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一八七七新纪元 > 第三章 股掌(一)

一八七七新纪元 第三章 股掌(一)

簡繁轉換
作者:楚连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42 来源:源1

晚清的上海,是全中国唯一一个由西语西学为中心、西书报刊及学校为载体、社会生活与商务活动的使用需求为基础的新知识空间,纵观中国,仍是社会传统知识占霸权地位,主流权势一直对西学采取鄙视和排斥,仍然在天朝大国梦中幻想。只有上海,才是旧中国刚刚蹒跚学步的变态与朦胧的新思维文化温室。

随着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上海已经渐渐向国际性都市靠拢,不再是以往简单的商阜之地,而国中之国、带着中国国耻的租界又给上海带来一段畸形而又疯狂的发展史。上海,这里有青帮、有印度巡捕、有犹太商人,各色各样的人在上海滩中想挣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这个上海道不好当啊!”

一名坐在上海道台府衙大厅中的中年人感慨地道,他便是鼎鼎有名的盛宣怀。此刻的盛宣怀在李鸿章身边可谓红得发紫,左右逢源。年方不惑的盛宣怀一袭青衫,浆洗得没有一丝褶皱,瘦削匀称的身体托起一个不对称的圆脑袋,面颊清洁白皙,下颌刮得干干净净,看不到半点胡茬,给人一种中性的美感,倒也称得上是为丰神如玉的浊世公子。

在盛宣怀对面坐着的是上海道邵友濂,邵友濂长得瘦瘦精精,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邵友濂大诉苦水道:“杏荪兄,还是你知我啊!向当初我走恭亲王的门子来这里补缺,只道是江南富饶,民风淳朴,易于教化。不料这上海真是个卧虎藏龙之地啊!昨个兄弟我接了一桩官司,一个湖北小混混殴打他人,我便抓了这个混混。他娘的,这厮居然还是当年的老湘军,身上居然带着功名,见了我两眼望天,叫我如何处理?唉”

盛宣怀哈哈一笑道:“此事不好解决?那邵兄岂不是白出了当初的十万两银子?”

十万两银子正是邵友濂买官的钱。邵友濂老脸一红,不敢对盛宣怀有所不快,谁让人家在北面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当下讪笑着道:“让杏荪笑话了,这事情哥哥还是拖着再说罢了。”

盛宣怀点点头,这个“拖”字诀在大清的官场上是至理名言,除非朝廷大事,其他能拖则拖,拖个三年五载耍耍太极拳,这官位也就该挪一挪,事情自然也就过去,地方官员莫不如此,更何况这个鱼龙混杂的上海道。

“邵兄,此次兄弟奉中堂大人之命前来拜会,有一事相托,还望邵兄多多相助。”

邵友濂的面庞上立时透出潮红,能为李鸿章办事,对他来说那可是莫大的荣幸,当即道:“不知中堂大人有何指点?”

盛宣怀从袖中取出一张银票塞到邵友濂手中,笑呵呵地道:“无他,胡雪岩而。邵兄心知肚明该如何处理。兄弟还要去拜会公共租界的诸位洋朋友,邵兄,小弟就此别过。”

邵友濂将盛宣怀一直送到门外,目送远去的轿子,悄眼看向盛宣怀递来的银票,倒吸一口冷气:嚯,五千两!

盛宣怀代表的是李鸿章势力,而胡雪岩身后则是左宗棠。李、左二人在朝中相互倾轧,盛宣怀与胡雪岩又恰都是官场中的商业奇才,均能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二人一直争斗不停。

胡雪岩发家于钱庄,后协办西北军饷,结交权贵,直到左宗棠收复南疆,被清廷授二品顶戴,方才如日中天。盛宣怀则是凭借其父盛康与李鸿章的关系,到李鸿章手下办差,在同治年间向李鸿章提出设立轮船招商局,以此补贴兵船费用,被李鸿章所赏识,后又办理矿业,渐渐开始亦官亦商之道。,

盛宣怀与胡雪岩的第一次交锋源于电报。

作为官场商人,盛、胡二人同时敏感地抓住电报的重要性,不约而同想到要架设中国自己的电报线。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美等国一再要求清廷允许架设电报,最终清廷的给复是:电线沉于海底,其线端不得牵引上岸。但英美等国至若惘然,不仅架设了海线,也架设了岸线。

时值左宗棠赴任两江总督,胡雪岩鼓动左宗棠架设电报,并列举架设电报的种种好处:“我等传送公文,是一个驿站送往下一个驿站,时间长久,耽搁机宜。而洋人之电报从这端发出,到另外一端接收只需数刻时间。此法若是用于战场,可千里指挥制敌,若用于商场,不尽财源滚滚而来。听闻李鸿章他们也有此打算,左公切不可落下。”

左宗棠听了急忙送上奏折,提出开办电报和通商救国的要求。李鸿章从李莲英那里探得风声,十分生气,盛宣怀宽慰道:“太后对此事一直犹豫不定,一些王公大臣和各地巡抚都表示电报必惊民扰众,变乱风俗。左宗棠这一咋呼,大家会把反对的矛头对准他。等他们都争得疲了,我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然后争取太后同意,在最短的时间内架成电报线。”没多久,盛宣怀悄悄地带着李鸿章的亲笔信来到上海,请太古轮船公司总经理郑观应出山,共商办电报之事。

正如盛宣怀之料,在朝堂上为办不办电报的事,大臣们吵个不停,慈禧认为当务之急是迫使日本归还琉球群岛,电报之事还是从长计议。左宗棠只得两手空空地南下两江。胡雪岩暂时办不成电报,也将全副精力投到他的茶叶、丝绸生意上去了。而郑观应看了李鸿章的信,大受感动,离开太古,与盛宣怀一起,开始了办电报局的准备工作。盛宣怀请示李鸿章后,先在大沽北塘海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一条电报线,小试牛刀。而这里正是李鸿章的防务区。

天津的电报线架成后,李鸿章请醇亲王等朝廷显要亲临试验,评议很好。李鸿章这才正式奏请,并很快得到批准。到光绪七年,盛宣怀被清廷正式任命为电报局总办。自此胡雪岩算是彻底记恨上了盛宣怀。

在创办电报局的交锋中,胡雪岩也让左宗棠利用手中权力设置了重重障碍。

天津电报总局成立后,盛宣怀任总办,任命郑观应为会办,着手在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镇江、苏州、上海七处设分局,一切都很顺利,惟独郑观应把架设长江电线的计划呈请左宗棠批准时,遭到拒绝后者要在两江卡盛宣怀的脖子。

胡雪岩托熟人混进了盛宣怀办的电报学堂,弄了几套密码出来。接着通过左宗棠上奏朝廷,开始架设长江之线。盛宣怀自然不甘心,先后邀请丹麦大北公司和英国大东公司的负责人密商电报线之事,表示只要他们不向胡雪岩提供电线器材,愿以三倍的价格收购。如果为胡雪岩提供电线器材,等于为虎投食。胡雪岩曾多次和洋商斗法,大北公司和大东公司的负责人对他并没有好感,何况盛宣怀又肯出三倍的价钱。双方于是暗中结盟,共同对付胡雪岩。

胡雪岩行事也很有韧性,他不断派人与大东公司的负责人腾恩和大北公司代表道森交涉,并提高了购买价格。盛宣怀知道以后,就和大北公司商定了一个计谋。一晃一个月过去了,道森才给胡雪岩运来一批器材。胡雪岩喜出望外,很快动工安装。谁知由于电线器材质量低劣,工程进行不到三分之一就被迫停工了。

盛宣怀得知此事后,迅速把胡雪岩架设电线失利的消息告诉李鸿章,并要李鸿章在朝廷上予以弹劾。不久,李鸿章上书弹劾胡雪岩,说他办理不力,给朝廷带来不少损失,要求改派盛宣怀前往办理。朝廷中许多大臣也纷纷上奏,要求撤换胡雪岩。不久,朝廷下令长江电线速由盛宣怀办理架设,左宗棠只好拱手把长江电线架设一事交给盛宣怀。

而这些事情都是众官员心中明了嘴上不说罢了。邵友濂自是知晓,他盯住银票半晌,方才喃喃说道:“看来这次李二混子跟盛胖子是打算置胡雪岩于死地啊!唉,莫管他,本官自求多福吧!”当下收起银票吩咐管家,若是胡雪岩前来替湘军催饷,便说邵大人不在府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