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夏青黄不接之时,冬天有秋天收下来的新粮,就算交完地租赋税也不至于刚入冬就没有东西吃。
奈何陈州连着好几年大旱,庄稼收成不好,百姓的日子实在艰难。
青苗法原本就是为了救济百姓而推行,可陈州的地方官着实过分,宁肯眼睁睁看着治下百姓冻饿而死也不肯开仓放粮。
陈州离京城不远,这麽近的距离京城应该很快就能得到消息,没想到朝廷却灯下黑毫无察觉,直到陈州百姓闹到京城告状才发现情况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
时隔几个月,庞昱终于从登州调回京城,一事不劳二主,庞太师和老王打了声招呼就把儿子塞进了司农寺。
赈灾放粮这种事情没难度,庞太师想着儿子身上没一点政绩实在不好看,于是就把人塞进了赈灾的队伍里。
庞昱性子直胆子还小不敢搞什麽贪墨赈灾粮的小手段,钦差去赈灾他去监督钦差,事情结束後多多少少也能算他点功劳。
以前总觉得孩子没本事不是大问题,现在想想,还是得有点用才行。
娃比娃愁死爹啊。
苏景殊:!!!
陈州放粮?!
衙内,这一趟真的非得去吗?
庞衙内对接下来的陈州之行很是期待,动脑子的活儿他干不了,监督钦差让钦差不能和地方官同流合污还是可以的。
他都想好了,为了避免钦差大人避着他悄悄干坏事,去陈州後他直接和钦差大人住一间房,再去六扇门请个擅长医毒的捕快当护卫,钦差大人去哪儿他去哪儿,务必让陈州百姓都吃上朝廷的赈灾粮。
苏景殊本来想劝他不要去,但是看庞昱那麽期待又忍住了。
也是,他认识的庞昱又不是戏文里的庞昱,既然庞衙内肯定不会干出欺男霸女贪墨赈灾粮的事情,让他去陈州又能怎样?
去吧去吧,争取回来後能得到官家的嘉奖,到时候庞太师肯定高兴。
苏景殊拉着小夥伴叮嘱了半天,庞昱嗯嗯嗯无脑答应,放心放心,他肯定不干坏事。
赈灾刻不容缓,诏书下来後被点到的官员第二天就收拾行李去了陈州,苏景殊送走前去赈灾的司农寺同僚,脚步一转去了王安石办公的衙门。
陈州灾情和地方官强行摊派青苗钱有关,事情查出来後朝中弹劾王安石的奏疏多到数不清,老王这些天忙的焦头烂额,连吃饭都是在书房将就着吃几口。
屋漏偏逢连夜雨,朝中反对派本就不满青苗法,这下可好,连饥荒都弄出来了。
也是他的疏忽,连京城周边的意外都没能注意到,这是有天灾催化导致百姓忍无可忍进京告状,那些没有天灾的州县呢?会不会有地方官比陈州的官还过分?
虽然陈州大旱已经持续了三四年,但是他已经能猜到那些弹劾他的家夥会把旱灾的出现也推到他身上。
华州山崩都能怪他,陈州大旱自然也能怪他。
苏景殊小心绕开地上散落的纸张,规规矩矩的行礼打招呼,然後退回去把书房的门关上。
老王:???
“什麽事这麽紧张?”
“王叔父,小侄昨夜心血来潮或许有了破局之法。”接下来的事情得关起门密谋,小小苏连大人都不叫了直接喊叔,“先说好,不管能不能行,叔父都不能说这主意是我出的。”
官员的人品靠不住怎麽办?责任终身制了解一下。
第193章
*
苏景殊狗狗祟祟关起门来和老王密谋,主要是这事儿实在太拉仇恨,有老王扛着还好,那些即将被责任捆绑终身的家夥要是知道主意是他出的鬼知道能使出什麽招数来对付他。
他还年轻,不想拼搏未半就中道崩殂。
而且这事儿也不能怪他,要不是某些官员的人品太靠不住,他也不至于想出这麽个法子来用律法强行提高他们的道德底线。
绝大部分官员敢在任期胡作非为都是因为任期结束後再出事就和他们没关系,任期内不被查到就是胜利,哪管下一任下下任洪水滔天。
地方官轻易不修官衙就是这个道理,在任的官员辛辛苦苦申请资金翻新官衙,自个儿没住几天就得让给下一任,不漏风不漏雨的新官衙全让继任者给享受去了。
翻新官衙要花钱,花出去的钱要走公账,而地方官离任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任期内公账是支出多还是收入多,账本越漂亮就越能证明官员的能力。
前任太能折腾对继任者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轻轻松松就能地方财政看起来有好转。
所以地方官上任的第一件事都是查账。
别管账目能不能曝光,到任时都得查个明明白白,不然就有给前任前前任乃是几十年前的前任背锅的风险。
大宋冗官冗费是老毛病,各地官衙或多或少都有亏空的问题,任期内不出事儿还好,一旦问题在任期内爆出来,会不会往前追究不好说,在任的官员肯定逃不过去。
同样的,如果有本事把账本做的漂漂亮亮,只要任期内不出问题还不让继任的官员看出端倪,能贪污多少只看能吞下多少。
更有甚者连假账都不屑于做,只要靠山足够大,继任者就算查出来公账有亏空也不敢声张,只能祈祷任期内别出事好把雷丢给下一个继任者。
责任终身制出现就不一样了,不管过去多少年,只要在任期内出事都得出来负责。
苏景殊将责任终身制的概念详细说了一遍,然後眼巴巴的看向老王,他觉得这法子除了得罪人外没别的毛病,王叔父觉得呢?
直接推广到全朝堂有点难度,只应用到新法上应该问题不大。
後世的责任终身制也不是随处可见,主要是用在工程质量和政治责任方面,所以搞工程的和当官的签字都非常谨慎,生怕不小心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
王安石若有所思,“的确是个好主意。”
地方官强行摊派青苗钱主要就是为了政绩,他们干个三五年就走,百姓却不会三五年就被榨干,等三五年後政绩到手,那些快要被榨干的百姓会有继任的官员接手,到时候不管是造反还是民乱都和他们没有关系。
要是能往前追责,地方官就得为以後着想,办事的时候也会谨慎许多。
比起政绩平平辗转地方,还是高升之後体验到权力的滋味却因为以前的过失被贬下去更难以接受。
不错不错,这法子好的很,不愧是他们子安,脑袋瓜就是好用。
老王行动力极强,当即铺纸提笔将他的想法写下来,稍後再润色润色,明日一早就去和官家说。
苏景殊看他的主意能起用用处也很开心,眉眼弯弯继续道,“王叔父,您写奏章的时候说主意是您出的就行,千万别提我。”
王叔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