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320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320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作弊,有一回考试时主考官知道他前科累累可以说是严防死守,但是任凭他怎麽严防死守还是让温庭筠帮助了八个考生完成作弊。

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怎麽作弊的,查也查不出线索,反正就是完成作弊了。

後来温庭筠在国子监当值时主持国子监的考试,有些考生想着温大手子常年作弊监考肯定不会太严,所以考试的时候特别开心,都以为能尽情作弊抄出个好成绩。

但是温大手子是个爱撕伞的监考官,他当考生的时候可以作弊,他当考官的时候谁都别想在他眼皮子底下耍小手段。

最後的结果可想而知,在作弊经验丰富的温监考官的注视下,没有一个考生成功作弊。

赵大郎小声嘟囔,“大唐那麽多年也才出了一个温庭筠,他们哪儿来的自信觉得能瞒过那麽多监考官?”

苏景殊摇摇头没有说话。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弊的法子多的很,真要说起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现在就算了,回头有空再接着说。

考试马上开始,俩人看完座位後分开,各自带着考篮去找自己的座位。

文房四宝摆在桌上,然後拿出要用的答题纸整整齐齐的铺好,接下来就是等待考试开始。

小小苏端端正正的坐在位置上,只要心态摆的好,什麽情况都没法让他紧张,他是第一次考试没经验,中不中都无所谓,反正他年纪小,大不了三年後再战。

三年後再战,他还是考生中年纪偏小的那一拨,这还有什麽好紧张的,写就完事儿了。

当然,能和秋闱一样再次名列前茅就更好了。

等外头所有人都进来,贡院的大门落锁,书吏下发考题,考官宣布注意事项,紧张紧张又紧张的春闱考试正式开始。

苏景殊稳住心情,翻开试题大致看一遍。

前三场靠诗、赋、论,题目都不简单。

诗就不说了,从来都是放到最後头疼,这部分是衆所周知的不受重视,写的不出奇也没什麽,对总成绩影响不大。

就是这个赋,怎麽出的那麽天马行空?

——李白月夜着宫锦袍,泛舟采石,赋以“顾瞻笑傲,旁若无人”。【1】

要用“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当韵脚,还要把李白在在采石矶飘飘欲仙、醉酒捉月的风彩表现出来。

有难度,不好写。

苏小郎煞有其事的摇摇头,开动脑筋琢磨怎麽破题。

题目出的天马行空没关系,他最擅长的就是把天马行空的题目给拽回来。

没有什麽能难倒应试经验丰富的他,没法和出题人比天马行空那就和出题人比题海战术,他两辈子考了那麽多场试,应试教育教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就算头脑空空也能写的满满当当,更何况他现在不是头脑空空之辈。

比不过天赋就比勤奋,何况他的天赋并不比其他人差。

他上辈子记性好,这辈子的记性比上辈子更好,大概是穿越带来的好处,他从小到大背书都是过目不忘,知识储备不比那些年长他几岁甚至几十岁的同场考生差。

找到破题思路就开始打腹稿,答题纸一共就那麽多,无论是诗赋论,都是只规定字数下限不规定上限,为了不浪费答题纸,能不用草稿的就尽量不用,免得写到最後答题纸不够用。

春闱考试对卷面的要求很高,卷面有涂抹的话会降等,涂抹的太多甚至可能会直接黜落,最好一个错别字都不要有,如果有最好换张新纸,答题纸不够的话就只能自求多福。

考试的时间过的飞快,没有人有闲心在贡院交际,考试时间结束就匆忙休息,就算被褥单薄床板冷硬也得睡觉,不然影响到之後的考试就是得不偿失。

三天的诗赋论考完之後是策论,从庆历四年范文正公改革取士的侧重点开始,这些年朝廷取士越来越重视论策,只要这场答的出彩,其他几场有发挥的不好的也没什麽。

命题作文,还是论文,正是苏景殊最擅长的部分,也是苏家一大家子都最擅长的部分。

如果像前些年那样考试重诗赋而不重策论,只要诗赋写的好,其他写的一塌糊涂也能录用,要是诗赋写的不好,其他写的精妙绝伦也没用,他这场考试就悬了。

感谢范文正公的改革,大恩大德无以为报,小子一定努力考试当官争取让大宋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小小苏双手合十,深吸一口气翻开题目,扫完之後就沉默了。

不是题太难,也不是没法入手,而是这题目让他不知道该说什麽好。

一般来说,策论和诗赋一样命题范围都非常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出,有时候还会结合时务,全看出题人和官家的想法。

足足五道策论,正常情况下出题人在命题时,都会将三种策都囊括在内。

经义策,从儒家经典里出题,考基本功;子史策,考学子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看考生能不能以史为鉴;时务策,以时事政务为主要内容,看考生是不是只会刻板读书而不能灵活运用。

三种策论各有侧重,只这一场下来就足以吧考生的水平摸的清清楚楚。

今年的五道策论,第一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第二道《浮费弥广》,第三道《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第四道《安国强军之道》,第五道《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2】

五道题凑在一起,官家的心思昭然若揭。

哦,不对,昭然若揭是贬义词,不能用在官家身上,反正就是懂的都懂。

五道策论,一道重点在“新”,两道重点在“钱”,两道重点在“强”,很好,看出来官家想迫切的解决大宋又穷又弱的局面了。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这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孟子》里也引用过这句。

周虽是古老的邦国,但却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

周文王不拘泥于旧制,采取新法富国安民,孟子引用这句的时候也是劝国君不要死守旧规,要像周文王学习,发现问题就改革自新,如此才能使国家富足百姓安康。

懂,官家这是想推行改革,顺着官家的意思写就行。

後世关于宋朝三冗两积的讨论不少,他上学的时候也曾听过不少大家讲宋朝,当时听的时候浮于表面,可再加上他这些年在大宋的亲身经历,真让他放开了写五道策论的纸答这一道题都不够。

後面《浮费弥广》和《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这两道,巧了,他都挺熟悉。

先前他二哥的文章里写过“浮费弥广”,後面重点写的是冗兵冗官,如此才导致国家冗费,他们俩当时还讨论了半天是开源更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