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張士誠和陳埜先,張士誠後邊在介紹。咱先說一下陳埜先。
陳埜先大地主出生,從小就看不起窮人,世代的地主除了讓他具有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之外,骨子裡對待農民弟兄像對待自己家的牲畜一樣。
他是如何起義,怎一步步做大咱不去說了,生在那個亂世,窮人造反是為了肚皮,富人造反是為了家產,誰都知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和亂世出英雄的道理,好不容易遇到個亂世,不起來造個反都覺得對不起自己,危險是危險了點,但只要:刀槍箭矢躲得好,王侯將相少不了。
陳埜先就是富人起義的民兵頭子,被元朝招安之後,奉命率領數萬大軍來攻打太平。
朱元璋這邊的士兵剛被忽悠了一次,面對元朝的大軍壓境都想退回和州,因為家小都在那邊。但水路早已被元軍包圍,陳埜先的士兵又從正面進攻。場面有一次失控,這時朱元的小老婆孫氏出主意,把府庫裡的金銀都拿來分了,暫時穩住了軍心。
朱元璋派出一支部隊繞出城去,從後面襲擊了陳埜先,元軍大敗,並生擒陳埜先。
專靠投降吃飯的陳埜先很識時務,不用勸說就投降了朱元璋。
朱元璋為了顯示自己的誠心,跟陳埜先來了個八拜之交,什麽“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賭咒發誓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生怕彼此不相信。
社會很單純,複雜的是人。兩位都是拿過奧斯卡金像獎的人,演技確實很好,除了他倆自己不相信,在場的所有人都信了。
收降了陳埜先的生力軍後,倆人約好一同進攻集慶。
狡猾的朱元璋當然不相信地主出身的陳埜先會看得起自己,一向善於安插眼線的朱元璋接到密報,說:“陳埜先已經秘密跟手下交代,集慶的守將福壽和他是老交情,他和福壽約好了,等大軍攻過去的時候,舉火為號,要來個裡應外合。”
朱元璋接到密報之後沒說話,只是露出了詭異的笑容。
攻打集慶,朱元璋讓陳埜先帶著他的舊部,另外派出了兩位比他官職還大的人——郭天敘和張天祐。
密報的內容只有他和陳埜先知道,張天祐和郭天敘興奮極了,攻下集慶拿下首功,以後就能把朱元璋比下去了。
被希望衝昏頭腦的郭張二人,在即將到達集慶的前一夜,陳埜先很客氣的邀請兩位元帥吃酒,順便再商議一下明天向集慶發起總攻的具體事宜,倆人都覺得陳埜先這兄弟講究、夠意思。
酒吃到一半,陳埜先估計得過帕金森,手一抖,杯子掉地下了,正當郭天敘彎下身子去看灑落在地上的酒能否還捧得起來的時候,頭就掉地上了。張天祐沒反應過來已經被摁在了地上。
沒錯,這是古人擺鴻門宴時一貫的伎倆,摔杯為號,刀斧手手起刀落,然後人沒了。
不用猜測,大帥都領了盒飯,義軍隊群龍無首,自然被元軍打得落花流水。這一張,義軍共計戰死兩萬多人,福壽用張天祐祭了旗。
正當陳埜先興致勃勃的帶兵追擊殘余紅巾軍的時候掉了隊,幾個散落的民兵不知道內幕,只聽說陳埜先投降了朱元璋,不知道他是個雙面間諜,上來不問三七二十一就把陳埜先砍了。
陳埜先到死都不明白自己是那個環節出了問題,但如果他有下輩子的話,就算砸鍋賣鐵也要買一匹上等的馬兒,他不想再掉隊了,這掉隊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朱元璋的這招實在是太高,一箭三雕。把人叼來了,把名叼來了,把對手叼進去了。
朱元璋這時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大乾一場了,雖然之前那倆人沒什麽作用,但看著礙眼,清除後世界終於清淨了。
郭子興的第二個兒子郭天爵也不會看勢頭,看著郭家的家業一點點被朱元璋蠶食,成天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瞎嘀咕,老朱一氣之下也把他送過去和他爹團聚了。對待郭子興的小女兒,朱元璋倒是夠意思,娶了當了小老婆。
自此郭家的產業全部跟朱元璋交接完畢!
至正十六年三月(1356),朱元璋秦率大軍第三次攻打集慶,屯兵城外的陳兆先(陳埜先的兒子)戰敗,陳家軍再次投降,收降三萬六千余人。守將福壽戰死,元帥康茂才(請大家記住這個名字,後面關於他的故事也很精彩)率領五十余萬軍民歸降。
打完仗第一件事是要安撫民心,恢復秩序。隨後將集慶路改為應天府。廖永安任應天府大元帥。攻下一座城池朱元璋都會搜刮當地名仕,這時又有夏煜、孫炎、楊憲來投,經過面試之後都全部錄用。
龍鳳政權的小明王得到消息後又先後分封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和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這頭銜也好理解,就是江南一帶的最高行政長官。
這一年朱元29歲。
佔領應天之後,朱元璋佔領的地盤,西抵滁州,東抵他祖籍句容,形狀像個捕魚的竹簍,東面是竹簍的進口,西面是竹簍的底部。
這會兒放眼全國,朱元璋還不是最強的,他的北面有小明王韓林兒,東北面的是張明鑒的起義軍,東南面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南面是元軍八思爾不花。
北面的元軍都在集中精力和小明王對抗,南面的元軍八思爾不花主要是防著張士誠和徐壽輝,元朝政府根本沒把朱元璋放在眼裡,最主要的一點是朱元璋是在龍鳳政權的庇護下生存,打仗就像找工作,要想有效果,都是直接找老板談,那時小明王韓林兒還是朱元璋的老板。
為此朱元璋有了喘息的機會,個矮要認帳,別老是跟籃球運動員比高。只有認清自己的高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每次導演喊亮相,朱元璋都會很自覺的躲在後邊,這樣不容易被導演罵娘。
朱元璋深知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一個叫朱升的本家告訴他,根據現在的局面你一定要做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朱元璋是個好學生,他牢牢的記住了這位先生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