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青仙问道 > 第284章 疾苦与蛇(第2更)

青仙问道 第284章 疾苦与蛇(第2更)

簡繁轉換
作者:中原五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4 10:44: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84章疾苦与蛇(第2更)

暮色像一层轻柔的纱,缓缓铺洒在应天府某处乡里,一个收税的书桌上。

这里也是茶摊旁。

四十岁的户房新吏李修文,正就着这朦胧的光线,专注地核对税单。

他是个考了三次举人都名落孙山的寒门子弟,袖口还残留着家中病妻熬药的那股苦涩药香,丝丝缕缕,萦绕不散。

其实,就连负责复社党务的严山,都未曾察觉如今要加入复社,存在着诸多隐形门槛。

裙带关系丶不菲的入会费,甚至是否为江宁老乡,这些条件像一道道无形的屏障,不断将像李修文这样的人拒之门外。

李修文一直对复社满怀向往,渴望能成为其中一员,却始终求而不得,只能无奈叹息。

好在徐六首推行了吏员选拔考试,还实施了官吏合流的举措,这无疑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李修文这类人的仕途之路。

否则,他们或许穷尽一生,都难以踏入官场半步。

即便身为生员,身份比普通耕地百姓高不少。

可若不能进入官场,日子纵然能维持下去,却也会因为读过书丶有了更广阔的眼界,从而内心深处满是抱负无法施展的痛苦与无奈,仿佛一只被困在笼中的飞鸟,空有翅膀,却无法翱翔天际。

徐青在复社讲学的时候曾说过,人有两种「食物」,一种是物质层面的,用以维系生命的存在,这是不可或缺的;另一种则是精神层面的,它决定了你究竟是谁,赋予生命独特的意义。

李修文偶然间听闻这段话,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许久的人,突然寻到了一盏明灯,内心深受触动,久久不能平静。

成功考上吏员后,李修文收获了一份意外之喜。

衙门体恤他的难处,在附近工坊为他病弱的妻子安排了一份简单的活儿。

虽说工钱微薄,却恰好能抵消每月一半的药费。若是在官府合作的药铺买药,还能享受更多折扣。

这是徐青为新吏员们精心筹备的福利——由官府出面解决新吏员个人家庭的困难。

应天府作为试点地区,有足够的能力承载这份关怀。

毕竟这些福利,细算下来花费并不多。

而且,对于一个吏员而言,如果动起歪心思,滥用手中权力,谋取的私利远不止这些。

徐青也曾在内廷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

他深知,贪婪是人性的一部分,难以彻底根除,但贪婪的程度和方式却有着天壤之别。

有些官吏并非天生没有良知,只是被家境所迫,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偶尔会不得已冲破律法的底线。一旦破了底线,他们也会一步步被拉下去,同流合污。

这部分人,是徐青需要争取和重用的,不能坐视他们被豪绅勋贵污染坠落。

而且要维持国朝的稳定,底层官吏的作用至关重要。

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就等同于稳固国朝统治的根基。

只要这些人能得到妥善安抚,即便豪绅勋贵妄图造反,也不足为惧。

「稳定大于一切!」这便是徐青当下施政坚守的核心纲领。

大虞朝如今内忧外患不断,局势错综复杂,正因如此,稳定显得尤为珍贵,如同狂风暴雨中的定海神针。

徐六首手段强硬,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子,可他也并非嗜杀之人,不轻易滥用权力。

所以一旦有人撞到他的刀口上,那可得好好反思自己究竟犯了什麽过错。

李修文是众多崇敬徐青的士子之一。

像他这样出身寒门的读书人不在少数,得到新吏员福利之后,他们对徐青的这份崇敬更是与日俱增,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在李修文眼中,徐六首从不空口标榜要开创太平盛世,也不会用儒家的大同小康理念来迷惑众人。

他只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着世道的变革。

或许在变革的过程中,某些地方会经历短暂的混乱,看起来似乎更糟糕了,但从长远和整体来看,整个社会正朝着好的方向稳步前行,就像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破浪前行的巨轮,虽会遭遇风浪颠簸,但始终坚定地驶向目标港口。

「老丈,您家五亩水田,按规定该纳粮一石二斗,绝不是去年正税的两石。如今朝廷推行一条鞭法,折合银币是……」李修文伸手拦住一位颤颤巍巍的老农,动作轻柔且从容,尽可能安抚眼前老农的不安和畏惧。

他又从包袱里掏出复社编写的《鱼鳞册辨伪要诀》,小心翼翼地翻开,指着其中用朱笔醒目勾画的段落,耐心解释道:「我念给你听,这里是对你家田地的详细说明,你看是否对得上……」

李修文格外珍惜这份能够实实在在做事的机会,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每一次与百姓的交流都全情投入。

徐青给新吏员发放的《鱼鳞册辨伪要诀》,就像是他们行事的指南针,是绝对不能违背的准则。

在这方面,徐青态度坚决,没有给地方官府丝毫自由发挥的馀地。

一切都以《鱼鳞册辨伪要诀》为准绳,或许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做法有些教条丶死板,缺乏灵活性。

但徐青心里清楚,每次推行新的法令,最可怕的就是条令含糊不清,一旦让下方官吏有了自由裁量或者肆意妄为的空间,后果将不堪设想。

譬如一个县令,若是滥用手中那点权力,任性而为,带来的可能就是千百家普通农户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大虞朝的百姓,尤其是农户,生活实在太过艰难。

历经两百年的土地兼并,如今仅存的自耕农,家底薄得如同一张纸,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成为压垮他们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徐青推出的条令,或许在某些特殊地区并不完全契合实际情况,甚至显得有些苛刻,但从整体来看,对绝大多数百姓而言,依旧称得上是善政。

就像在一片荒芜的沙漠中,虽然水源有限且获取艰难,但总归是给了人们生存下去的希望。

徐青现如今是愈发理解老首辅张太阿当初的所作所为。

身处庙堂高位,要维持朝廷庞大的运转,盘剥天下是难以避免的。

这就像是一场无奈的「作恶」,但关键在于如何「作恶」才能对朝廷更有利,如何在维持统治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百姓的伤害。

附近茶摊的老板娘阿翠,提着铜壶在一旁偷听了好一会儿,终于忍不住插话道:「李书办,大伙儿手头都没有银币,要换的话,都得去刘员外家那儿。可他家那收粮的斗……」她一边说着,一边压低声音,鬼鬼祟祟地比划了一个倾斜的手势,暗示其中存在的猫腻。

李修文听了这话,脊背猛地一僵,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

三天前在仓场的那一幕瞬间浮现在眼前:他发现了夹层斗,连夜带着衙役前去查封。

当时,仓吏老赵那阴恻恻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小相公读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罢?」

那笑声里,似乎藏着无尽的嘲讽与威胁,让人不寒而栗。

如今,这些银币便是那些蛇啊。

这时,老农哆哆嗦嗦地拿出准备交税的银币。为了凑齐这按照一条鞭法,一石二斗粮所折合的银币,他耗费了足足三石粮食。

这还是他去得早,占了些先机。那些去得晚的乡邻,遭受的损失远比他家惨重得多,可即便满心委屈,也只能默默忍受,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不敢有半句怨言。

若是放在往年,多收个三五斗粮食,就足以让一家人陷入绝境,生活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但如今世道不同了,农闲的时候,去城里卖苦力,还能挣些钱补贴家用。若是一家人平平安安,不生病丶不遭灾,省吃俭用三五年,便能给儿子攒下一笔娶媳妇的聘礼。

在老农心中,这样的日子简直如同传说中的黄天之世,美好得让人不敢相信。

对了,在城里做工挣的钱,几乎都是用铜币结算。听说可以去官府的钱庄用铜钱兑换银币,可在老农他们这些人眼里,自己身份卑微,是不折不扣的「下贱人」,哪敢轻易去尝试。

何况谁知道把铜钱拿去换银币,又会被克扣多少呢?

而且,在他们的认知里,去钱庄的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体面人,不是读书人,就是有钱的商贾。

他们打心底里觉得自己不配踏入那里,生怕脏了人家的地方,只能远远地望而却步。

所以,茶摊老板娘阿翠的这番提醒,老农就像没听见一样,依旧自顾自地准备完成交税这件大事。

对他们来说,交税就像是一场必须经历的劫难,只要熬过这一关,接下来便能过上一段相对安稳的日子。

而且,现在官府在农闲时徵用徭役,还会提供饭食。

听村里的塾师说,其实是有工钱的,可从来没听说有谁真正领到过。

对于这件事,大家心里虽有疑惑,却不敢多问,也不敢四处声张。

在他们看来,徭役时能有口饭吃就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哪里还敢奢求更多。

他们还听塾师偶尔充当说书人时讲过,这提供饭食的规定,是文曲星老爷徐六首特意定下的。

徐六首,真是他们这些穷苦百姓的大救星,一直记得他们。

听说徐六首有六个脑袋,能看尽民间的疾苦。

但人为什麽能长六个脑袋,老农实在想像不出来。

他有时候参加庙会,看到过的佛像也只是四首八臂。

乖乖不得了,徐六首比西天佛老还多两个头呢!

三更天的户房值庐,李修文面前堆着七种不同制式的量斗。

当他用游标卡尺比对第九个斗的容积时,突然听见瓦当坠地的脆响。

推开窗,月光下三个蒙面人正架梯攀附仓廒外墙,腰间的牛耳尖刀泛着青光。

「抓贼!」他抓起铜锣拼命敲打,暗处却传来更夫老吴的闷哼。

直到巡夜卫兵赶到时,贼人早已遁去,只留下仓墙上一行白垩写的血书:「新朝气象能几时?

西北某省。

一个运粮的年轻民夫蹲在粥棚角落数着米粒,这是他三天来发现的第七粒裹着黄泥的糙米。

忽然听见运粮车上传来异响。

赈灾吏员立即带人围住粮车,却见押运的老汉突然口吐白沫,脖颈处浮现蛛网状青斑。

「是苗疆蛊毒!」随行医官惊叫后退。

赈灾吏员扯下官服裹住双手,继续清点时发现三十石赈粮早已被换作浸水的陈米。

如今朝廷大军要北上,再也凑不出一粒多馀的赈灾粮食了。

赈灾吏员陷入绝望。

类似的事,在不同的衙门和运赈灾粮食的车队上演。

大军出征之前。

徐青收到了各地汇总的消息。

令他无法容忍的事是,连应天府的衙门,都出现了这样的事。

看来他杀的人,还是太少了。

这些人是嫌他的刀还不够锋利麽?

徐青暂停了大军出征。

这会带来严重的损失,但徐青也顾不得了。

「叫魏国公来见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