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527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527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直接从他爹书房堵。

太子殿下带上小本本试图记下韩相公的反对意见,韩相公也是好脾气,没有因为太子殿下看上去像闹着玩就三两句话将人糊弄走,而是耐着性子给他讲朝臣为什麽反对官家和老王的新政。

要是换成富相公,扭头就走都是看在朝堂纷争不波及小孩子的份儿上。

因为官家推行新政的态度过于强硬,富弼富相公已经开始自请外放,眼不见心不烦,他不在京城待了行不行?

曾公亮曾相公最近也自闭的很,他当初举荐王安石是为了分韩琦的权,现在可好,不光韩琦的权的确被分走,整个政事堂的权都被他分走了。

知道朝中现在管制置三司条例司叫什麽吗?叫第二个中书!

一个中书不够咋滴?需要他们弄出第二个中书来推行新政?

这让他们这些老臣的脸往哪儿放?

官家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全权主管新政事宜有他的道理不假,但是这麽绕开政事堂来制定政策也的确是在打那些老臣的脸,要不是有韩琦一直在中间调停,朝中绝对不会像现在这麽安稳。

韩相公这些日子也是心力憔悴,看到精力旺盛的太子殿下没说话就先叹气。

官家别的地方都听劝,偏偏在新政上执拗的令人头疼,希望太子殿下回去能劝劝。

少部分朝臣反对可能是利益相关,可大宋的朝堂并非都是蝇营狗苟之辈,那麽多参与过庆历年间新政的官员也都持反对意见说明这次的新政肯定有问题。

老生常谈的话他就不说了,太子殿下聪慧不用多说也能明白,实在想知道政事堂为什麽不支持条例司的政策可以去问问官家,问问他们到底打算怎麽做,问完之後再来找他也不迟。

赵大郎带上空空的小本本回去找他爹,不问不知道,一问差点把他吓死。

均输法在东南六路推行,在东南六路作出明显成效之前朝廷不准备往其他地方推广。

青苗法不一样,老王在鄞县当县令的时候试过,陕西转运使李参在任上也试过,前面那些官府用有息贷款的法子赈济百姓同时打压民间高利贷的尝试都很成功,所以他们准备在京东、河北、淮南三路推行三个月就推广到全大宋。

赵顼:三个月?!!爹你再说一遍多长时间?!确定是三个月不是三年?!

太子殿下惊呆了,他长这麽大也算是博览群书,就没见过哪朝哪代推行新政这麽仓促的。

大宋是三个月後要亡了吗?三个月够干啥啊?

民间第一轮借贷都没开始,地方的反馈也没送到京城,这就要推广到全国了?

不怪朝中反对如潮,他要知道条例司准备试行三个月就推广全大宋他也反对。

爹啊,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宋的情况还没严峻到连三年都撑不住,何必着急到这个地步?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

政事堂的相公们虽说有些顽固但也不是不讲道理,新政这事儿真的不用这麽着急,与其天天愁的睡不着累个半死推进度不如慢着来顺便养好身体,只要他能长命百岁就能一直给王相公撑腰,政事堂再怎麽反对最後不还是要听他皇帝的?

冷静!稳住!快把脑子找回来啊!

太子殿下可算明白小夥伴为什麽说现在的情况是恶性循环了,他爹越急政事堂越反对,政事堂越反对他爹越急,连带着老王为了得到他爹的支持也跟着越来越急。

着急着着急着就把脑子给着急丢了。

不行,身为大宋的顶梁柱,他不能任由他爹不要脑子撒欢,就算挨骂也得把他满脑子奇思妙想的老父亲给拽回来。

韩相公放心,在地方关于青苗法的反馈送到京城之前,他一定死死拽住他爹。

苏景殊看着信上那力透纸背的“三个月”,捂着胸口不想说话。

三个月?三个月够干什麽啊?宣传工作都做不完好不好!

小小苏大人苦着脸去隔壁找知州大人求助,他人微言轻没关系,登州有一个能说得上话的就行。

求官家务必稳住,别的事情可以着急,青苗法真的急不来。

民间借贷还款本身就需要时间,老王他们以前在地方的那些经验不能适用于全大宋,每一路每一州情况都不一样,好歹让他们把政策推行下去找到改进的方向再说。

许大人快给京城写奏疏,官家他疯了啊!

时隔好几个月,苏景殊终于加入小夥伴们大喊XX疯了的行列。

许遵:……

许知州看着连说带比划的苏通判很是淡定,三言两语将人劝回去继续干活,京城那边有政事堂的相公们盯着不用他们操心,不信可以三个月後再看,青苗法能推广到全大宋算是他输。

苏景殊不知道该说什麽好,大人,都火烧眉毛了怎麽还打赌呢?

他经历的事情少稳不住很正常,许大人当了那麽多年的官比他有经验,他说没问题应该就是真的没问题……吧?

小小苏大人忧心忡忡回去,现在还不到百姓申请借钱的时候,官府借钱之後可能会出现什麽问题都说不准,但是他能先给小金大腿说他能想到的钻空子途径。

禁止说他有当奸臣的潜质,他这是合理推测,叫准确预判坏人的路让坏人无路可走。

唉,当官真难。

苏通判写完回信依旧忧心不已,又提笔给他们家老苏写封家书顺便打听京城的情况。

虽然他们家老苏的信里个人情绪严重,但是老苏就是老苏,那麽多人的信里只有他爹的信将情况介绍的最明白。

二哥在史官干的怎麽样?三哥在老王手下还是天天忠言逆耳吗?老爹没有再写文章骂老王吧?

人为什麽没有分身术?只有一具身体真的很不合理啊!

日子在焦虑中一天天过去,苏通判很快没空操心京城的情况,随着天气转凉,他们的宣传任务也渐渐开始。

许遵知道他的通判大人喜欢剑走偏锋,只是没想到在这种事情上想法也和寻常人不同。

偏偏他说的挺有道理,想反驳都找不到理由。

人都有逆反心思,在百姓普遍不信任官府的情况下由官吏下去宣传政策事倍功半,但是换个角度来想,官府的告示不可信,百姓自己不小心听来的消息呢?

就那种,出门喝茶的时候不小心听到隔壁桌几个人悄咪咪说话,说的还是和钱财相关的事情,不信有人能抗住这种宣传。

别说,这法子还真有用。

登州人口多,近两年匪患渐消,官道上的茶摊也开始热闹起来,再偏远的村寨也要和外界交易,出门在外看到个歇脚的地方大部分都会坐坐,这般如此如此这般,官府准备借钱给贫民渡过难关的消息就散了出去。

官府那边没有贴出正式的告示,最开始只是少数人偷偷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