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之意已表,那《石頭記》故事如何開端呢?書中從女媧補天講起,而我們不禁要問,女媧又為何要補天?補天之前,天地格局如何?天地又是如何形成的?其實,書中《紅樓夢曲》早就給出了答案、線索,《紅樓夢曲》第一句便是“開辟鴻蒙”。這一切的一切都從盤古開天辟地,伏羲一畫開天講起,這是《石頭記》故事的緣頭,也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也是易之源,道之先。
伏羲一畫開天,分陰陽,生四象,演八卦,於是東南西北中,眾神就位,木火金水土,各司其職。先民茹毛飲血,不懂用火,火神祝融便帶來取火之法,教會先民用火。於是眾人頂禮膜拜,供奉火神。水神共工見眾人拜火神而輕水神,心中生妒,挾四海之水遠涉昆侖山,直逼火神所居的光明宮來與火神決戰。一時間,洪水滔天,大地汪洋,生靈塗炭。正是末世的大浩劫。火神無可奈何,只有駕火龍以應戰。一時水龍佔先,一時火龍逆轉,打得難分難解。水曰利下,火曰炎上,水神再怎麽發狠用力,光明宮的火總是微而複明,哪怕只剩星星之火亦可燎原,不可盡滅也。水神久攻不勝,又被百姓怨謗,暴怒之下以頭觸不周山的天柱,於是巨響之後,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世間生靈眼見就要絕滅無存了。於是媧皇煉五色石以補天,便到了書中開首所講之故事。
觀水神火神的決戰,知火水未濟之可怕,方省得女媧補天的功德對於我們世間生靈來說,如同再造乾坤。這既是《石頭記》故事的背景,也是《石頭記》故事的重要內容。幻中生幻,夢中有夢,正是此等意趣。
女媧煉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而獨一塊未用,棄於大荒山無嵇崖青埂峰下。三萬六千五百,合周天之數,而這剩的一塊,正是閏余之數。這補天余石自以為見棄無用,卻不知這“一”溝通天地、連接日月的重要性,倘無此閏余之“一”,陰陽不和合,天地不相接,日月不相通,《道德經》上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補天余石礙於自性不明,不知其貴,故而日夜悲號慚愧。這補天余石,這閏余之“一”也正是作者的心血所凝的《石頭記》,它乃道所生,乃易之演也,能識其貴者方為巨眼也。
華夏有兩個至寶,一個是隨侯珠,另一個是和氏璧。隨侯珠最早為先秦隨侯所得,但很早就遺失了,華夏有“遺珠”之憾。我們且單言和氏璧。卞和見有鳳凰棲於楚山一塊青石之上,鳳凰不棲無寶之地,他於是剖開青石,得一玉璞,進獻楚王,認為是絕世之美。楚王以他以頑石欺君,刖去一足。卞和不甘心,後又進獻給繼任楚王,這任楚王仍以他以頑石欺君,又刖去一足。直至再一任楚王路過荊山時,仍見卞和眼中泣血,擋路獻寶。楚文王感其誠,納其玉璞,令良工剖之,果得無雙美玉,號曰和氏璧。
和氏璧後為秦始皇所有。當秦始皇之時,滅六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天下皆為郡縣。秦朝原來的客卿現在的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鐫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書,改變式樣,為傳國玉璽,以為受命於天的天子信物,意欲傳至二世三世乃至萬萬世的後世皇帝。
《石頭記》中,石頭苦苦哀求一僧一道將自己攜入紅塵。一僧一道卻之不過,於是施法化頑石為美玉,恐世人隻知其美不識其貴,並鐫字為憑,這鐫的“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八字正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真真是珠聯璧合的一對, 一真一幻正應了這段歷史掌故,風月公案。
石頭終是自性所限,無手眼口足,難成故事,終需一靈根秀種依恃方妙。於是《石頭記》立刻出一赤瑕宮,出一神瑛侍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何為赤瑕宮,何為神瑛侍者也?赤者,紅也,南宮朱雀也,火神之所居,炎帝之宮也。《石頭記》中神瑛侍者思凡下界,便向警幻仙姑備案,神瑛侍者一言下凡,於是眾仙皆前後競相下凡,孽鬼也紛紛投胎,何也?譬如北辰,眾星拱之,中天紫微乃眾星之主,施天經地緯,命眾神諸鬼。神瑛侍者正應中天北極紫微星,警幻仙姑正應玉皇大帝。天上二十八宿或前或後,統統隨紫微入世。誰為仙?讀者只要留心,書中處處留墨,可自見分曉。正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有陽必有陰,有仙必有鬼,孽鬼也前後投胎。何為鬼,孽為鬼,何為孽,薛子為孽。誰為薛公之子,書中文字分明,讀者諸君所見不差。
仙、鬼同入人世,正邪大鬥法,一如《封神榜》故事,可歌者可泣者,可痛者可歎者實多,最終眾人死後皆在太虛幻境銷號,論其功績罪孽登情榜。
一僧一道二仙師借神瑛侍者投胎入世之機,將石頭幻化的美玉塞入神瑛侍者口中,以至和神瑛侍者一身一體,變成了銜玉而誕的賈寶玉,在賈府造歷幻緣,親歷前述之故事,最終石頭大徹大悟,反璞歸真,重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這石上便傳了這《石頭記》的文字。
至於石頭城、三生石、封神榜等內涵,後面自有詳注,此不贅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