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俯仰人间二十春 > 57、西窗烛(一)

俯仰人间二十春 57、西窗烛(一)

簡繁轉換
作者:步月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9 10:17:2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这一瞬间的激动过后,祁瞻徇额上的青筋都在跳。

他指向偏殿的手顿在半空,指尖微微发颤。

太后上前一步,一掌掴在他脸上:“你自己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祁瞻徇的脸被打得偏向一侧,太后下手没有留情,他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

太后指着他一字一句:“你若知道自己还在说什么,就去奉先殿跪两个时辰再来和哀家说话。”

她显然也被气得不轻,一双盈盈美目凝睇着自己的儿子:“哀家做任何一件事,没有一件不是为了大齐、为了你,哀家即便是九泉之下面见你父皇,都能问心无愧地说一句不曾辜负他留给哀家的江山。很多事,轮不到你来过问哀家。”

一席话说完,祁瞻徇也渐渐冷静了下来。

他缓缓跪在太后面前,一字一句道:“儿臣冒失,儿臣知错。”

太后盯着他的发顶:“不管你是不是真心知错,在奉先殿跪满两个时辰再回去。明日叫你的太傅来见哀家,哀家到时要问问,他是如何教你孝悌廉耻的。

记忆里,太后不是个温柔慈爱的母亲,她素来严厉,却从不曾如此训斥呵责自己。

祁瞻徇抬起眼看向她,轻声说:“母后,我错了。”

他说完这句,复又垂下眼:“儿臣这就去跪两个时辰。

说罢,不再等太后开口,他便起身走出门去。

太后一个人静静地站了良久,直到孟司记关心地上前来扶她:“娘娘………………”

“青月。”太后道,“哀家不是一个好妻子,也不是一个好母亲。看似曾经有很多路摆在哀家面前,可哀家没得选。”

孟司记是和太后一路走来风霜与共最久的人,自然明白太后心里的苦。

“陛下他还太年轻,将有些事看得太重。殊不知有些东西,其实是最不重要的。”孟司记一面扶着太后坐下,又为她倒了杯茶。

太后静静地看着孟司记,温声道:“你家中的事可还有难处,那人还在找你麻烦吗?”

孟司记摇摇头:“奴婢家里这些腌膜事哪里敢污了娘娘的耳朵,他如今消停了一年多,想来是不会再找奴婢的麻烦了。”

“你不要怕,但凡出了什么事,大可来告诉哀家,哀家是一定会为你做主的。”

听太后如此说,孟司记的眼圈泛起一丝红意,她跪下来:“娘娘便是菩萨转世,奴婢这辈子都还不清娘娘的恩情,来世结草衔环……………”

太后笑笑:“人只活这一辈子,哪里有来世呢?”

“有什么心愿都要当世了结,死后就是尘归尘土归土了。”

“张濯的病养得如何了?”

“还有些咳嗽,只是户部的差事离不得他,今日一早他已经回户部当值了。”

“难为他了。”太后道,“你去库房里找些好药材,一会儿送到户部去吧,权当是哀家的安抚。周行章也说了,这件事里里外外,也找不出什么关于张耀的铁证,他受委屈了。

“好。”孟司记点头,“奴婢一会儿就去。”

她喝完了杯中的茶,对孟司记说:“先陪哀家去偏殿吧,哀家要去见一见这位赵首辅。”

*

锦衣卫将偏殿的门打开,太后独自一人走了进去。

木门在身后缓缓合上,整个世界都寂静下来。

赵公绥如同老僧入定般盘膝坐在八仙榻上,既没有看书,也没有写字。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睁开了眼睛,像是许久没有开口,嗓音也格外喑哑:“娘娘。”

他没有对着太后行礼,太后平静地在他身旁的绣墩上坐了下来。

“如你所愿,哀家已经流放了王兼明。”

赵公绥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甚至似乎是意料之中。

“臣听闻噩耗,只觉心中惊动,哪里会是‘如臣所愿‘呢?”他笑笑,“倒是娘娘锦心绣口,不曾让嫌犯逍遥法外。”

他太过气定神闲,眼里不曾有半分意外与惶恐,这样的赵公绥让太后既觉得熟悉,又分外陌生。昔年,赵公绥尚未入阁时,也常有人用“国士无双”四字来形容他,太后却想不明白,改变他的究竟是什么。

那个一心为民的赵公绥,究竟去了哪里,又是何时消失的。

太后静静凝视着他的眼睛,突然笑道:“哀家有好几年没见过子息了,不知你这做父亲的人,会不会想他。

这一句,终于叫赵公绥神情微变:“犬子一直在军中效力,臣虽然思念他,却深知大丈夫理应沙场捐身,非死不悔。故而虽想念,却也很欣慰。”

听他说完这一席话,太后施施然站起身:“子息是个聪慧的好孩子,有你年轻时的几分风采。当年你还说过,希望他能做瞻的伴读,哀家想着不如召他回京吧,你们父子也能团聚。”

纵然太后唇边有笑,那双眼却冷得如同一块冰。

“咱们这个年纪的人,还有什么比子孙绕膝更让人安心呢?”

赵公绥微微闭了闭目,再睁开时便又恢复了往日的深沉:“娘娘有召,犬子理应俯首帖耳,只是......”

“那便这样说定了。”太后居高临下地对赵公绥说,“希望有子息在京中,能安赵阁老之心。”

赵公绥淡笑了声:“有娘娘高坐名堂,臣之心已然老怀安慰。

他此话别有深意,太后眼中寒芒渐起。

她从袖中抽出那本仿造的黄册,毫不留情地摔在他面前:“赵公绥,哀家今日留你一命,不代表哀家永生永世都能留你一命,你如今手眼通天,你在税银上动了多少手脚哀家有数你也有数,周朔平为你藏匿了多少银子,还有抚州知府因何而死。

瀛坤阁一把大火,平了你这么多年的烂账,送去宁波的两艘商船里装了什么,宝浙局的监督如何会死在狱中,纵然有王兼明当了替死鬼,哀家还是要告诉你一句话。”

“多行不义必自毙。”

赵公绥起身捡起地上的黄册:“昔年娘娘曾说要与臣共治江山,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排除异己、维护娘娘的慈训,如今娘娘似乎对臣有所误会。”

“误会?”

太后轻蔑道:“误会得多了,就不是误会了。”

她手中有了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的兵权,又把兵部握在了自己手里,早已不是昔年那个孤苦无助的母亲。

“兵部的两位侍郎为你请命罢官,哀家知道他们是狡兔死狗烹,自知王兼明被流放后他们也难逃善果,哀家已从他们所求,让他们返乡。只是他们回乡途中,匪寇盛行,哀家只怕他们今生也再难与赵阁老见面了。

“另外,哀家已经将徐奏钧与李克迈两人调入兵部,他们都是羽林军中的老人了,想来能收拾好王兼明留下的烂摊子。”

“明日午后,哀家会放你回去。”太后踅身向门外走去,声音淡淡的飘来,“你好自为之吧。”

她的身量挺拔高挑,一身凤袍加身,气度说不出的雍容富丽。

赵公绥缓缓一揖,以当拜别。

听着她的脚步声走下台阶,窗外锦衣卫叩拜的影子透过窗纸影影绰绰地落在他眼中。

赵公绥终于长长地叹了口气。

兵部,丢了。

那个他一手提拔上来的爱徒王兼明,难逃一死。

在这华丽的绒毯之下,铺就了多少累累白骨,早已数不清了。

或许有一天,他的枯骨也会埋在这里。

紫禁城是他的登天梯,也是他的万仞山。

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尸骨无存。

祁瞻徇在奉先殿跪了两个时辰,宝仁中途想要给他拿个软垫他也梗着脖子不肯。

实打实地将这两个时辰跪满。

走出奉先殿时,腿都在打晃。

“我的主子,您实在是受苦了,奴才这就拿药酒给您揉揉腿。”宝仁把披风给祁瞻徇系好,伸手想要搀扶他,却被祁瞻徇挥手拂开,“不用。’

他慢悠悠地走下丹墀,只觉得心里那股气已然没散,一时间竟也想不到该和谁倾诉。

“苏郁仪呢?”他突然问,“朕记得他到吏部去了。”

“是,不过不是给吏部做事,是做的吏科的给事中,其实是归翰林院管。”

“朕去瞧瞧。”

宝仁想劝,祁瞻徇的目光扫过:“这紫禁城里还有朕不能去的地方吗?”

想到他才被太后罚跪,宝仁也不敢再劝:“那奴才给陛下传肩舆。”

“不用,朕走路去。”

*

此刻黄昏已过,郁仪吏部的差事已经了结了七七八八。

陈侍郎给她分配了一间直房,才拿了钥匙给她。

自中进士之后,这一年来不知道腾挪了多少个地方。六部里并不像太后身边房舍那么宽裕,白元震他们都是四个人共用一间直房,谁不出宫回府,谁今夜就睡在直房里。好在郁仪身为女子,陈侍郎额外对她优待了些,她这间直房只留给她一个

人住。

扫了一遍地,又在地上淋了些水用来压一压空气中的灰尘。

郁仪将自己的东西摆在桌上,又把从家中收拾出的两件换洗衣服放进柜子里,以备不时之需。

六部的直房大都小的可怜,三五步就能从东到西。房中不过只有一把椅子,还有一套粗瓷做的茶具,掀开盖子里头积了一层褐色的茶垢。

她又去井亭打了水,把茶壶刷了一遍,泡了些张濯给她的顾渚紫笋。

才忙好,身后就响起了叩门声。郁仪为了散一散房里的水汽,一直没有关门,此刻还以为是白元震:“你借我的水桶我用完了,这就拿去还给你。”

甫一回头,看见祁瞻徇抱着胳膊站在门口,吓得她险些打了茶壶。

“陛下。”郁仪放下手里的东西行礼。

“嘘。”祁詹徇比了个噤声的手势,“朕悄悄来的,你不要把人都惊动了。”

说罢抬手:“起来吧。”

他拿眼扫了一圈郁仪的直房:“这么小?”

“已经算大的了,陈侍郎说这一间独独安排给下官一个人住,已经算是优待了。”

祁瞻徇听完啧了声:“宝仁,你出去吧,朕同苏给事有话说。”

宝仁暖了声,又顺手将门关上。

郁仪侧身为他让过一条路,祁瞻徇抬步走到桌前坐了下来。

身为皇帝,他还从来没有踏足过这么破旧的屋舍。

适才这一路,他原以为自己心情纾解了一些,可见到苏郁仪之后,他郁结于心的愤懑又涌动了起来。

当儿子的,似乎总是很难原谅母亲的不忠。

尤其在他的心里,父亲曾经如神一般的存在。

祁瞻徇依然记得自己父皇的样子,天子威重,高山仰止,一向是让他心神往之的气质。

赵公绥又算什么?

为何他那令苍生俯首的母后会甘愿委身于他?

郁仪看着他脸上神色变幻莫测,心中也觉得有些打鼓。

蓦地,祁瞻徇抬起眼看向她:“苏郁仪,你会一直忠于朕吗?”

在郁仪的角度看,她自然以为这是一次君上对于臣子忠诚的确认。

所以她毫不犹豫地颔首:“是,下官将毕生忠于陛下。”

祁瞻徇明白这是他上位者对于大臣的逼问,可潜意识里,他依然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好。”他满意,“朕相信你。”

他见桌上有茶,抬手欲取,郁仪连忙替他倒了一杯。

“你也喝。”祁瞻指了指她面前的空杯,郁仪便也给自己倒了一杯。

茶香逸开在这间方寸大小的直房里,祁瞻徇端起茶盏才欲入口,茶盏的把手竟然陡然一松,半杯茶就这么泼在了他的身上。

郁仪含在嘴里的茶险些被她吐出来,她立刻站起身:“下官该死。”一面拿出帕子来帮他擦衣摆上的茶渍,祁瞻徇黑着脸不说话,宝仁听见动静连忙开门,见到这一幕也吓得够呛:“奴才去给陛下拿件干净衣服。”

说罢指着一并过来的小内侍:“还不快去。”

这里面忙得热火朝天,才将祁瞻身上的茶水擦干净,祁瞻徇便指着茶壶吩咐宝仁:“去将朕桌上的茶壶拿来给苏给事。”

这话听得郁仪愈发惶恐:“多谢陛下厚爱,只是下官鄙薄之人,用不着这么好的茶壶。”

“叫你用你就用。”祁瞻徇道,“一个死物而已。”

说话间,外头传来宝仁的声音:“张………………张大人。”

“陛下在里面吗?”张濯的声音很好认。

“在......在和苏给事讨论、讨论政务。”

祁瞻徇心里暗骂,这个死奴才一心虚就结巴,也不知道他有什么可心虚的。

“哦?”张濯轻笑一声,“刚好,我也有政务要和陛下与苏给事探讨,能否请你开门?”

宝仁想拒绝,可又觉得拒绝了就好像屋里的两人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一般,正左右为难,便听里头皇帝的声音传来:“让张大人进来。”

宝仁如蒙大赦,立刻将门拉开:“张大人请。”

张濯穿着官服,头上戴着幞头,看样子的的确确是从户部衙门里来的。他手中握着卷宗,看也不看郁仪,率先对着皇帝行礼:“臣张濯拜见陛下。”

“免了。”祁瞻徇抬手。

张濯站直身子,目光扫过祁瞻衣摆上的水痕,又注意到祁瞻徇手上握着的是苏郁仪的帕子。

两人一坐一站,苏郁仪像是做错了事一般不言不语。

“说吧,张尚书有何事要与朕商谈。”祁瞻徇知道,张濯向来只单独将国事禀报给太后,今日他倒想看看张濯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张濯神色平淡,徐徐展开手中的卷宗。

“入秋后,京师以北各县数月不曾降雨,赤地千里,草木凋零。”他手中的卷宗是北方诸县地图,已被张濯圈出几处河流的三岔口:“臣以为在此处多地修建河渠,可以使得旱情稍缓。”

祁瞻徇扫过一眼,的确和太傅们教的**不离十:“这样的事你得报给母后。”

张濯面不改色:“自然已经报过了,是娘娘命臣交由陛下定夺的。”

他料定了祁瞻徇不会向太后求证,语气平静如常:“以往年经验来看,赈灾的银两以三十万为宜,还请陛下开广济库放粮。”

“就这么办吧。”瞻徇点点头,随后他又指了指茶壶,“说了这么久,口也干了,苏给事给张大人倒杯茶吧。”

郁仪答了一声是,正欲拿一只新杯子,张濯已经缓步走到了她身侧,二人离得很近,近得似乎可以闻到张濯身上淡淡的紫述香。

“我自己来。”虽如此说,张濯却根本没有拿起茶壶,只是缓缓将桌上郁仪喝过的那一杯茶端在了掌中。

祁瞻徇尚在看卷宗,未曾注意到这边。

张濯背对着皇帝,唯有郁仪将他的动作尽收眼底,一时间欲言又止。

帘幕轻摇,树影遍地,芭蕉叶上几秋声。

张濯轻垂眼帘,在郁仪的注视下,慢条斯理地将茶盏中的茶一点点饮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