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如何講華夏文明?第一個詞為源遠流長。書中寧、榮二府實為左宗右社、前朝後市之局。二府的創業祖先一為賈源,取源遠之意,一為賈演,演者,水長流也,取流長之意。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何謂源遠?中華民族講慎終追遠,祭祀先祖,緬懷三皇五帝的重大功勳。易經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源頭,行為的圭臬,儒法墨兵,道醫農卜,皆師陰陽之法,中華兒女,皆受其灌溉滋養之恩。何為流長?華夏文明兼容並蓄,歷久彌新,江海不捐細流,泰山不讓土壤,王者不卻眾庶,華夏文明秉先祖之聖訓,德合萬邦,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求同存異,與世無爭,共創大同。中華民族的文明歷代傳承,雖然也歷經苦難浩劫,卻總可以薪火相傳,並創造出各個時代燦若繁星的文明成果,更加豐富了華夏文明的內涵。作者將天上的三垣搬到地上的賈府,以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星漢燦爛,狀華夏文明之盛。作者懷著對華夏文明的無盡眷愛,在書中用類、比、綜、錯的高超筆法,再現了歷朝歷代燦爛輝煌的文化,讚揚禮儀之大,服章之盛。伏羲炎黃,堯功舜德,文武成康,歷代先王,稱頌不絕,先秦諸子,漢賦風物,魏晉書法、王謝風流、唐詩宋詩,元曲明小說,盡入書中。
除了源遠流長一詞,書中另有存周繼漢一詞狀華夏文明,狀華夏族所歷的苦難,以及為華夏族披肝瀝膽的神仙皇帝,志士仁人。平王東遷以存周,光武中興以繼漢。書中賈政字存周,賈府乃東漢賈複之後,而賈複,正是隨光武帝繼漢的雲台二十八將之一,昔日賈複隨紫微星劉秀下凡已補過一次青天了。《紅樓夢》成書之時,正是滿清代朱明,異族屠殺,荼毒文化之時,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有南宮朱雀之離火,必有北宮玄武之坎水。有文明之散播,便有道德之消亡。有正聲正色,必有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家邦者。作者痛心漢祀將絕,衣冠淪喪,文明斷絕,於是大書特書當世之志士仁人,大聲疾呼“莫失莫忘,仙壽恆昌。不離不棄,芳齡永繼”,欲為世人留一燈,以待他日乾坤複明也。“謾將心印補西天”,此等血淚心事,於文字獄盛行的當世無法直書,於是以筆代劍,含蓄其意,血淚成書,留待後世知音者解之。
《紅樓夢》寫華夏文明的第三個詞是珠玉傳世。值紅紫亂朱,清風襲月的末世,作者“好知運敗金無彩,堪歎時乖玉不光”,卻又借李紈之詩說“珠玉自應傳盛世,神仙何幸下瑤台”。中華文明歷來是海納百川,包容並兼的。當面對外來的侵略及毀壞時,它會表現出不屈不撓的韌性。文明的種子根植於每一個華夏兒女的血脈裡,隻待時機成熟,它依然會破土而出,開枝散葉。作者以身翼蔽火種,要將這珠玉般的《紅樓夢》流傳後世, 作者深信,總有一天,後人會讀通書中的文化密碼,華夏兒女會集體覺醒,點燃火種,複興華夏文明,共同努力實現先哲先聖暢想已久的盛世夢、大同夢。
《金陵十二釵》何解?謝朓有詩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金陵,又稱南京、江寧、石頭城,六朝古都,歷來皆是衣冠南渡之所。書中女兒生在金陵,死至北邙山銷號,而北邙山,千古帝王墳也,裡面埋了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十二,天之大數也。一年有十二月,一日有十二時辰,樂有十二律呂,天子冕有十二旒,三公九卿、四王八公皆合十二之數。釵者,美女之飾物也,屈原作《思美人》,實則思君王,歷來詩人騷客多以美女喻君王。《金陵十二釵》,便是以正面寫實風月,反面寫意春秋之法重點寫華夏歷劫時衣冠南渡時期的一些皇帝的功過得失也。至於《金陵十二釵副冊》、《又副冊》便及至王侯將相者。《正冊》、《副冊》、《又副冊》中的金釵在書中皆有傳記,拆開來皆是一部大文章。其中另有十五名還有類似《推背圖》的讖。讖又分圖讖、詩讖、曲讖三種,後文我們與讀者諸君一起來品評議論,是非功過,得失損益,大家自有定準。
金陵,對於我們華夏兒女來說,它承載了太多太重而且非常複雜的情感。它既是富庶繁華之地,又是瓦礫殘破之鄉,它既是榮興之宮,又是屈辱之所。它多次成為華夏民族的庇護所,也多次在“隔江猶唱後庭花”中苟且偷安。南京城的紅梅花依舊鮮豔,南京城的英魂可有人誠心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