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青仙问道 > 第282章 徐六首的刀(第1更)

青仙问道 第282章 徐六首的刀(第1更)

簡繁轉換
作者:中原五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4 10:44: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82章徐六首的刀(第1更)

「什麽,京师被围!」

一声惊呼仿若平地炸雷,瞬间在应天府炸开了锅。

「号外号外,慕容太师带领草原大军—」

随着南直隶报业的蓬勃发展,京师的战报仿若长了翅膀,迅速在应天府乃至整个南直隶传播开来。

令人称奇的是,民间获取消息的速度竟与朝廷不相上下。

其实是因为那些颇具规模的报房已然敏锐察觉到消息时效性的关键,谁能抢占先机,谁便能在后续收获丰厚的利益,

尤其是军情这种关键信息,报房背后的大人物更是不惜动用各种关系,只为从中取利益。

还没等朝廷商议出应对之策,便有人翻出了百年前慕容太师带兵直逼京师脚下的旧事。

百年前是他,百年后还是他,这其中莫名有种命运轮回的玄奇之感。

可如今的局势又有不同,老皇帝已离开京师,只留下监国的玉亲王坐镇。

应天府的王家主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府中来回步,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

他的族兄王巩,现任吏部尚书,正留在京师辅助玉亲王监国。

「万一族兄投了!」这个念头如鬼魅般缠着他,让他不寒而栗。

王家主一咬牙,狠狠心,恨不得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赶往京师,下命令:一旦发现老哥有投降的苗头,就帮老哥「体面」了。

他心中暗自思付,都是为了家族,族兄泉下有知,肯定不会怪他。就算怪,

那也顾不得了!

可应天府与京师相隔甚远,他的命令能否及时传达并执行,实在难以预料。

王家主毕竟是心思缜密之人,还有第二手准备。

一旦察觉到事情不妙,他便打算大义灭亲,举报族兄。王巩历任户部尚书丶

更部尚书,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身上的黑料自然不少。

可无论做出哪种选择,对于王家而言,都必然是元气大伤。

王家主眼下唯一能做的,便是在心中默默祈祷,千万不要出这样的事。

除此之外,南直隶的文武百官及豪绅勋贵们,对于京师被围一事,看法各不相同。

有的人认为,北方早已成为大虞朝的沉重负担,粮食无法自给自足,还常年依赖南方的资源输血,南方人早就不想再与北方「捆绑」在一起了。

朝堂之上,一位官员猛地站出来,义愤填膺地参奏边镇:「陛下,京师被围,定然是九边那些边镇将门搞的鬼—」

他的话语,道出了朝中百官的普遍想法。

九边的防御体系向来坚固,绝非轻易就能被攻破。慕容太师修习的是道术,

在战争中的作用,远比不上武圣。如今防线如此轻易就被突破,其中必定有内鬼。稍加思索,答案便呼之欲出。

这位官员的话,瞬间引发了朝堂上的激烈讨论。

眼下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种是全力支援京师,将草原人赶出中原。

另一种意见则是隐晦地指出,这是借刀杀人的好机会,可以利用草原人来解决北方流民和桀骜不的边镇问题。

后一种意见虽然声音不大,却在许多人的心中引起了共鸣。

因为在复社的理论中,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可许多人更倾向于从复社的心学中,为自己的自私行为寻找开脱的理由。

简而言之,大家的道德包袱变轻了。

而道德底线的降低,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适应如今大力发展工商业的时代,

一切向钱看,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复古」,前朝甚至还有高官为了娶有钱的寡妇,在朝堂上大打出手。

细细算来,放弃北方似乎好处颇多。南方不用再被吸血,漕运丶军等许多大额开支都可以节省下来。

而且如今南方的老爷们认为,他们拥有火器机关,再也不怕北方的弓箭骑兵。

总而言之,人都是希望自己辛苦赚的钱能自己享用。

哪怕京师还未被攻破,在一些人心中也已经默认它被攻破了,草原人抢就抢吧。

若是以前,皇帝还在京师,大家好岁还会积极响应,千里勤王。

可现在,许多人都看出老皇帝并不待见玉亲王,否则为何到现在都没有正式册封太子,而且皇孙也被带到应天府抚养,这摆明了是在防备玉亲王。

当然,朝堂中还有许多北方人,他们坚决不能容忍朝廷放弃北方,因此据理力争。

两派各执一词,形成了激烈的言语交锋。

奇怪的是,老皇帝对于两派的争论,并未做出裁决,而是让大臣们一议再议。

朝廷发生如此大事,徐青不得不提前回到应天府。

他心中满是可惜,若是没有北方的大乱,能给他更多时间,他足以将南洋的局势彻底稳定下来。

可如今,他只能勉强压制住南洋的暗流,匆匆赶回他的老巢南直隶。

其实,也该回来了,说到底,南直隶才是徐青的根基所在。

这里有他学术的拥,有数之不尽的人才,他还在此地享有极高的声望。

如今江宁府丶应天府的徐宅,门庭若市,车如流水马如龙。

许多南方人都眼巴巴地等着冠军侯站出来,为南人发声。他们不想再被北方压榨吸血了,这既是南方老爷们的心声,也是普通百姓的诉求。

家国天下的大道理,他们或许不懂,但他们清楚,如果放弃北方,大家就能少交很多税。至少自前那些南方籍的官员都是这麽说的。

这种说法,在朝堂上虽难以占据主流,可在民间却很有市场,一些小报为了扩大销量,也在暗中推波助澜。

徐青来到延年宫面圣。

「朕的冠军侯回来了。」面对南北之争和北方大乱,老皇帝神色平静,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丝毫没有动怒。

徐青先是恭敬地请安,随后巧妙地拍了句马屁。

君臣二人寒暄过后,老皇帝询问了许多南洋的情况,徐青都如实回答。

老皇帝满意地点点头,这才说起眼下最为紧迫的大事:「徐青,你怎麽看?」

徐青毫不犹豫地回道:「陛下,徐某愿意提十万兵马,北上解围,定会还北方一个太平。」

「九边的事怎麽处理?」

「杀!」徐青斩钉截铁地说出这个字。

在他看来,边镇将领挟边患自重,朝廷给了他们丰厚的军,结果他们却让草原大军打到了京师。这简直是把朝廷当傻子,边镇军头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挑破了朝廷的底线。

老皇帝欣慰地说道:「诸臣工皆为私利,唯有徐青你是一心为公。」

显然,朝廷中大臣们的争论,都让老皇帝十分不满。

这并非简单的南北之争,而是边镇竟敢为了一己私利,放草原大军入关的严重问题。

朝廷每年拨付了如此多的军,他们却这样报答皇恩,此事已然触及老皇帝的底线,断不能容忍。

「臣回来时,已经派人从南洋海运粮食,以充军资。」

「这对南洋的局势有影响吗?」

「有,但南洋可以再打一次。」

老皇帝赞许道:「徐青,你办事我放心,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遵旨。」

出了延年宫,徐青松了口气。

他深知,任凭老皇帝再如何玩弄权术,至少在大局上还是看得清楚的。

朝中许多大臣,都只为自己的门户私利考虑,看不到长远的后果。

在这个时代,技术很难被封锁,南方的火器,北方很快就能学过去。

而且慕容太师绝非平庸之辈,再加上黑山老妖在幕后支持,若是真让对方占据北方,那大虞朝可就真的陷入被动了。

这对大虞朝国运的损害,更是难以估量。

本朝太祖最大的功绩,便是让分裂数百年的南北重新统一,若是在他和老皇帝手中,再次出现划江而治的局面,那他也枉称文曲星,老皇帝更谈不上是什麽中兴之主了,他们之前的功绩,都会沦为一场笑话。

徐青自然绝不容许这种情况出现,

徐青径直来到临时内阁,召集众人,准备先开个小会。

他虽然不是名义上的首辅,可回来之后,乾的都是首辅该干的事。

只要皇帝不反对,他就能牢牢掌握事权。

当然,老皇帝也不打算给徐青首辅的名分。

对此,徐青并不在意。

尧舜禹上位的历程很简单,那就是得人心,人心所在,才是权力所在。名位若是没有人心的支撑,那便是无源之水丶无本之木。

眼下可不是和老皇帝争名位的时候,双方现在更像是「二圣临朝」,如同前朝天后掌权,皇帝隐于幕后,天后走到台前,干着脏活累活,却也逐渐大权在握。

「大一统的路线要坚持百年千年,不可动摇,这是基本国策。眼下民间许多声音,有意分裂南北,这是本侯绝不允许的。」

徐青看向礼部尚书程光,继续说道:「程大人,这等风气不可滋长。本侯要求,礼部从现在开始,将所有涉及这些言论的报房尽数查封,一个也不能放过。

除此之外,但凡有民间士子提及此事的,一律革除功名。」

「啊,革除功名,会不会处罚过重?」程光虽也看不惯这种分裂言论,可听到徐青的命令后,还是不禁为之胆寒。

徐青微微一笑:「我会请陛下立马再开一场恩科。」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南直隶别的没有,就是想做官的人多得像泥鳅一样。」

程光暗自叹息,他心里清楚,有的士子未必是真心想分裂南北,无非是盲目从众附和罢了。

而且徐青对士子动了真格,往后在士林的名声怕是会差到难以想像,以后肯定会有民间野史狠狠地编排他。

这种后果,徐青自然清楚,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做了,当真是大丈夫!

徐青又看向陈复,下令道:「陈大人。我需要你尽可能地将大军的军粮草补足。限期一月之内。」

「一个月吗?这样的话,等大军开拨北上之时,恐怕京师都已经被攻破了。」

「破了,再夺回来便是。」徐青神色淡然,语气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

陈复心中一凛,恭敬答道:「是。」

「严山,复社中若有此等分裂言论的,一律开除,交给朝廷发落。」

「唯。」

「霍阁老,督察院的言官也不能闲着。分裂南北,实是有损天下大义,我希望督察院的言官们站出来,将大义之事说清楚。」

霍景瞧着徐青锐利如刀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竟半点反对的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应道:「是。」

这一次,徐青在这件事上没有像以往一样和稀泥,或是用利益去诱导大家一起做事。

他果断地挥起了屠刀,而且不是先对外,而是向内。

南直隶许多人都想不到,徐六首,当世冠军侯,回到应天府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对他们这些南人动刀。

一时间,整个南直隶都因徐青的这一系列举措而震动,

徐青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整个南直隶顿时风声鹤。

礼部的官员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纷纷出动,对那些传播分裂言论的报房展开了雷霆查封行动。

一时间,应天府的大街小巷上,时常能看到官差押着报房老板匆匆走过的身影,往日热闹的报房如今大门紧闭,一片死寂。

那些被革除功名的民间士子们,有的捶胸顿足,懊悔自己一时口快;有的则心存侥幸,试图四处求情。

然而,徐青的命令如铁一般,没有任何人能改变。

有许多士子不服从,主动反抗,结果是全家被连累,直接被抄家。

陈复更是忙得焦头烂额,他一边要协调各方资源筹备军粮草,一边还要应对那些被抄家的士子家族的求情与背后人情关系的施压。

复社内部,严山也在紧张地清查着。

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亲自带领着复社的骨干成员,逐一审查每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角落,但凡发现有成员附和分裂言论,便毫不犹豫地将其开除,并扭送至朝廷。

霍景同样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召集了督察院的一众言官,向他们传达了徐青的命令。

而且霍景这次一力支持徐青的意见,没有给言官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霍景很清楚,徐青这次刀刃是向内卷的,自己人都不放过,其他人要是看不清局势,怕是活不下去。

他也打内心服气徐青。

因为徐青真的是拿自己的声望来为天下人做事啊。

只此壮举,徐青无愧于当世圣贤之名。

霍景一个老年人,如今都因此热血沸腾起来。

更何况,他还是实打实的北方大地主出身!

言官们在霍景的严令下,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在朝堂上慷慨陈词,痛斥分裂南北的言论;有的则深入民间,通过各种渠道向百姓们阐述天下大义。

一时间,督察院的弹劾奏章如雪片般飞向朝堂,弹劾的对象不仅有那些发表分裂言论的官员,还有一些暗中支持这种言论的豪绅勋贵。

而在民间,徐青的这一系列举措引发了轩然大波。

一些原本支持分裂言论的百姓,在督察院言官们的宣传下,开始反思自己的想法。

他们逐渐意识到,分裂南北虽然可能会让自己在短期内少交一些税,但从长远来看,却会给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徐青的做法感到不满,他们认为徐青的手段过于强硬,

侵犯了他们的言论自由。

这些人开始在暗中串联,试图寻找机会反抗徐青的命令。

徐青在自己办公的值房里处理各种政务。

他现在不怕这些杂事烦累,而且每每能抓住纷乱信息中的关键因素,由此抽丝剥茧,找出真相。

除此之外,他的太初魔在这段时间内,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减少。

显然他如今的举措,对于自己的声望影响很大。

但另一方面,他身上的太始魔竟然增长了不少。

人皆有私心,勋贵豪绅如此,百姓也如此。

徐青很清楚,有时候必须要做一些得罪许多既得利益者的事。

哪怕其中有自己人。

更哪怕受国之垢,千夫所指,也要坚定走下去!

他的刀,既可向外,也可向内。

「阻我道者,皆可杀之!」

徐青无端地想起了黑山老妖。

在他看来,黑山老妖正是这样的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