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502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502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的作死,要不是他们联手给官家挖坑,案子还不知道要拖延到什麽时候。

当官当的连最基本的敬畏都忘了,瞧把他们厉害的,怎麽不上天呢?

大理寺是审核各地刑狱重案的衙门,平时没少和胡搅蛮缠的官员打交道,毕竟能犯下重案的要麽是亡命之徒要麽是自恃家里有背景胡作非为的纨绔,能把孩子养成纨绔的家长估计也不太清醒,所以京城三法司的官员对那些胡搅蛮缠护犊子的官儿都很头疼。

许遵之前在大理寺任职,自然也躲不过和护犊子的官员打交道这种得罪人的活儿。

也就是说,许大人在京城那麽多年看不惯的官员有一箩筐,看不惯他的官员也有一箩筐,他离开京城到地方上任很难说没有那些看他不顺眼的官员的手笔。

他不是刚进入官场的新官,该历练的年轻时都历练过了,留在京城比在地方更有前途。

京城才是权力中心,要不然哪儿来那麽多官削尖脑袋也要往京城钻。

许大人看到有官员被贬出京城毫无顾忌的幸灾乐祸,别管被贬出去的是谁,全都一视同仁的嘲笑。

他可以耐着性子在地方一待就是三五年,那些家夥可以吗?

切,不过如此。

哈哈哈哈哈哈哈~

苏景殊:……

大人,您笑的真的太大声了。

苏通判无奈的摇摇头,任他们家大人在旁边嘀咕,一目十行从诏书中找到判决,然後在心里和许大人一起放肆嘲笑。

挖坑好挖坑妙,继续保持继续保持,争取下次还这麽给官家使绊子,最好不被贬到琼州不罢休。

他们许大人和京城吵那麽长时间诉求也就是合理合法的将死刑改成流放,现在可好,最终结果比他们的诉求还要好,诏书上写的是判“编管”。

编管可以是流放也可以是软禁,主要就是在官府衙门的看管范围内服劳役,最重要的是,这个处罚在遇到大赦天下的时候可以一起赦免。

这次的判决非常合法,官家也是被那些给他挖坑的官员给气着了,拉着亲信没日没夜的讨论了好几天,确定关于自首减刑的诏书没有任何漏洞後才郑重其事的颁布出去。

自首可以减刑,故意杀人夺财这种恶性犯罪除外。

阿云的案子他们都明白,还没到罪无可赦的地步,可以归在减刑的行列里。

有了这次栽进坑里的经历,官家终于是明白过来了,朝臣不能惯着,哪有皇帝被臣子驳斥收回诏令的道理,这让他的脸往哪儿放?皇帝的威严还要不要了?

朝中的大臣都是人精,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权力就敢翻天,瞧他们一个个的都成了什麽样子,有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

当皇帝就要乾纲独断冷酷无情,从今以後谁再敢故意和他作对他就贬谁。

凶残.jpg

事实证明,人还是欺软怕硬的多,朝堂上也不例外。

官家雷霆手段贬了几个跳的高的大臣之後,再敢梗着脖子和他对着干的就少了很多,司马光的谏言倒是一如既往的往上递,但是官家不理,他递了也没用。

气的司马光回家把王安石骂了个底儿朝天。

可惜王安石听不见,或者说,听见了也当没听见。

很好很好,一件案子折腾了小半年,再不结案今年也没法安生过年,他们那麽多事情要忙,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案子上面。

现在这样就很好,虽然拖了小半年才结案,但是结果是好的。

京城现在是什麽情况他们管不着,反正他们登州皆大欢喜。

苏景殊脸上的笑容压不住,“大人,我去安排後面的事情?”

“不用,刚才已经安排下去了,编管地点就在登州。”许遵笑着说道,“案子动静太大,阿云又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还是放在眼皮子底下安心。”

案子牵扯那麽广,保不齐就有哪个不要脸的偷偷打击报复。

他们这些当官的可以和对面打个有来有回,阿云父母双亡,又摊上个想拿她换钱财的叔叔,真要有人想打击报复的话小姑娘连一点抵抗的可能都没有。

思来想去让她在官府的看管下生活比直接把人放了还妥当,让她回家的话她家里那些亲戚族老八成还要把她嫁出去,更有甚者还可能把她送回韦大身边。

有之前伤人的事情在,族老和她家里人已经有所警惕,小姑娘再想反抗都难。

现在这样就很好,编管说是流放软禁,其实也是保护小姑娘不被报复,等过几年遇上大赦天下重获自由,到时候小姑娘的年龄也大了,是嫁人还是自己生活都由她自己选。

怎麽着都比现在强。

许大人心情好,说完案子之後又开始说京城里的弯弯绕绕。

虽说他们苏通判和京城的通信往来比他频繁,但是官场上的弯弯绕绕还得他来讲,让这小子自己去悟那就等吧,等到明年这个时候他都不一定能悟出来到底是怎麽回事。

看看他们年轻人写信都写了些什麽东西,他都不好意思说。

摇头.jpg

苏景殊不好意思的笑笑,他和亲朋好友写信也不只是介绍吃吃喝喝,偶尔也会打听点正经事好吧。

像这次的案子,他爹和他的小夥伴都没少替他打听消息。

不要小瞧他的消息来源,小道消息也很有用。

许大人:盯.jpg

苏大人:好吧,他承认他的小道消息中八卦居多,能用的并没有多少。

可是这是有原因的,他的亲朋好友中,在京城的除了太子殿下其他一个有正经差事的都没有,身上有正经差事的又不在京城,小夥伴们喜欢和他八卦无关紧要的事情也不能怪他。

人不能总在忙正经事,不正经的事情才最快乐。

要不是他的小夥伴们老是关注错重点,知州大人能在登州知道司马大人在家不顾形象破口大骂吗?

知州大人表示,他好歹在京城当了那麽多年的管,和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都不陌生,猜也能猜出来他们吵完之後是什麽反应,还用得着特意去打听?

他把这臭小子留下来不是和他掰扯他和亲朋好友的信上写的是什麽,而是指点小年轻别觉得事情就这麽结束了。

记住那几个被贬的官员的名字,没有意外的话,那些人将来能不能回京都会把他们当成眼中钉。

案子能拖那麽久不是因为朝臣各有主张,主要还是个人恩怨。

就拿那个被贬出去的刘述刘大人来说,先前王安石入朝任翰林学士兼侍讲时就被他洋洋洒洒写了近千言来反对,光不合适的理由就列了七八条。

姓刘的坚持反对自首减刑不是他将律法看的有多崇高,而是他看王安石不顺眼只想和王安石对着干。

朝中大部分持反对意见的大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