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國?為了丞相大人得加錢 > 第21章 東吳的荊州之戰

三國?為了丞相大人得加錢 第21章 東吳的荊州之戰

簡繁轉換
作者:天師府門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1:10 来源:搜书1

當時關羽正率軍北伐,不在荊州。呂蒙成功渡江後,南郡守將傅士仁投降。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

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給了孫權。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

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荊州爭奪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

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於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援樊城,遭遇了暴雨而導致的“漢水溢流,害民人”的天災,以致於水淹七軍。

關羽趁機乘大船進攻,俘獲於禁等人,重創曹魏,威震華夏,接著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

襄樊之戰,使得曹魏、蜀漢的實力受損,尤其是蜀漢,不但損兵折將、還丟失荊州,成為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對曹操在荊州的防線造成重創,曹操一面盡全力阻擋關羽,一面派人“許割江南以封權”求和。

當時曹孫劉均未稱帝,封孫權是以漢的名義。這在大環境下名義上沒有問題,孫權受降論不成立。孫權襲擊關羽的後方,減輕曹軍的壓力。

東吳集團,一直都有全佔荊州的主張。甘寧:“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

魯肅:“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裡,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因為“聯劉抗曹”大於了荊州的重要性,江東以魯肅為代表的聯盟派,沒有攻打荊州。

關羽攻打襄陽、樊城,進展頗為順利,若置之不顧,劉備實力大增,足以和曹操抗衡,而東吳淪為最弱勢的一方。

關羽的威脅更大,他佔據著長江的中上遊,順江而下,吞並吳國是十分容易的事。“聯劉抗曹”已經小於荊州的重要性。

事實上關羽選擇北伐,的確是很好的時機。白衣渡江並不是孫劉第一次交鋒。孫權軍認為,荊州是劉備竊取東吳的。

在赤壁之戰中,孫家出力最大,而劉備獲利最大。在劉備和孫權的交涉中,也有明確得益州,還荊州的承諾。

早在215年,呂蒙就發動荊州之戰。這一戰迅如閃電,魯肅一萬人駐守益陽,牽製了關羽主力的救援,呂蒙的兩萬兵馬輕取長沙,桂陽,圍零陵。

東吳攻心術誘降守將郝普,劉備親率的援軍也已在路上,孫權已將南三郡攬入囊中。

此後孫劉和談,關羽與魯肅單刀赴會。劉備有“借約”在先,孫家訴求無可指責。會議結果以湘江為界,各領三郡瓜分荊州告終,孫權歸還了夷陵郡。

在217年,曹軍與孫家軍爆發了一次大規模會戰“濡須會戰”。此戰自孫權親征合肥始,張遼奮威逍遙津,幾乎殺吳主。

呂蒙拒濡須塢相抗,曹操退軍。前後一年多時間,投入數萬兵力,均有重大損失。

曹軍東線失去援助襄陽的力量,才有漢水淹七軍,幾欲亡國的哀聲。而孫權同樣元氣大傷,保留長江沿線布防,沒有機動力量用來強奪荊州的。

218年,是漢之將末,政壇最為動蕩的一年。先有耿紀,吉本反曹。又有烏桓,鮮卑之亂。再到宛城侯音叛亂,直接動襄陽後方。

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士氣高漲。關羽在如此形勢下,選擇北伐無可厚非。

白衣渡江起因“羽盡擒禁等,人馬數萬,托以糧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

關羽水淹七軍後,確實需要糧餉,就取了湘關的米,而孫權就發動了戰爭。

從209年到219年,孫權與曹操在這十年之中所打的仗,比劉備對曹操打的仗更多。

219年,孫權還在進攻曹魏的合肥。孫權之所以和曹操交鋒,是為了地盤與性命,被曹操吞並,或者被劉備吞並,東吳都不願意。

劉備作為江東的盟友,在江東外患嚴重的情況下,做了一連串足夠激怒孫權,也令孫權失去安全感。

在赤壁大戰後,劉備以閃電般的速度攻取了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和桂陽郡,一舉把荊州南部收為己有。

孫權建議共同進兵取益州,劉備大義凜然、義正詞嚴地加以拒絕。後來,劉備竟然單獨行動奪了劉璋的地盤。

劉備進軍漢中,做了漢中王,卻沒和孫權這位盟友有所商談。

關羽拒絕把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這就算了,還說,“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自比為虎沒什麽大不了,但稱孫權為犬,未免太過分了。

東吳在荊州之戰前,勢力范圍小的可憐,當時浙閩沿海為山越蠻夷之地,只有長江中下遊,彈丸之地可稱王化。

所謂魏大於吳大於蜀的版圖,是在荊州奪還,孫權稱帝之後的形勢。而劉備控制荊州益州時,曹大於劉大於孫,三人當時都未稱帝。

長江從四川東出到湖北,江流出於崇山峻嶺之間,江面若不是狹窄,就是彎曲,一般有險可守。

可從湖北開始,江流變得寬闊。若是佔據上遊,則長江天險與下遊共有,順流而下,勢如破竹,很快就可以威脅到下遊的核心地帶。

於蜀而言,沒有荊州,尚能在地形相對封閉的四川盆地中割據,只是失去了與魏抗衡的基地。

於魏而言,拿下荊州則可俯視長江,佔領東吳,挺進西川,統一中國。

而對於東吳而言,東吳立國,所憑仗的是長江天險。而荊州正在長江的上遊,沒有荊州將無以立國。

“敵在淮南,而長江之險,吾與敵共;敵在上遊,而長江之險,乃製之於敵矣。”

荊州正處在東吳的咽喉,南陽和襄陽在攻防上的唇齒相依之勢,長江天險本身固守的本錢,怎可反受他人鉗製。

荊州對於東吳來說如此重要,當劉備勢力大增的時候,孫權依然沒有荊州,天下三分很可能變成兩分天下,孫權盤踞江南,毫無發展空間。

而奪取荊州以後,東吳消除了來自關羽的威脅,全據長江,進可攻,退可守,實力大增,從此開始天下三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