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085章 东风压倒西风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85章 东风压倒西风

簡繁轉換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56 来源:源1

第1085章东风压倒西风

范济民提出的要求,并不算过分。

毕竟核心机载设备,尤其是雷达系统是由华夏方面提供的。

包括眼下埃尔塔电子工业公司和通用动力之间的合作,也是由湾流交付4架G550平台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但全部改装过程完全由前者在大卫国完成。

再加上前面那一番铺垫,让卡索雷完全想不出拒绝的理由。

但要是就这麽直接让步,那局面上也实在是不太好看。

因此,他也反过来提出了自己一方的要求。

就是在原型机测试阶段结束之后,量产阶段必须在达索的总装线上进行。

而这,恰好也是华夏方面预先确定好,可以接受的条件之一。

实际上,常浩南最早想到和法国人合作,除了对于猎鹰8Z平台比较熟悉以外,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双方在这个项目当中的核心追求不同。

华夏已经有了在成本和性能都满足要求,而且基本完全自主可控的主力型号空警2000,剩下的一些缺漏也可以用空警200补上,并不真的急需装备一种航程很远但性能有限的轻型预警机。

因此,当前的主要目标是对整个光控相控阵技术路线进行验证。

只要保证测试过程在华夏完成,能拿到全部数据就行了。

剩下的都是次要目的。

而达索则正相反。

他们是真的准备拿这个东西去竞标法国空军的新一代预警机项目,然后再凭着这个名头打入国际市场。

虽然表面上的体量远逊于E3F,但成本方面几乎四架顶一架,而且靠着后发优势,性能也并没有被拉开什麽代差。

况且法军面对的作战压力也比较小,在航程足够的情况下,真未必需要难伺候的战略预警机。

而既然自家空军都是目标用户了,那后面自然有大把时间去获取数据,并不急在这一时。

最重要的反倒是必须维持整个项目平稳进行。

毕竟E3F算是现有装备,在其基础上升级虽然要价很高,但基本没什麽风险。

留给你个全新型号的时间窗口并不长。

要是在试验阶段发生一两次重大推迟,那基本也就错过去了。

其次则是必须保证总装,以及大部分生产工作在境内完成。

这在装备层面是个非常重要的筹码。

于是,双方便一拍即合。

当然,这只是意向层面。

在场众人都没有当场拍板的权限。

要想正式签合同,那还得等到大家回去之后,各自把情况向决策层汇报过才行。

而且,「高明」项目说是双方合作,但这个双方指的是两个国家。

具体下来的话,光是华夏这边就有三个主要参与者,而法国方面除了达索以外,也需要泰雷兹集团的参与才能完成数据链和指挥系统的整合。

好在,常浩南此前就对这个项目有所安排。

刘永全和梁绍修二人没用几天,就走完了自己这边的大部分流程。

不过,电子科技集团那边,进度却稍慢了一些。

因为范济民出现在之前的会议现场只是临时顶班。

而真正作为负责人的郭林,此时正在处理一个更加紧迫的项目……

……

京城,国家航天局。

几个月前从科工委到工建委的大规模改组,似乎并没有对这里产生太多影响。

相比年初,明面上的变化就只有摘掉了「系统工程一司」这个使用频率本就很低的牌子,其馀则一切照旧。

就连主要领导都得以悉数保留。

因此,当郭林走进这里的时候,有那麽一瞬间甚至恍惚觉得回到了半年以前……

「老郭!」

不过,很快就有一道声音,把他从思绪当中给唤醒了过来。

郭林循声望去,就看到一身日常便服的张维永正沿着不远处的楼梯小跑下来。

身后还跟着林森明。

于是也赶紧大步迎了上去。

其实三人的业务之间本来没有直接交集,但常浩南在去年把中继通信系统的一部分测试放到了空警2000上面,后来又当起甩手掌柜,愣是把郭林和电科十四所也给牵扯了进来。

当然,后者自己也乐在其中就是了。

「你们这看上去……好像没什麽变化啊?」

郭林一边上楼,一边随口找了个话题。

不光是为了寒暄。

也是要转移注意力,以缓解内心的些许紧张情绪……

「嗐……我们单位自打成立那会就是非军事机构,不用像别的兄弟部门一样再折腾二遍事。」

张维永解释道:「再者说,现在是921工程最关键的节骨眼,业务稳定性是绝对的第一位,说啥也不可能对我们主管单位做大范围的组织架构调整……」

「……」

本来是想着聊点别的话题放松一下,结果一来二去又绕回了载人航天工程上面。

反倒把郭林给整的更焦虑了。

而如此明显的情绪变化,自然逃不过张维永的眼睛,

「我说老郭。」

他故意在语气中加入了些许打趣的意味:

「经过你手的项目应该也不少了,今天这就是个平常的阵势,反应不用这麽大吧?」

「那不一样……」

郭林说着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角,但一时间又不知道该怎麽形容自己内心的感觉。

载人航天,毕竟不是一般的项目。

不能按照一般的级别来判断。

见状,旁边一直没说过话的林森明突然插了进来:

「老郭之前半辈子干的事都是琢磨怎麽送人上西天,现在突然要把人安全地送上天……估计是心里有负担……」

一句话,让张维永差点没憋住。

当然,这也只是随口一说。

实际上,921工程中涉及到送人上天的部分,早在2001年初就已经完成了。

从神舟二号到神舟四号,都是完全具备载人能力的全状态验证飞船。

之所以重复三次测试,只是为了尽可能保证万无一失。

至于他们所负责的部分,跟送人上天也没什麽关系。

倒不如说,只是和921工程相互借东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运用而已。

不过,这突如其来的冷笑话,倒是让郭林的感觉好了不少。

也就在此时,三人来到了局长办公室外面。

门没有关,显然就是在等着他们。

直到走进去之后,郭林才注意到,除了办公桌后面的栾文杰本人以外,旁边沙发上还坐着另外一个人。

他很快认出,对方是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和测控通信系统负责人,沈俊荣。

「坐吧。」

栾文杰放下手中的文件,朝着另一边的单排沙发示意了一下:

「我听张维永同志报告说,你们打算发射一个由四颗小卫星组成的卫星群,解决太空飞行器和地面之间实时通信的问题?」

张维永和林森明二人本来就是航天局的工作人员,因此这个问题显然是主要面向郭林的。

「解决还谈不上……」

后者深吸一口气,回答道:

「但是,利用四颗有通信中继功能丶工作在MEO轨道上的卫星组成一个无中心通信网络,确实可以有效扩充太空飞行器与地面进行高通量数据传输的时间窗口。」

「举例来说,对于运行在典型近地轨道上的目标太空飞行器,可以保证在至多50%的运行时间内,与地面维持往返时延350ms以下,可用容量不低于15Mbps的通信能力……」

「……」

实际上,这个中继卫星群在最初设计时的服务对象,是像海洋一号那样,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的侦察卫星。

但一步到位直接上实践系列的跨度确实有点太大,研制周期和投入成本也比较高。

于是,常浩南和张维永最终决定退而求其次,先发射四颗百公斤量级的小卫星,在技术层面验证可行性。

就这样,测试窗口恰好跟神舟五号对上了……

而另一边,沈俊荣在听到郭林针对性十足的例子之后,原本平静的脸上也不由得泛起些许波澜。

载人航天工程本身,已经有了一套包括境内外地面站和远洋测量船在内的测控通信体系,用于保障飞船关键阶段的运行状况处在地面掌握当中。

但一来,受到研发时的硬体条件限制,这套系统只是保障了最基本的功能,重点在于传输控制信号和反馈信号。

二来,地面测控站的覆盖范围实在有限,而且很不规律。

要想实现较长时段内的连续通信,就只有等飞船通过本土上空的那一段时间。

具体到神舟五号,大概是在轨时间的10%出头。

按照飞船轨道一个半小时的运行周期计算,就是大约10分钟。

除去一些必要且无法完全公开的工作沟通之后,留出来的空当少得可怜。

只能安排进去展示国旗丶与家人通话等几个典型环节。

换句话说,就是不太出片。

当然,作为华夏的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即便只是个别象徵性的画面,也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力。

但如果像郭林所说,能将这一数字提高到50%。

哪怕只是其中一圈的50%。

也意味着一个半小时当中有连续的40分钟可以直接观察到飞船的舱内情况。

无论从技术验证还是宣传意义上,都堪称质的飞跃。

尤其是在2003年这个时间节点上。

一次成功的载人航天宣传,对于华夏,乃至对于全世界,都有着颇为特殊的意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