的话,在张叔夜看来没准可行。

但是,如果单单是济州府一处州府的力量,只怕没能力安置数万数量被强行迁走的老百姓啊!

如果安置不妥当,他们这些吃不饱饭的老百姓则是更有可能在当地成为一股流民力量,无法控制,甚至很有可能反而去投奔水泊梁山入伙去了!

“此法只怕不妥,难度太大!”

张叔夜说道。

“大人,你可以仔细想想,其实这件事情本不难办,其实这八百里水泊附近,也不是所有地方都符合他们抢夺的标准,比如这西面,北面,都是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沼泽地,绵延近百里,他们就是下山掠夺,也不太可能去这个方向,所以他们去抢夺粮草,大抵就是从东丶南两个方向下山进行。”

“智多星”吴用一边说,一边走上近前,在地图上明明白白的给张叔夜在地图上直接指了出来。

“而东丶南两地,其实在梁山泊湖泊附近的村落共有二十一个,小生已经计算过了,人口怕是不会超过两万人,只要让他们出了梁山六十里内无处去寻粮食,他们要麽是去攻打县城和州府,要麽就要舍近求远,去附近州县,劳师以远。”

“智多星”吴用关於这个计策,早就已经想了很多天了,他知道,官军要是想在短时间内形成那能够超越水泊梁山战斗力的军队,还是有点不现实的。

所以,他希望想出一条计策,这个计策未必是用兵,但是要能够从别的地方来掐住水泊梁山的喉咙要害,於是他就想到了从粮食补给这一方面下手,来个“釜底抽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