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國驍雄韓遂 > 第499章、成公英湊攏余部,主力軍難複戰力

三國驍雄韓遂 第499章、成公英湊攏余部,主力軍難複戰力

簡繁轉換
作者:姚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1:42 来源:搜书1

渭南戰敗後,數月以來,散落和躲藏在民間的聯軍和關西八將的兵,能回來的都已陸續設法返回。死亡將領名單也得到確認。

與上年末計數相比,本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五十五名漢兵和二千七百一十七名羌兵返回,重新加入聯軍。

對於這四千零七十二人,韓家補發給本年的三千六百六十五斤西域金幣的購衣錢和年薪錢,另發十個月的軍糧六萬一千零八十石粟米。

韓家給士兵的待遇仍超過望族及各勢力,故逃散的兵仍有願意回來的,除非家在三輔。

成公英報主公韓遂批準後,二月裡,重新整編全軍:

去除已投馬超的楊千萬部下牙門將楊奎的九百氐騎。

兵力分布為羌兵四萬二千七百一十七人、漢兵八千六百二十七人、胡兵二千五百九十七人,氐兵五百五十一人。

總兵力達五萬四千四百九十二人,韓遂頗為滿意,只可惜漢兵越打越少,又不敢向涼州望族征兵役,以免望族群起攻之,連涼州都待不下去。

漢兵中精選二千人重建鐵騎。

韓遂本想恢復四千鐵騎,但實在是從近九千人中找不出四千壯漢,隻好暫時重建二千鐵騎。

聯軍中的韓家軍主力一直以古九劍取名。古九劍一曰棠溪、二曰墨陽、三曰合伯、四曰鄧師、五曰宛馮、六曰龍淵、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乾將。

最初成軍時,韓遂將墨陽改為夏陽,鄧師改為韓師。現如今,夏陽軍全軍覆沒,夏陽已失,故,改回古劍名“墨陽”。

第一軍,棠溪部:

偏將軍麴演,兵力八百漢騎;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韓焓;

校尉麴冰;

中軍別部司馬麴光;

都尉麴芮;

別部司馬麴匡,曲長麴泰、曲長郭佩;

別部司馬麴威,曲長王署、曲長姚嵩;

都尉麴燦;

別部司馬麴連,曲長呂盧、曲長馬志;

別部司馬麴麥,曲長方山、曲長吳辟。

第二軍,墨陽鐵騎部;

中郎將尉遲鐵,兵力一千漢鐵騎;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張繽;

校尉衛廉;

中軍別部司馬張都;

都尉沈喬,別部司馬酈明、馮浠;

都尉羊兆,別部司馬蔣帕、陰溪;

校尉鍾覺;

都尉焦盛,別部司馬南譜、翟石;

都尉師曇,別部司馬祖封、尚成。

陣亡者:校尉滕夏、別部司馬范委、別部司馬莊熹。將高陵守備校尉二部將領補上。

第三軍,合伯部:

偏將軍蔣石,兵力八百漢騎;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韓具;

校尉蔣理;

中軍別部司馬胡富;

都尉蔣貝;

別部司馬蔣泉,曲長秦徽、曲長姚映;

別部司馬張繭,曲長馬亮,曲長應湯;

都尉蔣全;

別部司馬蕭立,曲長陳番、曲長李始;

別部司馬韋慈,曲長曹珀、曲長毛余。

第四軍,韓師部:

偏將軍閻行,兵力八百漢騎;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韓科;

校尉閻斌;

中軍別部司馬竇河;

都尉閻淵;

別部司馬郭複,曲長錢憧;

別部司馬馬文;曲長孟賈;

都尉閻安;

別部司馬萬俊,曲長徐當;

別部司馬郭駱,曲長祁全。

第五軍,宛馮部;

中郎將韓銅,兵力一千漢鐵騎;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韓介;

校尉紀牧;

中軍別部司馬左炅;

都尉於寒;

別部司馬薛河,曲長孫固;

別部司馬任飛,曲長涼方;

都尉孫葦;

別部司馬趙浹,曲長康惠;

別部司馬余巨,曲長程戊。

第六軍,虎淵部;

偏將軍田樂,兵力八百漢騎;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韓遵

校尉田矛;

中軍別部司馬馬涵;

都尉田賀;

別部司馬劉練,曲長李齊、曲長田斌;

別部司馬田蜚,曲長竇喜、曲長郭段;

都尉田牟;

別部司馬田擎,曲長馬奎、曲長趙承;

別部司馬田儒,曲長竇定、曲長馬輔。

第七軍,太阿部:

偏將軍陽逵,兵力八百漢騎;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韓壺;

校尉陽蓋;

中軍別部司馬陽豐;

都尉陽東;

別部司馬成公飛,曲長李發;

別部司馬池合,曲長上官虎;

都尉陽珀;

別部司馬陽琮,曲長彭育;

別部司馬馬彤,曲長辛預。

第八軍,莫邪部;

偏將軍尉遲延嘉,兵力八百漢騎,暫駐允吾;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韓玦;

校尉朱旺;

中軍別部司馬白朝;

都尉彭途;

別部司馬趙發,曲長法愷;

別部司馬韓汾,曲長耿樂;

都尉蔣雨;

別部司馬蘇胃,曲長辛柯;

別部司馬馬壘,曲長樂銳。

陣亡者:校尉韓蘆、都尉萬燁、都尉文程。

第九軍,乾將部;

牙門將李方,兵力八百漢騎,駐防隴西郡;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上官俱;

校尉韓宮;

中軍別部司馬吳賀;

都尉李環;

別部司馬李鈞,曲長上官猛;

別部司馬李萌,曲長藉稼;

都尉韓定;

別部司馬李甘,曲長雙梧;

別部司馬李度,曲長韋壺。

陣亡者:原乾將校尉部校尉江茂、都尉韓陟、別部司馬辛牟、別部司馬李趣、都尉韓麓、別部司馬艾岱、別部司馬王佺。

第十軍,長離川部;

偏將軍韓仁,司隸羌騎部並入。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梁緹;

燒當羌兵力七千八百一十六羌騎,司隸羌騎部兵力二千五百羌騎,合計一萬零三百一十六騎。

駐防長離川、隴縣、汧縣的回城、番須口鎮和陽城等地。

燒當羌部;

校尉東伏、麻蓋、滇勻、那具、來申。

司隸羌騎部:

司隸羌騎一部;

校尉王布,兵力五百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空缺;

都尉梁胡,別部司馬且亮;

都尉良考,別部司馬梁留。

司隸羌騎二部;

校尉黃發,兵力五百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空缺;

都尉梁萬,別部司馬且山;

都尉良魯,別部司馬梁西。

司隸羌騎三部;

校尉徐然,兵力五百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空缺;

都尉梁世,別部司馬且原;

都尉良飛,別部司馬梁衛。

司隸羌騎四部;

校尉李悌,兵力五百騎;

中軍別部司馬,空缺;

都尉梁布,別部司馬且立;

都尉良繼,別部司馬梁條。

新平羌騎校尉部;

校尉左威,兵力五百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空缺;

校尉芒奢、注柯、東曄。

第十一軍,高平部

安定郡高平縣和三水縣休屠各胡裨將軍兼安定屬國都尉郝全,一千五百八十四胡騎。

中郎將郝節;

校尉郝真、郝曲。

陣亡者:郝喬、郝尚。

第十二軍,冀縣東羌校尉部;

校尉東起,兵力一千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良珂。

第十三軍,安定郡三水縣都尉部都尉韓絳,一百二十二漢騎。

第十四軍,預備部,駐防涼州漢陽郡顯親縣;

牙門將樊霹,兵力一百零五漢騎;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郭並;

校尉閻泊;

都尉齊斌,別部司馬黃肅;

都尉祁登,別部司馬劉約;

第十五軍,鍾羌部,駐防鍾羌四鄉、新地、西鎮;

牙門將尉遲銀,兵力一千五百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良其;

校尉梁嘠;

都尉梁牙,別部司馬且皮、良合;

都尉良波,別部司馬梁竹、且木;

校尉且伊;

都尉梁溫,別部司馬且牛、良巒;

都尉良付,別部司馬梁備、且司。

第十六軍,隴西郡鄣縣羌部落中郎將餓何俾,牙門將餓何牙,四千五百八十二羌騎;

第十七軍,南安郡豲道縣羌部落中郎將燒戈頹,牙門將燒戈千,四千五百九十一羌騎。

第十八軍,金城郡金城縣羌部落中郎將伐同伏,牙門將伐同須,四千五百四十五羌騎。

第十九軍,西平郡臨羌縣羌部落中郎將蛾遮璠,牙門將蛾遮力,四千七百一十七羌騎。

第二十軍,隴西郡首陽縣羌部落中郎將迷虎,牙門將迷列,四千五百八十五羌騎。

第二十一軍,漢陽郡西縣皇家軍馬苑周邊的羌部落中郎將柯沭,牙門將柯柏,四千八百六十五羌騎。

第二十二軍,漢陽郡勇士縣羌部落,中郎將迷貴已亡,迷虎暫代部落首領,牙門將迷原,五百八十七羌騎;

第二十三軍,安定郡都盧城、瓦亭鎮羌部落,中郎將迷瑞已亡,迷虎暫代部落首領,牙門將迷封,六百七十九羌騎;

第二十四軍,隴西郡氐道縣麹山翅上和為翅一帶的氐部落中郎將楊浮,四百六十一氐騎。

第二十五軍,金城郡臨羌縣西平亭湟中盧水胡中郎將伊介及部落遷往祖厲駐防,六百二十三胡騎;

第二十六軍,金城郡臨羌縣西平亭休屠各胡牙門將金盛及部落遷往祖厲駐防,二百一十胡騎。

第二十七軍,漢陽郡略陽縣氐部落牙門將蒲方部下別部司馬蒲余,九十氐騎;

第二十八軍,北地郡盧水胡,暫駐防北地郡泥陽縣;

牙門將彭析,兵力一百八十胡騎。

校尉彭冉、彭旁。

第二十九軍,水軍部,駐防涼州水路各縣;

中郎將張海,兵力八百漢步兵,一百六十艘大船;

中軍別部司馬侯銳;

校尉吳篷、王漁、黃軲、左剛。

牙門將李門;

校尉徐齊、曹冒、侯格、郛禮。

第三十軍,金城羌騎校尉部,駐防涼州金城郡允吾縣;

校尉江惠,兵力七百五十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費準;

都尉梁虎

別部司馬梁益,曲長且庫;

別部司馬良喜,曲長梁安;

都尉良辟;

別部司馬且泉,曲長良文;

別部司馬梁牛,曲長且午。

第三十一軍,弘農部,自經營;

偏將軍孫威,自經營兵馬二千人,歸聯軍總兵力零人,總計二千人;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辛剛;

校尉韓聿,駐守豐鄉城;

別部司馬東桂陽,兵力五百;

校尉王間,駐守武關;

別部司馬東南陽,兵力二百五十;

別部司馬東南郡,兵力二百五十;

別部司馬東江夏,兵力二百五十;

別部司馬東武陵,兵力二百五十;

都尉孫狼,向弘農郡南部發展;

別部司馬東零陵,兵力二百五十;

別部司馬東長沙,兵力二百五十。

下落不明者:偏將軍楊寺、中軍別部司馬周魁、校尉屠貫、別部司馬陽桂、別部司馬江威、校尉古廬、別部司馬池瑗。

第三十二軍,益州部,自經營;

牙門將韓葉;

洮水南岸白馬羌騎都尉部;

都尉辛理,四百羌騎;

第三十三軍,侍衛部,自經營;

主公侍衛隊;

主公夫人侍衛隊;

第三十四軍,西域百騎部。

第三十五軍,於闐部,自經營;

裨將軍韓謙;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趙費;

中郎將韓賁,兵力四百羌騎

校尉韓也。

校尉韓育,兵力二千漢騎;

中軍別部司馬周銳;

都尉鄭秉,

別部司馬秦谷,曲長葉樂;

別部司馬蘇朔,曲長申慶;

都尉馮川;

別部司馬許文,曲長桑明;

別部司馬葉樂,曲長向遷;

校尉姚石;

中軍別部司馬冉琮;

都尉姚衡;

別部司馬姚列, 曲長姚濟;

別部司馬姚貴,曲長姚複;

都尉姚賀;

別部司馬姚越,曲長姚槐;

別部司馬姚櫟,曲長姚固。

第三十六軍,居延部,自經營。

代理張掖居延屬國都尉韓史,兵力三千六百五十四漢步騎;

代理張掖居延屬國長史韓尤;

張掖居延屬國韓家總管韓葛,副總管韓機;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韓笛

別部司馬李目;曲長楊羅;

別部司馬韓茂;曲長韓節,韓遠;

別部司馬韓靂;曲長韓考、韓奇。

所列出的陣亡的主要將領未超出所有陣亡將領預留的一成撫恤錢,不用另撥付。

韓遂看著成公英整編軍隊的名單,見其將侍衛隊、西域百騎部、居延、於闐也拉進來,硬湊齊三十六個軍,覺得很有趣。原本想讓張掖居延屬國被朝廷視做漢軍駐軍,現在已沒必要,拉進來可行。

將自經營的部隊計入共有六萬多人,平均一軍一千六百多人,還算合理。傳出去可起震懾作用。

但主力漢九軍只有七千六百人,按一軍二千人滿編,尚缺一萬零四百人。如得不到補充,戰力很難恢復如前。

韓遂也想過將長離川騎兵分散補充給漢九軍,但之前的經驗說明,漢羌混編的戰力反而不如分開,故忍住未拆長離川騎兵,而是加強了。

而向涼州、雍州望族征兵役必遭到強烈對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