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俯仰人间二十春 > 39、小重山(三)

俯仰人间二十春 39、小重山(三)

簡繁轉換
作者:步月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9 10:17:2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应星二字,也是前一世张濯为郁仪取的字。

那时他们以师徒相称,磊落坦荡、问心无愧,自然也没有人非议。张濯甚至主动为郁仪办了生日宴。

可如今于清白二字上,他于心有愧,再也没有了为她办生日的勇气。

所谓“应星‘,指的是岁星。

在天干地支纪年以前,人们都用岁星纪年法计算时间。

岁星每十二年于天空中环绕一周,先秦时,人们常以岁星定岁名,只有到了汉武帝推行太初改历之后,才渐渐废止。

纵然废止了岁星纪年法,但岁星依然高悬于苍穹之上,千万年照耀人间,光辉不减分毫。

那时,他希望年轻的郁仪,也如同熠熠生辉的岁星那样,用自己的清晖垂泽万世。

应星不落,光照千古。

郁仪垂着眼睫,轻轻念过两次。

应星,应星。

苏应星。

“多谢张大人,我很喜欢。”她轻声道。

宫中的女官大多没有自己的表字,旁人便用职务敬称。

即便是孟司记,他日若有史官为她写传,也不过是区区一个司记孟氏而已。

张濯给予她的名字,像是另一重身份,也是想让她知道,她和站在朝堂上的每一个男人,不会有半分区别。

郁仪,应星。

前者是母亲的养育之恩,愿她郁郁苍苍。

后者是张濯的提携与指引,祝她前路坦荡。

张濯道:“原本贺礼是备好的,只是我今天……………”

没想到会在此刻见到她。

这样月明星稀的夏夜,静得听不见一点声音。

只有檐下的竹灯笼,轻轻摇动着,将湘妃竹的影子抖落在墙壁上。

张濯笑道:“酒既已喝完,我就要告辞了。”

郁仪静静地看着他,有话冲到唇边,到底没有说出口。

她的踟蹰被张濯尽收眼底,他抬起手,轻轻拍了拍郁仪的肩膀。

“别有负担。”

他徐徐道:“错在我,本不该叫你发现的。

烛光将郁仪的眼底照亮,她轻声说:“张大人向来对别人都是这样好吗?”

张濯不点头,也不摇头。

他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两次,才道:“你希望如何?”

“若你希望我对所有人一视同仁,那我便一视同仁。若你希望是例外,那便是例外。”

他的话不带半分进攻性与侵略性。

“你的人生还很长,对你来说,张濯本不值一提。”

活过两辈子的张耀,并不想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与经验,来征服一个本该闪耀光辉的女人。

付出并不仅仅意味着得到。

他早已经对很多事都看淡。

他想起瀛坤阁前的那个不算旖旎的拥抱。

那是他们两世最亲密的接触。

张濯其实也能感受到自己身体的每况愈下,譬如今日喝过的这一杯酒,或许会让他胃痛多日。

譬如他每每回忆起前世,那份头痛几乎让他视力模糊。

他只想在上天把一切都夺走前,给郁仪留下更多的东西。

仅此而已。

张濯不想再放任这番古怪的气氛,于是换了个话题:“你今日去见了陛下,是吗?”

“我把周朔平的事,告诉了陛下。”

郁仪其实没有完全透露实情,她已经和祁瞻徇秘密约定,明日在众大臣议事时,逼迫太后下旨抓捕周朔平。

张濯会不会阻止她,郁仪不知道,但是她不想听张濯的劝阻。

“你查得很快,甚至已经想到要去查周朔平名下从民籍变为佃户的人数,真是很聪明。”

郁仪一点即通,举一反三,对于老师来说,是个优秀机敏的学生。

“黄册那边……………”郁仪看向张濯,“还在修吗,会对傅阁老不利吗?”

前一世在郁仪死后的十年间,修黄册几乎成为了一项巨大的负担,民力与财力大把的投下去,换来的也不过是后湖上堆积如山的废纸。

黄册的实际意义从记录各地的财政状况,变成了一个虚伪的符号,除了震慑地方官员之外,渐渐没了实际作用。

如此看来,似乎很多努力都是白费的。

它们将会腐朽、将会走向毁灭。

但张濯并不打算告诉郁仪,他只道:“傅阁老那边不必担心,至于黄册,还是会修好的。”

作为青史车轮上的一颗铆钉,张濯不想溯流而上,扭转不可改变的大势所趋。

留给他的时间不足以完成这件事。

但郁仪或许可以。

他要做的是,不要让自己的言辞,影响郁仪的判断。

“在朝堂上荫蔽周朔平的人......会是赵公绥吗?”郁仪问。

张濯用指尖沾了一些杯中的残酒,在桌面上画出一个框架图。

“整个大齐,就像是人身体里的血脉。”张濯轻声道,“县一级便是这些血脉的末端,一级一级如同万川归海般汇入更大的血脉里。而官员与官员、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官官相护、上下勾结、结成党羽。”

“这是千百年来都改变不了的事,从过去,到将来。或许有一天,有人也会把你我视作一党。”

张濯顿了顿。

若真如此,他们二人的名字,将会被史官写在一起。

那对张濯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圆满。

“每一根细微的血脉联结在一起,构成了我们身体中最主要、最基础的结构。这对大齐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若是想要去深纠下去,赵公绥不可能对此事一无所知。

郁仪安静地将张濯说过的话一点点记在了心里。

纵然张濯没有疾言厉色,也未曾强迫她烂熟于心,可郁仪明白,一个愿意和你讲真话的人是何等重要。

虽然张濯不愿意自称是她的老师,可他静水深流般的教导与指引、不宣之于口的关怀与帮助,何尝不是一种恩情。

夜已深,桌上的酒痕也已经干涸。

“今夜的戏已经唱完了。”张濯扶着桌子站起身,他身子微微晃了一晃,郁仪想扶,他已经自己站定了。

“你开心吗?”他笑着问。

“自然是开心的。”郁仪看着张濯的眼睛轻轻答,“谢谢张大人。”

“若此刻能长久,未尝不是件幸事。”张濯说完这一句,将自己氅衣的系带重新系了系,“告辞了。”

郁仪上前一步要送他,张濯却又回身,抬手按住她的肩膀。

“不必送我。”他如是道。

可分明张濯曾说过,他是为她送行的人。

偏偏反过来,他又不情愿了。

便在郁仪的注视下,张濯一个人穿过浓郁的夜色,消失在了那道木门外。

他离开时脚步很轻,出了门,还不忘记随手替她将门掩好。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他的脚步声一点点远了,郁仪又在庭中站立良久。

每月初十是太后视朝的日子。

郁仪侍立在太后身边,司礼监与内阁大臣一左一右,分列两排。

祁瞻徇坐在龙椅上,余光却悄悄瞟了几次苏郁仪。

起初时,大臣们依例奏报起大事小情。

从平定北疆,再到于京畿设置屯田。从兵部调兵分驻、巩固四方,再到礼部重修礼教、户部在大运河沿岸修筑仓廪,以便转输南粮北运。大事小事,无不要上达圣听。

祁瞻徇也如过去每一次朝会那样,每到一个问题,都会恭恭敬敬地说一声:“恭请母后决断。”

似乎这和过去一样,都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一天。

直到所有大臣的奏报皆一一批复,太后看向刑部尚书:“抚州知府的事,可有定调?”

比起军国大事,一个区区抚州知府,都显得有些不值一提。

刑部尚书走上前来,稽首再三:“从抚州各县调来的七十八名官吏中,有十三人愿意作证,说抚州知府确有鱼肉乡里的行径做派。只是关于黄册之事,尚不曾有人能作证。”

他抬起眼睫,眼风与赵公绥撞在一起,复又低头道:“微臣还会再审。”

区区一份口供,对于刑部尚书来说,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只是他还需要试探太后的口风,等她默认。

太后看向郁仪:“你那边可有进展,若无进展……………”

等的便是这一句。

郁仪上前来,跪在皇帝与太后的面前。

“刑部令史秦酌派人快马加鞭送来一本账簿。上面记载了抚州商人周朔平,侵吞田产、逼民为奴、篡改宜黄县青册、抚州黄册之罪。”郁仪仰着头,字字铿锵,“还请陛下与娘娘明察。”

四野俱静,不乏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就在所有人都决定将此事结案之际,苏郁仪抛出的何止是平地惊雷那么简单。

刑部尚书飞快地与赵公绥对了对眼神,二人眼底皆阴云密布。

张濯神情未变,显然对此早有预料,可依然将手握成拳。

太后自然也不曾料到郁仪手中已掌握如此多的证据,她沉吟不语,显然是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做。

赵公绥已然上前一步,痛陈道:“娘娘,这实属无稽之谈。周朔平此人两袖清风、誉满天下,这样的事若说是他做的,实属万万不能相信。”

另一边,刑部尚书与侍郎亦纷纷长揖替周朔平进言:“别说寻常百姓,便是朝中各部中都有受过周朔平恩惠的官员,这些人可都和你苏舍人一样,是寒门出身。如果没有周朔平广施恩德,他们只怕此生都不能踏入紫禁城一步。是周朔平给了他们

这个机会,也是周朔平,让我们大齐能得到如此多的饱读之士。”

郁仪抬起头看向祁瞻徇,祁瞻徇不动声色的微微颔首,于是郁仪再次看向太后。

“得周朔平恩蔽的进士一共有三十五人,他们名下至今都诡寄着周朔平几千亩田产。”郁仪猛地转头看向工部尚书,“工部员外郎王宽名下有田产数百亩,可他分明是商籍,如何会有如此大量的土地?”

“这几千亩田产要缴纳的税赋,诸位可知能供多少户生民吃上饱饭?逃漏的税金与徭役,又是多少百姓赖以为生的生计?”

她说得是实情。

只是所有人都以为此事太过细微,不会被发觉。

又或者是他们太傲慢,自诩天衣无缝,不会被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小舍人发觉。

所以措手不及。

只是王宽也好、周朔平也罢,说到底都是棋盘上的小卒。

大臣们害怕的无非是牵连到内廷、牵连到自己。

于是一时间无人敢表态,无人敢辩驳。

便在此时,张濯轻轻走出一步,与郁跪在一处:“臣有失察之罪。”

这便是公然承认,郁仪所说的都是实情。也是自白,愿意将此事彻查下去。

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太后,等她开口做最后的决定。

就在此刻,祁徇骤然站起身来。

这个向来在朝堂上唯太后马首是瞻的年轻皇帝一拍桌案:“抓!把周朔平给朕抓到京师来!”

祁瞻徇从来没有在大臣们面前如此高声说过任何一句话,他藏在袖中的手其实已经冰凉,微微发颤。可他的脑子里,一直回响着苏郁仪说过的话。

“如今,太后虽然摄政,陛下却是名义上的皇帝。江山社稷,陛下是名正言顺、当仁不让的主君。陛下虽然年轻,但一步一步将朝政归还到陛下手里,是太后娘娘不得不做的事情。娘娘与陛下母子一体,娘娘虽然私下里严苛,但到了外臣面前,

娘娘是不会轻易拂了陛下的颜面的。因为她要为陛下亲政铺路,也要让陛下立威。如果娘娘公然拒绝了陛下的旨意,岂不是会让大臣们都以为,陛下的旨意根本不是一言九鼎、金口玉言。所以无论如何,只要陛下开口,娘娘都会给陛下一个面子,

不会直接将陛下的话全盘驳回。”

那时,苍茫的暮色之下,郁仪的眼睛坚定又明亮。

“只要周朔平到了京城,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办法从他嘴里挖出东西来。到底是谁在护着他,又是谁在借他的手,觊觎全天下百姓保命的银子。”

国事、朝政,无非是亘古不变的东西。

变数在哪里?

变数是人心。

这是祁徇第一次感受到权力令人血脉偾张的魅力。

他没有回头看自己的母亲,因为他知道,太后的目光定然已经落在了他的身上。

祁瞻徇学着他父皇的样子,冰冷又锋利地看向在场的大臣们:“怎么,你们要抗旨吗?”

众人面面厮觑,太后的声音已然响起:“没听见陛下的话吗?”

祁瞻徇的心中骤然一松。

轻轻呼出一口浊气。

大臣们皆缓缓跪倒高呼陛下圣明、太后圣明。

他有点想笑,下意识看向郁仪。

而郁仪正随着张濯和所有大臣一起,匍匐在他的面前。

朝堂之上,唯他一人负手而立,而众生臣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