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青仙问道 > 第283章 立规矩

青仙问道 第283章 立规矩

簡繁轉換
作者:中原五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4 10:44: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83章立规矩

应天府,这座繁华的南都,一处酒楼内人声鼎沸。

许多士人汇聚于此,他们身着长衫,头戴方巾,脸上带着文人特有的自负与忧国忧民的神色。

「国朝从来没有因言治罪的前例,徐公明这次,无疑是坏了规矩。」一名士子猛地站起身,双手挥舞着,慷慨陈词,脸上满是激愤之色,仿佛受到了莫大的委屈。

酒楼内的气氛瞬间被他点燃,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哎,徐公明坏规矩的事,不止干过这一次。」另一名士子轻轻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感慨。

不久前,徐青还是他们这些南方士人的偶像,名震天下的徐六首丶冠军侯,他的才学丶他的风度,都让这些士子们敬仰不已。可如今,徐青的一系列举措,让他们心中的偶像瞬间崩塌。

在他们看来,大家不过是对时事发表了一些看法,说一说放弃北方的利弊,徐青就这样雷霆手段,大肆抓捕士子丶查封报房,实在是太过分了。

「真以为是周厉王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有人小声嘀咕着,声音里满是不满。

「这是僭越……」又有士人愤愤不平地说道,可话还没说完,就被旁边的人赶紧拉了拉袖子,示意他小心。

跑堂的夥计早已注意到这边的动静,赶紧指着酒楼大堂高悬的条幅,上面写着「莫谈国事」四个大字,神色间带着些许警告。

「就谈……」一名年轻气盛的士子猛地一拍桌案,声音在酒楼内回荡。

恰在此时,楼下大街上传来一阵嘈杂声。

众人纷纷探头望去,只见一队被抄家的士人正被官差押着走过,周围一群无知百姓,有的捡起地上的烂菜叶,狠狠朝他们扔去,偶尔还有人从篮子里掏出鸡蛋,用力砸向那些倒霉的士子。

不得不说,应天府不愧是富庶之地,居然有百姓舍得用鸡蛋来发泄情绪。看到这一幕,说话的士子声音一下子小了许多,脸上露出一丝惊恐,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下场。

众人都心照不宣,不敢再大声议论,只能用眼神交流,那眼神里,有愤怒,有无奈,也有一丝恐惧。

酒足饭饱后,他们踏上回家的路,又得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礼部下了批文,鼓励士人之间检举告发。若是普通生员告发有功,可以命地方府学酌情考虑升为廪生。生员秀才也是分等级的,廪生丶附生和增生,其中廪生是真正吃皇粮的,每个月都能从官府领到补贴。

这个批文一出来,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命中了南直隶士人的要害。

「公器私用,倒行逆施……」有士人咬牙切齿地骂道,可也只能压低声音,一个人在家里偷偷骂了。

他们深知,如今的应天府,已经是徐青的天下,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大祸。

应天府,临时内阁。

这里气氛紧张,内廷的阁臣丶六科给事中以及司礼监的太监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头都大了。

他们心里都在想,冠军侯也太能搞事了吧!这边对士子的抓捕行动还没结束,马上又要推行一条新的变法政令——吏员选拔考试。

这不就是胥吏的科举考试麽!

以往国朝的胥吏都是默认的世袭制,徐青的复社虽然撬开了一点口子,但总体上还是地方胥吏家族占据主导。

本朝甚至有胥吏通过更改户籍,改名换姓,直接当上了驸马,足见胥吏的能量之大。

他们在地方上一手遮天,甚至有胥吏大放厥词:「县尊是庙里的神像,只负责收贡品,我们这些吏员才是庙祝,才是真正掌权的。」

许多地方的实情也确实如此,没有本地胥吏的帮助,堂官连税都收不上来,被本地豪绅坑得团团转,还不知道原因。

吏滑如油,可不是一句空话。

徐青搞吏员选拔考试,还限定了考生的范围,只能是生员。

除此之外,他还打了一个补丁。以前的吏员是没法当官的,顶多有一番奇遇,如当年李老爷那样,当个典史,已经是吏员能触及的天花板了。

现在徐青打破了两者的限制。

不过这事也不算徐青坏规矩,因为前朝许多大官都是从刀笔吏起步的,以前并没有官吏分流的说法,本朝反而是特例。

但本朝自有国情在此,读书人实在太多了,连许多举人想升上去都千难万难,怎麽可能给吏员升迁空间呢?

其实国朝之初,也是官吏不分流的,后面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分。

何况朝廷里的大佬越来越多是科举出身,人家千辛万苦考科举,凭什麽跟下等的吏员一样的待遇?

若是以往,徐青要拿出吏员考试制度,那肯定是千难万难。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因为大军已经集结,粮草已经准备好,要是其他人敢闹,这大军指不定是北上解京师之围,还是南下镇压反对势力。

刀子治不了人心,却也能逼着下面的人做一点事。

关键是徐青已经通过复社,渗透进了衙门的胥吏群体中,并非毫无准备。

除此之外,整个南方读书人都出现了过剩的现象。

广大的生员有一定政治待遇,加上报纸的流行,使他们更有指点江山的空间,因此政治待遇提升的诉求与日俱增。

如果是以前那种没有升迁途径的小吏,士子们肯定看不上。现在不同了!

徐六首不愧是当世文曲星,打通了天地线。

加上有报纸在,徐青一通过这项政令之后,很快整个南直隶都知晓了马上要举行吏员选拔考试。

而且考试的内容,不考其他的,就考秦制和大一统。前朝柳子厚的《封建论》更是极为重要的参考材料。徐青选取柳子厚这位古今第一流大儒的文章也是有讲究的。因为柳子厚也是前朝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坚定的变法派。

徐青做事一向是步步为营,每一步都深思熟虑。

大明报的印刷坊,先前还不懂东家叫大家印刷《封建论》的意图,现在终于懂了。而且这《封建论》上还有徐六首的批注。哎,许多士人,明明暗地里骂了徐青,还不得不花大价钱买大明报印刷的《封建论》。不但价钱贵,而且因为赶工,质量也差得离谱,纸张粗糙,字迹还有些模糊。没办法,不买行吗?在黑市上,这个版本的《封建论》,甚至卖到了三个银币,依旧是有价无市。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犬儒名高实秕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许多士人买到心心念念的六首版《封建论》,结果开篇的引子,就让人难以接受。合着百代以来,大家骂秦始皇还骂错了?

什麽「犬儒」,这不是在说他们这些读儒家经典的士人吗?冠军侯也太狂了!许多士人骂骂咧咧,恨不得把徐青的祖坟都刨了。

但忍一时之辱,为了光大儒学,也只能先咽下这口气。

骂归骂,学习还是要学习的。若是不能考过吏员选拔考试,银子不就白花了?而且考吏员再怎麽说都比考科举容易。

当吏员一样吃皇粮,还有升迁空间呢。

但毫无疑问,徐青的吏员选拔考试大大损害了举人的利益。以前都是金举人丶银进士,因为举人在地方很有话语权。

现在生员考上吏员,在衙门里掌权,和举人相比,指不定谁更有话语权。

如此一来,举人还怎麽对着乡亲狐假虎威,鱼肉乡里?简直是倒反天罡了。

可是许多举人想反对都不行,因为他们家族里也有秀才。不能因你考中举人,就不给其他族亲出路了。

其实吏员选拔考试,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强行推行政令,这需要刀子,而冠军侯就是本朝最锋利的刀子。

除此之外,就是财政问题。至于如何跟乡民收税,这些在变法过程中,徐青早已派复社摸清楚了,还写成小册子,照着干,大差不差。

收税赈灾本就是天下最难的事。

自古以来都是本来只收百姓手里一石粮食,到了地方上,到了十石都不足为奇。至于赈灾,也是如此,十石的粮食发下去,能有一石到灾民手里都不错了。

所以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而且户部尚书陈复仔细分析过,增加吏员,发放俸禄以银币为主,能有效推动银币的流通。

另一方面,还能让许多豪绅勋贵地窖里藏着的白银价值降低,等于变相对豪绅勋贵徵税。

至于老百姓会不会受到波及?那是肯定的。但这次亏是豪绅勋贵和百姓一起吃,已经算是千古未有的善政了!

陈复还暗搓搓想到,等这些新吏员进入官场之后,哪怕再不情愿,也得支持徐六首。

因为大虞朝讲究一个人亡政息,打倒徐六首,岂不是否定他们的出身?

徐六首说过,人都是用屁股思考的,粗俗归粗俗,理是这个理儿。

徐青一刀子接着一个甜枣儿下来,给整个南直隶的士人整得没脾气。

因为考试时间很紧张,现在大家都急着回家复习功课,根本没时间串联。开玩笑,他们这是幡然悔悟,更是得徐六首点拨,迷途知返的羔羊啊!

天不生徐子,万古如长夜!

有家境普通的士子更是感谢徐青给了这个机会,他们原本在科举的道路上看不到希望,如今吏员选拔考试,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他们的前程。

甚至有笃定自己能考中的秀才,开始研究变法的政令,方便日后搞政绩升官。

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考科举多少看运气,考个吏员选拔考试,有实力真能上!

说到底,国朝人对于升官发财死……极为热衷,这是抵挡不住的诱惑。

考试如期而至,因为名额很多,阅卷不用太苛刻,所以考试结果也很快出来。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考生得知自己考中之后,激动得嚎啕大哭,他颤抖着双手,写下「徐六首赛过我亲爷爷」的诚恳之词。

此后,这话一度成了攻讦徐六首的黑料。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许多人也认为,徐六首何止赛过他们亲爷爷啊,这话没毛病!

无论如何,徐六首的新规矩终于立了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