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青仙问道 > 第209章 徐解元给京师送温暖来了

青仙问道 第209章 徐解元给京师送温暖来了

簡繁轉換
作者:中原五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02 21:40:18 来源:源1

第209章徐解元给京师送温暖来了

西山煤矿。

「惟中,我说的这些事,你都听明白了吗?」徐青本来就打算让严山来具体执行关于安置灾民的事,如今严山到来,顺势将具体事项交代下去。

徐青说到底只是一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大方向定下之后,考验的是手下人的执行力,然后他在旁边可以做一些监督和查漏补缺的事,以及负责兜底背锅。

创业阶段,当老大都不背锅,人心肯定散。

徐青深知此理,从来没逃避过自己的责任。

这也是严山等人在徐青手底下做事很舒服的原因,因为干实事就是对老大徐公明最大的讨好。

更不用整天猜谜语,想尽办法地谄媚。

付出努力,便有回报。

何况皇帝才赏严山一个翰林编修,徐爷入京,直接给严山安排上六科给事中的位置,这可是天下七品官的天花板,论含权量,在六部侍郎之下的官员里,属于乱杀。

可以说,徐爷从不亏待自己人,要是哪一天你觉得徐爷亏待了你,那就得好好反思,自己干了什麽天怒人怨的事,赶紧请罪去!

所以,在这种人手底下干事,谁不爽?

严山知晓事情比较急,立刻召集人手,开始行动。

西山煤矿的开发已经比较成熟,蜂窝煤的制作也比较容易,何况还有顾道人亲自出手,优化了制作流程。

只要有人,就可以开工。

而京师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很快在京师外围,出现了第一批粥棚。

许多复社成员带着自己的家仆赶来助阵。

如今京城分社的社员,个个都是高学历,最差都是家族背景很厉害,来京师游学的秀才。

实际上,举人进士更是不少。

他们这些人自然不是来干粗活,而是负责帮忙维持秩序。

读书人嘛,在大虞朝的贫民百姓面前一站,天然就是「老爷」,只是简单的发号施令,维护秩序,刚赶来灾民们自然就不敢闹腾,很容易像牛羊一样驱使。

这多少让复社的读书人感受到一些牧民的乐趣。

当然,看着灾民们受苦的样子,他们心下也有恻隐之心。

两种情绪一起出现,根本不冲突。

对于他们而言,更无贪污救灾粮食的必要。

当然这些粮食,都是走金阳府港口海运过来的陈粮,还掺了许多泥沙,看起来非常不乾净。

许多复社成员家里佃户吃得都比这好许多。

不得不说,粥棚一开设,越来越多的灾民出现,都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

严山专门吩咐过,只要是老实排队,不乱起哄的,等他们领完粥,便单独安排到一边。

这些人都是上好的劳力。

别看瘦骨嶙峋的,但老实本分才是最大的加分项。反正上工之后,有饭吃,慢慢也能养出力气来。

随着粥棚的灾民越来越多。

京师许多本地百姓都过来瞧热闹。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人们精神娱乐太过于贫乏。任何热闹,都能引来一大堆人观望。

这些本地京师人,瞧着灾民像是猪狗牛羊一样排队领取食物,看得啧啧称奇。有时候,一个灾民栽倒,后面灾民立刻踩上去,排到前面,活生生踩死踩伤的事发生在眼前,有些人惊呼,捂住嘴,也有些人满脸兴奋。

这时候,更多是一种身为天子脚下的京师人优越感油然而生。

种种情绪,不一而足。

当然,也有看不下眼的京师人主动过来维护秩序。

此外伴随灾民越来越多,复社的粥棚和人手都不够用。

陆续便有顺天府的差役过来帮忙维护秩序。

他们的态度自然比复社的成员差许多,但是因为披着官差的服饰,又够凶,秩序很快就再次稳定下来。

而且这些官差不是来赶走灾民的,更让许多灾民忍不住道谢,眼中泛起激动的泪光。

朝廷的老爷到底没忘记他们啊。

如今顺天府的知府正是原来应天府的知府许忠义,但这次回京坐了顺天府知府的位置,才是真正的京兆尹。

虽说京城权贵多,干活得更小心,但是安安稳稳过了这一任,再升官,起码都是六部侍郎级别了,前途一下子开阔起来。

他和吴大人是老朋友,又和徐青是忘年交,这次肯定是要帮老哥们撑场面的。

何况徐青还专门给他送了土特产。

不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京师里,许多勋贵官员以及一些豪商也有派人过来瞧热闹,毕竟现在灾民都奔着徐公明去,大家也想看看徐青如何收拾烂摊子。

很快有人发现粥棚用来煮粥的煤饼和他们日常所用的完全不一样。

一些厉害的商人,更是从里面嗅到巨大的商机。

粥棚所用蜂窝煤的特点,很快传开。

消息根本瞒不住,而且徐青也不想瞒。

顺天时报和新民报,新出了一篇文章,讲述的就是蜂窝煤的好处,还述说了蜂窝煤的来历。

这是海外方仙道多年研究制作出来的仙煤。

寻常的煤饼,用起来烟重灰大,缺点无数,对人体有害,用久了会容易生病,甚至暗中损害阳寿……

但是方仙道这款仙煤,不但没有这些缺点,而且用久了,还有延年益寿的效果。

别看蜂窝煤制作起来简单,但徐解元带来的这款方仙道仙煤有专门的道术加持,如果别家学了去,反正不保证有什麽效果或者害处。

如果觉得没有仙术加持的仙煤也好用,徐解元也不介意大家照着做。

当然,近来一个新消息公布,京师附近最大的煤矿专营权,已经被徐解元天价买下来了。

有内阁背书,首辅力挺,御马监默许(等于是皇帝默许)。

而御马监专门负责管理皇帝的大部分私人产业,西山煤矿的一部分所有权便在御马监手里。

因此其他人要想搞蜂窝煤,光是成本都要比徐解元高一大截。

除此之外,徐解元给蜂窝煤定的售价比原本的煤饼还低。

因为大量灾民被严山安置接引到西山煤矿去了,如今那里以及开始修建简易的棚屋,安置这些灾民。

这件事的出现,也减轻了京师压力,不会让首善之地,出现大量灾民聚集的乱象,有辱陛下的圣明。

随着徐青安置灾民,一套连环招打出来,玉亲王心态崩了。

甚至可以说,徐青都没把玉亲王当对手,甚至没发力,玉亲王这边就倒下了。毫无还手之力。

仿佛两人玩的不是一个游戏。

玉亲王还想着立贤王人设,跟徐青来一场舆论战,结果?

人家根本不跟你玩这个游戏,直接改规则。

「戴先生,怎麽会这样?」玉亲王喃喃道。

戴先生说实话有点懵,玩帝王心术,他是顶尖的,但是徐青的出招,根本不是任何权谋能做到的。

属于天外飞仙。

他作弊啊。

什麽方仙道的仙煤……

这一剑下来,直指社稷根本,斩得戴先生都晕头转向丶找不到北。

玉亲王见戴先生沉默,又道:「灾民这麽多,一个西山煤矿能容纳下来吗?」

戴先生苦笑一声:「王爷,这种时候灾民越多,反而对朝廷是天大的坏事。」

「为何?难道不是他徐公明先支撑不住?」

戴先生忍不住扶额,然后耐着性子解释:「王爷可曾想过,哪怕灾民只有一万人,可这一万人,现在都靠着徐公明吃饭,在徐公明的手下做事,时间长了,徐公明说啥,他们就干啥。这是何等可怕的事?」

「区区一万人,能有那麽大的危害?京师可是有百万之众。」玉亲王到底生在深宫,对于一万人的认知根本不直观。

戴先生心知,这就是上层对底层判断的误差。

一万灾民,两万灾民,甚至更多,都是一个数字而已。

当然,灾民没有组织,哪怕十几万,在几千正规军面前,也是待宰的羔羊。问题是,这些灾民现在有了组织,那就不一样了。

戴先生说透其中的利害关系。

玉亲王惊出一身冷汗,「不行,这等危害江山社稷的事,绝对不能令其发生,我要去禀报父皇,阻止徐公明继续施粥招工。」

「王爷,莫要忘了二龙不相见的事。」

「啊。」玉亲王想起二龙不相见的谶言,生怕见了父皇,自己就没了,于是再也起不了身,他道:「我来写奏疏。」

戴先生阻止道:「这奏疏谁都能写,但不能王爷写。」

玉亲王顿时明白过来,抓住戴先生的手,「还好先生提醒,确实不能本王来写。哎,让沈墨来写吧,他是徐青的乡试座师,若是批判徐青施粥之事潜藏的危险,一定很有号召力。」

天地君亲师。

沈墨可以说是玉亲王对付徐青的一个大杀器。

只是沈墨这个人,十分庸聩,最讨厌麻烦上门。玉亲王这次只能强逼他一回。

不过对方养父去世不久,最近一直哀思过度,闭门不出,玉亲王哪怕强逼,都未必能逼得动。

但总归要试一试。

南直隶会馆。

如今京城有头有脸的勋贵丶士绅丶皇商等,能说话做主的人,都被邀请过来。

当然,也有一些怕惹事不来的。

比如英国公等。

人家是顶级勋贵,不犯错才是最重要的。

徐青这种是非人,哪怕拿着天大富贵来勾引他们,他们也不敢来沾惹徐青这个瘟神。

至于其他人来,自然有缘由。

因为徐青不打算直接售卖仙煤,而是打算将仙煤交给京城这些有排面的老爷们售卖,而且这次商量的是整个北直隶的售卖权。

北方冬天本来就冷,何况如今的苦寒是一年胜过一年。

仙煤出现的意义,自然无比重大。

整个北直隶的仙煤售卖权,一旦拿下其中一个份额,对于这些人家,等于得了一份旱涝保收的金饭碗。

任谁都要心动。

徐解元真是大好人,京师的大救星,他是来送温暖的!

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对徐青的印象一下子改观许多。

众人瞩目之下,徐解元出场。

武道宗师的阳刚血气一放出来,满场肃静。

当然,徐解元考虑到有的人吃不消,所以气势一发即收。

一番寒暄之后,徐青直奔主题。

从明天开始,各家开设粥棚,解决灾民吃饭的问题。谁解决的灾民多,谁就获得的北直隶仙煤售卖权份额就越多。

除此之外,得了售卖权的各家要组织在一起,建立北直隶仙煤商会。

如果售卖的数目不达标,还有相应的惩罚机制,甚至收回售卖权……

细节有许多。

如果大家有异议,还可以再商讨。

徐青在这方面,没有仗势欺人。

货虽然只能从徐青手里拿,但出货的钱都是定死了的,如果徐青要涨价,得经过所有人同意。

甚至他只要西山煤矿的经营权,连所得大部分利润都是要上交给皇帝内库的。

正因如此,大家更相信徐青能保住仙煤的经营权,因为换谁来,都得大贪特贪,做不到像徐青一样。

这一贪起来,成本就上来,怎麽和掌握仙煤技术的徐青竞争?

徐解元这一套操作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可以不要这泼天的富贵,成本可以非常低,真斗起来,没人是他对手。

无欲则刚。

哪怕没有西山煤矿,都不影响徐青垄断仙煤的经营。

何况舆论上,大家已经认定,如果不是有徐青掌握的方仙道道术加持,仙煤对人是有害无益的。

这种下意识的认可,会随着顺天时报丶新民报的发行,越来越深入人心。

至于挖方仙道的顾道人?

人家一个海外仙师,人生地不熟,全靠徐青带进京城,别人来找他,顾道人也不会信任的。

何况和顾道人关系深厚,几乎情同父女的东溟公主,据说还是徐青的相好。

因此没人奢望从徐青手里夺走仙煤的控制权。

这次是徐青带着大家上桌吃饭,大家才有的吃,如果徐青掀桌子,大家都没吃的了。

对于徐青而言,就算仙煤的钱流进内库,他也有一百种方法再将钱从内库赚回自己的手里。

到了一定级别,拥有多少财富根本不重要。

事权才是根本。

何况这些仙煤,还能通过海运再运回南直隶。甚至直接在南直隶找煤矿开采……

他现在根本不在乎钱的事,随便要做一件事,有的是人送钱来求他做。

甚至现在每天金山银海的日子,还不如以前和婶婶一起挖蚯蚓养鸡的日子快乐。

那时候一点点修炼上的进步,都让徐青无比激动。

如果没有寿命危机,他说不定在南直隶当着塾师,教书育人,同样也很快乐。

好吧,这种事只适合装逼的时候说一说,徐青不可能真干得出来。

「好了,说完仙煤的事,接下来才是重点,这些灾民,日后怎麽安置?」徐青将一个重要的问题抛给众人。

大家面面相觑。

有人提议道:「不如都打包到西山煤矿去挖煤。」

挖煤多好,有吃的,有住的,真是便宜这群泥腿子了。

众人纷纷附和。

徐青说道:「我初步计算了一下,西山煤矿的事,三千人足够了,毕竟原来那些采煤人,总不能都遣散了。」

人多了不少,容易引来猜忌,一旦被猜忌,什麽事都不好做。

徐青都不打算养一万灾民,那也太多了。

司马家在京师造反,也就三千死士作为骨干。

何况徐青本身还是当世武道宗师。

徐青做事,一向是讲究顺着大势,水到渠成,不会这麽激进。

「那徐解元有什麽主意?」

「灾民本来多是种地的农民,如今失地或者受灾,不得不来京师求活。我这次有从南方带来的一些作物种子,适合在北方种植,其中还有一些来自方仙道的海外异种,诸位家里的地都不少,可以在安置这些灾民的时候,让他们试一试种植效果。另外,我和顾道长正在研究一些机关,如果制作出来,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进入工坊。这些工坊,到时候也是由朝廷和诸位贤良来做。如果大家觉得哪些工坊会亏钱,徐某便自己来做。」

徐青话说的很明白。

一眼能看出来有利可图的,直接给你们;你们觉得不行,我自己上。

主要是徐青人设摆在这里,分钱的时候,从来没毁过诺言。

而且此事也不急在眼前,众人自然纷纷答应下来。

徐青又和众人反覆商议,确定了大致的结果,然后才走契约文书……

事情很繁琐,却也无比仔细。

各家都有专门的帐房,自然也要回去仔细勘定一番。

毕竟大家都是老爷,所以动用权力整人的事很难发生,这时候,更讲究信用。

一旦立下文书契约,除非徐青倒台,否则不可能毁诺。

徐青一套操作下来,送走众人。

家事国事天下事,他不敢不关心,只能亲力亲为。

目前来说,大势上已经没问题,馀下便是细节丶小势。

整件事的操作流程,徐青没有对首辅有任何隐瞒。

这也给首辅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未必只有全面清田,才能让天下安定下来,还有别的办法可以一起用。

另一边,朝堂对徐青这边的事,根本没有玉亲王想像的那样关注。

因为如今朝廷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军机处的设立。

相比起高层的权力结构改变,仙煤的事,不过是小事。

正因为军机处的事出现,徐青给京师送温暖的事,才能从容发展下去。否则大家注意力都在徐青身上,做啥都被人盯着,岂是好事?

徐青这一把火,直接烧到朝堂后院里,实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甚至有些大员认为,徐青搞仙煤的事乃是故意为之,想要浑水摸鱼,在军机处的事做文章。

而且许多高官显贵,下意识已经把徐青当成朝堂这盘大棋的棋手之一了。

毕竟徐青的影响力,已经不输六部尚书。

尤其是徐青做什麽事,都有皇帝默许,首辅支持。

要知道,在朝廷里,当什麽官不重要,关键是离权力核心近不近,这才是最关键的。

首辅当然清楚,军机处的设立肯定有一番波折,但他在等。

等到一个机会出现,自然能一锤定音。

不知不觉间,内阁议事时,也用上了蜂窝煤取暖烧茶。

仙煤嘛,万一真有延年益寿的效果呢?

试试总不吃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